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一心想要转正的编外人员、从乡村走出的大学生、被怀疑出轨的女性、保健品推销员……记忆中的牙印儿,是一道道隐形的伤口,来源不明,却无法消除。
一些随时可能脱离生活轨道的瞬间,或撕裂,或温暖。
被生活咬过的疼,在心里,在爱里。
|
內容簡介: |
宋小词的写作以现实题材为主,写作风格有湖北作家的飒辣之气,尤其她的语言,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是80后作家中难得的自成风格的作家。她观察现实有独到的角度,书写小人物常能不避其短又体贴入微。她写生活无情,更写人间温暖;她写世态炎凉,更写人性本善。小说集《牙印儿》收入她已经发表过的五个中短篇小说。其中既有女性的悲喜歌哭,又有底层小人物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小说集整体水准整齐,建构了一个“辣味人间”。
|
關於作者: |
宋小词,本名宋春芳,女,1982年生,荆州松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篇小说《开屏》《血盆经》《直立行走》《固若金汤》《牙印》《柑橘》《祝你好运》《舅舅的光辉》《一枝金桂》、长篇小说《声声慢》等发表于《当代》《北京文学》《收获》《芳草》等刊物,诸多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获第六届湖北文学新人奖(单年),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双年),2016年《当代》全国中篇小说拉力赛年度总冠军,第八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第五届滕王阁文学奖(政府奖),第四届茅盾新人奖提名奖。曾为江西省南昌市文学艺术院专业作家,现供职于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
|
目錄:
|
目录
001固若金汤
087舅舅的光辉
167牙印儿
225祝你好运
305丰收之歌
|
內容試閱:
|
在“80后”女作家中,宋小词一向以关注底层、叙事沉稳著称。她对普通人遭遇的苦难有着切近的疼痛和体恤。——连丽海(摘自《文艺报》) 宋小词还没有完全冷掉那野性的热血,就像江汉平原上顽强拱出的植株,任性而野蛮地生长着,无拘无束,肆无忌惮,很快就以独特的面貌从同代人中脱颖而出。——蔡家园(摘自《收获》) 宋小词的小说对现实生活、人生细节有一种非常强的解剖能力。可以说宋小词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战场,一个寸土必争的战场,人物与生活交战、与社会交战、与自我交战,这是宋小词小说在文本内部给我们构造出来的一个比较丰沛的小说世界。——刘颋(评论家) 宋小词小说多直面人生,现实感很强。她的小说让人记挂,你看了几页,就会放不下,就会牵挂小说里人物的命运。——苏北(作家)
舅舅的光辉
五一期间我回了趟老家,落屋没多久,我妈便嘱我去看望外婆。我妈多年风湿病,脚步干难,自从我爸去世后,近几年不常回娘家,总觉得她自己孝行有亏。替母尽孝也是应该,再说九十岁的外婆,看一次就少一次了。
外婆住在白家岗村,离我们家十多里地,小时候腿短,觉得路长,如今他们村一位大款出资把路修好了,走,也就半个小时。外婆一直跟着大舅生活,这两年大舅他们在县城带二胎孙,她便一个人过,身体倒硬朗,去年我还见过她担水浇园。
远远地看见她在稻场上剥豆子,我喊她,她张望了半天,认出我后,欢喜地把我迎进屋。我们东扯葫芦西扯叶地拉些家常。我问大舅多久回来一次。她说,每月回来三四回。说大舅跟邻居都打了招呼,叫每天都来看她一下,死了好及时递信。我笑了笑。坐了片刻,我掏出孝敬钱给她后便起身告辞,免得她留我吃饭要花费一番心思。我们这里礼行规矩大,留客招待,即便是常来常往的亲人,若席面置得不丰盛,也会有怠慢之嫌。外婆自然苦留,但我执意要走,她也只好随我。送我到六棵槐那儿,她说,你今年回来过年吧,你小舅说今年回来呢。
哦。我木木呆呆的,对这个小舅没有多大感觉,从小到大,拢共也就只见过三次面。外婆说起他来,于我就像在说别人的舅舅。
回来吧,跟婆家打个商量,今年回来过年。外婆强烈要求,我不忍拂了老人家的心意,便说,好。
从来团圆都缺只角,今年不缺了。
她这样说时,我看见她浑浊的眼里放出了亮光,离过年还有大半年呢,她已经开始憧憬了。
我说,外婆你回吧,别送了。
好哦,好哦。外婆嘴里应着,停止了脚步,却没有进屋,站在稻场旁的六棵槐那里看着我。我走了好远,回头看,她还在槐树下望。我的眼前是大量抛荒的田野,杂草疯长,地里偶有老农挥锄整平,越发地令人觉得村子快要与世隔绝了。站立在天阴雨色中的外婆,让我想起风烛残年这个词。这个词语连同孤零零的外婆和凋敝的乡野一起让我的内心充满伤感。
外婆两儿四女,六个子女中,小舅读书最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外婆总说她这串葫芦里,只锯出了小舅一把好瓢。这话我不大认同,那是他们舍不得锯,若舍得,不定出多少把好瓢呢,至少我妈就是一把。我妈跟着民办老师的我爸,认识了不少字,都能读下全本的《水浒传》和《红楼梦》,我爸都很为她可惜呢。不过我妈心态很平和,既不埋怨爹妈,也不眼红小弟,相反,她和大舅姨妈们都一样以这个小弟为骄傲。这“一把好瓢”成了他们共同的荣耀。
回到家我把小舅要回来过年的消息说与妈听,她说,回不回又值得了多大的事。我妈的反应倒出乎我的意料。好像是前年还是大前年,说起小舅她都是一脸神气,说小舅给我们这些外甥和侄子都做了安排。
我呵呵笑,说,妈,你洗了睡吧。
妈说,哼,你不要不信,你还不知道你小舅的实力,到时他拔一根毫毛,也够你吃一辈子的。
呵,够我吃一辈子,那得是多少?个十百千万十万
百万千万?就算是,也拔不到我们外甥的头上。要拔早拔了。
我妈显然是深信不疑,说,你呀,你别到时吃相难看。
呵呵。我对小舅早已没有任何期待了。
我第一次见小舅是六岁,记事如刀刻的年纪。春节里,小舅带着他的妻女回来过年。我们正月初二去给外婆拜年,一路上我那小脑瓜都在想省城的舅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礼物。我们这里有这样的礼行,出远门的人一般都会给亲友带礼物,叫带折食。像我那银行工作的表姑,我爸每次去县城开会,她都会托他给我捎一袋鲜果冻或是一袋饼干或是一袋鸡汁快餐面。折食不一定要多贵,就是一个心意,但我喜欢这种被人惦记在心里的感觉。
还只走到六棵槐这里,我就瞧见外婆家里有个生客,个不高,穿着带毛领的黑色皮夹克,脸很白,似从没见过太阳,鼻梁上一副大眼镜,眉眼像我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