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支撑。当前,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期。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其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也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将有利于我国针对性地调整科技投入和布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该书对于国家相关部委处理中美经济科技关系、企业处理美国市场和技术合作、高校和研究所处理与美国科技教育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科技经济大国,从科技竞争力的内涵及指标体系出发,基于详实、权威的统计数据,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国际化以及企业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对比研究中美两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及趋势,是一本对于处理中美科技竞争问题十分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
關於作者: |
杜德斌(1963-),理学博士,教育B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育B战略研究基地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战略与地缘安全战略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段德忠(1989-),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副教授,教育B战略研究基地暨上海市高校智库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入选上海市首批“超级博士后”人才激励计划。主要从事全球科技地理、城市与区域创新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
目錄:
|
绪论1
一、 世界科技发展环境面临大变局2
(一) 大国科技竞合关系面临大调整2
(二) 科技全球化趋势面临大挑战3
(三) 全球创新格局呈现大变化3
二、 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4
(一) 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变革日益逼近4
(二) 创新组织模式加速演化,共生融合引领科技发展5
(三) 科技创新产生深层次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呈现新
图景6
三、 中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代7
(一) 科技实力实现新跃升7
(二) 科技创新面临新需求9
(三) 突破发展面临新瓶颈11
四、 小结13
第一章中美科技竞争力整体评价15
一、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16
二、 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17
(一) 综合比较18
(二) 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19
(三) 科技财力资源竞争力比较20
(四) 科学研究竞争力比较22
(五) 技术创新竞争力比较24
(六) 科技国际化竞争力比较25
三、 本章小结27
第二章中美科技人力资源比较29
一、 全时当量研究人员30
(一) 全时当量研究人员30
(二) 每千名劳动力全时当量研究人员数量32
二、 高被引科学家33
(一) 高被引科学家数量34
(二) 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占比35
(三) 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36
三、 诺贝尔奖获得者38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38
(二) 不同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40
四、 科学与工程领域毕业生40
(一) 学士学位授予数40
(二) 博士学位授予数44
五、 国际留学生45
(一) 招收国际留学生规模45
(二) 派遣国际留学生规模46
(三) 国际留学生学历结构49
(四) 国际留学生专业结构49
六、 本章小结52
第三章中美科技经费投入比较53
一、 研发经费总体情况54
(一) 研发经费投入总额54
(二)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4
(三) 研发经费投入来源57
(四) 研发经费执行部门61
(五) 研发经费活动类型66
二、 政府研发经费投入73
(一) 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总量73
(二) 政府研发经费执行部门75
三、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82
(一)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82
(二) 企业研发经费执行部门84
四、 本章小结90
第四章中美科研论文产出比较91
一、 科研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92
(一) 科研论文数量92
(二) 科研论文影响力92
二、 高水平科研论文96
(一) ESI高被引论文96
(二) NS期刊论文97
(三) 自然指数规模99
三、 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101
(一) 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数量101
(二) 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影响力103
四、 学科分布与影响力105
(一) 科研论文的学科分布105
(二) 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109
(三)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114
(四) NS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116
(五) 基于科研论文的学科影响力118
(六) 基于学科领域的比较优势121
五、 本章小结130
第五章中美发明专利产出比较131
一、 专利申请与授权132
(一) 本国受理的居民与非居民专利申请量132
(二) 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量134
(三) 每千亿美元GDP居民专利申请量136
(四) 申请人为本国国籍的专利申请与授权138
(五) 申请人为本国国籍的有效专利拥有量141
(六) PCT专利申请情况142
二、 专利技术领域比较144
(一) 技术领域大类的专利申请144
(二) 技术领域小类的专利申请146
(三) 基于技术领域小类的比较优势148
三、 专利申请的国际化程度150
(一) 国际合作数量150
(二) 国际合作率152
(三) 国际合作对象153
四、 本章小结156
第六章中美技术贸易发展比较157
一、 高技术产品出口158
(一)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158
(二)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158
二、 知识产权贸易162
(一) 整体比较162
(二) 技术进口额165
(三) 技术出口额167
三、 本章小结170
第七章中美企业科技竞争力比较171
一、 企业科技投入172
(一)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172
(二) 企业研发强度177
(三) 研发人员规模179
二、 企业科技产出181
(一) 企业PCT专利申请量181
(二) 企业专利质量184
(三) 企业销售额185
三、 案例比较: 苹果和华为187
四、 本章小结190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191
一、 结论192
二、 政策建议197主要参考文献201
附录1主要指标解释202
附录2表目录209
附录3图目录212
|
內容試閱:
|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比较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大小及其时序发展态势,不仅是满足国家相关政策决策之需,也是呼应社会公众关注之切。2019年,本研究团队发布了《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19)》,从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国际化5个方面客观评估了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差异,在学界、政界反响很大,报告核心内容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思想界”连续9期转载报道。2021年,China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Report (2020) 即英文版《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0)》,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并在第23届中国科协年会区域协调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群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2022)》继续采用2019版报告中关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从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国际化5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态势及趋势,并基于翔实、权威的统计数据,对中美两国企业科技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中国科技竞争力发展迅速,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综合指数约为美国的61%,但在某些指标上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例如,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中国在全时当量研究人员数量、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数量等一些规模指标上已超越美国,但美国在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获奖人数等诸多质量指标上依然保持明显优势,中国的整体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仍落后于美国。在科技财力资源方面,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但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基础研究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还是非常显著的。在科学研究方面,由于高质量研究成果不足,中国科学研究竞争力显著落后于美国,如在NatureScience期刊论文数量和自然指数规模上,中国显著低于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技术创新竞争力快速上升,但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在科技国际化方面,中国科技国际化竞争力增长缓慢,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显著,且近年来有扩大趋势。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稳居全球第一,但在技术出口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在企业科技竞争力上,中国企业科技竞争力集中凸显在规模上,在效益和质量上与美国差距还非常明显。
当前,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期。基于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现状对比及趋势研判,报告认为,中国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需要对标先进、参照一流,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创新,充分学习和借鉴美国等科技强国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立足自身、正视短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具体为: 第一,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地位,着力实施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创新战略。第二,加大政府投入,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第三,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要重视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提高在世界生产网络、国际市场体系中的话语权。第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第五,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创建。
本报告的完成和出版得到教育B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侯纯光博士、桂钦昌博士,博士研究生李庭竹、焦美琪,硕士研究生王煜群、王鹤琴等同学参与了相关章节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文稿撰写,刘承良、张仁开、马亚华、黄丽等老师和专家参与了报告的讨论,贡献了很多智慧。
本报告可供各级领导干部、管理部门、科技政策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阅。由于编写时间较短,难免存在不足,敬请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