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书以肖像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肖像权纠纷裁判,挖掘法官在肖像权纠纷裁判中提供的集体智慧,客观审视现有肖像权制度的客观样态,对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肖像权的边界、肖像权的合理使用、肖像的商业利用等理论问题展开反思,以期对完善我国的肖像权制度有所裨益。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肖像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肖像权纠纷裁判,挖掘法官在肖像权纠纷裁判中提供的集体智慧,客观审视现有肖像权制度的客观样态,对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肖像权的边界、肖像权的合理使用、肖像的商业利用等理论问题展开反思,以期对完善我国的肖像权制度有所裨益。
|
關於作者: |
李云滨,法学博士,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黑龙江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理事、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曾在中级人民法院任员额法官、审判员,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目前主要从事民法学、民事强制执行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二章肖像权概述
第一节肖像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肖像权的内涵
第三节肖像权的要素
第四节肖像权的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肖像权纠纷裁判分析
第一节肖像权主体的确认
第二节肖像权客体的确认
第三节肖像权利用方式的确认
本章小结
第四章肖像权的边界
第一节肖像的标准
第二节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肖像权的保护
第四节死者肖像保护
本章小结
第五章肖像权的合理使用
第一节肖像权合理使用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民法典》肖像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则适用
第三节肖像权合理使用的限制
第四节对纠纷裁判的一些回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肖像的商业利用
第一节肖像商业利用的民法保护
第二节“以营利为目的”构成要件的反思
第三节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
第四节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著述,也是人格权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肖像权专门研究的精心之作,对于呈现肖像权研究的基本风貌与研究路径、记载肖像权研究的理论成就与实践品味、考探肖像权研究的观点内涵与裁判理路、究问肖像权研究的学术热点与司法难点,具有价值与意义。古语云:“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肖像权承载人格尊严。从我国《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到《民法典?人格权编》有关肖像权的规定,可以感受肖像权的立法脉络与权利边界;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民法学界有关肖像权的阐释,可以捕捉肖像权的客体界定与观点纷呈;从中外肖像权的比较研究与实践分析,可以厘清肖像权的权能定位与功能展现;从我国肖像权的类案评析与合理使用,可以分析肖像权的立法价值与司法功效。《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清晰囊括了肖像权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司法实践样态,丰富了肖像权的研究视域与研究面向。
肖像权保障人格自由。确认肖像权的主体、客体、利用方式,是肖像权研究的路径;明晰肖像的确认标准、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网络环境下肖像权的保护、死者肖像的保护,是肖像权研究的视域;探究肖像权合理使用的理论基础、规则适用、使用限制,是肖像权纠纷裁判的基础;梳理肖像的商业利用、反思“以营利为目的”的构成要件、确定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不当得利制度,是肖像权纠纷裁判的关键。《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完满呈现了肖像权研究的要点与结论,展现了维护人格尊严、展现意志自由、保护肖像利益的研究格局与功能定位。
肖像权护佑人格利益。肖像利益,牵涉多元主体;肖像权纠纷,牵涉利益博弈。无论是死者肖像、集体肖像、未成年人肖像权的纠纷裁判;还是肖像认定,演员剧照形象,文学、艺术、科学作品肖像,摄影、美术作品肖像的纠纷裁判;抑或是新闻报道利用肖像、合理使用肖像、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肖像、商业利用肖像的纠纷裁判,均内涵肖像权益的私法保护,映射肖像权纠纷裁判的质量与智慧。《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客观呈现了肖像权纠纷的裁判路径与裁判理念,阐述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了肖像权益保障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回应了肖像权益保障的司法关切与理论关切。
在我国《民法典》实施进程中,有关肖像权研究,尚需问鼎之作与审视之基。《肖像权纠纷裁判与制度完善》,写作立意始于我国《民法典》编纂之时,修正补益于我国《民法典》颁行之后,前后历经数年之余,既体现了作者“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钻研精神,也记录了作者“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进取追求。严谨求实、笔耕不辍、回应诉求、维护权益、探究未竟、展现思考、奉献智慧、丰富成果,成为作者和作品的主要特质与努力方向。恰如古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试为序,共斟酌!
同思考,期教益!
王歌雅
2022年8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