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何大草“文武中国”系列:隐武者+拳+春山+刀子和刀子(全四册)

書城自編碼: 381273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何大草
國際書號(ISBN): 9787202212051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7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花外集斠箋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有兽焉.8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4
《 逝川 》
+

NT$ 522
《 张嘉佳作品集:天堂旅行团+云边有个小卖部(套装赠卡通贴纸,张嘉佳新书) 》
+

NT$ 245
《 遥远的救世主 》
+

NT$ 1071
《 巴金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
+

NT$ 372
《 俗世奇人(全三册) “俗世奇人”系列,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总发行量超500万册)延续《俗世奇人》壹、贰笔意,活现天津地域精神气质 高人、能人、异人、狠人,处世不俗,有传皆奇 》
+

NT$ 342
《 文城(余华新书,时隔8年重磅归来,《活着》之后又一精彩力作) 》
編輯推薦:
1、继《春山》《拳》之后,何大草全新长篇小说。
2、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述从容,情绪饱满,语言美轮美奂。
3、别样武侠故事,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高手居于暗处,隐入寻常百姓生活。既有武林的快意恩仇,又有日常生活的涓涓细流和命运的惊心动魄。
4、描述了清末民初老成都市井烟火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到一个古早味道的老成都。
內容簡介:
何大草,祖籍阆中千佛,1962年出生于成都少城。1979—1983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出版有长篇小说《刀子和刀子》《春山》《拳》《崇祯皇帝·盲春秋》、小说集《贡米巷27号的回忆》《衣冠似雪》、散文集《记忆的尽头》等。2016年在成都轻安举办个人画展《红色与逍遥》。文学和绘画的创作者,樱园何大草写作工坊指导老师。
關於作者:
乱世小镇少年,武者隐入尘烟,命途凝于一箭,已是暴风雨前。一部与众不同的武小说,创造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高手居于暗处,隐入寻常百姓生活。既有武林的快意恩仇,又有日常生活的涓涓细流和命运的惊心动魄。同时复活清末民初老成都的市井烟火和生活细节,令人神往。
內容試閱
代跋:江浦笔记 一小说家常被问到:你的故事是真的吗?原型是谁呢?有人乐意回答,有人不乐意。这样的问题,就像看到了谜面直接问谜底。也像看了演出,径直奔后台。但我愿意把谜底藏在手掌心,或是帷幕的那一边。 二詹姆斯·凯恩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邮差总按两遍铃》,我读过三四遍。也喜欢他就写作说的一段话:“如果你晚上不翻来覆去惦记书里的事,那么读者也不会惦记的。一直以来我都晓得,要是我一夜安眠,隔天什么都写不成。”我的情况有时正相反,至少,写《隐武者》是这样:高强度的写作,身心俱累,帮我戒掉了安眠药。 三我书房的窗外,能望见一条河。河流和住所之间,是树林茂密的江浦路。每天,我都会在江浦路上走很久。