|
編輯推薦: |
《论语》研究的划时代著作,宫崎市定、吉川幸次郎等人称赞的研究典范
武内义雄此书是公认的《论语》研究经典著作,其提出的问题、依据的方法为后代学者所继承。东洋史学大师宫崎市定称“武内博士的考证极其细致慎重,一步一步地推进,可以说一点缝隙都没有”。日本汉学大师吉川幸次郎称“《论语之研究》的前半部分……是这一问题的经典之作”,而和辻哲郎直言“今后的《论语》研究,将由此始”。
以精密的文献批判,剖析《论语》层累形成的过程,阐明其原本之意
武内义雄结合清代考证学与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首先追溯《论语》一书在中、日两国的流传,找出最初版本,随后细致分析原始版本的用词、语言以及思想风格,论证现今《论语》由三部分组成,即齐鲁二篇本、河间七篇本、《齐论语》。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侧重点,彼此也有重复、矛盾之处。这些论述对理解《论语》的原始大义来说,可谓拨云见日。
师承狩野直喜、内藤湖南,开创日本中国思想史学的汉学大家代表作,长销八十余年后首次引进
武内义雄的著作深入探讨中国学术流派的师承和思潮的变迁,而非用西方术语和模式套中国的材料,开启了日本真正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此次精选其代表作《论语之研究》《老子原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武内义雄的代表作。作者对比中日两国传世《论语》的最早版本,探究现今《论语》一书的成书过程,在此基础上阐释《论语》一书的原意,以及曾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不同。作者认为《论语》二十篇由《齐论》《鲁论》《古论》三种文本融合而成,但《齐论》《鲁论》是将《古论》的古文字写定为今文字时产生的异本,均以《古论》为底本;《古论》出现在西汉中期,在此之前还有齐鲁二篇本、河间七篇本以及其他多种孔子语录;今本《论语》中,《学而》《乡党》二篇为齐鲁二篇本,《为政》至《泰伯》七篇为河间七篇本,且《先进》至《卫灵公》五篇与《子张》《尧曰》二篇合起来七篇是独立的孔子语录,为齐人所传《论语》。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武内义雄(1886—1966),字谊卿,号述庵。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获“文化功劳者”称号。师从狩野直喜,研究集清代考据学与日本汉学文献批判学之长,奠定了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基础。著有《论语之研究》《老子原始》等,另有《武内义雄全集》十卷行世。
译者简介
陈敏,日本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博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