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趣读中国历史,理清发展脉络
一读就懂的历史知识
一看不忘的人物故事
知兴替,明事理,长智慧
全家都可以读的历史读本!
|
內容簡介: |
“跟着夏昆读历史”系列是畅销书作家夏昆的十年磨剑之作,是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的通俗历史读本。本系列一共五本,叙述了从春秋到西汉、从东汉到魏晋、煌煌大唐、赵宋王朝(北宋)、赵宋王朝(南宋)的历史故事。
本书贯穿了从东汉到西晋近三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重点阐述了“想法超前”的王莽改制究竟改了什么,“牛背上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如何完成帝王之业,投笔从戎的班超在西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东汉灭亡的导火索两次“党锢之祸”因何而起,曹操的进阶之路如何展开,三国鼎立如何形成,“八王之乱”如何敲响了西晋的丧钟,什么是魏晋风流……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历史事件细节丰富,叙事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参考了很多史料,既丰富又严谨。取材主要是中学历史、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阅读后对于人物的了解更为立体化,对于事件的把握更完整清晰,可贯通课堂所学内容,补充、丰富学生的中国古代史和文言文知识,开阔中学生的视野。本书适宜亲子、师生共读。
|
關於作者: |
夏昆,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特聘培训师,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聘教师,《中国诗词大会》擂主。二十年来坚持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音乐鉴赏及电影鉴赏课程,并面向社会开设“夏昆人文艺术公益讲坛”,多次接受《中国教育报》《教育家》等报刊专访。著有《历史知道答案》《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给孩子读唐诗》《给孩子读宋词》《中国最美的语文》等。
夏子仪,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从小喜爱阅读,特别是对文史类书籍有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小学时开始尝试写作,十二岁即首次发表作品,多年来笔耕不辍。现在大学就读,正在为成为像父母一样优秀的老师而努力。
|
目錄:
|
上天逼我当皇帝——王莽篡汉 / 1
神秘的黄衣人 / 1
借力上青云 / 4
脑洞清奇的改革——王莽改制 / 9
中兴之君,定鼎帝王——刘秀的崛起 / 15
牛背上的皇帝 / 15
飞鸟投林——疾奔河北 / 19
东汉复兴根据地的建立——光武平河北 / 21
得陇望蜀——扫平天下 / 25
有志者事竟成——东汉的建立 / 29
百战百胜——云台二十八将之耿弇 / 34
识时务者为俊杰 / 34
算无遗策,用兵如神 / 36
将门无犬子 / 39
大树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之冯异 / 43
豆粥麦饭之恩 / 43
君子藏器于身 / 45
披荆斩棘平关中 / 46
居功不傲谦君子 / 47
马革裹尸——名将马援 / 49
良禽择木栖 / 49
马革裹尸还 / 52
被诬陷的智者 / 54
一代贤后——马皇后 / 58
前车之鉴 / 58
蕙质兰心 / 60
母仪天下 / 62
中国第一桩教案——楚王刘英案 / 65
佛学初入 / 65
谋逆罪发 / 67
池鱼之祸 / 68
落 幕 / 71
盛极而衰——窦宪的沉浮 / 73
“沁园春”的由来 / 73
从炙手可热到身死国灭 / 76
扬威万里定远侯——班超 / 8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81
扬威绝域 / 85
跋扈将军——权臣梁冀 / 90
梁氏艰难的崛起之路 / 90
权倾天下 / 93
以狼驱虎 / 99
儒臣的大难——党锢之祸 / 103
曲折的登帝之路 / 104
士大夫的道德洁癖 / 108
鱼死网破 / 114
东汉的丧钟——董卓之乱 / 119
导火索——何进之死 / 120
董卓的末日 / 125
官渡之战——曹操的封神之战 / 132
挟天子以令诸侯 / 132
以弱胜强 / 135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 140
被误读的鲁肃 / 141
联吴抗曹 / 143
