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內容簡介: |
李健吾、余上沅、顾仲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陈多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创系名师,亦是我国现当代戏剧史及戏剧教育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本书记述了诸位戏文名宿在为人、为教、为学、为文等方面的嘉言懿行和师者风范,旨在赓续文脉、立德树人,并惠及广大戏剧爱好者。
《戏文名师》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撰,该书通过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并通过校友、同事、学生、家人的回忆与访谈、照片、评述等来呈现这九位戏文名师在上海戏剧学院、乃至上海与新中国戏剧教育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填补以往专著对于这些名家在教育领域所做贡献的研究的缺失,具有较高的史料与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自194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
|
目錄:
|
目录
序
铭记与承接 何添发
Longing andBelonging(渴望与归属)陈军
人物传略
李健吾、余上沅、顾仲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陈多
忆文
实验剧校的诞生▏李健吾
怀念李健吾同志▏魏照风
回忆顾仲彝先生▏陈汝衡
永恒之思▏陈多
熊佛西与顾仲彝▏曹聚仁
父亲李健吾坚守一生的戏剧情结▏李维音
遥忆健吾师▏龚和德
难忘恩师李健吾▏范华群
李健吾老师在台尔蒙的讲座▏苗 戈
我认识的余上沅老师▏刘庆来
我的英语老师余上沅▏方洪友
痴心戏剧付终生素心向暖勤学笃——忆家父顾仲彝▏顾子钰
顾仲彝教授和滑稽戏▏缪依杭
与顾仲彝先生写《红旗飘飘》▏陈加林
跟随顾仲彝先生缙云行▏郭东篱
再想给顾仲彝恩师说说——《编剧理论与技巧》又感▏张健钟
忆慈父赵铭彝▏赵俞
牢记魏照风老师“做有心人”的教导▏贡炳照
古虞夫子百年祭▏叶长海
忆陈汝衡师▏荣广润
陈汝衡先生的小纸片▏刘一兵
我叫陈汝衡——记忆中的陈汝衡先生▏吴保和
我心目中的陈耘老师▏朱静霞
一代风流今去矣——《年青的一代》作者陈耘学长▏陈艰
怀念陈耘学兄▏李培健
命运——闲话陈耘、许新▏梁小鸳
陈耘和他的名作——《年青的一代》▏王复民
陈耘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安振吉
横空出世——记陈耘老师和《年青的一代》▏刘玉
这位创造过历史的剧作家对考生说“谢谢”——追忆我的硕士导师陈耘▏孙惠柱
永远的微笑——忆恩师陈耘▏陈世雄
追忆陈耘老师▏王伯男
陈耘先生课间的甜点▏赵小波
我所钦佩的陈多先生▏陈明正
穷不失义陈先生▏周培松
陈多教授忆旧▏戴平
多老和我的一段剧作因缘▏孙祖平
“一壶水”与“一餐饭”——怀念我的两位陈姓老师▏罗怀臻
细微之处见精神——从陈多为范纪曼写悼词说起▏沈炜元
陈多先生: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的金牌教授——写在上戏建院75周年之际▏谢柏梁
学艺师从糊涂始——忆陈多老师▏姚金成
先生陈多▏孙文辉
陈多老师对我的启迪▏陈珂
感念恩师又一回▏明光
忆陈多老师▏刘庆
此心安处是吾乡——谨以此纪念恩师陈多先生▏常青田
难忘的一段“上戏”岁月▏李惠康
丛脞说师长▏严福昌
感恩母校感谢恩师▏邢益勋
别梦依稀忆恩师▏曹树钧
初识戏剧受教于名师——忆李健吾、赵铭彝、魏照风诸名师教诲▏邹宁德
零散的记忆真挚的怀念▏王昆
六十年前学编剧▏徐维新
我的三位陈老师▏周大功
戏文系的老师赵铭彝、陈多……▏丁言昭
“二陈”先生▏吴小钧
向任课老师们拜年(1979年1月29日大年初二的日记)▏陆铁军
访谈
父亲余上沅在上戏的日子——余安东教授访谈纪要▏余安东
记忆犹新,感念弥深——余雍和老师访谈纪要▏余雍和
忆恩师魏照风先生及其他——丁罗男教授访谈纪要▏丁罗男
回忆恩师回顾母校——张马力、金长烈老师访谈纪要▏张马力、金长烈
回忆二三事——1948级校友蔡学渊访谈纪要▏蔡学渊
1961届戏曲创作班校友座谈纪要
1963届戏曲创作班校友座谈纪要
1963届戏曲创作研究班校友座谈纪要
评述
李健吾:对“人”的理解▏刘明厚
李健吾——一位不世出的法国文化的“摆渡人”▏宫宝荣
李健吾与中国戏剧批评▏杨扬
余上沅与“国剧”发源考▏徐珺
顾仲彝先生与上戏的建校▏顾振辉
昆曲大家陈古虞▏俞永杰
陈多教授——攀登戏曲教学和戏曲研究高峰的带路人▏田雨澍
后记
致敬上戏的先生们▏张璟
|
內容試閱:
|
序·Longing and Belonging(渴望与归属)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陈军
大概是 2020年 6月,张璟书记跟我说,她打算编写一本戏剧文学系(简称“戏文系”)建系初期有关名师的回忆录,旨在发掘戏文系的传统资源,赓续文脉。我当即表示认可和支持,觉得这是戏文系值得做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的创生基本属于名家办名校,戏文系作为
上戏创建最早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 1946年开办的“编导研究班”,首任班主
任熊佛西),名家、名师辈出。早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时期,著名戏剧家
