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楚国技术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道通为一”的境界,是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结晶。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学的理性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融合;这些代表了中国技术思想的科学成就及其历史价值。
|
內容簡介: |
科学技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楚文化演进的始终,楚人写下了世界科技史乃至技术思想史上*为辉煌的篇章,让中华文化史增添了璀璨的一页,对当今世界文明有着非凡的影响。楚国技术思想的历史是*深层次的技术史;是对技术的认知、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反思的历史;是一部深刻关注人的自身、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老子,庄子,墨子的技术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思想对于揭示楚国科学技术取得成就的原因颇具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楚国的科技成就,不仅与同时期的西方文明相媲美,并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楚人有关技术思想的论述,史籍有征,莫不详尽;数千年来,世所传诵,具有鉴裁。
|
關於作者: |
刘克明,男,1950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本科,湖北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中,完成中国工程图学史、中国技术思想史、机械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中国古代图学思想史,世界工程图学史等专业方向学术论文的发表与学术著作的出版。
|
目錄:
|
楚国技术思想研究目录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引言/2
一、汉字中的“技”“术”二字/4
二、“技术”一词的释义/12
三、中国古代文献中与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28
四、《汉书·艺文志》六略中的数术和方技/40
五、方技传/57
第二节楚国技术思想的研究/66
一、楚国技术思想的基本概念/67
二、技术与技术思想之间的关系/69
三、研究楚国技术思想史的现代意义/70
四、楚国技术思想史研究的脉络/71
五、结语/81
第二章老子技术思想/84
第一节老子其人其书/85
一、老子其人/85
二、《老子》其书/87
第二节《老子》一书有关技术的记载/90
一、《老子》有关冶金机械方面的记载/91
二、《老子》有关制车、制陶、建筑方面的记载/91
三、《老子》有关驾驶技术方面的记载/93
四、《老子》有关射箭技术方面的内容/93
五、《老子》有关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94
第三节老子技术思想/95
一、老子的技术观/95
二、老子论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0
三、老子论技术现象与技术哲学/103
四、《老子》论技术方法/106
五、老子生态环境思想/108
六、结语/119
第三章墨子技术思想/122
第一节墨子其人其书/122
一、墨子在楚/123
二、《墨子》其书/124
第二节《墨子》中有关工程技术、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及其成果/126
一、《墨子》城守诸篇中的技术内容/127
二、《墨子》中机械技术方面的内容/128
第三节《墨子》论述机械技术原理/141
一、《墨子》中《经下》《经说下》对杠杆原理的论述/141
二、《墨子》论述滑轮装置的力学原理/150
三、《墨子》论述斜面与轮轴原理/155
第四节《墨子》论述建筑技术原理/159
一、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159
二、堆之必柱,说在废材/161
三、建筑横梁的承重实验/165
第五节《墨子》论述图学技术原理/166
一、《墨子》中有关图的记载/167
二、《墨子》对几何基本概念的论述/168
三、《墨子》对投影理论的论述/173
四、《墨子》图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180
第六节墨子技术思想/183
一、注重兴利,强调节用/184
二、公输之失,墨子之得/186
三、巧拙之辩,墨子大巧/189
四、言有三表,言有仪法/192
五、结语/195
第四章列子中对投影的认识及其图学价值/198
第一节列子其人其书/198
一、《列子》其书/199
二、《列子》一书中有关机械的内容及其思想/205
第二节《列子》中对投影的认识/215
一、形动不生形而生影/217
二、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218
三、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220
第三节《列子》图学记载的文献价值/221
一、《列子》一书承载着古代典籍的历史价值/221
二、从科学技术史——图学史的角度研究《列子》/222
三、《列子》与《墨子》投影理论的比较研究/222
四、战国中山国王墓《兆域图》的图学技术成就/223
五、 结语/226
第五章庄子技术思想/228
第一节庄子其书及其有关技术的记载/229
一、庄子其人/229
二、《庄子》其书/232
三、从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233
四、《庄子》一书中有关机械技术的记载/237
第二节庄子技术思想/248
一、从“道艺合一”到“道通为一”/248
二、庄子论天工与人工/275
第三节论《庄子·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283
一、《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的文本/283
二、历代学者对“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的注解/286
三、关于孔子“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的阐释/306
四、郭象《庄子注》对此注解的意义/311
五、《庄子·天地》篇论机械/313
六、《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一章的意义/317
七、结语/323
第六章鹖冠子中有关图的论述及其科学价值/326
第一节《鹖冠子》及其有关图的记载/327
一、《鹖冠子》其书/327
二、《鹖冠子》一书中有关图学的内容/330
第二节《鹖冠子》图学思想的时代背景——先秦时期的工程几何作图/332
一、早期几何图案的绘制为图学提供了技术基础/332
二、殷商青铜器纹饰所代表的几何作图/334
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几何作图/336
四、云梦睡虎地出土文物的几何作图/341
五、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文物的几何作图/344
六、东西方几何作图之比较/346
第三节《鹖冠子》图学思想及其科学价值/348
一、图弗能载,名弗能举/349
二、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350
三、纵法之载于图者/355
四、按图正端,以至无极/356
五、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360
六、结语/364
第七章楚彩绘奁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的图学成就/367
第一节楚彩绘奁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的画法及其图学实践/368
