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服务企业的科研和生产经营,并规范氟硅行业产品的命名、生产、产品检验等,氟硅行业团体标准标委员会秘书处将2016—2021年期间发布的75项氟硅行业团体标准进行汇编,并整合了相关专利及技术转化为成标准的创新案例,编写了《氟硅材料创新与标准化(2016—2021年)》一书。本书涉及氟化工和硅化工行业基础命名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等多个类别,上百余家单位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涉及氟硅相关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企业、研究院所、高校、检验机构等。
|
內容簡介: |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服务企业的科研和生产经营,并规范氟硅行业产品的命名、生产、产品检验等,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组织编写了《氟硅材料标准与创新(2016—2021)》一书。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对2016—2021年发布的75项氟硅行业团体标准进行了汇编,涉及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下篇整合了相关专利及技术转化为标准的创新案例。本书可供从事氟化工和有机硅生产经营、研究开发和产品检测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上篇 团体标准
第一部分:基础标准003
T/FSI 046—2019电力行业用有机硅产品分类与命名005
T/FSI 058—2020聚四氟乙烯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016
第二部分方法标准023
T/FSI 049—2020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试方法025
T/FSI 052—202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量的测定方法——门尼黏度法034
T/FSI 059—2020苯基硅橡胶生胶中苯基和乙烯基含量的测定——核磁氢谱法040
第三部分:产品标准——硅材料049
氯硅烷单体
T/FSI 003—2016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用四氯化硅052
T/FSI 020—2019甲基氯硅烷单体共沸物059
T/FSI 021—2019甲基二氯硅烷069
T/FSI 050—2020甲基氯硅烷高沸点混合物078
功能性硅烷及中间体
T/FSI 004—2016六甲基二硅氮烷088
T/FSI 012—2017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095
T/FSI 013—2017七甲基二硅氮烷103
T/FSI 042—2019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111
T/FSI 051—20201,2-二(三氯硅基)乙烷120
T/FSI 063—2021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正丁胺129
T/FSI 064—2021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36
T/FSI 065—2021三甲氧基硅烷143
T/FSI 072—2021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58
T/FSI 073—2021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5
T/FSI 074—2021二甲基乙烯基乙氧基硅烷176
T/FSI 075—2021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183
初级形态硅氧烷
T/FSI 009—2017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91
T/FSI 010—2017十甲基环五硅氧烷197
T/FSI 022—2019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204
T/FSI 023—2019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210
T/FSI 060—2021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216
硅油及其二次加工品
T/FSI 007—2017高沸硅油226
T/FSI 008—2017导热硅脂230
T/FSI 016—2019甲基低含氢硅油235
T/FSI 017—2019端含氢二甲基硅油240
T/FSI 018—2019乙烯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油245
T/FSI 019—2019玻璃防雾用水性硅油分散液251
T/FSI 041—2019端环氧基甲基硅油260
T/FSI 048—2020纺织面料防水用有机硅乳液265
T/FSI 061—2021多乙烯基硅油275
T/FSI 062—2021低黏度羟基氟硅油282
硅树脂
T/FSI 054—2020压敏胶用甲基MQ硅树脂291
硅橡胶
T/FSI 001.1—2016电力电气用液体硅橡胶绝缘材料第1部分:复合绝缘用297
T/FSI 002—2016电子电器用加成型耐高温硅橡胶胶黏剂302
T/FSI 011—2017动力电池组灌封用液体硅橡胶308
T/FSI 014—2019电子电器用阻燃型发泡硅橡胶型材314
T/FSI 015—2019水族馆玻璃粘结用有机硅密封胶320
T/FSI 033—2019建筑用高性能硅酮结构密封胶326
T/FSI 034—2019建筑用高性能硅酮耐候密封胶338
T/FSI 043—2019电子电器用加成型高导热有机硅灌封胶345
T/FSI 053—2020低黏度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351
改性硅材料
T/FSI 047—2019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358
第四部分:产品标准——氟材料367
氟碳化合物
T/FSI 005—2017工业用YH222制冷剂370
T/FSI 026—2019工业用八氟环丁烷379
T/FSI 036—20192,2,3,3-四氟丙醇391
含氟精细化学品
T/FSI 039—2019二氟乙酸乙酯400
通用氟树脂
T/FSI 006—2017水性交联型三氟共聚乳液409
T/FSI 024—2019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416
T/FSI 027—2019聚偏氟乙烯树脂421
T/FSI 030—2019氟碳共聚树脂溶液433
T/FSI 031—2019聚全氟乙丙烯树脂438
T/FSI 032—2019聚全氟乙丙烯浓缩分散液446
T/FSI 037—2019涂料用聚四氟乙烯分散乳液452
T/FSI 067—2021反复浸渍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456