火烧赤壁 / 147
夷陵之战——刘备统一梦的破碎 / 149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 149
关羽大意失荆州 / 153
火烧连营 / 157
孤注一掷——诸葛亮北伐 / 160
内忧外患 / 160
北伐中原 / 162
聪明人的对抗 / 165
出师未捷身先死 / 168
政归司马氏——西晋的建立 / 170
废 帝 / 170
高平陵之变 / 171
司马昭之心 / 175
凝视深渊的王子们——八王之乱 / 179
祸 根 / 179
变乱之始 / 182
得寸进尺 / 188
黄雀在后 / 190
天下大乱 / 191
竹林中的背影——西晋名士 / 197
莼鲈之思——张翰 / 197
美酒与毒药——名士们的最爱 / 199
东市绝响——嵇康 / 203
礼岂为我辈设邪——阮籍 / 210
|
內容試閱:
|
上天逼我当皇帝
——王莽篡汉
神秘的黄衣人
公元8年岁末的一个黄昏,长安高祖庙前来了一个穿着黄衣的神秘人,神秘人交给守庙官吏一个铜匮,之后便离开了。官吏仔细看铜匮,它分为两格,一格上面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格上面写着“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这上面竟然写的是高祖刘邦的名字!官吏不敢怠慢,急忙报告摄皇帝王莽。王莽带领官吏来查看,打开铜匮,里面放着一卷金策书,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摄皇帝王莽是真天子。还附上了辅佐王莽的十一个大臣的名字,其中大多是当时朝廷的高官、王莽的心腹,如王舜、平晏、刘秀①、甄邯等,另外还有三个不认识的人,一个叫王兴,一个叫王盛,还有一个叫哀章。
而公元8年,已经是让大汉帝国的子民们非常迷惑的一年了。
本来这一年是居摄三年,也就是假皇帝②王莽摄政的第三年。王莽摄政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先皇驾崩时,刚被立为太子的刘婴实在太小,只有两岁,需要长者辅佐,这个艰巨的任务当然就落在了德高望重的王莽肩上。王莽似乎很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而且反复强调,自己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是为了帝国利益着想,等皇帝成年,立即就会把权力归还。可是到居摄三年十一月的时候,朝廷宣布改元,年号改成了初始,于是这一年就变成了初始元年。
把居摄改元为初始,显然王莽想走的是渐进的道路,慢慢地将汉朝的皇位夺过来。按照常理,三年居摄,再三年初始,到那时候再宣布改朝换代,也就水到渠成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时候居然冒出了个神秘的铜匮金策书,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宣布王莽必须即位。其实这时候最迷惑的是王莽:虽然他此前暗示过手下伪造祥瑞为自己篡位造势,可是并没有叫他们这时候弄出这个铜匮,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那三个不认识的人,王兴、王盛和哀章又是谁?
秘密就在那个神秘的黄衣人身上。
那个人就是哀章,是蜀地梓潼人,当时在长安太学读书。史书上说哀章“素无行,好为大言”。这几年王莽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投机计划:伪造铜匮金策,拥立王莽称帝。当然他最大的目的是给自己捞好处,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列入了辅佐大臣的名单中,为了做得像一点,他还伪造了两个人的名字:王兴、王盛。这两个名字很吉利,合起来就是王家兴盛,太应景了。
虽然哀章上铜匮打乱了王莽循序渐进的计划,但是也迎合了他早登大宝的梦想,因此在第二天王莽就带领群臣进入太庙,拜受铜匮禅位,宣布自己当皇帝了。新的王朝国号叫“新”,改年号为“始建国”。于是公元8年就有了三个年号:一月到十月是居摄三年,十一月改为初始元年,这个年号用了还不到一个月,十二月就变成始建国元年了。原来的太子孺子刘婴被废为定安公,西汉灭亡。
在禅让典礼之后,王莽泪流满面,握着只有四岁的孺子刘婴的手说:“当年周公摄政,最后终究将皇位还给了成王。可是我却被天命所迫,不能按照我的意愿去做啊!”①说完号啕大哭,周围的人也陪着一起感动。当刘婴被牵着下殿后,王莽密令左右把刘婴关在一个房间里抚养,不允许任何人同他讲话,即便是乳母也不行。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后的刘婴成了一个傻子,连话都说不清楚。
向王莽进献铜匮的哀章没有失望,他被这位刚即位的皇帝任为国将,封为美新公,与太师王舜、国师刘秀、太傅平晏一起成为新朝的“四辅”,这几位的名字也是哀章写在铜匮金策上的。除了他们,哀章还把当时王莽身边的红人王寻、甄邯等人也一起列了进去,有官大家当,这样才显得热闹,合王莽心意。只是另外两个人王兴、王盛谁都不认识——认识才怪了,这两个名字本来就是哀章编造的啊。