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李健吾、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黄佐临、
张骏祥、赵景深等就曾给“编导研究班”同学授课。2019年,我在主编《赵清
阁文集》时亦惊喜地发现赵清阁先生 1947年也曾在上戏执教,这可能跟上戏处
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占有“地利”和“人和”之便有关,可谓天生华贵、气度
非凡!想想上戏的校歌都是国歌的作者田汉创作的,国内有几个大学能有这样
的荣光?!
《戏文名师》一共遴选了九位名师,他们分别是:李健吾、余上沅、顾仲
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和陈多,皆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戏
戏剧文学科(由编导研究班改名,后改为戏剧文学系)的任课老师,遴选标准
是以一线的专业教师为主,同时考虑他们在戏剧史 /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九位名师几乎个个都有“来头”或“绝活”,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
李健吾老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
家,在文学创作、戏剧实践、文艺评论、外国文学翻译及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
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贡献,他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戏前身上海
市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科首任主任,对上戏的创立和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
余上沅老师是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曾在美国多所名校学习戏剧,
20世纪 20年代因倡导国剧运动而闻名剧坛,1935年曾陪同梅兰芳赴苏联访问
演出,后长期担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校长。
顾仲彝老师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的首任校长,早年参加文学研究会,
后经洪深介绍加入上海戏剧协社,从事戏剧活动,其参与改编的《秋海棠》以
及翻译的《梅萝香》等剧曾红遍大江南北,他撰写的《编剧理论与技巧》则是
中国编剧学的扛鼎之作,荣获全国戏剧理论优秀著作奖。为上戏戏文系编剧教
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铭彝老师早先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成员,后是左翼剧联的中坚分子,曾
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抗战爆发后当选为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和践行者。
魏照风老师是著名的戏剧史家,担任过戏文系主任,开设“中国话剧史”
课程,曾和赵铭彝老师一起率先创建国内第一个中国话剧史教研室并编写相关
教材。
陈古虞老师在北京大学学习英文、法文,研究生时期专攻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却一辈子致力于中国昆曲艺术的传承,他为学生讲授“中国戏曲史”和“戏曲音韵”课程,倾其一生心血为几十出元杂剧订制了昆曲演唱谱。
陈汝衡老师讲授“古典诗词欣赏暨写作实践”“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他
致力于俗文学研究,其《说书小史》《说书史话》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尤其在日
本评价很高。
陈耘老师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他在 20世纪 60年代创作的《英雄小八
路》和《年青的一代》曾风靡全国,成为戏剧史上绕不开的存在,其写作经验
和技巧也反哺于他的编剧教学和研究。
陈多老师则是中国戏曲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他潜心于中国戏曲史、戏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戏曲美学研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遥想当年戏文系的学生何其幸运,在上戏这座巍峨的艺术殿堂里,不少名家、名师在给他们上课,可以面对面交流。老师们学养深厚(九位名师中,五位有英文专业或留学背景,可谓学贯中西),术有专攻,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同学们汲取到受用终生的知识和技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九位名师只是戏文系众多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而已,还不是全部家当。相信以后还会有《戏文名师2.0》和《戏文名师3.0》的出版。
