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这几年,我不是返回童年世界,而是创造了一个童年世界。” 牛汉是在长时间的“诗歌阶段”之后,进入“散文时期”的,他的散文,以自己离开故乡前的十四年生活为母题,将之前未纳入诗歌创作的童年、故土、自然、乡邻、父亲、母亲等早期生命体验融进童年回忆——降生在厚厚的“绵绵土”上,成长在滹沱河上游的苦寒之地,心底里流淌出深沉的生命之歌,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情。 本书精选牛汉散文60余篇,包括童年名篇《绵绵土》《打枣的季节》《月夜和风筝》《海琴》《父亲,树林和鸟》等;怀人佳作《一颗不灭的诗星》《荆棘和血液》等,以及散文漫谈《诗和散文都是我的命》《谈谈我的土气》等。配以作者不同时期照片二十余幅,图文并茂,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牛汉 (1923—2013) 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蒙古族,山西定襄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1940年开始文学创作,以诗闻名,同时也是散文大家。已出版诗集、散文集二十余本。诗集《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历任《中国》执行副主编、《新文学史料》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近年来在日本、韩国、马其顿等国出版了诗歌选集。
|
目錄:
|
导读
绵绵土
最初的记忆
骡王爷
——童年牧歌一章
去摘金针菜的路上
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
我偷了孔夫子的心
——追念死去的第一个朋友
我的脚与砍山鞋
灯笼红
祖母的呼唤
我的第一本书
第一次绘画创作
打枣的季节
吃蚂蚁
玉米浆饼
心灵的呼吸
月夜和风筝
阳婆和月明爷
——祖母讲的神话
海琴
塑造梦的泥土
喂养小雀儿
宝大娘
掏甜根苗
苦香的,柳笛声声
扫霁人儿
早熟的枣子
少年与萤火虫
——父亲对我讲的童话
父亲,树林和鸟
迷人的转蓬
秃手伯
活着的伤疤
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
一斗绿豆
滹沱河和我
一窠八哥的谜
接羔
活吞小鱼仔的悲剧
送牢饭和公鸡打鸣
——童年牧歌之一
高粱情
离别故乡
我的祖先和一把剑的传说
含羞草的冤屈
水仙的晚年
我和小白
童心
重逢第一篇:路翎
以心灵关怀心灵
——忆雪峰和吕荧的最后一段友情
漫说老聂
一颗不灭的诗星
——痛悼尊师艾青
一个不相信死的人
——记与萧军最后一次见面
诗人天蓝骑马去了
诗和苏金伞和我
一个钟情的人
——曾卓和他的诗
荆棘和血液
——谈绿原的诗
散文这个鬼
诗和散文都是我的命
谈谈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
谈谈我的土气
我是怎样写《鄂尔多斯草原》的
诗的新生代
——读稿随想
关于文字与创作的关系
——与郑敏的通信
我仍在苦苦跋涉
|
內容試閱:
|
以质朴而庄严的质地,提升了中国当代散文的质感
——牛汉散文导读
如果文学界也像当年的法国绘画界那样举办散文的“落选者沙龙”,牛汉(1922—2013)很有可能名列其中。这当然首先因为他作为诗人的名声过于显赫,遮掩了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散文写作方面所做的探索,并不体现在一般所说的表现形式上,他既不刻意谋篇布局,也无意雕琢辞藻,行文如云如风,或者更像从高山上奔腾而出的瀑布,在荒原里无尽燃烧的野火,率性而为,自然天成,完全不设置甚或是有意摒弃具有高辨识度的所谓“风格标记”,自然不易被习惯于“散文”特别是“美文”常规的阅读者所体会,而这正是牛汉散文的特色之所在。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有了半个世纪诗龄且年近七旬的牛汉开始集中精力写作散文,尽管其中仅有两篇加了“童年牧歌”的副题,但因为这组作品大都围绕着作家的童年生活和故乡的人情风物展开,问世以来即被视为一个有整体联系的系列。而在这组作品发表当时,就有评论者注意到,其间既无暮年的怀旧情绪,更没有任何激情颓落的迹象,显示出来的是不亚于一个作家鼎盛之年的强劲创造力(参见杜丽:《诗人的再生——读牛汉的散文》),这可谓是敏锐而恰且的判断。牛汉本人则说:“我不是返回童年世界,而是创造了一个童年世界。”(《诗和散文都是我的命》)。这是对进入他的散文世界的一个重要提示。牛汉所说的“创造”,当然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童年牧歌”和所有的回忆性散文一样无可避免地包含着虚构成分,更是在说,这组作品的着力点并不在于怀旧忆往,而是作者站在浓缩了数十年火与血般的人生经验之上,重新瞩望自己的人生原点,所做出的深沉思索和再度感悟。这决定了这组散文的结构方式:有意识地把“现在之我”和“童年之我”并置对观,在表面层次,看似是从“现在”的视角追忆过去,而在深层次里,则是借助“童年”之眼凝视乃至审视童年之后长长的“现在”,并把内心里的理想渴求投射到“牧歌”意境的营造上。
