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年,我从教就30 年了,今年也是我在北外从事翻译教学整整二十年。蓦然回首,一切如白驹过隙,但二十多年来,学翻译、教翻译、研究翻译、做翻译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我经常由衷地感慨:幸亏当年考研的时候选择了翻译。实际上,报考研究生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翻译专业,就是因为自己从学英语开始就怀有一颗初心:做一名翻译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虽然依然在成为翻译家的路上,但是“翻译”和translation 已经成为我近二十多年来使用最多的词。
翻译是一门技艺,也就是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翻译工作者更是一名工匠,一名充满深情地将语言材料加工成艺术作品的工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一直将自己视为一名匠人,一方面在自己做翻译的过程中打磨、精进自己的技艺,还特别注意翻译经验的积累,以便能够在课堂上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写进自己编写的教材,去帮助更多有志于成为翻译工匠的人,或者借助翻译去探索更广阔世界的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阅读和翻译实践中,我注重去归纳总结翻译的规律,尤其是翻译实践中非常注重收集体现这些规律的例子,以便课堂上能够举一反三,以便教材中所用例证丰富,同时做到所用素材能够与时俱进。
我自己编写的《实用商务翻译(英汉双向)》和主编的《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在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读者的青睐,特别是《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成为很多报考翻译硕士的莘莘学子必读的一本书,很多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会在自己的经验中提到这本书,还有很多考上的同学见到我都会提到这本书,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有一天,中国宇航出版社的编辑冯佳佳女士找到我,对我说:“彭老师,您能不能再编写一本浅显易懂的翻译技巧书?将您认为重要的技巧写出来。”我欣然答应。忙忙碌碌中过去了一些日子,有一天,忽然接到佳佳编辑的微信,请我写出本书的提纲和一个样章,我才意识到这件事真的要提到议程上来,无论多忙,也要尽快写出来。于是,当天晚饭后,我在电脑前开始思考目前我最想和翻译学习者分享哪些翻译技巧,于是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出了二十条。写完提纲的时候,忽然想起,这本书应该叫“‘译’无巨细:英汉互译技巧示例”。“‘译’无巨细”是我经常提醒学生的一句话,翻译成英文就是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in translating,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再细心都不为过”。就像我前面说过的,翻译是一门技艺,需要打磨,需要精进,需要细心、细致和严谨的态度。这些技巧讲解中有英译中,也有中译英,其中使用的例子大多都是我平时积累的。因为主要讲解技巧,所以只能用句子做例子。好在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就是句子,句子译好了,就完成了80%,然后再注意中英文各自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篇章也就出来了,这些技巧在一些章节也会提及。书中的例子来自不同文本,更来自不同文体。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何种文本,无论何种文体,很多技巧是相通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技巧处理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以在讲述过程中,我会提到中英文的区别。总之,翻译学习者要将两种语言真正吃透,要了解中英文表象上的差异及其背后隐藏的中西思维差异,这样才能真正“游走于”两种语言之间,轻松进行语言转换,做一位技艺娴熟的翻译匠人。
这些技巧讲解中,有些技巧我也在自己编写或主编的其他教材里提到过,有些是第一次讲解,但大多数例子都比较新,通俗易懂,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灵感。当然,还有些我平时上课总结的技巧由于涉及的点太细没法讲出来,也让我感到遗憾,因为就我本人而言,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呈现给读者,从而给更多学习翻译的人以启发和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文章和教材,尽量列在参考书目中,若有遗漏,敬请谅解。感谢中国宇航出版社冯佳佳编辑在本书编辑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感谢我的先生刘辛提供的一切支持,感谢我的2022 级研究生高羽、李梦姣、缪雨倩、彭格格、涂鑫、王仕琦、王仪舒、张廷玉、张铧丹和郑可馨通读了书稿。感谢我所有的学生在我翻译教学中给予我的灵感,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本书讲解中所使用例句的译文和练习中的参考译文均旨在给读者提供参考,因为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个句子,其译文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要原文意思和语气传达准确,只要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都是正确的。练习参考译文后面的简析旨在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提示和指导。本书编写时间有限,如有纰漏,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