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 我们的一生应当追求怎样的价值?是存量价值的“内卷”与腾挪,还是增量价值的创造与开拓?,
◆ 90后【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刘欣10年创业心法首次公开。
◆ 本书为读者构建出一套体系完备的真长期主义者行动指南。
◆ 我们是一群注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应当明白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要做的一些必要的事情。
◆ 致敬每一位真长期主义者!短期地被误读将会是我们的宿命,但时过境迁后我们终将得到广泛的理解。
|
內容簡介: |
我们的一生应当追求怎样的价值?是存量价值的“内卷”与腾挪,还是增量价值的创造与开拓?
本书归根结底就是要深入地讨论何为长期主义,何为真长期主义者。同时,本书为读者构建出一套体系完备的真长期主义者行动指南。第一章的主题是“原理”,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础,引出了“增量价值”这一概念。第二章的主题是“视角”。我们是一群注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应当明白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要做的一些必要的事情。第三章与第四章则分别聚焦于“个人”与“组织”,介绍了个人应该如何做一些事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本书还介绍了作为组织的创建者以及组织中的一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和掌握哪些方法。
|
關於作者: |
刘欣(网名:刘大猫),“90后”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大猫新零售创始人;刘欣通识教育发展基金创始人。著有《刘大猫的财富之旅》《增量价值》。
|
目錄:
|
序言 做真长期主义者
第一章 原理
★第一节 我们身处怎样的世界
科技发展的利弊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在此现实中做对的事情
★第二节 认识货币
作为消费金的货币
作为资本的货币
作为公益金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
★第三节 认识商品
商品如何构成
商品的基本属性
市场中的商品
★第四节 创造更多的价值
个人创造更多价值
增加劳动时间
减少无效动作
个人的“天花板”
组织能突破个人的“天花板”
★第五节 良知是基础
向善的推动力
良知能让我们正确
★第六节 创造增量价值
增量价值的误区
三位一体的增量
★第七节 理解增量价值
第二章 视角
★第一节 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
悟性有高低
人的外在属性
人的内在属性
所处的阶段
认识的难度
★第二节 人有天性上的差异
有差异是常态
改变的成本极大
与差异共存
★第三节 人有后天视角的盲区
人皆有盲区
追求拨云见日
如何拨云见日
★第四节 两个重要问题
要做多大的事
我们在哪儿
★第五节 优秀的同行者
最好的办公环境
“优秀个体”的画像
勤奋
理性
善良
自己必须优
★第六节 建构优秀的组织
组织自身能持续进钱
组织优秀成员获得超额收益
组织做的事情对社会持续有益
★第七节 人设和行动
我们需要被认同
人设与宣传
实干与成绩
★第八节 自己的宿命
第三章 个人
★第一节 运动和健康最重要
运动是必选项
鼓励伙伴们运动
★第二节 生命中的几种人
牛人
贵人
高人
敌人
★第三节 一切主要靠自己
外因与内因
是找方法还是找借口
风口上的猪不会飞
★第四节 关键的条件要主动争取
阶层没有固化
主动争取
★第五节 运气
“运气”为何存在
时间会抹平运气
★第六节 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幻想
不要为幻想买单
相信勤奋
合规合法赚钱
长期主义的起点
★第七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跟谁学习
学习有体系且有难度的知识
渐进与飞跃
★第八节 没那么多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必然囫囵吞枣
触及事物的本质
脱离非黑即白后的快乐
★第九节 人要有坚定的立场
人要有立场
站准立场
为立场行动是信任的基石
★第十节 我们要有方法论
为什么需要方法论
方法论有层级
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持续迭代方法论
★第十一节 诚信靠谱为什么重要
诚信靠谱是底层共识
信任度有多重要
不轻易做出承诺
不吹牛
少找借口
★第十二节 我的公益观
第四章 组织
★第一节 从小事情到大系统
系统的构成
能力和目标
运行方式
普遍联系
以终为始
★第二节 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
个人能力太有限
何为组织
组织能力
忘我
★第三节 组织的人才系统
筛选战友
样本量要足够多
储备干部
借假修真
对大多数人负责
★第四节 “土匪”和精英
常见的两种对手
如何与他们竞争
二者兼具
★第五节 充分运用好工具
技术工具和思想工具
好工具的成本
关注和改造工作流
★第六节 可复用
打造可复用的过程模板
打造可复用的成果作品
★第七节 两张表
组织架构
岗位事务表
项目表
OA化
★第八节 六板斧
定目标与写表格
追过程与出结果
必复盘与分利润
★第九节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多因素
主要与次要
结果的反作用
结果延迟
★第十节 眼前就得有物可售
有明确的商品
商品是一切服务的总和
强化销售能力
★第十一节 流量方法论
不要迷恋“术”
蛮力引流
势能引流
投放引流
裂变引流
生态位引流
★第十二节 注重商业向善
★第十三节 生态位与增量价值
找到自身的生态
追求更好的生态
构建我们的生态
|
內容試閱:
|
做真长期主义者
(一)
长期主义,这个词这几年被太多人使用,但很多人对“长期主义”的误解很深。长期主义并非要求我们一定要对某个事物进行遥遥无期的干等,那叫守株待兔,或者叫被套牢。长期主义也并非要我们一定得成为一个只会重复某个动作的机器人,更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完全不能有一丝即时反馈和即时满足的苦行僧。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长期主义的定义是:一种为了长期目标或结果而做决定的实践。
真长期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看来,真长期主义者就是那些内心永远相信并追求爱与梦想的人!真长期主义者能用坚定的信念去追寻遥远的梦想,因为遥远,所以需要长期!而只有内心的爱与梦想才可能真正支撑起这样的“长期”。单纯的物质财富、眼下的蝇头小利,是不足以支撑真正的“长期”的。
梦想虽遥远,但真长期主义者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他们是务实的,他们知道在达到目标的旅途中需要历经多个节点,他们极其关注今天的、眼下的行为对未来会产生的长期影响!
