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读历史就该不放过任何历史细节!明史大家顾诚文集,公认的明清史研究丰碑。
◆ 当代史学考实代表,有国际声誉的明清史大家,《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作者,被誉为“学术苦行僧”的顾诚先生文集!
◆ 发表30余年,仍不断被引用的经典之作!
◆ 全书参考文献上千件,知网下载量破2万!
◆ 作者创见跌出,推翻无数传统观点!研究成果在学界具开创和奠基意义,是公认的明清史研究丰碑!
◆ 读顾诚的文章,更是读顾诚的治史方法与精神!
◆ 顾诚先生考证抽丝剥茧、严谨细致,写作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句为空话,坚持学术尊严,视学术为生命!
◆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不放过任何历史细节!
◆ 翻开本书,当代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带你穷尽史料,穷根究底,严谨考证,反复质疑!
|
內容簡介: |
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其实并不存在?
“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
…………
这些看似惊人的观点,背后都是顾诚先生对史料极其小心的抽丝剥茧和极其严谨的推理考证所得。比如他写《李岩质疑》一文时,不仅翻阅了各种档案、文集,甚至查阅了一千多部地方志,从而认为有众多史籍记载的李岩其实是虚构的。《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他指出包括《明史》在内的多种史料有误, “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明前期耕地数新探》《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谈明代的卫籍》等文,更是因其开创性的贡献,在学界具有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
翻开本书,当代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带你穷尽史料,穷根究底,严谨考证,反复质疑!
|
關於作者: |
顾诚(1934—2003),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治史的真实写照。1978年,顾诚发表了《李岩质疑》一文,该文钩沉史料、严密考证,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也成为顾诚的成名作。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别开实证蹊径;1997年,被顾诚视为姊妹篇的《南明史》问世,该书在海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两部著作、四十余篇论文,对治学严谨的顾诚来说并不算高产,但其治史方法与治史精神,早已为明清史研究留下一座丰碑。
|
目錄:
|
上册
| 卫所研究 |
明前期耕地数新探
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
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
谈明代的卫籍
明代东南海防重镇永宁卫——兼谈保护明代卫所遗迹的必要性
| 明清之际史事考 |
李岩质疑
再谈李岩问题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李自成起事考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论罗汝才
明末史事杂考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中册
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
大顺政权赋税政策初探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清初的迁海
论清初社会矛盾——兼论农民军的联明抗清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孙可望评传
从会师广东之役看郑成功同永历朝廷的关系
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
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李自成和张献忠
张献忠与知识分子
不应当肯定陈永福
下册
| 明代其他史事考 |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朱文正事迹勾稽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明初的两道谕旨
明代的宗室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王世贞的史学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 明史概论 |
明代后期军事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明史导读
明史研究四十年
| 明清之际人物传略 |
张怡
白文选
刘文秀
高一功
李过
李来亨
刘体纯
郝摇旗
朱常淓
王兴
| 其他札记、随笔、序文 |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谈文字狱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谈“清官”
谈“万寿无疆”
谈《满江红》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朱元璋外传》序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李自成演义》前言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白门柳》——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 跋 |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发覆·实证·务实——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