一、彩绘奁画“车马人物出行图”/368
二、“车马人物出行图”的画法/370
第二节“车马人物出行图”的画法对古代图学理论的影响/372
一、“车马人物出行图”画法的图学价值/372
二、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对图样画法的影响/375
三、散点透视及其宋代的图学理论/376
四、结语/384
第八章楚辞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启示/386
第一节楚辞中有关图的记载/387
一、屈原楚辞/387
二、楚辞中有关图的记载/388
第二节楚辞中“常度”“前图”“章画”的图学内容/390
一、楚辞中“常度”“前图”“章画”的提出/390
二、楚辞所载几何作图及其画法/391
第三节楚辞与古代图学的成就/409
一、楚辞中有关古代绘图工具的内容/410
二、楚辞中对古代制图画法的描述/417
三、从先秦时期的图学成就看楚辞的历史价值/420
四、屈原哲学思想的意义/436
第九章楚国技术思想的科学成就及其现代意义/443
第一节楚国技术思想研究的发端/444
一、楚国技术思想研究的里程碑/445
二、楚国科学技术精神的揭示/447
第二节曾侯乙编钟技术思想的探讨/448
一、编钟的铸造工艺/449
二、编钟工程技术语言及各部分尺寸的设计方法/452
三、楚国哲学思想的体现/455
四、编钟设计所体现的“天和”与“人和”思想与方法/456
五、曾侯乙编钟设计思想代表楚国技术思想/470
第三节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技术创新思想的探讨/471
一、 青铜铸造工艺与红铜嵌镶工艺相结合的“镶嵌法”/471
二、红铜纹饰从“镶嵌法”到“铸镶法”的技术创新/472
第四节楚国技术思想“魂兮归来”/478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引言/2
第二节楚国技术思想的研究/66
第二章老子技术思想/84
第一节老子其人其书/85
第二节《老子》一书有关技术的记载/90
第三节老子技术思想/95
第三章墨子技术思想/122
第一节墨子其人其书/122
第二节《墨子》中有关工程技术、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及其成果/126
第三节《墨子》论述机械技术原理/141
第四节《墨子》论述建筑技术原理/159
第五节《墨子》论述图学技术原理/166
第六节墨子技术思想/183
第四章列子中对投影的认识及其图学价值/198
第一节列子其人其书/198
第二节《列子》中对投影的认识/211
第三节《列子》图学记载的文献价值/217
第五章庄子技术思想/224
第一节庄子其书及其有关技术的记载/225
第二节庄子技术思想/244
第三节论《庄子·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279
第六章鹖冠子中有关图的论述及其科学价值/322
第一节《鹖冠子》及其有关图的记载/323
第二节《鹖冠子》图学思想的时代背景——先秦时期的工程几何作图/328
第三节《鹖冠子》图学思想及其科学价值/344
第七章楚彩绘奁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的图学成就/363
第一节楚彩绘奁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的画法及其图学实践/364
第二节“车马人物出行图”的画法对古代图学理论的影响/368
第八章楚辞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启示/382
第一节楚辞中有关图的记载/383
第二节楚辞中“常度”“前图”“章画”的图学内容/386
第三节楚辞与古代图学的成就/405
第九章楚国技术思想的科学成就及其现代意义/439
第一节楚国技术思想研究的发端/440
第二节曾侯乙编钟技术思想的探讨/444
第三节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技术创新思想的探讨/467
第四节楚国技术思想“魂兮归来”/474
|
內容試閱:
|
总序恩格斯曾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紧紧把握自己时代的脉动,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创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当今时代,从国际情势来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复杂交织的矛盾处于剧烈爆发的历史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的抵牾、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凡此种种,无不给原本就脆弱的世界秩序增添了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速着世界格局的震荡与重构。从国内情势来看,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积累,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要想实现自身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必须针对国内各领域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改革,抓住历史机遇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必须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遏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为自身的和平发展争取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国际国内局势不断演变的实践进程客观上要求理论进程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毕竟实践进程需要理论的反思和指导,脱离理论的实践进程是盲目的,理论进程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支撑,脱离实践的理论进程是空洞的。此外,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正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攀登科学高峰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但是,一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同样地,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高峰,也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因此,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实践进程,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走向成熟,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在这一因变促新的时代背景下,哲学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对于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国高等学校而言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哲学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普遍把哲学导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等哲学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来开设。