(二)
真长期主义者绝没有无谓的固执。相反,他们最不容易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他们不会拘泥于既定的范式,也会极力避免各种“惯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听上去积极或正面,贬义词听上去消极或负面。比如,“坚持”是正面的,“放弃”是负面的;“前进”是正面的,“后退”是负面的;“歌颂”是正面的,“辱骂”是负面的。
很多人都会紧紧地抱着他们所认为的正确或正面,但他们的正确,往往只是短期的正确,并非长期的正确。而只有真长期主义者才能分辨出到底是短期的正确,还是长期的正确,以及短期的正确是否会与长期的正确相冲突。也只有真长期主义者会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为了长期的正确而牺牲短期的正确。
真长期主义者深知,无论是人生中的诸多事物,抑或工作中的诸多目标,往往都需要用短期的后退和隐忍去换取长期的前进,用短期的迂回与妥协去换取长期的胜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运动。”
(三)
真长期主义者常常会被误读、不被理解,甚至被排挤和边缘化,这都是正常现象。
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看到。他们的路线和思想,别人按照惯性的短线思维也确实不一定能看懂。
因为真长期主义者不拘泥于教条和形式,对他们来说,再大的存量该放弃时就会果断放弃;再多的苦劳,如果没有功劳就是没有功劳;已经被验证为错误的模式,该修改的就会立刻被修改,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模式。
这样的思想和路线,一些人在情感上不能接受,或能力也匹配不了。那既然接受不了,必然不会给予支持,甚至还会否定和嘲笑。
真长期主义者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因为他们知道为了长期的被理解,必然会有短期的不被理解。绝不会因为追求一部分人短期的理解,而牺牲了长期的正确。
(四)
真长期主义者,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的人对生活看似有点追求,对成长看似有些目标,每天嚷嚷着要学习、要进步、要遇见更好的自己,有自认为的品味和品德,但骨子里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只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名利欲望。这不可能是长期主义,从根本上也不可能实现长期价值。
我们说过,真长期主义者必然拥有爱与梦想,这就决定了长期主义是具备利他性的,否则称不上爱与梦想。读完本书,大家也会更深入地知道,仅仅利己而不具备利他性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具备长期性的。
(五)
我们这本书归根结底就是要更深入地讨论上面所说的几点。
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价值?是存量价值的“内卷”与腾挪,还是增量价值的创造与开拓?本书的第一章,其主题是“原理”,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础,引出了“增量价值”这一概念。
关于第一章的阅读,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最好还要进行一定的衍生学习。因为我们会提及“货币”“商品”等诸多基础概念,如果能通过其他渠道深入理解这些概念,那对全书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本书第二章的主题是“视角”。我们是一群注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应当明白如何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要做的一些必要的事情。
第三章与第四章则分别聚焦于“个人”与“组织”,介绍了个人应该如何做一些事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同样,也介绍了作为组织的创建者以及组织中的一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和掌握哪些方法。
我对本书的定位是,绝不追求它成为一本爆款畅销书,我希望它能成为读者的“常用书”,我认为真长期主义者本身就应当有一些常用书。
所谓“常用书”,就是需要反复翻阅的书,类似工具书。
本书的内容已经决定了它不是一本快速读完一遍就过的书,那样基本是囫囵吞枣,不会有实质性收获。当然有的朋友并不一定认可这本书。这本书确实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这很正常。不认可的事物或者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事物,确实也没必要在其上浪费时间。
有的东西要多看几遍才能内化。我建议,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应当真正把这本书的作用发挥出来。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写书人,我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本书把自己的思想加以归纳和体系化。我本人会把本书作为我生活和工作的思想脚手架和行动指南,我对读者的期望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应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真正反复且深入地阅读本书才行。
读完一遍后,大家可以时常不按顺序地翻阅其中的内容。而对于本书中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我建议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多去查询相关资料。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指出,此外,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大家可能会在未来特定的一些实践中有所理解。人生中读过的一些书,听过的一些话,有很多在最初的时候是没什么感觉的,只有真正遇到了某些事才会对书中讲解的内容有真切透彻的理解。如果本书中有一些话语或片段,让你在某些情形下突然想起来或得以验证,那届时应该重温书中相关的内容细节,这样你便会对该细节以及当下的经历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本书前后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关联性。我在某章的讲解中会频繁提及或引用其他章节的内容,所以阅读本书的时候,常常需要前后对照阅读。
本书还是一本持续迭代中的书!