T/FSI 068—2021高强度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463
T/FSI 069—2021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470
特种氟树脂
T/FSI 025—2019电气用细颗粒聚四氟乙烯树脂478
T/FSI 028—2019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484
T/FSI 035—2019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树脂491
T/FSI 038—2019纤维用聚四氟乙烯树脂496
T/FSI 056—2020乙烯-四氟乙烯共聚树脂501
T/FSI 057—2020可交联型粉末氟碳涂料树脂508
T/FSI 066—2021换热管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517
T/FSI 070—2021聚三氟氯乙烯树脂525
第五部分:产品标准——氟硅材料533
T/FSI 029—2019热硫化氟硅橡胶生胶535
T/FSI 040—2019氟硅混炼胶542
T/FSI 044—2019端乙烯基氟硅油550
T/FSI 045—2019甲基氟硅油559
T/FSI 055—2020汽车涡轮增压器软管用氟硅橡胶567
T/FSI 071—2021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575
下篇 创新案例
耐漏电起痕硅橡胶专利转换为电力电气用绝缘材料标准583
多晶硅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专利转换为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用四氯化硅标准584
含氟混合烷烃专利转换为工业制冷剂标准585
高沸硅油及有机硅废液处置专利转换为高沸硅油标准586
高散热硅膏专利转换为导热硅脂标准587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提纯专利转换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标准588
阻燃导热灌封胶专利转换为动力电池组灌封胶标准589
耐高温浸水有机硅密封胶专利转换为水族馆用有机硅密封胶标准590
甲基低含氢硅油专利转换为甲基低含氢硅油标准591
端含氢硅油制备和硅氢含量测定专利转换为端含氢二甲基硅油标准592
乙烯基聚硅氧烷和乙烯基含量分析专利转换为乙烯基封端二甲基硅油标准593
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环线分离装置和降低杂质含量专利转换为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标准594
有机硅线性体生产工艺和水解物环线分离专利转换为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标准595
PTFE树脂和拉伸管制备工艺专利转换为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标准596
残液回收高纯度八氟环丁烷专利转换为工业用八氟环丁烷标准597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制备方法专利转换为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标准598
热硫化氟硅橡胶生胶制备方法专利转换为热硫化氟硅橡胶生胶标准599
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制备专利转换为聚全氟乙丙烯树脂标准600
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专利转换为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树脂标准601
四氟丙醇精制方法专利转换为四氟丙醇标准602
长纤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专利转换为纤维用聚四氟乙烯树脂标准603
端环氧硅油催化剂专利转换为端环氧基甲基硅油标准604
LED驱动电源用灌封胶专利转换为电子电器用灌封胶标准605
端乙烯基氟硅油先进技术转换为标准606
电力行业用有机硅产品分类与命名研究成果转换为标准607
硅烷改性聚醚及密封胶专利转换为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标准608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试先进技术转换为团体标准和国际标准609
黏均分子量测定先进技术转换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量测定方法标准610
低黏度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和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专利转换为低黏度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标准611
有机聚硅氧烷树脂和MQ硅树脂专利转换为压敏胶用甲基 MQ 硅树脂标准612
氟硅橡胶-硅橡胶增粘剂专利转换为汽车涡轮增压器软管用氟硅橡胶标准613
氟碳粉末涂料涂装成膜专利转换为可交联型粉末氟碳涂料树脂标准614
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中苯基和乙烯基含量测定先进技术转换为标准615
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器专利组合转换为三甲氧基硅烷标准616
换热管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专利转换标准617
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专利转换为反复浸渍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标准618
聚四氟乙烯薄膜专利转换为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标准619
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基础胶专利转换为加成型液体氟硅橡胶标准620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专利转换为标准621
索引
企业索引622
标准顺序号索引636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已逐步迈入新阶段。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方案提出鼓励社会团体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开启了团体标准的新时代。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亦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
