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之作,德雷克斯逝世50周年纪念版
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开创性地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教育中,在教育界掀起全新的思想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读完这本书,每位老师都能拥有正面影响力
学生不服管教、喜欢挑衅、自暴自弃、扰乱课堂,老师责骂、奖赏都无效而倍感挫败,本书帮助教师找回面对这场挑战的信心和方法,然后正面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
★没有行为不良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心理动机的成人
·每个孩子都愿意做一个好孩子,只有当看不到可能性时,他才会去做个坏人。
·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因为这些做法都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到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感受自身力量的机会。
·老师无意识回应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强化孩子的错误态度和目的,还会强化过去的破坏性影响。
·孩子的回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取决于他有多少自信和勇气。
.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不管现在他正在做什么,不管他是否会失败,他的价值永远在那里,老师一直都认可他的价值。
★一线教师分享×课堂实例呈现,真实地看见孩子的转变
书中有极丰富的课
|
內容簡介: |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自身克服困难能力的机会。
《教师:挑战》是德雷克斯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著作。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通过外部力量向孩子施压已然失效,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教师若想有效且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要熟悉心理学常识,深入地了解孩子成长经历、家庭地位等生活方式,采用正面的方式,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引导孩子做出积极、有建设性的改变。
|
關於作者: |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 1897—197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雷克斯曾与阿德勒共同合作,深入研究家庭与儿童咨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
目錄:
|
第1章 教师的角色
无论老师是否愿意,无论他是否已经意识到,他早已陷入学生与他的权力之争中无法脱身。我们的学校正展开着一场场权力之争。
第2章 理解孩子
青少年的叛逆,是对父母权威的藐视,其实这种叛逆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只不过是在青春期达到顶峰。
第3章 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素质、能力和行为表现,只是孩子更深层次心理活动的具体表象,只有在理解并改变了他的深层心态后,他的行为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第4章 非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老师若希望自己能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业成就都产生卓有成效的影响,那就必须摈弃施压手段,转而寻求、尝试能赢得孩子的新方法,激发他的合作意愿,促进他的茁壮成长。
第5章 鼓励
老师鼓励孩子时的态度,应该始终保持着友善与温暖。不过,要做好这样的鼓励,还需要接受特别培训,需要经过反复的探讨和实践。
第6章 自然后果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就让他承受随之而来的自然后果即可,既不需要探究他犯错的原因,也不需要探究他不当行为的心理背景。
第7章 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
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靠的不仅仅是敏锐的观察,还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家庭地位、他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家长的教养模式等详细信息。
第8章 改变孩子的行为目的
老师在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做出有效回应时,还应该将孩子整体的纠正效果也考虑进去,其中,“鼓励”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第9章 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的关键因素,一是要共同承担责任;二是认真思考讨论主题的过程;三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案。
第10章 集体环境
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动机,有助于老师了解这些孩子所构成的班级的整体状况。
第11章 有效进程
如果一位老师能了解孩子的动机,并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带有错误目的的行为,他能取得多么大的成就。
结束语
|
內容試閱:
|
有许多孩子,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他们仅仅依靠目前学校教师提供的帮助和指导,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如今,每所学校都已经有了咨询辅导员,与教师、家长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在社会交往和学业进步方面的障碍。于是,一门新的医学专科出现了,叫作“儿童精神病学”。
这门专科基于一个我们无法认同的假设,即需要帮助的孩子患有“情绪上的疾病”。这些“患病”孩子当中,极少有人是真的患病,其中绝大多数只是被误导了而已。谁是最有资格帮助他们的人呢?是老师、家长、辅导员、精神科医生、社工,还是其他成年朋友或亲戚?会是他们当中的谁呢?根据我们的经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有效地影响并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
未能调整好自己的孩子,不但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都秉持着错误的观念,还会用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来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只要有人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能理解他,向他展示更恰当的行为方式,就能引导这个孩子重新起航。
老师比其他人更具优势,因为他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努力,用集体的力量帮助每个孩子更好地调整、改进自我。然而,由于我们的老师不知道怎么借用集体的力量,所以面对越来越难以管教的孩子,他们觉得无计可施。他们被卡在了一个转折点上,既受到过去权威式教育理念的束缚,又面临着本就相互矛盾的新观念。如果他们能熟悉心理学常识,了解群体间互动的力量,他们就能对每个孩子产生更加有力且有效的影响,帮助孩子预防以及纠正不良行为。
学会使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学生重新调整,这并不能使教师成为心理治疗师;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和团体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改正缺点,也不会使他成为团体治疗师。然而,很多学生却可以在这些课堂活动的帮助下,不必再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培训机构。出于这个原因,我专门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开设了课程,让他们因此有了独特的体验。本书的目的就是再现教师培训课上的内容。
书中第一部分介绍了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技巧的基础理论。关于“人”的概念是任何教育哲学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哲学,以人类平等原则的民主思想为根基,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中社会目的论的理论依据为工具。在这个理论框架内,“人”被看作是社会意义上的存在,他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指向他心中追求的目标,而他本身更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我们以目的分析为导向,关注孩子的行为目的,在必要时纠正孩子的行为目的,并作为帮助孩子改进的方式。
书中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些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实例报告,其中包括如何帮助问题学生的示例分析。大多数报告来自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加里分校联校系统的中小学的教师,他们都是我在加里分校开设的教师讲堂中的受训学员。还有少数报告来自西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这些示例中的许多内容反映了学生们在前期教育上的缺陷。我们之所以采纳这些示例,主要是为了让读者能更清楚地看到正确方式与无效方式之间的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