就此而言,《离别故乡》无疑是“童年牧歌”系列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篇。此篇既是作者与故乡和童年的告别曲,又是迈向独立成人之路的赞歌,笔墨酣畅,语调悲怆,在情节脉络上相当于整组散文的终章,而在轮廓鲜明的民族救亡大背景上,刻写个人的命运变化和倔强成长,这写法本身也标示了牛汉的思想和写作从早期到晚期的一惯性。牛汉从1940年开始写作并发表诗歌时候起,即投身到左翼的革命文学潮流之中,数十年历经坎坷遍体鳞伤而其志无改,他晚年写作的“童年”系列散文和他的诗作一样,并无意经营超然世外的闲适境界和充满闲情逸趣的故事,他所创造的“童年世界”,是和人间社会的苦乐悲欢息息相通,和中国革命的时代大潮血肉相连的世界。而牛汉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从不以公式化的“时代”或“革命”概念去切割或界定个性的人,而始终坚持从人的切身经验,从人的个性的丰富发展和自由张扬去理解和展现时代与革命,在此意义上,《送牢饭和公鸡打鸣》可谓是一篇典型的文本。题目看似两件互不搭界事情的超现实主义式的连接,身陷囹圄的舅舅——一位知识精英型的共产党人,属于牛汉走向革命的启蒙者,但他在牢房里留给牛汉的深刻记忆,却不是通常可以想见的英勇行为和言辞教诲,而是意外地让外甥学公鸡打鸣,并且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鸣唱得十分尽兴”,甚至“流出了眼泪”。如果说当时牛汉对此印象深刻可能出自童稚的好奇,那么,几十年后,自己也多次经受了牢狱之灾,牛汉用文字重述这一情景,状写公鸡鸣唱的声音和气势,特别是对其在黑沉沉的黎明之前倾注整个生命纵情歌唱的浓重渲染,显然具有了更为深长的意蕴和象征意义,甚或可以说,是对革命和革命者应有境界和生命状态的重新塑型。
牛汉的散文当然不限于“童年牧歌”,他的怀念师友之作自然成为另一个系列:胡风、雪峰、聂绀弩、萧军、艾青、路翎、吕荧……,都是左翼革命文学行列里的著名人物,都毫无例外地命运多舛而始终葆有高贵人格和自由不羁的精神,牛汉和他们命运与共的际遇,使得他下笔格外凝重迟滞,他说:“雪峰同志的一生,有如山脉一般的起伏,山脉一般的壮丽”(《以心灵关怀心灵》),但他仅仅记录了“雪峰和吕荧的最后一段友情”。聚焦于山脉的一角,把更多的内容浓缩在文字之后,是这组散文的一致特色,而那些浮雕般呈现出来的情景、细节和意象,因为作者一直铭刻在心,酝酿已久,血肉相连,如他所激赏的艾青的《吹号者》吹出的带着纤细血丝的号音,写出来便具有特别的震撼力量。应该把这组散文和“童年牧歌”系列对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牛汉直到晚年也绝不肯做所谓士大夫文人状,而是直向荒凉贫瘠的乡野寻找自己的根;也才能更好地体认,为何牛汉会那样诚挚地为僻居乡间的亲人们献上心曲,那样虔敬地为像大地一样默默无言也默默无闻的底层人物宝大娘、秃手伯造像。他曾这样评价艾青:“他的所有的诗都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艺术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一颗不灭的诗星》)这评价同样可以移到牛汉本人身上。
牛汉对底层普通人的挚爱几乎与生俱来,经过左翼革命文学的滋养而更为发扬,并深深渗透到了他的修辞表现里,尤其是在“童年牧歌”系列,他近乎迷恋地从故乡“母语”里汲取营养,而那些带着浓郁乡野气息和蓬勃生机、无法被现成的词典所定义的词语:绵绵土、砍山鞋、灯笼红等,在他的散文情境中,都成为了“诗眼”般的意象。在诗歌写作领域,牛汉自觉追随艾青的传统,努力从鲜活的日常口语里提炼诗的韵律和节奏,他说:“口语是最富于人性的亲切感的,是直接从心灵里流出的脉息”。(牛汉《不可遗忘的声音》)他的散文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追求,且因其广阔的包容性而显得更为汪洋恣肆元气淋漓。牛汉的散文数量不多,但多为精品,以质朴而庄严的质地,提升了中国当代散文的质感。
王中忱
2022年1月16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绵绵土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的家族的历史与故乡人们走西口的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