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冲突与交汇同时存在,但文明的交汇才是不同文明能够并存和延续的主旋律。本书作者试图深入探讨不同的文明,主要是东西方文明如何交流融合并成为人类世界繁荣与发展的基石。作者跨越东西方学术界,亲身经历了两种文明的不同和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利用大学图书馆的稀见的珍贵特藏来作为论述的起点和依据,使其观点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极有特色的大量珍贵照片也为本书生色不少。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关于东西方文化和文明交流的思考的总结。作者认为,世界上有多种文明,其中区别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多种文明各自发展并延续的过程中伴随着文明的冲突与交汇。文明之间的冲突是短暂的,而交汇与融合则是永恒的。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文明交汇的力量更为持久和强大。本书将从书籍文献的流传、作为文化传播践行者的学者和平民、数字时代的文化交流与延续三个方面深入展开对东西文明交汇这一宏大课题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周欣平,湖北武汉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语言学博士和图书馆学及信息学硕士,曾任美国衣阿华大学、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文献学、图书情报学、语言学等研究。
|
目錄:
|
自 序
学术篇 东学西渐,百年书缘
中美百年书缘
东学西渐与海外中国学
《西文汉学书目》
汉字罗马化在西方
文明的印记
嘉业堂珍本流散美国始末
中国学术的话语权
人物篇 文明交汇的行者
赵元任的学术生涯
1957年甄选台湾“中研院”院长风波——从赵元任的几封信说起
《文汇报》2016年6月17日有关赵元任的访谈选录
傅兰雅与时新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起源
方保罗与民国电影史料研究
史海钩沉——美国华人移民与致公堂档案
时代篇 数字时代文明的延续
永恒的敦煌
文明的数字传承
文史哲中的大数据
网络时代的学习
文明交汇的基石——平等与多元文化
两个世界,三个故事
“点起光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美国知名学者、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这个理论影响巨大。与这个理论对应的是“文明的交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汇一直都是并存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是短暂的,而文明之间的交汇与融合则是永恒的。这也就是世界上不同文明能生存至今的原因。文明交汇大过文明冲突,也更为持久。文明之间的交汇造就了世界的进步与繁荣。
什么是文明的交汇呢?它涉及到思想、文化、学术传统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最终引起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交融。世界上有多种不同的文明,但它们中区别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可能就是东西方文明,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东方文明和以欧美基督教思想体系为主导的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在接触时产生碰撞和火花,引发思想和文化方面的碰撞与融合。它们也彼此吸收对方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比较容易通过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书籍的传播得以实现。人们通过书籍的传播,向对方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起初,当世界还处在较为落后的封闭状态时,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跨洋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只能通过阅读书籍和听演说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任何文明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往往会被记录在存世的书籍之中的。于是,通过书籍,东西方慢慢开始了解对方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大航海的兴起,使文明之间的交往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居住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开始了迁移,来自亚洲的移民在19世纪时在欧洲人之后进入北美地区,而大批的西方传教士和旅行者也到了东方。这就使得原本属于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向外扩散,把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中华文明向北美地区的扩散。这种文明之间的交汇是渐进式的、跨时代的,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透过交往,人们最终达成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共处,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弥补了地域和思想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今天不同文明体系在北美地区生生不息,共存共荣的局面。
文明的交汇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过程,而是一个具体的、由各种元素组成的聚合。在这本书中,我描述了不同层面上的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聚合,它跨越了文化、语言、时代、地域、传统和心灵的障碍,从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在北美地区的流传和存藏到东西方学者和文化人士孜孜不倦的探索,从东西方迥异的学术传统到彼此的相互了解,从中美之间的文化碰撞到合作,从人类文明的数字延续到文明传承和科学探索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涉及。本书还讨论了一些学术问题,如东西学术研究方法比较、北美汉学研究的发展、北美地区重要的汉籍典藏以及北美汉学界的重要人物,等等。这些讨论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东西方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的交往,涉及的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有著名的学者,也有一般平民。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文明交融过程。由于21世纪的文明交汇与传承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展开,我亦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数字时代文明的延续和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数字敦煌、社会科学中大数据的使用、数字文献的永久保存以及数字时代的学习等问题。