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致力于人所特有的自身生存根基、生命意义的反思和探索,不断提升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自觉,哲学教育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形塑和发展,乃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根本意义。《易经》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以“化成天下”为主要功能和根本目的的人文科学中,哲学相较于文学和历史学而言,无疑是一门具有更强人文性的学科。从根本上讲,哲学完全可称得上是人之为人赖以安身立命的“为己之学”“成人之学”,抑或是一门努力使人变得高贵或者高尚的人学。在比较学哲学与学其他科学的目的之不同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冯友兰先生的这一说法不仅表明人文性是哲学*本质的属性,而且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它使人学以成人。哲学的根本使命和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的教化或者教育上,即教人学会反思自己、涵养自己,学会觉悟人生意义、陶冶人生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与教化或者教育是相通的。康德在论述教育时曾经说过:“人惟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的东西,他什么也不是。”教育既是完成哲学的根本使命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又是实现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必要手段。归根结底,哲学的终极目的在于以教化或者教育的方式使人成为人,即把人的动物性改造成人性。众所周知,人之为人本乎人性,人文素养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没有人文底蕴的教育无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完成我国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理应以哲学教育为天职和本分。《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哲学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培养人学会以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和人自身,最终达到按照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塑造世界和人自身,提升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品质、情操和境界的事业,它不仅要致力于培养人的理性认知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陶冶人的爱智情趣、求真态度、向善意志、致美境界等精神品格。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与哲学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道之显者谓之文”。在当今中国社会,虽然人们因受功利主义、效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而热衷于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和工具理性,倾向于重视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进而使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的关切暂时让位于对物质生活改善的欲求,但是归根结底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返回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涵养自己、改造自己的精神追求上来,以便达到使自己变得高贵或者高尚的目的。当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特别强调高等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来抓,这无疑为改善我国一段时间以来人文教育式微的处境、回归高等教育的本位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当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赖于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其中强化科研育人也是重要抓手之一。创新和精进人文学术研究并使之转化为育人资源,不仅是彰显人文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敦化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哲学研究的育人作用对于落实我国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得尤其重要。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它注定会以一场突如其来的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影响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世界历史。这场可怕的疫情持续的时间之长、在全球蔓延的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冲击和阻碍不仅是全方位的,而且是难以估量的,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的巨大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后疫情时代逐渐凸显出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抗疫防疫上本着以人民为中心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及时果断地动员和组织全国力量,科学有效地打赢了一场抗疫的人民战争,并迅速引导全国生产和生活秩序回归正常,不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提交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优秀答卷。中国抗疫防疫的伟大实践为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强大领导力、凝聚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是全国抗疫战场投入力量*多的高校,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乃至取得全国疫情防控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的使命担当。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具有强大理、工、医科背景的高校在取得抗疫斗争胜利后迅速调整了学科布局,毅然决然地成立了哲学学院。这是华中大哲学学科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为华中大哲学学科跻身国内一流学科方阵提供了一个具有独立建制的专业平台,而且彰显出华中大党政领导班子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泛滥于世的大环境下仍然恪守“求真高于求用”的精神品格和追求“厚德爱智”的人文情怀。为了通过科研育人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建设一流学科和培养一流人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华中大哲学学院决定推出一套高质量的学术丛书。