既然铜匮金策是上天赐予的,那么这两个人肯定也是上天垂青之人。王莽马上下令查访,很快便找到了两个人——王兴是长安守门的,而王盛是集市上卖饼的。有关部门进行鉴定,认为这俩就是金策上说的那两个人,于是他们一夜之间鸡犬升天——王兴被封为卫将军,奉新公;王盛被封为前将军,崇新公。
王莽的新朝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登场了。而此时有一个人看着这场面,心里没有激动,更没有开心,有的只是无尽的悔恨。这个人就是王莽的姑母,超长待机的前朝太皇太后——王政君。
借力上青云
王政君的祖父是汉武帝时候的绣衣御使王贺。所谓绣衣御使,是当时皇帝派出的负责镇压作乱者的使者,他们掌握生杀大权,往往极为残暴。比如当时担任此职的暴胜之就是喜好杀戮的典型,在一些大郡他可以杀死上万人。可是王贺却比较仁慈,对于“群盗”,他是能饶的饶,能放的放,务从宽和。这样显然不能让汉武帝满意,不久他就被免
职了。
王贺的儿子叫王禁,王禁生活奢侈,妻妾众多,子女也多,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四个女儿,他的二女儿就是王政君。
王政君曾经许配过人家,可是还没过门准新郎就死了。后来又准备嫁人,竟然还是没过门准新郎又死了。王禁很惶惑,就让占卜者给王政君看相,结果占卜者大惊说:“您这女儿以后会大贵,富贵得简直没法说。”①
王禁心里大喜:难不成我女儿要当皇后?于是请来老师,教王政君读书写字弹琴。到她十八岁的时候,王禁满怀希望地把女儿送进了后宫。但是王家此时没有什么背景,王政君进宫后只当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连皇帝的边都挨不着。
而一年多之后,王政君遇到了一件改变她命运的事情。
太子宠妃司马良娣重病去世,死前,她告诉太子自己是被太子的其他妃子用巫术害死的。太子十分宠爱司马良娣,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因此司马良娣死后他对其他妃子视若寇仇,再也没有宠幸她们。要命的是,此时太子还没有子嗣。
眼看着皇家要绝后,汉宣帝十分焦急,于是让皇后物色几个良家女子给太子,其中就有王政君。
一天太子来进见,皇后就把王政君等五个女子叫出来让太子看,又悄悄问太子喜欢哪个,太子不愿伤母后面子,随口答有一个还不错,却又没明说是哪一个。正好那天王政君座位靠近太子,又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衣服,皇后认为应该就是她了,就把王政君送到太子宫。太子宠幸了她一次,她居然就有了身孕,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而此前太子的妃子们都没能为他生下孩子,这个男孩就成了太子唯一的儿子!皇帝因孙子诞生欣喜若狂,亲自为他起名叫刘骜。事实上当时太子很不得皇帝喜欢,汉宣帝甚至多次有废掉太子的想法,但是这个皇孙的出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汉宣帝十分宠爱这个皇孙,不仅亲自为他起名,还经常让皇孙伴随自己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太子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这小小的皇孙保住的。
几年后,汉宣帝驾崩,太子终于松了口气——总算安全度过预备期,顺利当皇帝了。这就是汉元帝。
汉元帝即位后,王政君被封为婕妤,她的父亲、皇帝的老丈人王禁也被封为阳平侯。三天后,王政君被立为皇后。王禁终于相信占卜者所说的“富贵得简直没法说”是真话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王家富贵的开始。
汉元帝在位十六年,元帝死后,当年的皇孙刘骜即位,也就是汉成帝。皇后王政君成了皇太后,时年三十九岁。
王政君这下成了皇帝的母亲,地位崇高,无人能比。从此她也就带着王家踏上了炫目的富贵之路。
王禁共有八个儿子,长子王凤,次子王曼,之后是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王政君成为皇太后之后,首先是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显贵无比。之后汉成帝居然在同一天为自己的五个舅舅封侯,王谭封为平阿侯,王商封为成都侯,王立封为红阳侯,王根封为曲阳侯,王逢时封为高平侯。这件事不仅在当时轰动朝野,甚至在后世都余响不绝。从此“五侯”就成了权倾一时显贵无比的代称。南朝鲍照就有这样的诗句:“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唐朝的韩翃在他的《寒食》诗里写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就连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回忆起自己在长安的豪奢生活时也写道:“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可见其影响之大。
