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深圳市罗湖区在来深建设者党建工作与城区治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通过亲历者口述、媒体调研、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以流动党支部建设为引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互帮互助互勉为内容,以参政议政与群体代言为特色”的融合治理模式,呈现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区治理的鲜活样本。
全书视角多元,包含亲历者口述、媒体报道、媒体智库调研报告和专家专业解读,全面立体地回顾罗湖区来深建设者党建与城区治理融合的实践历程,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阐释其对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价值。
|
關於作者: |
吕冰冰: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副主任。
夏凡: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记者。
祁觊、张东方: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采编助理。
|
目錄:
|
第一章 亲历者说
罗湖“同乡村”:从外来务工者到城市主人翁
高延勇: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正在书写特区党建的历史
邱兴堂:人这一生,尽责任比赚钱更有获得感
胡桂梁:“同乡村”书记是什么?等我解释完,他的口气完全变了
魏中彪:敢查驻深办主任的工作证,他们就认定让我当支部书记了
荣发齐:这座城市没有“外地人”,把我们都当作市民看待
刘冬平:和这座城市一样,我们愿意敞开怀抱接纳不同的人
郑妈墙:一天工作14小时的“拼命三郎”
欧阳桂根:“一根筋”的完美主义者
李斌:当过村支书,办过工厂,不怕折腾的“领头雁”
游志明:第一个客人教我的经验,到今天还管用
鞠天龙:我代表支部帮助乡友,处理任何事情都得顺民心
刘卫国:相比“来了就是深圳人”,我更喜欢“来了就做深圳人”
王术安:“同乡村”党支部“新手”书记
邱蜀钧:从“留守儿童”到“深漂二代”,我看到人生多种可能
杨艳君、罗航、李川东、邱蜀钧:电话永远都在计时秒数的第59秒挂断
第二章 调研报告
开放之城面对的治理挑战
创新之治:“都市乡村”治理的罗湖路径
罗湖启示:“同乡村”的治理经验与示范价值
新的课题:当前农民工群体的主要诉求与基层政府的有为空间
第三章 学界视点
差等移民社会、公共参与与国家认同 徐勇
党建融合: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治理”的罗湖实践 陈军亚
罗湖探索的关键是做人的工作 何艳玲
从为老乡发声到为城市发声,这是最大突破 杨小柳
有资源和制度支撑,来深建设者党建才能走得更远 陈文
“罗湖模式”是可持续的,非常难得 唐娟
后记 乡村精英、先锋精神与制度优势
|
內容試閱:
|
坚持党建引领城市融合,共创美好生活新样本
□ 米勇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作为“特区长子”和深圳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同时借助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罗湖成为广大来深建设者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最初落脚点。多年来,罗湖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来深建设者自我管理、融入社区、参与治理,着力打造成为深港融合的“前哨站”,以及深圳与内地城市融合发展的“试验田”。
罗湖的改革发展史,是一代代来深建设者的创业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史。深圳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一批批农业转移人口来深创业,他们最初的聚居地就在罗湖。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村熟人社会到大都市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中,这些农业转移人口在享受公共资源和服务上存在“堵点”、参与基层治理上缺少渠道、归属感和安全感还不够强等问题逐渐凸显。为破解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发展的难题,罗湖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走出了一条罗湖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先行示范之路,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再创罗湖改革开放事业和罗湖城市基层党建新的辉煌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实践指导。
经过十五年的积淀,来深建设者党建已探索出一条推动流动人口城市化的有效路径,兑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承诺。2007年以来,罗湖区委紧密结合城区实际,积极实施党建领域创新,在农业转移人口集聚的城市化小区组建1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党员近400名,开拓制度吸纳、平台吸纳、组织吸纳、队伍吸纳、服务吸纳“五大融合路径”,将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凝聚到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和发展上,构建支撑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场景转换的体制机制,形成了破解流动人口城市化世界难题的“罗湖经验”。如今,在来深建设者党建的牵引下,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拉近了来深建设者与现代化城市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打从心底里感受到深圳就是温暖的家园,也逐渐在罗湖与流出地之间建起社群共治的“连心桥”,描绘产业共建的“同心圆”,织好成果共享的“贴心网”,让更多来深建设者“进得来,留得下、回得去”。
“让党旗在城市化小区高高飘扬”不再是一句简单的企盼,而是罗湖每时每刻正在发生的事。在罗湖辖内的城市化小区里,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已成为底色鲜明的 “旗帜”,带领着广大来深建设者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成为建设罗湖现代化城区的主力军。在政治参与上,罗湖区委先后推荐8名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当选深圳市党代表、人大代表,罗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打通其参政议政渠道。在社会参与上,罗湖区将农业转移人口按比例纳入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民主协商平台,组建各类居民自治队伍,使他们成为城区治理的“主人翁”。在重大事件参与上,流动党员更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大批来深建设者参与卡口值守、疫情防控宣传、上门服务隔离人员等工作。其中,还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年轻的面孔——“来深建设者二代”。他们朝气蓬勃、胸怀梦想,有的在深圳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梦想,有的选择进入社会专职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爱心传递者,为建设这座城市持续发光发热。
在探索来深建设者党建的这条道路上,推动融城带乡、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的目标。来深建设者党建不仅注重如何做大做好“蛋糕”,还聚焦如何切好分好“蛋糕”,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提升“造血”功能,让他们有渠道、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果实反哺家乡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许多流动党员党组织主动对接流出、流入地人社部门,根据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技能培训,联系所在地相关部门、商会、同乡会等为老乡提供就业岗位。其中,四川达州通川区的流动党员党支部近两年累计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发展并回引5人回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党支部书记投资600多万元填补达州车厘子种植空白,带动同乡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养猪场,帮助近100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帮助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当地创造了更有保障、更加宽裕的美好生活。桂园街道四川广安在深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综合党支部书记也表示,以后回到老家要振兴乡村,打造一个旅游产业基地,通过修建公路、打造景点、种植农副产品三步走,把老家的经济和村民的生活都搞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罗湖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探索的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党建新模式,形成了来深建设者党建工作整体效应,树立起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城市建设、共创美好生活的民生幸福样本,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流通,让双方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切实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发展的进程,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鲜活经验。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牵引,着力打造来深建设者党建“升级版”,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积极营造适宜来深建设者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催生新产业、释放新空间、把握新优势,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深圳市罗湖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