我对张璟书记牵头做此事是很放心的。在来戏文系之前,她曾担任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和人事处处长,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人脉资源广,相信她会利用各种关系,组织各方力量编写此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19年 10月由她牵头编写的《欧洲戏剧与教育研访漫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源于她在人事处工作时设立的“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欧洲研访项目”。在她的发动下,数十位赴欧研访的上戏教师书写了各自独特的见闻感受并结集成书,该书曾在上海文化广场 We剧场举行新书分享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我深知,《戏文名师》编写的难度要远超《欧洲戏剧与教育研访漫记》,因为这些名师都已经去世了,只能通过后人来写他们的回忆录,而这九位名师很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戏文系任教的,距今已有六七十年之久,他们当年的学生、同事乃至他们的子女也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寻访起来异常艰难。我就见到张璟老师曾为书稿字数不够(当时只有十几万字)而发愁,好在她善动脑筋,找到了两个得力助手——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老师及擅长史料整理的“台湾清华大学”顾振辉博士一起做此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在充分发掘上戏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约稿函,恳请校友为《戏文名师》撰稿,还组织上海的校友来上戏召开座谈会(我就受邀参加了三场),并做好访谈记录的整理。同时,动用各种人力资源,通过“人托人”的方式积极组织稿源,这些稿件有
名师学生写的,有过去同事写的,有他们亲人写的,此外,他们还搜寻到名师
自己写的回忆录,包括名师之间的回忆和纪念文章。经过他们不懈努力和各种
“抢救性发掘”,《戏文名师》的字数居然达到了 40万字,非常不容易!这当然与他们辛劳付出是分不开的。好几次我在华山路校门口碰到张璟老师,问她站在那里做什么。她告诉我在等人,约了一位撰稿老师在咖啡馆见面,我知道,好多时候他们是利用节假日、放弃休息时间在忙此事……写到这里,我内心盈盈地是对张璟、陈莹两位老师和顾振辉博士的一片感激之情,《戏文名师》的出版,从大的方面说,可以为戏文系乃至整个上戏提供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宣传教育载体和工具;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对戏文系教学和研究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盛德的事啊!
我通读了《戏文名师》的稿件,感觉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有细节生动的温馨回忆,有传记性质的考据文章,有学理层面的研究思考,这使得该书既有随笔杂谈的广度,又有理论探讨的深度。编写者又多系戏文系出身,文字功夫非同一般,写人栩栩如生,叙事形象生动,阐析客观严谨,通篇自然流畅,文采斐然。就全书来说,该书能做到“形散神不散”,基本围绕九位名师的为人、为教和为文 /为学三个方面来进行——为人方面:他们有自己的道德礼仪和价值坚守,即使在动荡年代也不随波逐流,淡泊名利,甘做人梯,对年轻教师与后学大力提携和帮助;为教方面:他们倾心教坛,倾注教学,倾力奉献自己的所学、所得和所长,对学生学业给予不遗余力地指点,对学生生活则倍加关爱和呵护,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为文 /为学方面则表现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治学的不断精进,他们耐得住喧嚣和寂寞,矢志不渝,终成大业……一篇篇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展现了九位名师的风采,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阅读过程中,我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喟动容,时而战兢惕励,觉得这是一本比较完善的有益身心的读物。
吾生也晚,无缘与九位名师交集,更无福气听到他们的课,接受他们的教诲,但通过阅读《戏文名师》,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从
一鳞半爪,到逐渐清晰和明朗。《论语 ·里仁篇》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这些先贤已然为我们树立了各式各样的标杆,是我们渴望追随和学习的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同时,在阅读与受教中,一种强烈的集体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戏文系有这么多名师而骄傲,在他们构筑的戏文系精神家园里,我们能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耀感。这是我用“Longing and Belonging”作为序言标题的原因所在。
是为序。
2022年8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