到此时,王政君的兄弟们除了王曼早死未被封爵,其他的都封遍了,王家之富贵,无人能比。那些被封侯的国舅家的子弟自然也是烜赫一时,相比之下,早死的王曼一家就寒酸多了。
王曼的遗孀叫渠,在东宫服侍王政君。渠的儿子就是王莽。王家一族富贵,偏偏这个孩子从小就死了爹,难免让人遗憾。所以王政君对这个侄儿有些怜悯,多次在儿子汉成帝面前称赞王莽,而王谭、王商等人也经常称赞王莽,于是汉成帝也觉得这个舅舅一家是有些可怜,就下诏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王莽则世袭爵位,成了新都侯。
王莽被封为新都侯之后一直显得忠厚老实,人畜无害。之后王谭等叔叔辈的相继去世或者退休,大汉帝国的政坛,终于成了王家子侄辈的天下。
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告发叔父红阳侯王立与大臣淳于长图谋不轨,结果淳于长下狱被杀,王立也被免官遣送回封地。大义灭亲的王莽立下大功,被提升为大司马。
汉成帝年轻的时候喜欢学术,温文尔雅,被认为是最能重振大汉雄风的皇帝。可是即位后不久他就耽于酒色,成功转为著名昏君之一。也许是这个原因,他没有儿子。汉成帝在位二十五年,最后死在宠妃怀中。由于他没有儿子,最后在王根的策划下,将原来定陶恭王的儿子刘欣过继过来立为太子。成帝死后,太子即位,也就是汉哀帝。“哀”是刘欣的谥号①,这就说明这位皇帝的福分是比较薄的。
哀帝即位不足七年就死了,于是皇太后王政君就成了太皇太后,她和侄儿王莽一起策划迎立平帝。当时平帝只有九岁,而且体弱多病,不可能处理朝政,因此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事实上掌权的则是王莽。这一年太皇太后王政君七十一岁,王莽四十五岁。他们册立年幼的平帝目的很明显,便于自己掌握大权,只是此时的王政君并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葬送大汉王朝。因为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如此讨自己喜欢的侄儿,竟然就是汉朝的掘墓人。
从小失去父亲,靠寡母养大的王莽深谙讨好长辈之道,为了得到姑母的欢心,他花巨资贿赂王政君左右,让他们替自己说好话。此时王政君的兄弟们已经被分封遍了,王莽便上书请求册封王政君的几个姐妹,于是这些姑母也成了王莽的同盟军。王莽深知老年妇女的寂寞,因此特地制定制度,让太皇太后四季驾车到京城郊外游玩,慰问孤儿寡母,率领皇后和贵妇采桑养蚕,登山赏景,老太太开心得不得了。王政君的一个弄臣生病了住在外面,此时王莽已经担任大司马,但是他还亲自去护理,这让王政君感觉这个侄儿太懂事了。
从汉元帝到汉成帝到汉哀帝再到汉平帝,王政君由皇后变成了太皇太后,王莽也成了皇帝的叔叔辈,此时他的权力已经无人能比。他觉得汉室的安定全靠自己,于是暗示群臣给自己上了个安汉公的尊号,之后又暗示群臣给自己上尊号为宰衡。宰衡这个官职是不存在的,是王莽将上古时候的两个职位“太宰”和“阿衡”合在一起新造的称号。这让人想起秦始皇将“三皇”“五帝”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新词“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称。此时王莽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
汉平帝九岁即位,只做了五年皇帝,十四岁就死了。史书认为是被王莽毒死的。汉平帝死后,王莽故技重施,册立了一个两岁的婴儿为先皇的太子,这就是孺子刘婴。太子年幼,太太皇太后也需要颐养天年,摄政的“苦”差事只好由王莽承担了,于是他宣布自己为摄皇帝。公元6年,王莽下令改元居摄,这一年也就是居摄元年。
王莽册立刘婴,显然是觉得自己篡位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找一个年幼的皇帝来作为过渡。此时王政君已经察觉到了这个侄儿的野心,无奈王莽已经羽翼丰满,太太皇太后也无力回天了。
与此同时,王莽暗示手下大量伪造图谶①,为自己成为真皇帝做舆论准备。居摄三年(8年),广饶侯刘京给朝廷上了个奏章,讲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七月的时候,齐郡临淄县昌兴亭一个叫辛当的亭长一晚上连做了几个梦,梦见一个人说:“我是天帝的使者,天帝让我告诉你:摄皇帝应该成为真皇帝。如果你不信我,这个亭里面会有一口新的井。”亭长早晨起来巡视,果然出现了一口新井。类似的图谶在各地都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王莽似乎“被迫”“顺应天命”,把自己“摄皇帝”的称号很克制地改为“假皇帝”,并改元为“初始”。他言之凿凿地宣称自己只是暂时代理皇帝,等太子成年,马上归政。
