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內容簡介: |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主要阐述下一代互联网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新技术等,融基础理论和方法及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一体。理论部分首先从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及演进的角度诠释多路径传输、IPv6、MPTCP传输、NEAT等关键技术;其次从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视角,揭示4G/5G、WiFi、压缩频谱感知技术的内涵;详述各技术的背景、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实践部分则重点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实现,如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构建及多路径传输的具体应用、多址接入和压缩频谱感知等实战例子。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及体系结构11.1为什么需要下一代互联网21.1.1互联网IP的特点及其局限性31.1.2IPv4和IPv6比较41.1.3IPv6的凸显优势51.2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与解决方案61.2.1互联网发展的历程61.2.2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1.3下一代互联网及体系结构111.3.1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及特征111.3.2国内外NGI网络发展与体系结构151.3.3未来网络体系结构231.4本章小结41参考文献41第2章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新技术432.1多路径传输技术432.2NorNet测试床平台新技术452.2.1PlanetLab测试床平台452.2.2NorNet Core/Edge测试床平台462.3应用层NEAT技术512.4SDN与OpenFlow522.5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NFV552.6物联网582.6.1IoT定义582.6.2体系结构592.6.3物联网工作过程与相关技术622.6.4物联网的应用场景642.7网络安全与安全协议新技术652.7.1安全架构体系的要素672.7.2网络安全应遵循的原则682.7.3NIST 800-53安全控制框架692.8NGI展望与小结862.8.1NGI展望862.8.2小结87参考文献87第3章IPv6技术893.1IPv6的主要标准与进展893.1.1国际标准903.1.2国内标准923.2IPv6的组成结构943.2.1表示方法943.2.2报文内容953.3IPv6地址类型963.3.1单播地址963.3.2组播地址973.3.3任播地址973.4IPv6使用协议983.4.1地址配置协议983.4.2路由协议993.5IPv6过渡技术1003.6优势特点1013.7IPv6协议的安全1023.7.1IPv6协议相对IPv4协议变化1023.7.2IPv6协议安全改进1033.7.3IPv6网络中新的安全威胁1043.8移动IPv61073.8.1移动IPv6主要作用1073.8.2移动IPv6和移动IPv4的主要区别1093.8.3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1103.96LoWPAN1103.10IPv6的应用1133.11本章小结114参考文献115第4章下一代互联网传输层的新技术1164.1SCTP协议1184.1.1SCTP体系结构1184.1.2SCTP连接1194.1.3SCTP特性1204.2CMT-SCTP协议1224.2.1CMT-SCTP协议短板及改进1234.2.2CMT-SCTP路径选择1244.2.3CMT-SCTP拥塞控制1244.2.4CMT-SCTP缓存管理1254.3MPTCP协议1264.3.1MPTCP技术概要1284.3.2MPTCP拥塞控制1314.4MPTCP多路径传输关键技术改进1334.4.1PCDC路径管理算法1334.4.2MPTCP缓存耗量模型的统计学构建法1384.4.3MPTCP多参数综合优化算法1454.4.4D-OLIA拥塞控制算法1484.5本章小结155参考文献156第5章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层NEAT技术1585.1NEAT协议与传统SocketAPI体系结构1585.1.1对可持续发展传输层的通用要求1595.1.2部署性1615.1.3可扩展性1625.1.4API的灵活性1625.1.5引导参数化1635.1.6可伸缩性1645.2NEAT体系结构的设计1645.2.1NEAT架构概述1645.2.2上层应用与NEAT系统1675.2.3NEAT架构设计原则1695.3NEAT的工作机制1715.3.1传统Socket API的结构与工作方式1715.3.2NEAT Application Support模块1735.3.3NEAT User Module组成与工作方式1735.4NEAT协议的优势及实践案例1755.4.1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示例1765.4.2一个改进应用程序安全性的示例1765.4.3一个使用中间件的应用程序示例1775.4.4一个使用NEAT代理的例子1785.4.5移植应用程序到NEAT1785.4.6Happy Eyeballs:一个轻量级的运输选择机制1805.5本章小结181参考文献181第6章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1836.1移动通信技术1836.1.13G接入技术1836.1.24G接入技术1906.1.35G接入技术1926.2WiFi接入技术2056.3卫星接入技术2096.4多网络接入技术2126.5本章小结214参考文献214第7章多址接入技术2157.1交织多址接入2177.1.1ESE算法2197.1.2IIC算法2207.2稀疏码分多址接入2247.2.1SCMA上行系统2247.2.2SCMA下行系统2257.2.3SCMA码本设计2267.2.4SCMA因子图2277.2.5MPA算法2287.3多用户共享接入2297.3.1MUSA系统2297.3.2MMSE-SIC检测2317.4图样分割多址接入2337.4.1PDMA上行系统2337.4.2PDMA下行系统2377.5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2387.5.1PDNOMA下行系统2387.5.2PDNOMA上行系统2407.5.3PDNOMA与IDMA相结合2417.6本章小结244参考文献244第8章压缩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2488.1感知技术发展概述2488.2压缩频谱感知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2498.2.1基于压缩感知频谱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2498.2.2基于MWC的宽带频谱压缩感知研究现状及评价2518.2.3压缩感知理论基础2528.3基于SwSOMP重构的MWC宽带频谱感知技术2588.3.1MWC系统原理2598.3.2基于CTF方法的支撑集恢复2678.3.3基于SwSOMP的MWC频谱感知方法2688.4基于信号稀疏度和噪声估计的MWC宽带频谱感知算法研究2718.4.1引言2718.4.2数据预处理2738.4.3稀疏度估计2788.4.4最优支撑邻域选择2798.4.5ABRMB算法框架及算法描述2808.5小结和工作展望2828.5.1小结2828.5.2工作展望283参考文献283第9章新技术实践篇2909.1多路径传输系统平台搭建实践篇2909.1.1多路径传输协议局域网测试平台设计2909.1.2多路径传输协议国际测试床设计技术2919.1.3MPTCP关键技术实践2949.1.4小结3159.2多路径传输系统应用实践篇3159.2.1基于IPv6+MPTCP技术的视频直播系统的结构3169.2.2涉及的关键技术3199.2.3性能测试与分析3289.2.4小结3319.3多址接入技术实践篇3319.3.1IDMA系统3339.3.2PDNOMA系统3349.3.3PDNOMA+IDMA系统3369.3.4小结3389.4压缩频谱感知技术实践篇3389.4.1基于SOMP和SwSOMP在不同条件下对信号支撑集恢复的性能评价3389.4.2ABRMB性能提升框架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3429.4.3小结3489.5本章小结348参考文献3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