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超特大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破解“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规模与人均福利之间“倒U形曲线”关系,统筹考虑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从资源环境、综合交通、城市治理、数字化以及国际借鉴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将超特大城市向内集聚的“中心城区”和向外扩散的“都市圈”作为重点优化空间,立足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总结提炼出若干基本认识,并着重从调控中心城区规模、鼓励多中心紧凑型布局、推广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就未来超特大城市规模结构优化乃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
關於作者: |
傅志寰: 1938年4 月11日生于哈尔滨。曾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所长、铁道部科技局局长、铁道部部长等职。是我国电力机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组织了我国铁路前四次大提速和第一条高速铁路(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建设。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1960年8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会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上海市政府参事。
|
目錄:
|
总报告解析规模及结构:探索中国超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摘要
一绪论
二我国超特大城市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时期
三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资源环境视角
四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交通视角
五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城市治理视角
六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数字化治理视角
七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国际经验启示
八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专题一中国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及结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摘要
一若干重要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二城市规模与居民福利:动态的倒U形曲线
三快速城市化视角下超特大城市的规模扩张与结构性矛盾
四“以人为核心”是优化超特大城市规模和结构的根本遵循
专题二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战略研究
摘要
一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
二超特大城市规模结构的空间特征认识
三国土层面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四市域层面资源环境问题实证分析
五城市群层面碳排放实证分析
六国际大都市经验借鉴
七基于资源环境的超特大城市发展策略
八政策建议
专题三基于交通视角的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及结构研究
摘要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二通勤时间是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的控制因素
三中心城区与都市圈的合理规模研究
四基于TOD模式的超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五超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对策(以北京为例)
六都市圈交通评价指标选择与计算方法
七主要成果与研究结论
专题四基于城市数字化视角下的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研究
摘要
一城市数字化是城市发展必由之路
二“城市大脑”是实现城市数字化的关键
三城市数字化治理探索实践
四以数字化推动城市整体协同治理
五数字化治理对城市合理规模与结构的探索
专题五中国超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研究
摘要
一引言
二城市治理内涵与超特大城市治理模式
三中国超特大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
四超特大城市治理的国内外经验
五超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
六超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建议
七总结与展望
专题六国际视野下的超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与思路研究
摘要
一全球城市发展及分布规律
二国际超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律
三超大规模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思路
四超大城市规模治理的国际经验
五对我国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治理的启示
六政策建议
|
內容試閱:
|
前言
大城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与创新的主要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相伴生的城市人口激增、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也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较快的速度,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类要素还将继续向城市特别是超特大城市集聚。如何促进超特大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保持其竞争力的同时,消解“大城市病”,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中国工程院设立了“我国城市发展规模及结构战略研究”重大研究项目,主要任务是研判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结构及其优化问题。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专家组成,其中主要有傅志寰、吴志强、王坚院士,徐宪平、李晓江、陆化普、杨立华教授,于强、滕飞等专家。
本项目在设计了总体框架后,细分为6个课题,即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国际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超特大城市的资源环境、综合交通、城市治理、数字化建设问题。项目组力图从多个维度入手,把研究重点聚焦到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的优化及治理能力建设上来。通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典型调研和专题交流,形成了若干新的认识与判断。
其一,基于行政区划视角研判超特大城市规模和结构问题是不合适的。人们所关注的“大城市病”多发生在其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面积虽只占城市的一小部分,但却承载了高度集聚的产业与人口,导致严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所谓优化超特大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其核心问题就是优化中心城区的规模和结构。因此,有必要将超特大城市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意义上的城市区域(即中心城区)“拎”出来,进行聚焦分析。
其二,城市规模与城市结构是相互关联的,结构是一定规模下的支撑,规模是一定结构上的反映。超特大城市结构包括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多个维度,最终都将落到物理空间结构上。优化调整超特大城市规模问题最终也要通过优化调整具体结构特别是空间结构来实现。
其三,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