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撰写的论述李渔戏曲美学、诗词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等十篇论文;特别是首篇《李渔何许人?》,总结性地论述了李渔的生活道路、艺术生涯和美学人生,是作者近些年对李渔六十九年的人格品位和艺术造诣,尤其是他的审美活动和美学思想的重新思考,力图给予中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美学家更恰当的定位和评价。
|
關於作者: |
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长期任《文学评论》编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数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文学研究所一等奖、首届中国文学奖、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学术著作《文学原理——创作论》《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价值美学》《李渔美学思想研究》《李渔美学心解》《闲情偶寄注评》等;传记文学《李渔传》;散文集《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我的学术生涯》《坐在汽车上看美国》等。主编《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文艺美学原理》。翻译《滑稽和笑的问题》。
|
目錄:
|
李渔何许人?
李渔的词学
李笠翁词话
李笠翁曲话
从《怜香伴》谈到《笠翁十种曲》
李渔《耐歌词》
优秀的诗人,杰出的散文家
笠翁原是园林家
李渔的人体美论
李渔的服饰美学
结语
附录谈李渔和《李渔传》
——2014年3月16日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采访 杜书瀛 肖泽颖
代跋文艺理论家杜书瀛访谈记(节选) 陈定家
|
內容試閱:
|
前言——李渔美学的核心标志是生活美学
《李渔生活美学研究》这本书,原是2021年为纪念李渔(1611—1680)诞辰410周年而作(中国有逢五逢十纪念名人的传统),现在付梓面世,已经过了两年;但是,我想纪念李渔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哪年都不过时——不必非得逢五逢十的大日子。
此书收录了我近年撰写的论述李渔戏曲美学、诗词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等十篇论文;特别是首篇《李渔何许人?》,总结性地论述了李渔的生活道路、艺术生涯和美学人生,是我近些年对李渔六十九年的人格品位和艺术造诣,尤其是他的审美活动和美学思想的重新思考,力图给予中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美学家更恰当的定位和评价。
书名叫作《李渔生活美学研究》。可能有的读者有些疑惑:你书中除了谈园林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这些显著贴着“生活”标签的美学思想之外,明明大量谈到戏曲美学、诗词美学……怎么都称“生活美学”呢?
答曰: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李渔美学的基本特点(或曰核心标志),是生活美学——不论李渔的戏曲、诗词、小说的艺术创造,还是李渔对它们的理论阐发,都浸透着他的生活美学思想因素。他的所有艺术作品和美学理论,都是最平民化的、最生活化的,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近,离生活本身很近,处处散发着生活本身的美之光辉,它们都是在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指导下撰写出来的。李渔在谈他的传奇、小说、诗词如何创新的问题时强调:“即在饮食居处之内,布帛菽粟之间,尽有事之极奇,……以此为新,方是词内之新。”就是说,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总是着眼于“饮食居处之内,布帛菽粟之间”这些生活本身的美。更不用说他直接论述园林、仪容(人体的自然美和化妆)、服饰等这些一看便知是论述“生活”本身的美学思想了。请读者诸君读一读李渔的《笠翁一家言》《笠翁十种曲》《耐歌词》《闲情偶寄》等著作吧(它们都收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的《李渔全集》里了),你会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