而不到一个月,就“发现”了铜匮金策,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王莽要代汉成为皇帝。此时王莽自然顺水推舟,导演了一场接受禅让的好戏,将西汉王朝变成了历史。为了表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他派堂弟安阳侯王舜向姑母王政君索要其保管的传国玉玺。此时的王政君知道木已成舟,无法改变,她大骂王舜:“你们父子宗族承蒙汉家的恩宠,几代富贵,没有什么回报的。受了别人托孤之请,却趁机夺取了人家的国家,不再顾及恩情仁义。人到这个地步,猪狗都不吃你们剩下的东西,天下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兄弟!而且王莽既然自称受天命成为新皇帝,改变旧朝的制度,就应该重新做玉玺,传之万世,拿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来干什么?!我是汉家的老寡妇,早晚就死了,想和玉玺一起埋葬,你们休想得到!”
王舜说:“我们已经无法谏止了。他要国玺,您还能不给他吗?”王政君听他言辞恳切,又担心王莽威胁,于是把国玺扔到了地上。
王莽终于得到了国玺。
脑洞清奇的改革——王莽改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放言五首·其三》中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像周公这样的圣人,生前还有人传布他谋朝篡位的流言;而像王莽这样的奸臣,在未篡权时也以谦恭闻名。如果那时候他们就死了,一生的真伪又有谁知道呢?
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因此比起他的同族兄弟们,王莽早年生活算是比较清苦的。当时他的五个叔父同一天被封侯,五侯家的子弟们也志得意满,整天高车驷马,招摇过市,吃喝玩乐。只有王莽一个人谦虚恭敬,认真学习,生活节俭,就像一个朴实谦逊的儒生。王莽有个哥哥也早死,他侍奉母亲和寡嫂十分恭敬,抚养哥哥留下的儿子也尽心尽力,道德上堪称楷模。王莽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生病时,王莽侍奉他比亲儿子还孝顺,亲自为伯父尝药,一个月没有脱衣睡觉,弄得蓬头垢面,如同乞丐。这让王凤十分感动,临死的时候,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皇帝,因此王莽被任为黄门郎,这是他走上仕途的第一步。
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后,仍然谦恭有加。他得到的车马、衣服都送给了宗族宾客,自己都没留下。他还接济名士,结交将相大臣,在士大夫中享有盛誉,风评好得连他的叔叔们都赶不上。有一次,他买了一个婢女,这事被别人知道了,大家都奇怪平时生活简朴的王莽怎么也开始追求声色。王莽说:“我听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这个女子应该是能生儿子的,我是替他买的。”当天就把那个婢女送给了朱子元。
后来,他因为揭发叔父王立与淳于长图谋不轨而立功,被封为大司马,继四位伯叔父之后登上辅政高位,这时候的王莽才三十八岁,但是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砥砺德行。他提拔了大量人才,自己所得的赏赐和封地的收入都用来供养他们,而自己生活简朴得让人震惊。有一次王莽母亲生病,大臣们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夫人出来迎客。她穿着寒碜的布裙,短得刚刚遮住膝盖。大臣的夫人们还以为这是王莽家的女仆,一问才知道居然是大司马的夫人,众人大惊。
有人说王莽是大伪,如白居易就持这样的观点。但也有人说王莽可能内心也是极端真诚的,他的确是以儒家的信条要求自己,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哀帝时,大臣认为王莽权势太大,应该贬为庶人。皇帝觉得王莽很无辜,而且他又是太皇太后的侄儿,于是只是叫他回到封地。王莽回封地之后,闭门不出。这时候他的儿子王获杀了一个仆人,王莽大怒,斥责儿子,逼令他自杀。因这件事王莽的声誉更高了,官吏和百姓数百人上书为王莽鸣冤,于是皇帝只好又请他回到京城。
王莽权力越来越大,他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构想来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儒家王国。他认为,只要按照儒家的理念,制定好规则,那么天下自然太平。所以他即位之后,整天忙于研究地名、礼法、音乐等事情,而老百姓急切要解决的问题,如司法狱讼、赋税管理等一切都不关心。县令缺人,长年由太守兼任,来京城汇报政务的官员滞留几年都回不去;守边士兵期满却没有接替的部队,以至于几年回不了家;很多地方盗贼蜂起,多年无法平定。
天下渐乱,此时王莽在忙什么呢?