对岸从前是农田,农民已搬迁了,田地还闲置着,又有外来户跑来了,甩锄头、流汗水,划地为界,开出了菜畦,种植了油菜、苞谷、豇豆、茄子、萝卜。隔水望过去,很有些杂芜,也很有蓬勃生气。河上有白鹭飞,不怕冷,也不怕热。还有人钓鱼,不分寒暑,掩在绿荫中,长竿伸出去,半晌也不动一动。他们的表情,看不清楚,我猜应该是很有耐力的人。钓鱼的人,都沉默、安静。要不然,何必钓鱼呢,买鱼、吃鱼就行了。也并非一直是沉静。偶尔鱼竿“唰”地一扬!咬饵的鱼跃出水面,闪闪发光。 四我与文学的关系,不始于读,是始于听。十岁以前,听院子里老太婆讲神仙鬼怪,听大哥级伙伴讲反特故事,从收音机里听评法批儒。后者让我记住了一个传奇:荆轲刺秦。当初的叙述中,荆轲是一个小丑,企图阻挡历史的车轮。过了些年,他则被说成一个英雄,敢于独自挑战暴虐的君王。但无论小丑还是英雄,他以匕首刺向秦王的一击,都让我激动、着迷。1994年春,我以荆轲刺秦为蓝本,写出了小说处女作《衣冠似雪》。我没有一处写到了荆轲的武功。我赋予他的形象,是一个苍白书生、放纵酒徒。我也把那最后的一击抹掉了,代之以:荆轲向秦王展示的,不是匕首,是秦王枕下的竹剑。他以此证明,王的力量不是无限的,我昨晚就可以杀掉你。秦王听不懂,这是要证明什么呢?他杀掉了手无寸铁的荆轲。 五我念小学时,读了第一本小说,《高玉宝》。之后,反复阅读近于百遍的,是《水浒》的前七十回。这个过程,从那时持续到今天。《水浒》是男人在少年时,最应该遇到的一本书。《水浒》何以这般牵动少年心?快意恩仇。年岁渐长,重读《水浒》,发现恩仇是足足的,但,快意否?还难说。 譬如宋江,他肚子里有个黑色的小宇宙,就很难看得透。再譬如武松,他对两个嫂嫂(潘金莲、孙二娘)的爱恨,就比字面上复杂。一刀劈下,自然快意,却不是人生。人生正如人心,是有许多迂回的。后来读了金庸,觉得《水浒》不大过瘾了。但金庸看多了,也有点腻了,他写得太满,太透彻。再回头读《水浒》,那种不过瘾,反而就成魅力了。它在文本中留下的大量缝隙(空白、灰色),会把读者拽进去,参与叙事的再创造。人性的质疑、拷问相当的剧烈,却没有标准的答案。金庸笔下的习武人,多数是为习武而活、而死,刀法、剑法、秘籍宝典,成为生死之第一大事。这很像萧红《呼兰河传》里的人,倘问他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他们说:“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本末倒置,而不自知,且显得相当有逻辑。《水浒》英雄则不是这样的。教头如王进、林冲,押司如宋江,都头如武松,各安本分,各自活着。只是,一件突兀而至的人或事,打乱他们的人生,拐点来了,由此起承转合,直至跌入黑暗的坑。由于他们是凡人,故事就有浓厚的烟火气。由于他们是英雄,起伏反转时,就会带出凛冽残酷、刀剑无情的暴力美。 六金庸小说的主要情节,常是争天下第一。血雨腥风,也因此而起。《水浒》里不写这个。倒是我从小就乐于跟朋友争论,梁山英雄,谁的武功最高?争来争去,也没得出人人信服的答案。直到我写《隐武者》前夕,我才自以为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并将之写进了书中。那个最顶尖的人,只显露过一次身手:狭路相逢,一拳把李逵打来傻坐着。李逵挺身而跃,他再一脚,把李逵踢来趴地上。李逵不怒,心服口服。这人有个绰号,叫:没面目。高手是暗处的光。他不放光时,你看到的是引车卖浆者流。 七《刀子和刀子》出版后,有一位编辑读了,说这书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他是不大喜欢的。幸好,他不是我的责编。而另有朋友读了,很有诚意地对我说,你可以写武侠。我听了都笑笑,没有当回事。但这些话,却像一小颗种子,在我身体中生长着。生长了很多年。《春山》之后,我写了《拳》。《拳》是一部武小说。写《拳》是为了给《春山》配对,一文一武,对称而又很相异。终于了了一个心愿。但,武的门被一拳打开后,武的故事纷至沓来。隔着时间的薄暮,我看到隐逸的武者在和我对视。 八我理想中的武小说,不出现武侠、武林、江湖这样的字眼。然而,它是以武为核心的。