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內容簡介: |
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框架(NEIO),围绕中国成品油市场厂商的策略行为展开系统的讨论。描述了中国成品油行业的现状。基于统计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分析,本文从石油生产、石油消费、成品油炼化、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管制价格与实际价格、批发和零售等方面呈现了我国油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梳理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和重点政策。探讨了我国成品油市场厂商策略行为的原因,并对理论基础进行实证验证。
|
關於作者: |
张蕾,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与营销技术专家。现任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研究所营销室主任。承担和参与多项能源领域规划、科研等咨询项目,成果曾获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理创新奖等。主要研究领域:成品油市场与营销、新能源利用技术与模式、加油站量化管理及数据分析等。参与研究开发获得软著权10余项,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对象
1.4研究框架
1.5可能的创新
第2章文献综述
2.1市场博弈和企业策略
2.2价格管制与油品市场
2.3油品市场政策及其效果相关研究
2.4本章小结
第3章中国的石油市场
3.1油品生产
3.2油品消费
3.3成品油价格
3.4市场主体
3.5本章小结
第4章市场的寡头竞争模式识别
4.1基本假说
4.2实证模型
4.3实证结果
4.4相关检验
4.5本章小结
第5章产能约束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5.1产能约束理论
5.2实证模型构建
5.3实证结果分析
5.4相关检验
5.5本章小结
第6章最高限价有效性的经验验证
6.1理论模型及假说
6.2计量模型、变量与描述统计
6.3实证结果分析
6.4相关检验说明
6.5本章小结
第7章“暴利税”政策对国内油价的影响分析
7.1模型构建
7.2数据描述
7.3实证结果
7.4相关检验
7.5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8.1主要发现
8.2政策建议
8.3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改革等国际国内背景下,能源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中,石油作为传统能源,在经济、环境、贸易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至关重要。但是,受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影响,原油及其相关衍生品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政府管制特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成品油的价格管制;二是对原油以及成品油进出口的管制;三是对原油产业链中各环节市场主体进入(获取资质)的管制。在石油市场目前“从管制到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厂商介入市场竞争,对其行为策略的研究是未来市场监管、政策指导的重要基础;同时,基于历史数据对厂商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成品油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成品油是石油产业链的终端消费产品,其市场效率也是整个石油产业链运行效果的体现。因此,研究成品油厂商的策略竞争行为是认识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微观基础,也是油气体制改革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依据。在上述环境下,分析中国成品油市场厂商策略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中国成品油市场是较为典型的寡头市场,对其厂商的策略行为分析是对现有产业组织理论的有效验证。第二,炼化产能持续增长,解决炼化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成品油厂商策略行为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炼化产能过剩的原因。第三,能源价格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而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灵,研究与分析厂商在这种情况下的策略行为能够为未来的改革提供研究依据。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政策都会对厂商的策略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第五,对中国成品油市场中厂商策略行为的研究是对寡头市场竞争理论的重要验证,是以中国产业为案例进行的针对性经验研究,能够为现有理论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本书梳理了寡头博弈理论、政策管制效果、成品油企业行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①研究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厂商的生产行为、销售行为、贸易行为、促销行为等多种方式,涉及多个区域、多个国家、多个行业的各种竞争策略。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理论推导,即对行业或者产业进行定性的描述和梳理后,通过相关假设和数学推导,得到厂商策略行为的主要动因,具体包括对经典寡头模型的推导、动态博弈模型理论衍生等;另一类是偏向实证的经验研究,在梳理行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推导和回归等式,使用已有的宏观和微观数据进行定量的统计和计量分析,具体包括模型验证方法和假设参数验证等实证产业组织方法。③现有文献较多地针对某一种厂商策略或者行为进行理论验证,缺少基于行业背景的整体分析;同时受数据来源、行业管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成品油行业的深入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对目前中国市场多重影响因素的复杂情况研究不足。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理论分析,分三步构建了中国成品油市场厂商竞争策略行为模型,搭建了中国市场案例的分析框架。①从直观现象来看,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情况与炼化市场的产能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炼化市场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势力,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新进入的企业产生威胁,从而将市场控制在“古诺”均衡的情况下。换言之,国企可以通过产量的竞争达到其效益目标。基于此,本书将炼化的产能考虑进模型体系,构建KS两阶段博弈竞争模型分析成品油厂商的竞争策略。②从成品油市场来看,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厂商的主要竞争策略,本书将现有的政策管制作为约束条件纳入模型,模拟成品油企业的博弈策略,并讨论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差异。③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并不是完全封闭的,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变化,国际环境对国内厂商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因此,本书在分析企业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以美国为主要参照对象,分析中国“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的效果,以便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实证分析上,以地区、厂商为研究个体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经验性研究,为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和经验。①首次使用“推测变分”(Conjectural Variation,CV)方法对成品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模式进行识别,证明了行业的“伯川德竞争”,估计涉及需求和供应、弹性和边际成本等。②使用不同市场结构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来确定企业行为,考虑到我国区域结构的差异性,在全国整体研究的基础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建立模型,便于进行地区之间的横向对比,更好地验证理论假说。同时,本书的研究在政策分析和行业应用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创新作用,是典型行业的理论验证。①本书以中国成品油市场为寡头竞争案例进行了分析。中国成品油市场现如今正从“计划”转变为“市场”,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过程,可以作为产业经济理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层面进行分析,目前只有少数商品属于“价格管制”产品;从行业的发展来看,成品油行业的市场化已经经过了多个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中国成品油市场的特殊性在于目前行业正处于“逐步放开”的动态化过程中,其中涉及价格竞争、产量竞争等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问题,是验证学科理论,明确行业发展规律的重要案例。②本书是中国炼化产能扩张的理论性解释和经验验证。近年来我国炼化产业产能快速扩张,但是整体开工率有所欠缺。这与成品油行业的整体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炼化是成品油生产的重要节点,其产量或者产能的竞争是终端市场开展竞争或者设置壁垒的有效方式;再加上炼厂生产规模较大,投资建设时间长,下游成品油价格管制,可能存在着“A-J效应”。本书意在从理论上对炼化产能的扩张进行解释,并使用实际数据进行经验验证。③本书对影响成品油市场价格的两个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企业的策略行为切入,解释目前政策效果的机理,是进一步制定、优化、完善政策的参考;也从行业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政策影响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和论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