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括理论内容和实训指导两大部分。 理论内容:绪论中主要介绍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大气的组成和结构;第一、二、三、四章主要介绍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光、温、水、气、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五、六、七、八章主要介绍天气与灾害性天气、气候与中国气候以及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知识;第九、十章主要介绍农业小气候、设施农业小气候特点及调控措施。 实训指导分两部分:引言和气象要素观测。引言主要介绍气象观测的意义、原则、要求以及农业气象观测的概念,为进行气象要素观测做好准备。气象要素观测包括气象观测场的建立、仪器的布置、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农田小气候观测以及观测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和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光、温、水、气、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御措施;小气候与农田小气候特、设施农业小气候的特点及调控措施。 本课程的难点:光、温、水、风等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小气候、设施小气候的特点及调控措施。
|
目錄:
|
绪论1
01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
011气象学基本概念1
012农业气象学1
013中国农业气象的发展3
02大气概论4
021大气的组成4
022大气的垂直结构5
复习思考题6
第1章太阳辐射7
11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7
111昼夜7
112季节9
113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10
12太阳辐射11
121辐射的基本知识11
122太阳辐射光谱11
123太阳辐照度12
12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13
12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4
126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15
127光照度16
1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6
131地面辐射16
132大气辐射16
133地面有效辐射17
134地面辐射差额17
14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8
141光谱成分与植物生长发育18
142光照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9
143光照时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
144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21
复习思考题22
第2章温度23
21土壤温度23
211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23
212土壤温度的变化25
22空气温度28
221空气的升温和降温28
222空气温度的变化29
223气温的垂直变化31
23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32
231土壤温度与农业生产32
232空气温度与农业生产33
233农业界限温度35
234积温36
复习思考题38
第3章大气水分39
31空气湿度39
311空气湿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9
312空气湿度的变化41
32蒸发与凝结42
321水分蒸发42
322水汽凝结44
33降水46
331降水的形成46
332降水的种类47
333降水的表示方法48
34水分与农业49
341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49
342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50
343水分利用率及提高途径50
复习思考题51
第4章气压和风52
41气压及其变化52
411气压的概念及单位52
412气压的变化52
413气压的水平分布53
42风及其变化54
421风的成因55
422风的变化56
43季风和地方风56
431季风56
432地方风57
44风与农业59
441风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59
442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59
复习思考题59
第5章天气系统61
51气团和锋61
511气团61
512锋63
52气旋和反气旋65
521气旋65
522反气旋67
523天气预报69
复习思考题71
第6章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72
61低温灾害72
611寒潮72
612霜冻74
613冷害76
62旱涝灾害78
621干旱78
622洪涝81
63干热风82
631干热风的概念及指标82
632干热风的危害83
633干热风的防御83
64梅雨84
641梅雨的概念及特点84
642梅雨的形成和结束84
643梅雨天气和农业生产85
65风害85
651大风85
652台风86
653龙卷风87
654沙尘暴87
66冰雹88
661冰雹的危害及其形成条件88
662冰雹的时空分布88
663冰雹的防御89
复习思考题89
第7章气候与中国气候90
71气候的形成90
711辐射因素90
712环流因素91
713下垫面性质91
71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92
72气候带和气候型93
721气候带93
722气候型95
73中国气候特征97
731季风性显著97
732大陆性强98
733温差较大98
734降水分布不匀100
74本省(区)气候特征(内容自拟)101
复习思考题101
第8章农业气候资源102
81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102
811无限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102
81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102
81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102
814互相依存性和可调节性103
82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103
821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103
822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103
复习思考题105
第9章农业小气候106
91小气候106
911小气候的概念106
912小气候的特点106
913农业小气候106
92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07
921活动面和活动层107
922活动面辐射差额107
923活动面的乱流交换108
924活动面的热量平衡108
93农田小气候109
931农田中光的分布109
932农田中温度的分布110
933农田中湿度分布110
934农田中风的分布111
935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分布111
94农田耕作与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11
941耕作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11
942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13
943灌溉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14
95地形和水域小气候114
951地形小气候114
952水域小气候116
96防护林带小气候116
961防护林的防风效应116
962防护林带对田间温度、湿度的调节117
963林带对干热风灾害的防御118
复习思考题118
第10章设施农业小气候119
101地膜覆盖小气候119
1011地膜覆盖的基本原理119
1012地膜覆盖的小气候效应119
1013地膜覆盖的效果121
102塑料大棚小气候121
1021塑料大棚小气候效应的基本原理121
1022塑料大棚的小气候效应121
1023大棚小气候的调节123
103温室小气候124
1031日光温室的结构与种类124
1032日光温室的基本原理124
1033日光温室的小气候特点125
1034日光温室小气候调节126
104改良阳畦127
1041改良阳畦的小气候特点127
1042改良阳畦小气候调节128
复习思考题128
实训指导129
第一部分引言129
第二部分气象要素观测131
实训一气象观测场设置131
实训二太阳辐射的测定133
实训三地温和气温的观测136
实训四积温的计算和应用140
实训五空气湿度的观测145
实训六降水和蒸发的观测147
实训七气压和风的观测149
实训八农田小气候观测153
附录159
附录1天气预报用语和符号摘要159
附录2单位换算及相关常数161
附录3法定计量单位选编162
附录4气象观测记录表163
附录5饱和水汽压表(hPa)164
参考文献166
|
內容試閱:
|
农业气象是气象学、农学以及农业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农林牧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应用气象学科。
本书第一版自2007年6月出版以来,经过在教学和社会相关人士中使用,得到了同行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最大的鼓励,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编写。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并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为适应我国农业科学事业和高职高专教学发展需要,在第一版《农业气象》的基础上作了修改,第二版与第一版比较:部分理论内容作了删减;部分章节作了整合;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部分得以加强;复习思考题部分作了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修改后的《农业气象》教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方便教学工作和学生实训参考,本书涵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指导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水分、气压和风、天气系统、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气候与中国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农业小气候、设施农业小气候;实训指导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场设置、太阳辐射的测定、地温和气温的观测、积温的计算和应用、空气湿度的观测、降水和蒸发的观测、气压和风的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由张玉珍编写,第1~3章、实训指导(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实训一~实训四)由李亚敏编写;第4章、第6章、实训指导(第二部分实训五)由谢会志编写;第5章由赵斌涛编写;第7章、第9章、第10章、实训指导(第二部分实训六)由杨凤书编写;第8章由张吉海编写;实训指导(第二部分实训七、实训八)由王秋涛编写;全书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陈瑞修教授审稿。
本书在编写中借鉴了一些图书和网络的优秀资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