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西南联合大学是七七事变后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在短短八年半中,这所高等学府的师生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篇章。本书围绕“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的主题,梳理了西南联大师生从南渡至抗战胜利后复员的经历,其间涉及该校师生在抗战时期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以该校师生对抗战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贡献为重点。
|
關於作者: |
闻黎明,1977年6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相继在中国通史研究室、近代史资料编辑室、近代思想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史研究室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政治史、思想史。
|
目錄:
|
前言
代引
上册
第一章痛南渡,辞宫阙:离别古都
第一节亲历事变
第二节校园罹难
第三节筹议联合
第四节悲怆南下
第二章驻衡湘,又离别:迁播西南
第一节初会长沙
第二节再迁昆明
第三章尽笳吹,情弥切:驻足春城
第一节筚路蓝缕
第二节直面轰炸
第三节疏散生活
第四章望中原,遍洒血:家国情怀
第一节同仇敌忾
第二节反对妥协
第三节助战集资
第四节援救作家
第五章诗书丧,犹有舌:抗战宣传
第一节民众动员
第二节舞台演出
第三节诗歌强音
第四节播音五洲
第六章抵绝徼,继讲说:文化传承
第一节精神弘扬
第二节战时科研
第三节建教合作
第四节智力援疆
第七章千秋耻,终当雪:投身战场
第一节奔赴前线
第二节战地服务
第三节译员征调
第四节出征缅北
第五节马革裹尸
下册
第八章多难殷,忧国运:国民外交
第一节国民外交
第二节关注英日谈判
第三节思考战后
第四节关注日本
第九章中兴业,须人杰(上):学人问政
第一节学人参政
第二节舆论发声
第三节推动宪政
第四节弘扬五四
第五节生活抗争
第六节坚持进步
第十章中兴业,须人杰(中):呼吁和平
第一节喜迎胜利
第二节反对内战
第十一章中兴业,须人杰(下):校园政治
第一节共产党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节国民党党部的活动
第三节三青团的组织与活动
第四节民主同盟的组织与活动
第五节学生自治会
第六节民主园地
第十二章复神京,还燕碣:光荣复员
第一节归心似箭
第二节胜利结校
第三节惜别云南
第四节永垂青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西南联大参加军委会译训班学生名单
附录二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演讲一览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西南联合大学是七七事变后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1937年11月在湖南长沙成立。成立时名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至昆明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结束,三校返回平津地区,恢复各自建制。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在短短八年半中,这所高等学府的师生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篇章。
集中了众多学术大师和优秀人才的西南联合大学,是特殊时期出现的一所特殊学府。全校师生怀着抗战救国的坚定信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广大师生当年从事的活动、思考的问题、提出的主张,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独立、投身现代化建设、建立永久国际和平秩序的缩影。而西南联大的艰苦办学、战时生活、校园文化、学人职任、民主运动等,至今仍启迪着人们不同方面的思考,使“西南联大”四字深入人心,西南联大研究也近乎一门显学。这些现象既表达了人们对西南联大的怀念,也反映了这所学府的深刻影响。
西南联合大学是有待不断开发的“富矿”。目前,关于西南联大的著述,可以用“数量可观”“成果累累”形容,不计介绍性、宣传性作品和以史喻今式的评论,仅就史学研究而言,一位多年关心西南联大研究的学者曾从文化史角度提出了中西文化、新旧文化、东西部文化(或内地与边疆文化)、民主与科学、名校与师生、德育与智育、教育与科研、教与学、校内与校外(社会)等9项课题。其实,需要研究的远不止这些,如与西南联大相关的战时教育、战地服务、政局分析、制度改革、学术研究、文化建设、外交政策、前沿科学等,都值得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书选择了若干与抗战救国、建设现代国家联系密切的问题进行重点考察,希望借此讨论抗日战争与这所高等学府的关系。虽然本书涉及一些前人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