王莽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他认为应该一切回复古制才能天下太平。因此他竟然要恢复周朝的井田制,禁止土地买卖,希望一切回到上古的状态。
不仅改土地制度,王莽还爱改名。即位之前,王莽就因认为“秦以前复名盖寡”,下令禁止双名。这个对于汉族人来说问题倒是不大,两个字名字的去掉一个字就可以了,但是王莽要求匈奴单于也要遵照执行。单于当然不愿意,王莽便叫使者去暗示单于:听话就会有厚赏。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单于心领神会,上书说:“我原来叫囊知牙斯,为了响应朝廷号召,我决定改名叫知。”王莽知道后大喜,厚赏了单于。
即位后,王莽把很多官名也改成上古的名字,比如把大司农改为羲和,后来又改为纳言,大理改为作士,太常改为秩宗,少府改为共工。不仅改官名,地名也改,首先就把长安改为常安。有些地名一年改几次,不仅外地人,就连当地人也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地方了。此外,连民族名字王莽也要改,比如把“匈奴”改为“降奴”,把“高句骊”改为“下句骊”,仿佛觉得这样大新王朝真的就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了。除了改名字,王莽还改革币制,下令铸造新的钱币,如错刀、大钱等,甚至恢复了古代的贝壳币、布币,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种货币,换算极难,十分不便。而且每次发行的新的货币都比原来的小,价值却比原来高,实际上变相造成通货膨胀,老百姓很多因此倾家荡产。
王莽关注这些啼笑皆非的改革,却放任政治混乱,一时间朝廷贪污腐化成为常态,国家混乱到极点。他进行土地改革原本是想禁止豪强兼并,但是一味复古显然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得罪了豪强大族;修改官名地名人名又造成生活混乱,币制的修改更是惹得民怨沸腾。可以说王莽的改制成功得罪了从上到下所有人,因此各地纷纷起兵反叛。而王莽对待反叛的方式也堪称脑洞清奇。
地皇四年(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大胜,歼灭王莽军主力,王莽恐惧万分,带着群臣到京城南郊,向上苍陈述自己顺应图谶符命即皇帝位的经过,言下之意是:“老天爷呀,你逼着我当皇帝,可是又为什么整出这么多反贼呢?”陈述完之后,王莽率领群臣向上天大哭。因为他相信这样能够得到天帝怜悯,转危为安。不仅自己和群臣哭,他还准备了食物,招募太学学生和老百姓跟着整天整天地一起哭,谁哭得好,就任命谁为郎官,这一哭竟然就哭出了五千多郎官!
除此之外,王莽还用五彩药石烧制了一个北斗形的铜斗,号称“威斗”。王莽相信这个神器能让他消灭叛军,重现辉煌。
而此时绿林军已经攻进了长安城,他们放火焚烧宫室。王莽跑到宣室前殿避火,还不忘带着他的宝贝威斗。还让天象官拿着式盘在面前转,他根据时辰,随着北斗的斗柄位置转移座位,并给自己打气:“上苍让我当皇帝,汉兵能把我怎么样?”可是汉兵还是攻来了。王莽带着大臣卫士逃到渐台上防守,手下全部战死。王莽也被冲上来的商人杜吴杀死,头被校尉公宾就砍下。
王莽的新朝在公元9年建立,灭亡于公元23年,一共存在了十五年。两年后,一个原来绿林军的大将称帝,建立东汉。这个大将就是南阳豪强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