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1)根据材料制备与合成方法分为三部分,一为液相合成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有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络合沉淀法、水解法、水热法等等;二位固相合成法,主要包括室温固相法、高温固相法、液相快速燃烧法等;三为两种及以上方法相结合,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热碳还原法等等。(2)根据材料类型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为盐类物质的合成;二位氧化物及体相掺杂氧化物的合成;三为复合材料的合成,四为材料的改性研究。(3)根据材料的表征与分析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为物相分析(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二位形貌分析(颗粒大小及形貌);三为性能分析(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
目錄:
|
实验1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超细碳酸锶粒子及其形貌控制1
实验2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粉体及物相分析4
实验3共沉淀法制备LiNi1/3Co1/3Mn1/3O2三元正极材料7
实验4尿素水解制备超细BaCO3粉体及颗粒形貌观察10
实验5均匀沉淀法制备α-Fe2O3超细粉体的研究13
实验6碳酸乙酯水解合成碳酸钡粉体及其白度的测试15
实验7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17
实验8直接沉淀法制备碳酸钙超细粉体20
实验9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SiO2粉体22
实验10低温燃烧合成NixZn1-xFe2O4超细粉体及物相分析25
实验11溶胶法低温制备铈掺杂纳米TiO228
实验12室温固相法制备碳酸锶粉体31
实验13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uO纳米粉体33
实验14液相燃烧法合成钇掺杂氧化锆(Zr0.92Y0.08O2)粉体及物相分析36
实验15液相燃烧快速合成La2Zr2O7/ZrO2热障涂层材料的合成及物相分析38
实验16氧化铁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41
实验17MCM-41分子筛的制备实验43
实验18多孔陶瓷的制备47
实验19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纳米ZnO粉体及其表征51
实验20微型喷雾干燥实验54
实验21差热-热重法研究五水硫酸铜的脱水过程58
实验22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C复合材料64
实验23Ag修饰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66
实验24二氧化钛微晶的低温制备72
实验25二氧化钛的热处理及相变分析74
实验26粉石英初步提纯制备SiO2粉体76
实验27化学镀法电气石表面包覆金属镍78
实验28铜离子真空浸渍包覆电气石粉体的物相及表面分析81
实验29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有机膨润土的制备83
实验30直接法制备高铁酸钾85
实验31氧化硅陶瓷坯体凝胶注模成型及Zeta电位测试88
实验32粉体材料的激光粒度分析91
实验33硬脂酸对碳酸钙的表面改性96
|
內容試閱:
|
《无机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化学实验,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本实验教材的实验内容立足于“材料制备与合成技术”,结合现代无机材料领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与材料科学最新进展相关的先进制备与表征测试技术,与学科前沿紧密结合。根据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及本、专科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本实验教材包括实验室常用的合成方法和手段以及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相互联系。本实验教材既考虑了本学科的基础与专业特点,注重体现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与学科发展背景,又对材料的相关性能及应用有所涉及。另外,本实验教材还兼顾实验内容的先进性与代表性,涵盖了无机材料领域的诸多方面,其中不少实验可以作为专业应用型或学科前沿型实验研究专题。
《无机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中的相关实验内容,大部分是各位作者在其科研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文章发表于近年国内、外各著名期刊。《无机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可作为高校本、专科教学的实验教材及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作为高校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33个实验项目,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
刘树信(实验教材的整体设计,实验1、2、4、6、7、9、10、12~15、19、32);何登良(实验8、11、24~29);刘瑞江(实验5、16);陈宁(实验31、33);郭文宇(实验20);杜军良(实验17);唐杰(实验18);王洪(实验22);黎国兰(实验23、30);李松(实验21);何冀川(实验3)。
绵阳师范学院对本实验教材的编写给予了经费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鼎力相助。同时,江苏大学药学院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教材中疏漏及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5年1月于绵阳师范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