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編輯推薦: |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内容是相互融合 的。无论是战略思考,还是运作管控,企业的领导者都必须立足于 认识企业的本原性,这里面包括企业的责任、诚信以及企业的绩效 目标等,并有效地将决策落实于组织的整体行动之中。本书为系统 学习和研讨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以及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良好 的选择。
|
內容簡介: |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内容是相互融合 的。无论是战略思考,还是运作管控,企业的领导者都必须立足于 认识企业的本原性,这里面包括企业的责任、诚信以及企业的绩效 目标等,并有效地将决策落实于组织的整体行动之中。本书为系统 学习和研讨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以及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良好 的选择。 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人”,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 都是”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优化资源配置,而资源优化配置的 核心是人力资源,所以,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是管理与组织 行为学探讨的重要课题。整合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正是本书 的特色,也是本书作者对EMBA教育、EDP培训和MBA教育的贡献。
|
關於作者: |
尤建新(1961—),男,江苏苏州人,汉族,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入选教育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获“杰出管理学者奖”,2007年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2008年被法国GRENOBLE管理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尤建新教授长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目錄:
|
第1章 管理学导论 1
1.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
1.1.1 管理的概念 1
1.1.2 管理者的概念 2
1.1.3 学习管理学的目的 3
1.2 管理理论的发展 4
1.2.1 古典管理理论 4
1.2.2 人际关系理论 4
1.2.3 现代管理理论 5
1.2.4 管理理论新发展 6
1.3 管理的职能 9
1.4 管理实践与挑战 12
1.4.1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12
1.4.2 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双向影响 13
第2章 组织环境与管理 19
2.1 组织的环境问题 19
2.1.1 自然环境 19
2.1.2 社会环境 21
2.2 组织环境的概念和理论发展 23
2.2.1 组织环境的概念 23
2.2.2 组织环境的理论发展 25
2.3 组织环境的影响与管理对策 30
2.3.1 组织宏观环境的影响与管理对策 30
2.3.2 组织微观环境的影响与管理对策 33
2.4 组织环境的发展与管理创新 36
2.4.1 近年来组织环境的发展 36
2.4.2 环境波动促进组织创新 37
第3章 组织的社会责任与管理 43
3.1 组织的社会责任问题 43
3.2 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理论发展 43
3.2.1 社会责任的概念 43
3.2.2 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45
3.2.3 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47
3.2.4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生机理 50
3.2.5 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1
3.3 履行社会责任的挑战和管理行动 52
3.3.1 履行社会责任的挑战 52
3.3.2 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行动 54
3.4 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与管理创新 56
3.4.1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56
3.4.2 千丝万缕的社会责任 57
第4章 组织战略与管理 65
4.1 组织的战略问题 65
4.2 组织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66
4.2.1 经典组织战略理论 66
4.2.2 现代组织战略理论 67
4.2.3 组织战略理论的新发展 71
4.2.4 实践发展的规律探索 73
4.3 战略管理的要点 76
4.3.1 组织战略 76
4.3.2 公司层战略 79
4.3.3 业务层战略 80
4.4 目标管理 84
4.4.1 组织目标 84
4.4.2 目标管理 89
第5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00
5.1 组织的结构问题 100
5.2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100
5.2.1 组织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100
5.2.2 组织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102
5.3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07
5.3.1 组织结构 107
5.3.2 组织设计 121
5.3.3 组织流程与再造 125
5.4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131
5.4.1 组织变革的含义和类型 131
5.4.2 组织变革的动力源和阻力 133
5.4.3 组织变革的原则与方法 139
第6章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148
6.1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问题 148
6.2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149
6.2.1 个体与个体行为 149
6.2.2 群体 156
6.3 冲突与妥协 170
6.3.1 冲突概述 170
6.3.2 冲突的过程 171
6.3.3 冲突的处理 172
6.4 权力与政治 173
6.4.1 权力的类型和来源 173
6.4.2 权力的特性 179
6.4.3 政治与政治行为存在的条件 180
6.4.4 政治行为的特性 182
6.5 沟通与激励 184
6.5.1 沟通概述 184
6.5.2 需求与激励 186
第7章 领导与领导行为 199
7.1 领导问题 199
7.2 领导理论和实践发展 200
7.2.1 领导理论 200
7.2.2 领导理论的实践发展 213
7.3 领导的权力与行为 213
7.3.1 领导的权力 213
7.3.2 领导行为的心理驱动 214
7.3.3 领导行为的具体展示 220
7.3.4 领导行为的创新表现 226
7.4 领导力建设 230
7.4.1 基本素质要求 230
7.4.2 善于用人 237
第8章 组织绩效与管理 250
8.1 组织的绩效问题 250
8.2 组织绩效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250
8.2.1 财务绩效 251
8.2.2 客户管理绩效 251
8.2.3 内部流程管理绩效 252
8.2.4 创新与学习绩效 253
8.3 绩效管理与内控建设 254
8.3.1 绩效归因 254
8.3.2 财务绩效影响因素 255
8.3.3 内部流程绩效影响因素 256
8.3.4 客户绩效影响因素 259
8.3.5 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260
8.3.6 组织控制 261
8.4 全面管理体系与追求卓越 268
8.4.1 组织绩效与全面质量管理 268
8.4.2 组织发展与追求卓越 280
参考文献 301
|
內容試閱:
|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萧条,经过十多年的洗礼并未完全得到治愈,在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刻却暴发了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至今已经三年,对于全球各国都是巨大的挑战。VUCA(volatile易变不稳定、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ambiguous模糊)时代,在困惑和压力之下,人们也看到创新发展的曙光,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进而脱颖而出,是学习管理理论、践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学习管理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并敢于超越当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包括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健康成长的基础,不是为了对付考试,尤其是学习管理理论,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消化后武装到头脑,成为思想的基础设施。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解释“过去”、明晰“现在”,更能够“预见”“未来”,这才是真正“学到家”。虽然这样的学习很具有挑战性,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一定会非常精彩。例如,正是因为有任正非的战略“预见”,华为才会在多年前开始花巨资为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极限生存假设”而制定和实施高难度“备胎”方案。这是诠释“超越当下”的一个极好的案例。
另外,学习管理理论不应该有门户之见,更不能被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等条条框框所局限。近些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受学科、专业的评估和排名影响,“学术生态”发生变异,学习管理理论必须突破这种学科、专业壁垒,把格局做大。协同、共生、优化是现代管理实践中最常面对的场景,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为基础。换句话说,管理的实践需要宽视野、大格局的人才,这对于当今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的认知“天花板”而言,是革命性的挑战。这也正是学习管理理论非常有趣的主要原因。
学习管理理论,要解放思想、无问东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是管理实践的现实需求。在互联网、大数据的突飞猛进中,许多原有的“边界”被模糊和拆除了,伴随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和SDG(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的兴起,新的经济格局、市场生态、商业模式不断形成并被快速迭代,久经考验的经典思想和理论再一次成为学习的焦点,认知的维度变化突破了思想的“天花板”。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学习的交互和发展将使得管理理论更加丰富多彩。
本书的修订继承了第一版的结构,由尤建新拟订修订大纲,在汇集众多教授丰富的授课经验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由尤建新(同济大学)、王莉(同济大学)、赵红丹(上海大学)、程国萍(同济大学)执笔完成。本书得到了任浩、陈强、张玉臣、陈守明、吴敏、邵鲁宁等多位任课教授以及MBA学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水平,本书修订中一定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恭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尤建新
2022年10月于同济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