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一、研究的背景
欧洲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欧洲的城市史。目前欧洲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城市演变的痕迹留存在欧洲大大小小的市政广场内,印刻在宽窄不一的街道中,展示在众多《世界遗产名录》的残垣断壁上,沉淀在绘画领域的多彩图像世界里,尘封在各城市档案馆的文档中。但不能忽视的是,无论在欧洲城市市政广场和公共的历史建筑空间中,还是在古老的手抄文献里,都存在着一个图形符号,这就是具有文化和历史涵义、全体城市市民共同拥有的符号——城市盾徽(coat of arms of city),也称城市纹章,它隐藏着中世纪之后欧洲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信息,是独具魅力的欧洲历史文化密码。
“球迷”对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应该很熟悉,但未必了解球队队徽与意大利都灵城市纹章中的公牛象征物的关系。“车迷”对宝马汽车绝不陌生,但未必了解蓝白相间的标志与巴伐利亚纹章的联系。
城市纹章具有独特的欧洲文化特征,是可识别的符号图像艺术,作为装饰图形被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和建筑领域。城徽融合在具体的公共建筑及公共设施的装饰中,反映了欧洲城市化的历史演变留存的轨迹,反映了欧洲城市化的进程,也演绎了欧洲艺术、民族分合的历史和政治的风云变化。纹章学也被称为 “历史手册”(the shorthand of history),城市纹章可以理解为解读欧洲城市史的密码。欧洲艺术之根源于古希腊的艺术创造,城市纹章不少艺术图像艺术元素引自古希腊的艺术视觉图形。解读欧洲城市纹章,也是解读古希腊文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古希腊时发表的署名文章《让古老文明和智慧照鉴未来》,道出了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这一含义。
城市纹章的产生和演变,揭示了欧洲城市制度的起源,表达了不同城市管理制度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演变,是欧洲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自治制度改革的结果,对市民而言是代表城市集体公共意义的符号;它是欧洲城市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的独特城市精神和文化艺术形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形象。
透过不同类型的城市纹章,以小见大,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隐藏于背后的欧洲城邦、城市、领地与国家和民族关系,解读欧洲文明史中意识形态的图像化世界,了解宗教、皇权、贵族、骑士、商人和市民在欧洲城市与文化演变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纹章的产生与欧洲的骑士文化和贵族身份认同、家族世袭传统等封建制度相关,纹章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纹章的产生。纹章起初是个人的徽章、族徽、王室的符号,教堂及机构的盾徽,在中世纪逐步扩大使用范围;由于城市的法人团体出现,慢慢地有了城市纹章。
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纹章这一特殊符号系统,尽管在欧洲史中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体现了欧洲不同于其他大洲的城市精神和文化,但中国学术界对欧洲纹章学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中西城市化进程和文化艺术演变历史的比较,仅从城市模式的异同中理悟欧洲城市化的成果远不够全面,若能够深入于各城市的丰富多彩细节中,理解和体味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变迁,对欧洲的城市化与文化特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些众多细节中,对具有城市市民集体意识的符号——城市纹章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各国社会的高度认同,不同文明的对话是当今中国倡导的主旋律,文明互鉴,理解传统丝绸之路沿线的图形语言,有利于全球文明对话。
二、研究路线设计和篇章内容安排
1.城市史与纹章学的结合,从历史纵向探讨城市纹章与城市的关系
传统纹章学的研究,较多地关注设计的要素和图案的象征意义。本研究力图将重点集中在城市纹章历史演变这一特定领域,透过城市纹章追溯城市的产生和演变,将城市史与纹章学的基本原理紧密而有机结合起来。
2.借鉴符号学研究方法分析城市纹章的文化与政治符号象征
城市纹章是城市的标志,也是意识形态表达的符号。城市符号是城市制度的视觉形象的代言。欧洲大多数国家信仰基督教,宗教的元素成为城徽的主题。政治制度的变迁产生统治者的符号,城市纹章自然地受到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城市纹章的变化、修改或再创造,背后隐藏的是政治力量和城市制度的推动力。
3.运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