本书共收入了本人撰写的20篇论文,是一部旨在探讨中西学术文化与文明融合交流的文集。它力求雅俗共赏,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对文化交流和文明交往予以关注与研究。不当之处,还祈望各路方家指正。
2021年4月20日于湾区梅斋
赵元任祖籍江苏常州,1892年出生于天津。他极具语言天赋,幼年在随家人搬迁的过程中就学会了常州话、保定话、北京话等,对各地方言的差异非常敏感。1910年,赵元任在清华庚款赴美留学考试中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9月进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同时学习哲学、语音学、物理学等课程,并自修法文等其他语言,尤其是戴维森教授的语音学课程,让他大开眼界,增强了对语言学的兴趣。1915年9月,赵元任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同时继续修习语言学课程。此时的赵元任已经萌生了以语言学为主业的念头,在1916年的日记里他多次提到自己对语言学的兴趣。1916年6月,他在给教科学史课程的萨顿教授的信中写道:“我特别地喜欢学和说各种语言、方言,而且还对语音学做过大量研究”,可见他用力所在。
从赵元任早年的学习经历可以看到,他对语言学的兴趣一开始就是在现代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语文学的学者很不一样。传统学者主要以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而赵元任感兴趣的始终是人们口头说的活生生的汉语,现代的科学方法才是研究这种活的语言的得力工具。除了语音学和语言学方面的训练,赵元任哲学、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素养,也对他日后的语言学研究助力甚多。1918年完成博士论文后,赵元任曾回到康奈尔大学教过一年的物理。《好玩儿的大师》一书中收录了一张他在康奈尔大学当物理教师时的照片,照片里他将电池正负极放在舌头上来品尝“电伏特”的滋味的情景,可见他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精神。赵元任当时就对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味,这门新兴的学问在他后来的语音学研究、方言调查及音乐创作等活动中都派上了用场。
1920年7月,赵元任回国到清华任教,并陪同罗素到各地讲学,担任罗素的翻译。他把罗素的讲演翻译成当地听众听得懂的方言,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语言能力。陪伴罗素的旅途上,赵元任一路拍下各地景物,这些珍贵的旅行记录都收录在了《好玩儿的大师》里,为我们留下那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珍贵照片。这段时间赵元任还与杨步伟结为终身伴侣,两人也经常在家中说各地方言。1921年,赵氏夫妇回到美国,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一边教哲学和中文,一边继续进修语言学。到1925年回国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的时候,赵元任正式决定以中国语言学及语音学作为自己学术上的主攻方向。
作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赵元任的指导范围包括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和普通语言学。1927年10月至12月,他在江浙一带对吴语展开实地调查,他一边进行着语言调研,一边也用相机记录下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和风土民情。这次调查的成果于次年以《现代吴语的研究》为题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方言进行调查研究的著作。语言学家张世禄指出:“《现代吴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方言学正式诞生的标志。赵先生的实践,奠定了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基础”。
1928年,赵元任加入刚刚成立的史语所,主持语言组的工作。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特别提出“汉语将来之大成全靠各种方言之研究”,赵元任在史语所的学术工作,主要围绕方言调查展开。他先后到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进行方言调查,整理发表了一系列成果。仅从《好玩儿的大师》一书中收录的1935年江西方言调查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当时舟车之劳顿与工作之艰苦。在史语所工作期间,赵元任还购置并运用最先进的语言记录和分析的仪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方言调查的科学性与准确性。1934年,他将新的录音设备第一次运用于安徽方言的调查中,当时拍摄的照片为我们记录了他与助手工作时的情景。与此同时,赵元任还创造了一套为调查汉语方言而设计的记录、整理、归纳与分析方言调查材料的科学方法,他创制的《方音调查表格》,虽经过多次修订,但至今仍在方言调查工作中使用。
在后半生旅居美国期间,赵元任的研究方向主要转向汉语语法和普通语言学领域。1968年出版的《中国话的文法》被誉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扛鼎之作,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年出版的《语言与符号系统》一书,则系统阐述了语言学的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曾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出版。这两部著作进一步确立了赵元任作为世界一流语言学家的地位。
纵观赵元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现代科学方法的自觉运用。陈原先生特别指出:“元任先生作为20世纪一个伟大的人文学者,他非常敏感地接受了新的科学理论,并且很快将这些理论导入或应用到他所致力的语言学中”,这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取向。美国语言学家玛丽·哈斯也对科学与人文在赵元任身上的有机融合赞誉有加:“据我所知,没有别人能如此自如地投身于两种文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种文化在20世纪中叶促成了人们生活和思想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而赵元任在这两个方面却游刃有余并且富有创见”。在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今天,赵元任所指示的学术路径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