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四篇,每篇三章,第一篇“”他者声音与’做’人类学”分别探讨了人类学方法论中的“文史哲”传统、交互主体性阐释、实践与民族志研究方法三个主题;第二篇“经验主体与理论自觉”分析了中国乡村研究、家文化、参与式理论三个主题;第三篇“理解中国类型与层次”从个案研究层面对人类学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第四篇“人类学与民族学交叠”则从人类学与民族学交叉的视角,对中国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每章都结合国内外学界人类学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述评。
|
關於作者: |
谭同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曾任首届教.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民委首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访问学者;著有民族志《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及中英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社会学会推荐十本好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务院参事室“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一等奖。
|
目錄:
|
前言
第一篇他者声音与“做”人类学
第一章作为人类学方法论的“文史哲”传统
第二章多重宇宙论并接的交互主体性阐释——兼论“做”民族志
第三章超出自我与他者的实践增量及民族志“做”法——以《双面人》为例
第二篇经验主体与理论自觉
第四章中国乡村研究中的经验修辞与他者想象——以《私人生活的变革》为例
第五章家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研究的主位——以《永远的家》为例
第六章参与式理论祛魅、文化自觉与精准扶贫——基于贵州S山区县的调查
第三篇理解中国类型与层次
第七章类型比较视野下的深度个案与中国经验表述——以乡村研究中的民族志书写为例
第八章再论作为方法的华南——人类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交叉视野
第九章实践、反思与自我的他性——以《孙村的路》为例
第四篇人类学与民族学交叠
第十章迈向主权的民族理论自觉
第十一章民族学知识生产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视野——从李安宅先生的探索与启示说起
第十二章关于制约当代民族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迈向实践社会科学的视野
正视中国人类学中的“土味”(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促成本书所辑文字的,是我学习人类学的过程;促成其汇编成集的,则是我教授人类学、社会学的学生,以及常在一起侃人类学的师友。
1997年高考后,不谙世事的我,听信一种“哪门课考得好些,就填报哪个专业,这样,在同等条件下被录取的概率会大一些”的说法,加上考虑家境,读取了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那时的大学较之于今日,穷得厉害,但办学自主权稍大些。系里大部分老师做哲学研究,因人设课,我们上课大多也是哲学。硕士学习期间,专业是政治学理论,聚焦的则是乡村政治。因为关涉乡村,自然不得不读《乡土中国》,结果就迷上了人类学和社会学。当时,在有限的学术视野和网络中,我并没有找到系统了解人类学的机会,但研究开始转向关注乡村微观社会结构。复因种种变故,博士学习期间,专业转为政治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最终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首届博士毕业生。
我知道,自己所崇敬的费孝通先生,是将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融为一体做学问的。母校社会学系给我的讲师职位,未必不能兼及人类学。不过,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还是选择了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在那里,承蒙麻国庆老师指点,我尽可能地全程跟硕士生、博士生一起上专业课,参加博士生的读书会,对人类学的了解逐渐丰富起来。后又幸得留在该系工作,并且很顺利地晋升了教授、博士生导师,却始终不敢忘记告诫自己,实乃“半路出家”,继续学习不能断。该系有很长的南方民族研究传统,但在世纪之交的青年教师中,研究主题日益多样化,聚焦民族研究者反倒较少。麻老师希望我能兼做点民族研究,我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同时进行的,还有农村研究。在华南农村研究中心,麻老师和吴重庆老师如同传统手艺人,手把手带着我们一拨拨年轻人,琢磨乡村发展诸事。
这些学术脉络交织的结果,在我这里就是,不管好或者不好,学习人类学和对“三农”问题、民族“问题”的现实思索,始终缠绕在一起。身边有学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