将徽章的演变与欧洲相关城市的城市化过程联系起来,通过城市纹章这一独特的欧洲视觉艺术的历史演变,寻找城市纹章中折射出的欧洲城市化现象背后的故事。利用对各类历史地图的解读,理解城市的空间形态;通过对与城市纹章相关的建筑和绘画的分析,体会城市纹章中的建筑设计要素。
城市纹章在欧洲中世纪的迅速广泛运用与中世纪的城邦和领地的变化密切相关。城市纹章是城市管理机构形成后在特定市政制度下的公共符号,它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上展示,欧洲的城市景观中依然可见其视觉形象。城市纹章也应用于城市公共市政设施上,体现了可识别性和历史性,这方面也是欧洲城市传统文化的体现。文中对于城市纹章与建筑的装饰关系选择了一些代表性城市进行深入阐述。
4.《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运用
城市纹章传递着城市历史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信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城市、建筑和文档是引用的主要资料来源。有关城市纹章与历史建筑、城市空间的结合的案例分析,重点选择欧洲各国城市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建筑和历史中心为范例,有利于解读这一系列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欧洲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代表意义。通过使用《世界记忆名录》中的文档资料,可增加原真性,延伸史料价值和信息的挖掘。
若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路径加以探究或者审视城市纹章的发展历程,或许会看到不同的欧洲城市历史景象:一是对纹章学的规则在城徽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可理解城市纹章所体现封建制度、骑士文化、城市自治制度和殖民地模式演变的历史轨迹;二是从图像学读解,从城市纹章这方寸天地见乾坤,城市纹章是欧洲艺术史和建筑史的载体,在建筑艺术装饰中有其他建筑部件无法替代的地位,将城市纹章的图案含意、色彩要求、范式的演变与同时期的欧洲艺术历史和建筑史进行比较;三是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解读城徽的象征语言,透过象征符号的表象研究背后的制度变革本质,挖掘城市纹章超越符号的含义,有益于理解这一有别于文字的图像语言符号体系的社会意义。
5.研究意义
城市纹章符号有别于王国、公国、家族和个体而言的集体身份标志,城市纹章在欧洲也有不同的称谓,在纹章学中常用市政纹章(coat of arms of city或 municipal coat of arms)区别其他纹章。1933年英国学者C. W. Scott-Giles 出版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纹章》(Civic Heraldry of England and Wales)专著,1973年Cris John Smith出版了《沃里克郡城市纹章》(The Civic Heraldry of Warwichshire)一书,这些是近现代英国少量的城市纹章专著。
在中国,翻译为中文的纹章专著不多,2002年翻译的法国纹章学家米歇尔·巴斯图鲁(Michel Pastoureau)纹章学著作《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Figures de l’heraldique,Decouvertes Gallimard),是较早有影响的中译本。作者1947年出生于巴黎,是一位著名的中世纪历史学教授和西方符号学专家,从1972年着手有关中世纪纹章学的写作,并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至1982年,1983年在法国高等研究院专门从事纹章学、符号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法国纹章学会副主席,这些经历使其著作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和系统性;2009年英国纹章学家斯蒂芬·斯莱特(Stephen Slater)《纹章插图百科》(The Illustrated Book of Heraldry)被翻译成中文;上述两种专著对现代纹章使用均有论述。米歇尔·巴斯图鲁的译本使用了“城市纹章”的译名,斯蒂芬·斯莱特使用的是“市政纹章”的译名。米歇尔·巴斯图鲁写道:“中世纪纹章学与当代纹章学之间甚至从未有过断层,纹章在众多的建筑物上继续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流行。在其他地区,则主要是某些法人(尤其是城市)纹章继续显示着纹章在日常环境中的存在。今天,这种城市纹章到处充满生机,并且促进了极具独特性的作品的诞生。”a
城市纹章成为城市集体符号,是与市政厅相伴产生并为其拥有的特殊标记,城市的身份可以通过盾徽这一视觉形象得到表达。本书中统一称此类纹章为城市纹章或者简称城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人类具有城市特征和功能的聚居地的“城”,定义各自表述,人口规模相差甚远,称谓可能难于统一,但“城”这一称谓基本一致,故使用“城徽”指代不同人口规模的人类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