笼罩这部小说的,是日常的饭菜味、茉莉花茶香。没有一飞冲天的神功,功夫是常人的功夫,只不过,被发挥到了极致。极致,是武小说的魅力,它应该同时体现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的第二、第三种境界:务追险绝,复归平正。对手、对抗、较量,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要混战。出其不意的一拳、一刀,应包含着必然的逻辑。语言呢,要远离酷、帅、炫。朴素、结实、骨肉停匀,而又有情趣,能刻出日常生活的质感。难度太高了。想了这么多,哪还敢动笔。但,难度指向高度。这就像险峰对于攀登者,是挑战也是挑逗。我用心写出了《隐武者》,作为对险峰的一声回应。 九我约莫六七岁时,生活在外婆家,一个叫王滩的村庄。村里的人都姓王。距村头百十丈,有一处孤零零、沟渠环绕的竹林盘,竹林中住着一户外姓人,姓何。王滩,邻近一片江滩。江名斜江。江滩是白花花的鹅卵石,相当辽阔。石头缝里,还长着一簇簇的狗地芽。蔬菜断季时,村妇们就去讨狗地芽的嫩芽,兜在围腰里带回家,用开水漂过,凉拌了吃。农民种田,妇女做家务,大娃去了村小念书,我就一个人在江滩上游逛。看水,拣扁平的石子打水漂,追乌鸦。乌鸦结阵而来,几十、几百,“哇——哇——”地叫着,在远处降落了下来。乌鸦踩在白石上,仿佛穿了黑衣的密密麻麻的小人,看着我,等着我。我朝着乌鸦跑过去。每回都快跑拢了,能看到黑幽幽的鸦眼了,它们却一下子腾空而起,向着下游飞去了。下游要流经一个富庶的镇子,叫做安仁镇。镇上有一座迷宫般的刘氏大庄园。庄园里,有闻名全国的收租院。它的故事,写入了小学教科书。《隐武者》的故事,也发生在斜江畔。 十我不赞成把作家归类。但硬要归,我情愿把自己划为乡土小说家。《隐武者》也可以算一本故乡书。写成都的作家中,李劼人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以为他的《死水微澜》,是我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最好的三部之一。我在课堂上,以及所写的评论中,多次表达过对他的敬意。《隐武者》的年代,大致跟他的《暴风雨前》相重叠。但《隐武者》并不是致敬之作。自古,四川是一个封闭的盆地,成都是一座高墙环绕的城池。李白有诗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成都之得名成都,也有了2500年。成都的故事,至少有十几种、几十种讲法。李劼人先生是一种,我是一种。李劼人先生去世的那一年,我出生在成都的少城。我和他的年龄,相隔了71年。我们用不同的目光,打量同一个故乡。我感觉他写的成都,和我写的成都,有点像两个地方、不同的居民。也许,惟其如此,成都才值得一写再写吧。 十一我写《隐武者》时,年龄已经老大了。我是服老的。但,还是想变一变。我甚为佩服的一位老人,就是齐白石。齐白石活到花甲之年,开始衰年变法。变法八年,由之前的冷逸且冷清的高格,自创出红花墨叶一派,渐渐热旺了起来。不仅没有衰气,以傅雷的评价来说,还多了婀娜妩媚的青春之美。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中,有一句赞扬唐·柯里昂的话:“伟大的人不是生而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用在齐白石身上,也正合适。我的写作,《春山》为一变,是文人笔记小说。《拳》又一变,是为武小说。《隐武者》再一变,再向上,试图攀上武的峭壁,去述说我的生命观和历史观。 十二2020年,我用几个月时间,辛辛苦苦写出《隐武者》的前三万字。而后,我把这三万字都放弃了,重新再写。痛下决心的痛,不是形而上的,是切身的身体之痛。写得痛苦,身体也很煎熬,却每晚睡得憨沉。原本睡前必服的安眠药,都扔在床头柜上,冷落了。夏盛了,夏萎了。秋盛了,秋凋了。北风冷飕飕吹,壬寅年就到了。壬寅是虎年,我属虎。有天早晨,我在江浦路散步时,喃喃自语,胡诌了一副对联:金刀剪出纸老虎江浦春深隐武者 横批:锅盔熟了 2022春,成都温江江浦

