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作者身患绝症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理性地对待绝症,并雄辩地说明了人类的偏见和对大数据的误读是如何形成的。
★以一种颠覆性的生命史观成功地说明了地球最基础最成功的生命模式是什么。
★通过对棒球安打率的分析和追溯,纠正了人们对进化、进步等一些传统的观念的误解。
★通过数据分析和阐释,重新定位人类于生命进化史上的地位。
內容簡介:
斯蒂芬?杰?古尔德是个热衷于用数字说话、用图形说理的生物学家,他用数字描绘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史。作者开宗明义,他认为,“进步”不过是一个基于社会偏见和心理期望的虚幻概念,生物从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并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本身就是以人出发的狭隘而自私的偏见。而所谓人类立于“进步之梯”的顶端,其实只是建立在社会偏见和心理上的一厢情愿的谬见。在重视整体的生命观之中,人类根本无法占据优先的地位,因为事实上地球生命一向由细菌模式主掌。古尔德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传统观念,珍惜其他物种。我们是整体中珍贵的一部分,要学习喜爱这个整体。如此一来,才能将“虚伪不实的自我安慰化为广泛的了解。”
就像达尔文那样,古尔德不庆幸人类智力的发展或向上演进到今天,但对生命令人眼花缭乱的差异抱以敬畏之心。这样的生命观,庄严、恢弘,且不失瑰丽。
關於作者:
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
对于斯蒂芬·杰·古尔德来说,他首先是一个富有情趣、热爱生活的人,然后才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演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正是这种对真理纯粹的追求,才使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他和卡尔·萨根、理查德·道金斯都是享誉世界的反伪科学斗士,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命名他为美国“活传奇人物”。《科学》杂志称古尔德是极少数可以不脸红地被称为“文艺复兴式人物”的科学知识分子之一,这指的是他文理双全,博学多才,不愧为百科全书式的真正大师。2008年,古尔德被追授达尔文—华莱士奖章 。许多美国生物学家都声称,是因为小时候读了古尔德的文章,才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
目錄 :
序前释题
作者序
壹 势何所趋,何辨何读 \\\\ 001
01 赫胥黎棋盘 \\\\ 003
02 任人打扮的达尔文主义 \\\\ 014 ?
勇敢接受第四次“弗式革命”
\\\\ 14 ?
我们最终能完成达尔文的革命吗? \\\\ 18
03 解析有别趋向异 \\\\ 028 ?
趋向的发现与解读之误 \\\\ 28 ?
差异是普遍现实 \\\\ 36
贰 死与马:差异主导之二例 \\\\ 041
04 案例一:一次亲身经历 \\\\ 043
05 案例二:生命史开的小玩笑—马的演化 \\\\ 055
叁 出众的打手:
0.400 安打率绝迹与棒球水平提升 \\\\ 073
06 摆出问题 \\\\ 075
07 惯常解释 \\\\ 079
08 浅析整体提高论 \\\\ 088
09 分布右尾缩,安打极值绝 \\\\ 097
10 安打伟绩绝,何证赛事兴 \\\\ 109
11 哲论结语 \\\\ 128
肆 数众的细菌:
为何进步非生命历史之主导 \\\\ 133
12 自然选择机制的主心骨 \\\\ 135
13 初探微观世界案例,泛论体型演化通则 \\\\ 146
14 细菌数多势众,尾哪摇得动狗 \\\\ 165 ?
论证概要 \\\\ 165 ?
势众细菌之纷繁万象 \\\\ 172 ?
右尾非势所趋 \\\\ 194 ?
救命稻草之致命弱点 \\\\ 212
15 写在最后:也论人类文化 \\\\ 216
参考文献 \\\\ 230
图片来源 \\\\ 236
內容試閱 :
势众细菌之纷繁万象
我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始于童年时对恐龙的迷恋。彼时,适于儿童阅读的生命历史书籍并不多。不过,在我的孩童时代,有相当大一部分光阴是在阅读它们中度过的。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读物都采用了一种相同的标准,根据化石记录,将生命历史划分成一系列“时代” ——先是“无脊椎动物时代”,接着是“鱼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最终,按曾经时兴的说法,迎来“人的时代” 。然而,在如今看来,这种称谓极尽偏狭,已鲜为人用。被划入的化石自然是所在“时代”的进步代表,被认为是“进化征程”的里程碑。
在过去 40 年里,我见识了针对这一划分体系的种种修订(然而,如第二章所述,人们仍坚持沿用这种陈旧的划分)。当然,语言卫道士再也不能容忍“人的时代”的提法。因此,我们开通思想,现在最多只用“人类时代”或“自我意识时代”来指代,其包容性更强。但是,我们也已经认识到,我们需要进一步开通思想,找一个包容性进一步加强的标签。因为,尽管我们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但自身终归不过是哺乳动物之下的一个物种而已,不足以代表万物生灵之整体。有些思想开明者甚至认识到,即便采用“哺乳动物时代”的说法,也不足以凸显公平之义。毕竟,哺乳动物只是一个仅由 4000余物种组成的小类群,而已被正式命名的多细胞动物就已达近百万种,其中80% 是以昆虫为主体的节肢动物。鉴于此,上述思想开明者倾向以“节肢动物时代”指代当今。
若希望以此凸显多细胞生物的荣光,这般称呼也算公平。但即便如此,我们的视野仍未突破自身狭隘的尺度。如果我们必须选择一个组分来代表整体,就理当选择凸显生命恒久不变模式的那一组分。我们如今身处的是“细菌时代”。从 35 亿年前已知最早生物(当然是细菌)被包埋于岩石之内,形成已知最早的化石之始,我们的行星便一直处于“细菌时代”。
无论以何种合理或公平的标准评价,细菌都是地球上处于绝对优势的生命形式,且一贯如此。这是最显见的生物学事实,若有人不能领会,部分原因在于自身傲慢所致之盲目,但更主要的原因,则出在其视野尺度之局限上。我们习惯以自身的尺度观察现象,譬如以足为尺量物,以十年为数估龄,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细菌个体太小,不为肉眼所见;存活时间之短,可能还不够我吃完一顿中饭,也不够我爷爷享用完他的晚间雪茄。不过,谁又知细菌如何“看”我们?在细菌个体“眼里”,人体或许就如一座座互不相连、永恒耸立(至少“地质”资源取之不尽)的大山,适于任何形式的探索,且鲜有危险,除非有“同伙”得寸进尺,惹祸上身,引来一剂青霉素。
下面是评判细菌处于绝对优势的部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