2014年,我国的团体标准尚处于试点阶段,但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已走在了前沿,本着适应本行业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目的,率先合规依法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相继出台了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团体标准知识产权制度等文件,并得到了协会成员的积极响应。第一届标委会由综合组、氟化工专业组、有机硅专业组组成,曹先军任主任,马利群、廖俊任副主任,陈敏剑任副主任兼任秘书长,王建忠和周远建分别任两个专业召集人,标委会共设委员62名,由我国氟硅行业经验丰富、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担任,秘书处设在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标委会正式开展第一批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17年正式发布实施,分别为由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T/FSI 001.1—2016《电力电气用液体硅橡胶绝缘材料第1部分:复合绝缘用》,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订的T/FSI 002—2016《电子电器用加成型耐高温硅橡胶胶黏剂》、宜昌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T/FSI 003—2016《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用四氯化硅》,以及新亚强硅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T/FSI 004—2016《六甲基二硅氮烷》。以此为起点,中国氟硅行业团体标准工作陆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和推进。
八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团体标准数量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标准类型也从产品扩展到方法和基础,参与企业、参编人员、标委会委员越来越多,行业也越来越红火。一项项中国氟硅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氟硅行业长期以来部分领域标准的空白,也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氟硅行业团体标准,T/ FSI 049—2020《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试方法》已成功转化为国际标准ISO23157:2021;T /FSI 058—2020《聚四氟乙烯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成功转化为行业标准HG/T 5890—2021《聚四氟乙烯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T/ FSI 004—2016《六甲基二硅氮烷》和T/FSI 013—2017《七甲基二硅氮烷》成功转化为行业标准HG/T 5797—2021《甲基二硅氮烷偶联剂》;T/FSI 012—2017《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和T/FSI 075—2021《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成功转化为行业标准HG/T 5798—2021《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氮烷偶联剂》……,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标准的实施,规范了氟硅行业众多产品的生产要求和发展方向,通过标准战略实现了氟硅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对氟化工和有机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氟硅行业团体标准工作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共9项氟硅行业团体标准入选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15项团体标准荣获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创新贡献奖。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服务企业的科研和生产经营,并规范氟硅行业产品的命名、生产、产品检验等,氟硅行业团体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将2016—2021年期间发布的75项氟硅行业团体标准进行汇编,并整合了相关专利及技术转化为标准的创新案例,编写了《氟硅材料标准与创新(2016—2021)》一书。本书涉及氟化工和有机硅行业基础命名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等多个类别,上百余家单位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涉及氟硅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检验机构等。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查阅和使用氟硅协会团体标准,本书还分别依据标准发布时间顺序、主要参编单位等编制了索引。
本书编制过程中,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曹先军秘书长和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陈敏剑带领团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同时,本书还获得武汉大学廖俊教授、山东大学朱庆增教授、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周远建副总经理、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廖立主任等很多行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和耐心指导,为本书的高质量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在编制时,为规范用词,将文中涉及的部分“粘”字,修正为“黏”,如“粘度”修改为“黏度”、“胶粘”修正为“胶黏”;将“储存”统一修改为“贮存”;重新对引用标准进行了梳理,对部分引用标准采用了最新版本;部分色谱峰上加了序号,与文字解释一一对应等。
本书可供从事氟化工和有机硅生产经营、研究开发和产品检测的专业人员作为参考资料使用。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各位读者、同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妥之处,敬请不吝指正,同时函告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编著者
2022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