成都腹心,是明代的蜀藩王府,入了清,改建为贡院。 楼宇巍峨,墙高百仞。三座拱券门洞里,广有九百亩之饶,明远楼、致公堂,大院套小院,小径像蜘蛛网。老百姓仰之弥高,望之弥远,称之为皇城。
自民国二十年之后,皇城门洞上又多了块巨匾,从右向左,六个大字:国立四川大学。
门洞外,站了两个制服整肃的校警,背着双手,瞪着眼睛。闲杂人等不敢靠近。
皇城向南,是皇城坝和贡院大街。
大街穿过御河,又穿过金河,直抵红照壁。
金河桥下,左手下缓坡,是一条小街,叫作染房街。丁字口,立了两棵大树。好高的树,比染房街的屋檐,都高出了一大截。枝翼四面铺展,浓荫秀拔,隔了街、隔了河望过来,树冠有如两朵云。
树荫之下,有一家锅盔店。
这树,成都不多见,少说也有百岁之龄了,树根爬了青苔,树皮却很平滑。过路人有识为板栗树,有识为楠木、香樟、爆虼蚤,都错了。
店主说,“是朴树。”
店主也已年高了,个子也高,高而瘦,背微驼。头发白尽了,但还厚厚实实,走到阳光里,风一吹,满头银丝。他点账时,戴一副玳瑁老光眼镜。平时则戴平光镜,钢丝边箍住两块圆玻璃。春月里,他去青羊宫赶花会,换一件蓝布长衫,很不像个卖锅盔的人。
他忌酒、忌荤,爱用盖碗喝茉莉花茶。也抽烟,哈德门、老刀牌、水烟、叶子烟,都可以。他有一根叶子烟杆,六尺多长的斑竹,两头镶了黄铜,摩挲得油光水滑,很是好看。他点烟不用洋火,拿打火镰打燃纸捻子,再伸出长长的手臂,他手臂可真长啊,一伸,点燃烟头,有力地吸口气。
良久,吐出来一团清幽幽浓雾。
每早引燃炉子,他挑一根松木棍,鸭蛋粗、半尺长,用 小斧头劈成两半,又两半,又两半,很有耐心地劈下去。每一斧都均匀,精细,直到把柴棍劈得像一堆牙签,放入炉底,拿打火镰一敲,刷!火旺旺地腾了起来,还飘着清淡的松香。再压上大块柴和煤,炉子渐渐红通通,一天就开始了。
来买第一炉锅盔的老买主,会提前一点来,专看老店主劈柴引火。边看,边用鼻子吸口气,喃喃说,“好巴适哦。”
招牌,是一块没过漆的杉木板,写了四个工整老实的墨笔字:刘安锅盔。
初上门的买主都会猜,刘安即是店主的名字。这就猜错了。刘安,是一个镇子。刘安镇,是店主的老家。
店主姓何,名烔焮,有点文绉绉的,且二字不好念。好在这个名字,他不说,也没有人晓得。街坊叫他何爷爷,买主熟了,叫他何师傅。没人叫他何老板。店,也实在太小了。就一个灶台,一张案板,靠墙一张小桌,最多能坐三个人。
倒也足够了。好多人坐着吃锅盔?多是拿在手上,边走边啃。譬如混糖锅盔,走一步,咬一口,滚烫的红糖汁淌出来,顺了手腕流,得不住伸出舌头舔,啧啧,味道长。
何爷爷见了,摇摇头,吧嗒一口叶子烟,满脸皱纹里,漾着笑意。
不过,还有一个人,不叫他何爷爷,也不叫何老板,径呼为“老板”。这是百步之外,梨花街上,开烧春楼的刘
元聪。
烧春楼是大酒楼,楼后面还有好几重院子,住家,也招待有私谊的客人。进去过的人都感叹,深沉得很哦。
刘元聪说何爷爷,“论年龄,你还不够我的爷爷辈。叫叔伯,反见生疏了。叫何老板,天下老板太多了,张老板、李老板 …… 数不过来呢。叫师傅,你岂止是个师傅啊。只有叫老板。老板,就很不一样了,你就是我的老板嘛。”
何爷爷哈哈一笑。
刘元聪的老家,也在刘安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