人非圣贤,我在这本书里,必然有很多表达不周到,以及思考不全面的地方。我一直认为,纸质书这样的形式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应该是一次出版印刷就被定格的,它应该是根据作者的认知演化而被反复修改和迭代的,它也应该像一款软件一样可以持续迭代升级。
但纸质书的形式对此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子书”,本质上也只是把纸质书原封不动地搬到电子设备上,所谓的电子书没有对传统书籍形式进行真正的变革。
好在我们今天拥有Git,Git是一个好工具,程序员都了解,它是一个版本管理系统,它能助力我们长期修改、优化代码或文档,并且保留每一次修改、优化痕迹。大家若有兴趣,可以自行通过搜索引擎了解Git的用途。
所以一段时间以后,我应该会将本书开源发布到GitHub上,这本书目前可以说仅仅是1.0之前的版本,我期待更多读者朋友给我反馈和与我沟通,我们一起来完善这本书,并构造基于这本书的生态。
第一章 原理
第一节 我们身处怎样的世界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元宇宙”概念的爆发期。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元宇宙本身的爆发期,而是“概念”的爆发期。
估计等本书出版的时候,相关股票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了。但在此时,国际国内但凡与元宇宙沾点儿边的概念股都应声大涨,甚至美国互联网巨头“脸书”也将品牌名改成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名称。
其实,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被炒作的概念未来有的会被落地实现,有的则纯粹是为短期拉一拉股票价格。但不论概念最终能否普及落地,还是只炒作股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
科技发展的利弊
国内某大型科技公司的口号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科技真的能让生活更美好吗?
作为一名“90后”互联网创业者,过去的我对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怀疑过。但今天当我再回头看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我不得不开始思考,科技的发展于人类到底有着怎样的利害关系?
科技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思来想去,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两样东西。一种是基于科技的生活资料,另一种是基于科技的生产资料。
先说第一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资料。所谓生活资料,就是如现在生活中常用的科技消费品,手机、电脑、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未来的元宇宙服务,等等。
在人类过往漫长的文明史中,大多数时候显然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人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几千年来,人类依靠信件进行通信,依靠驴马、人力作为交通工具……
我成长在一个科技开始进步的年代,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上电脑课时,学校电脑教室用的还是没有图形界面的DOS系统。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买了第一台装有Windows Me操作系统的电脑。在后来的几年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我也因此算是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生活资料”迅猛发展的一代人。
今天的小孩子都会玩平板电脑,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今天的我们,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它仿佛成为我们身体外的器官一般存在,我们难以再离开它。当手机没电或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会很不舒服,甚至感到焦虑。
当我此刻正在撰写本书的时候,我家的扫地机器人正在我脚下叽里咕噜地工作,这是我新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它不仅能扫地,扫完还能拖地。这机器人看似很不错,居然能代替人工帮我们打扫卫生,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以便去做更多其他事情。但仔细想来,这个东西在没有被发明的时候,我们真的就忙到或懒到没时间、没力气去打扫卫生了吗?小时候没有这些智能工具,我的家好像也被打扫得挺整洁。
回忆过去,我们在没有这些事物的时候,似乎也并没有因为它们的不存在而有过焦虑的感受。相反,有很多生活与生命的乐趣,因为科技的发展而使某些东西永久性消逝,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人类在科技、互联网、资本不发达的几千年中繁衍生息,从未间断。在这期间,人类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文学精品、艺术作品与哲学思考,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不朽的结晶。
似乎真的很难说,没有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资料,人类过得就“很不好”。科技满足了我们的很多欲望,但又制造了很多新的欲望,这些欲望并不一定对我们是完全利好的,抑或并非是我们的刚需。
再说科技带给我们的生产资料。所谓生产资料,就是如更先进的生产机器、技术框架,等等。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工业自动化,再到现在热火朝天的人工智能,科技带来的是生产效率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原来要许多人工做的工作,现在一台自动化设备便可替代。这一切看似是多么进步的创新!的确,它确实带给我们积极的一面,生产效率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资料。
但我们真的时时刻刻都需要那么高的生产效率吗?今天有很多企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造出来的商品也许本身从效用上就是多余的,抑或从数量上是多余的。
技术驱动的效率增长让很多人失业也是一个事实,很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因所谓先进技术而被取代。当然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进步,过去的我也这样认为,科技的发展似乎本就应该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我们从骨子里已经坚信“效率就是革命”,但事实上,这样的因果关系真的就应当天然成立吗?凭什么!