內容試閱:
|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节选,有删减)
尽管明人野史笔记中关于沈万三在洪武年间的“事迹”非常多,可信的材料却表明沈富的活动是在元中期至元末。王行作《沈荣甫墓志铭》中写道:“初,荣父(同甫,即沈荣)之先君子(即沈富,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公每嘉其敦信义。时楚之长沙攸县人冯子振方张声誉,号海粟,以文翰自矜许,来吴必主之,深加爱厚,为大书‘积善’二字,殆以表其志也。及荣父持家政,乃筑堂构宇,以冯书揭诸题间,既以承夫先志,又以勗(勖)其后人,是足以见其好善之心矣。”
这段文字表明:第一,沈万三去世以后,其子沈荣曾主持家务,而沈荣死于洪武九年,王行为沈荣写的墓志铭提及沈富时用的是“初,荣父之先君子”,足以证明沈万三比沈荣去世早得多。
第二,沈富(万三)曾经拜访过元侍读学士袁桷,袁对其人品表示赞许;而袁桷死于元泰定四年(1327),下距明朝开国(1368)41年。冯子振曾多次下榻于沈富家中,并为他题了“积善”二大字,据《元史》冯子振与陈孚同时,亦为元中期人。这里顺便说一下,沈富、沈贵继承父业,家境日益富裕之后,也开始了在文化方面的追求。清人龚炜作《沈万三能文》中说:“沈万三妻丽娘亡,三思之,作恩锁台,置离思碑,有云:‘玉骨土融,百形皆幻;红脂尘化,万态俱空。构堂见其情牵,树碑由于恩结。’”并感叹道:“元末云林(倪瓒)、金粟(顾仲英)家并丰赡,都以诗文书画领袖风雅,而万三则群指为富人耳,谁复知其能文者?”沈贵则习绘事,以画葡萄著称。正因为沈万三兄弟已有一定文化素养,才能同袁桷、冯子振结交。
第三,上引沈荣铭文说“及荣父持家政,乃筑堂构宇,以冯书揭诸题间,既承夫先志,又以勗(勖)其后人”,清楚地表明沈荣在沈万三去世以后,构筑了积善堂以资纪念。积善堂建于元末,有吴县著名高僧释妙声作《沈氏积善堂》诗可以证明。原诗云:“翰林宾客散如云,积善于今喜有君。背郭堂成因旧扁,传家书在足前闻。屋头雨过乌尤好,池上风清鹤不群。我亦袁公门下客,题诗三叹感斯文。”王行文中说沈荣建造积善堂是为了继承“先志”,稍有古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先”字指业已过世之人。释妙声的诗则明说他同沈富一样曾为袁桷“门下客”,有感于故人凋谢,风流云散,喜见沈荣能传家继业,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读了上述材料,确定沈富(万三)死于元朝末年,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据明人碑记,周庄永庆庵的创建是“元至正八年僧智修依里人沈万三,乞水西田数亩结茅于此。自元及明时有修葺”。到目前为止,沈万三可考的事迹不过如此,都是元中期到顺帝前期事。如果一定要为沈万三提供一个大致的生活年代,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他出生于1286年前后(其子沈荣生于1306年),死于1348年至1356年,活了六七十岁。
沈万三既然是元朝人,却未见元人关于他的记载。至于入明以后,有关沈万三的传说越来越多,却没有一条是出自同沈万三本人有直接接触的人之手,现存洪武年间官方或半官方的文献也从未提及沈富本人。洪武十二年卢熊纂刊的《苏州府志》多达50卷(首图1卷),竟然也没有涉及沈万三及其家族。究其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元明之际,元人著述散佚毁弃的相当多,生活于元代的沈富不过是个“多田翁”,既未出仕无政绩可言,又算不上文人雅士,不足以跻身“儒林”,默默无闻自在情理之中。到明朝建立前后,其子孙不仅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而且不少人因家境富裕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一方面在朱元璋推行的粮长制度和命地方官推荐各类人才的措施下出头露面,甚至担任朝廷官职;另一方面同当地的文人有较广泛的交往,沈家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尽管沈万三早已去世,沈氏在洪武年间也已分成四家,但是人们提到江南首富沈家时还是习惯用沈万三来概括。明中期以后的人士除了大学士朱国祯撰写《皇明史概》下笔慎重,以刘三吾所撰沈汉杰墓志铭为基本依据,对“俗传”沈万三事则持疑似之词;其他著书立说者多不免捕风捉影、人云亦云。就连嘉靖至万历初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也不免在沈万三事迹上有失误。如他记载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佥事纪纲的不法劣迹时说:“吴人故大豪沈万三子文度。万三生尝伏法,高皇帝籍没其家,所漏赀尚富,而文度颇为人把持其短,患之,因纲舍人蒲伏见白,进黄金百两,白金千两,龙文被一床,龙角一株,奇宝十具,异缯绮四十匹,愿得从贽御列为外府外厩,岁致粲六百石、钞二十万贯,酝百石,布帛以时进,食饵羞果以月进。纲许之,仍语文度:‘吾后庭未充,若为我吴中征好者不为数。’文度因是挟纲什伍而分民间室,亡谁何者。”这段记载漏洞百出,根本不可靠。莫旦在弘治《吴江志》中明确记载其祖辈莫辕“姻家沈文度者万三之曾孙也”。洪武二十六年“蓝党”事发后“文度死,家谪戍边,先生(指莫辕)收养其女(沈文度女)于家” 。沈文度是沈万三的曾孙,在“蓝党”事件中他身死家破,幸免于难的姻亲莫辕冒着风险把他的一个女儿收留家中,直到建文帝即位大赦天下后,莫辕才为她置办妆奁,嫁到原许配的刘家。王世贞却把沈文度写成了沈万三的儿子,而且把洪武末年已一败涂地的沈家描写成在永乐时期仍然富裕非常。这件事情与他极力追求写一部“国朝”信史的愿望未免相距太远了。由于王世贞的名气大,钦定《明史》的编纂者未察其讹,又把这段情节采入《佞幸·纪纲传》。光绪《周庄镇志》也沿袭其说,还在开头加上“沈旺,字文度,万三之子”,真是越搞越乱。孰不知沈万三的曾孙辈取表字时多作“文”某;沈旺是见之于《逆臣录》中的人物,必死无疑。下文谈及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最后决定将“胡蓝党”犯成丁男子全部凌迟,妻孥田产入官时,为首的已是沈旺之孙沈德全,沈旺在这以前不是已被处决就是瘐毙狱中,怎么可能在永乐年间又东山再起,勾结幸臣纪纲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