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晚清铁路认知如何发端和如何演进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书中第一章追溯中国铁路认知的起源;第二章立足铁路认知的发端——19世纪30年代郭实猎等传教士的中文著述,追踪其在中国的初步传播轨迹,进而探讨铁路认知的初构过程;第三章则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以铁路译词的变化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考察铁路认知的本土化;第四章主要从清廷内部的视角出发,论述洋务运动时期铁路认知的转变;第五章承接之前数章,继续关注铁路认知的演进趋势;第六章以代表性人物——曾鲲化为中心,通过个案研究管窥清末时期铁路认知的更新状况并进行考察。
|
關於作者: |
雷环捷,畲族,浙江龙游人。2010-201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14-202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其间于2018-201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联合培养。2020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工作,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思想史、科技与社会。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火蒸车”的首创:鸦片战争前铁路认知的发端
一铁路起源的多重面相
二铁路认知的多种起源
三郭实猎首创“火蒸车”
四对“火蒸车”的评析
第二章“火蒸车”的传播:鸦片战争后铁路认知的初构
一“火蒸车”的传播与流变
二中国人对铁路知识的最初引介
三十九世纪中叶铁路认知的评析
第三章从“火蒸车”到“火轮车”:译词与铁路认知的本土化
一铁路译词变更与认知本土化:以魏源为例
二铁路译词的整理与分析:1835—1878
三“火轮车”引领铁路认知本土化
第四章从“一体防范”到“自强要图”:洋务运动时期铁路认知的转变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问题及其前奏
二对铁路的“一体防范”(1861—1874)
三“一体防范”的松动(1874—1885)
四铁路成为“自强要图”(1885—1894)
第五章交错的“铁道”:甲午战争前后铁路认知的变轨
一中国对日本铁路认知发端的影响
二“铁道”在中国与日本的不同起源
三“铁道”在中国与日本的不同传播
四从中日互动的视角看铁路认知变轨
第六章从铁路管理个案看清末铁路认知的更新
一曾鲲化铁路认知的两种背景
二铁路技术官僚生涯的早期言行
三曾鲲化案例所反映的清末铁路认知
结语晚清铁路认知的检视与反思
一晚清铁路认知的总体检视
二晚清铁路认知的反思教训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晚清至民国,继明末清初之后,在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过程中,开始了第二波“西学东渐”的潮流。
今天倒过来看历史,清朝还算是有一定开放胸襟的王朝政权。清朝晚期的昏聩固然罄竹难书,但在衰败之中却开启了一些轰轰烈烈的事业,留下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事迹。满族这个骑马射箭的民族,不仅有气魄接手明末的烂摊子,扩大了中国的版图,而且在晚清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许多个第一。洋务运动开启了近现代产业,建立了尚属先进的北洋舰队,创办了可以仿制“马克沁”重机枪的金陵制造局,有了电报、铁路,也有了留洋学生、独立的报纸媒体,引进了纺织厂、蒸汽机、露天采煤设备、轮船公司、外国语学校;而到晚清新政,开办了新学堂,兴办了近代实业,各省设立了咨议局,连几千年闻所未闻的立宪改制也在着手筹备和实施。清末,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屈辱、期待和惋惜的插曲,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初步实行的开放报禁和预备立宪,确是开了中国历史几千年之先河。
当下中国仍处在践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前进,有必要厘清历史,反思曾经的成功和曲折。回顾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轨迹,把历史的考察与哲学的审思结合起来,应该是极有意义的工作。
近日,雷君环捷告知他的著作《晚清铁路认知史论》即将杀青出版。能够把他多年的研究和思考贡献于世,这自然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
150多年前,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科学技术,成为中西文明碰撞和交流的重点领域。其中铁路亦于当时传入中国并实现艰难起步,构成中国科技从传统到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时至今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中国铁路经历了蒸汽—内燃—电力的动力换代,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中国铁路无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不仅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拥有相当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追溯铁路东渐的开启之路,既是书写中国铁路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面向未来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