由于哲学就其本义而言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即“爱智之学”,因此我们将这套学术丛书命名为“爱智学术文库”。本文库收录的是华中大哲学学院部分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其选题涉及哲学门类的不同二级学科。这部分教师不仅是长期耕耘在哲学教育第一线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是能够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潜心问道的哲学研究者,他们既有造诣精深的哲学素养,又有弘毅致远的人文志向和大爱仁慈的人文情怀,更有学术创新的使命担当。虽然他们的哲学研究成果明显地折射出他们因各自的学术涵养和兴趣偏好之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理论关切、思考和表达,但是一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体现他们个性化的哲学思考和言说只有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认真审视和严格批评,才能成为“化成天下”的学术公器。因此,一方面我们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热忱欢迎广大哲学学人不吝赐教,对本文库中的每一部作品都尽可能客观公允地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毕竟学术真理只有在学术争鸣中才能不断去蔽;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学术研究的使命担当,坚守学术规范,讲求学术诚信,注重文责自负,衷心希望每一位作者都能在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尽量虚怀若谷地悦纳学术同仁的批评指教,毕竟每一位作者的问题视角、理论视域、观点阐释、思想深度、研究方法、论证过程乃至语言表达等都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其理论创新只有在不断修正错误中才能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们相信,本文库的出版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哲学素养、繁荣我国哲学事业,乃至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都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衷心祝愿本文库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令广大哲学爱好者满意的学术精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1月1日ⅱ楚国技术思想研究代序创造楚国历史的唯一能源①①涂又光:《楚国哲学的根本特色》,1995年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收入《长江文化论集》。又见涂又光:《涂又光文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14115页。楚国哲学是以“自”为本。从鬻子的“自长”“自短”(《列子·力命》),到老子的“自然”“自化”(《老子》第二十五章、第五十七章),庄子的“自本自根”(《庄子·大宗师》),都是以“自”为本。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一个体,就是他的“自”。人的个体,是自然的存在,而有超自然的愿望。人的自然存在,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愿望,要求在空间上、时间上,进入无限。人的血肉之躯,不可能进入无限。人的精神状态,则可能进入无限,就是自觉个体与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觉天人合一。宇宙无限,若个体自觉与宇宙合一,也就自觉同其无限。个体的精神状态,只能与血肉之躯同存,仍是有限。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觉天人合一,进入无限。一旦自觉这个合一,则这种天人合一之感,不仅比平常客观实在之感,更为实在,而且更为深刻,因为更为自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从一切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解放出来,把个体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见《逍遥游》,真人见《大宗师》《天下》。尚有他篇,兹不枚举。),都自觉天人合一,而进入无限。在这里,哲学的任务,就是指明个体本来与宇宙合一,指明个体如何自觉这个合一。这是哲学的思维、哲学的体验:哲学的生活。哲学的生活,作为个体生活,夫不能代妻,妻不能代夫;父不能代子,子不能代父;君不能代臣,臣不能代君:谁也代替不了谁,自己只有靠自己。虽可互相帮助,但不能互相代替。这就叫个体本位。我们说,楚人哲学世界观是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些意思。至少从鬻熊开始,楚国元首不再是巫觋首领,亦未见全社会性的宗教组织、宗教活动。虽仍有巫史,其在朝者不过备员顾问,占卜吉凶;其在野者不过龟策禳祷,消灾决疑。较之观射父所说的主管一切(天、地、神、民、物)的巫权,已是江河日下,面目全非。《汉书·地理志下》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是风俗,不是宗教。在这个意思上,从鬻熊开始,楚国已是一个以哲学代宗教的国家。楚人以哲学为世界观,经历了道治和法治。道治时期的鬻熊哲学,以“道”为*高观念。法治时期的哲学中,《老子》的*高观念,比“道”更进一步,主张“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为“自然”比“道”更高。何谓“自然”?就是自己如此。“自然”是个词组,是个主谓结构,“自”是主词,“然”是谓词,可见以“自”为本。《庄子》比道法自然又进一步,主张道即自然,以为道“自本自根”(《庄子·大宗师》),更是以“自”为本。老庄以自为本,即以个体为本位,正是以个体为法治的法律行为的主体。只有以自己为主体,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只有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才有真实的法治。在这个意义上,老庄哲学正是楚国法治实践的哲学总结。韩非很懂得这个意义,所以他一个劲地从《老子》摘取他需要的哲学。老庄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既肯定个体,又解放个体,把个体从一切局限中解放出来,把个体的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在法治调节下,成为强大无比、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这是创造楚国历史的唯一能源。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正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攀登科学高峰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但是,一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同样地,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高峰,也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因此,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实践进程,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走向成熟,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