当然,科技对人类明确有益的事情有很多,譬如农业的现代化让数以亿计的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再譬如特效药的研发挽救了人类的生命,等等。
总之,我认为科技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是很难一概而论的。但我确定科技的发展绝对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无条件的“有利”和“进步”的。
其实把这个问题放到本书第一节,很多人是没办法理解的,但它对于全书很重要。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利弊,这需要了解科技发展的动力和动机是什么,科技之所以能够持续迅猛地发展,其一定是有底层的、本质的原动力的,这个动力来自哪里呢?
这个动力是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吗?是人类的善良、怜悯及对社会和对他人的爱推动着人类创造了这些科技吗?我不能说完全不是,但这绝不是普遍情况。也许企业家或科学家在研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过程中,个人拥有较高的道德愿景,但这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底层原动力。如果科技的发展完全是基于人类善良的道德要求所推动的,那一定不是今天的样子。
这个原动力是少数英雄的自我实现之心与专注专业的赤子之心在推动着技术的整体发展吗?“埃隆·马斯克”的形象今天被很多人所推崇,他有着英雄主义般的个人魅力,干的事情似乎又很酷。但我想他也只是一个有着塑造独特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产品能力、企业文化的企业家。他的企业本质上与其他企业一样,也要上市,也需要融资,也需要生产力,也需要市场,没有这些,光靠个人英雄主义,那是不行的。
我想,持续推动技术发展的底层原动力还是资本增殖的需要!
说直白一些就是:因为要赚钱,所以需要搞出新技术!可以说,今天市面上一切基于科技的新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本质都是因为有相关的人和企业想要赚钱,才搞出来的。
当我说出这点事实的时候,听上去是那样没格局、没愿景,甚至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我狭隘。但这就是事实上的归根结底的真实原动力。
今天的我们,事实上就身处在一个需要资本疯狂增殖的世界中。资本这个东西,它在诞生的那一刻起其基因就要求它不断地增殖、增殖、再增殖!谁都没法让它停止增殖。
“资本”这个词语,其在汉字中就有一个“本”字,它就是一种“本金”,而有本就有利,因为必然有“利”才会有“本”的概念。
这些都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意志所决定的,是由资本自身规律所决定的。资本会突破各种疆域,将地球上的资源作为其增殖扩张的原料,而后持续给人们创造新的体验与新的需求,做出新的可以交换的商品。
不仅要做出商品,还需要更快速且成本更低地生产商品,只有这样,资本才能最大化地增殖。而这一切天然就需要“技术”来驱动。
在此现实中做对的事情
本节一开始所说的:不论概念最终能否普及落地,还是只炒作股票,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件事是同一件事。
为什么是同一件事呢?因为不管是炒作股票,还是实实在在把概念落地,这两件事情的本质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资本增殖这一件事。
今天这个世界,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或许都是“资本的增殖需要”在起作用。资本若没有增殖,资本就会消失。这是一个漫长的话题。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人类或许本可以伴随着大自然这套精妙的系统繁衍生息,自然度过一生。但现在看来,我们是没办法“躺平”的,因为我们已经身处当下。
注意,在本书里,我们并没有对“资本增殖”这件事情给予明确的道德评价,我从来没有说这件事情一定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很多事情也不是好与不好可以界定的。
我们只是需要理性清楚地了解现实的规则。我们生存在某个规则下,我们就得充分地认识这个规则,利用好这个规则。
今天的我们,应当在内心理解这一切原理的前提下,在这个现实规则下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利用其本身的特性来服务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把要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正如我们需要积极地拥抱资本增殖,也要拥抱科技创新。今天的我们生在崛起与走在复兴道路上的中国,这给了我们充分的机会。
事物是发展的!其实我从内心坚定地相信,未来有一天,这个世界将不再以“资本增殖”作为中心范式。如果某一天这个世界进化成了更先进的范式,我们无悔无愧,因为我们是推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