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南方丝绸之路丝茶文化及交流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1207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范佳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61826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8
《 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研究与实践 》
+

NT$ 1525
《 沈从文说文物 》
+

NT$ 403
《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 》
+

NT$ 704
《 历史的厚赠??国家级传统工艺传承人的匠艺之路 》
+

NT$ 296
《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
+

NT$ 332
《 中国经典十种(修订本)(葛兆光讲义系列) 》
編輯推薦:
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中国、东南亚、南亚直至欧洲,跨越南海、印度洋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通道。现有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文献资料表明,南丝路沿线区域有着长期且持续的交往关系,各区域在交往中相互在政治上取得平衡,经济上进行交流,文化上相互影响。因此,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不仅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亚欧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內容簡介:
丝绸和茶是南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最主要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本书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类和分析,梳理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历史、现状与价值;并结合巴蜀文化,阐述南方丝绸之路茶叶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以及丝绸产业文化、丝绸货币金融圈的形成。最后本书指出,南丝路丝绸经济文化以成都地区为盛,同时由云南、贵州、广西地区共同支撑,并由南丝路境内传播至境外东南亚地区。南丝路茶业经济文化也以巴蜀地区为典型,并由南方民族地区茶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进步为整体趋势,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沿南丝路区域由北至南再出国境到达东南亚地区,在沿线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文化发展脉络。巴蜀茶业文化沿南丝路向云贵地区、东南亚辐射和发展,南丝路茶业经济后期的商业发展,由于受茶叶专卖、茶马贸易等官方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发展逐渐缓慢并受到境外茶业经济的较大冲击。
關於作者:
范佳,1979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南方丝绸之路文献整理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多篇。
目錄
目录
第一章研究现状与价值......................................................................1
第一节“南方丝绸之路”问题的提出.................................................1
一、从“丝绸之路”到“南方丝绸之路”..............................................1
二、20世纪20—40年代“中缅印”交通研究热潮.................................4
三、20世纪50—70年代“中缅印”研究的继续....................................6
四、20世纪80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6
五、“一带一路”倡议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8
第二节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文献综述...................................................11
一、南丝路经济类研究文献.................................................................11
二、南丝路文化类研究文献.................................................................16
三、南丝路丝、茶类研究文献..............................................................22
第三节南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研究现状............................................28
一、整体研究概况...............................................................................28
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1
三、未来研究增长点............................................................................33
第二章南方丝绸之路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36
第一节巴蜀地区是南丝路茶文化的发源地.........................................37
一、“茶”字源自巴蜀古语...................................................................37
二、巴蜀地区开人工种植茶树之先.......................................................41
三、蜀茶工艺在南丝路地区影响深远...................................................44
第二节南丝路茶文化的发展与交流...................................................48
一、蜀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48
二、南丝路民族地区茶文化的发展.......................................................54
三、南丝路境外茶文化的发展..............................................................57
第三节南丝路禅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64
一、巴蜀地区是南丝路禅茶文化的重要发源.........................................65
二、南丝路云南地区禅茶文化的发展...................................................71
三、越南“莲花茶”与中国禅茶关系密切............................................81
第四节南丝路茶文化在民众生活中的表现.........................................83
一、茶歌在南丝路地区的流传情况.......................................................83
二、茶祖文化在南丝路的普遍存在.......................................................94
三、茶文化对南丝路民族习俗的影响...................................................97
小结...............................................................................................103
第三章南方丝绸之路的茶业经济发展..............................................104
第一节南丝路茶业经济整体状况.....................................................104
一、巴蜀地区是南丝路茶业贸易的核心..............................................104
二、南丝路茶区的并行发展...............................................................108
三、南丝路茶马贸易的政治意图........................................................117
第二节唐宋时期南丝路茶业经济状况..............................................121
一、南丝路茶业商品化始自巴蜀地区.................................................121
二、国家强化对南丝路茶业经济的控制..............................................124
第三节元明清时期南丝路茶业经济状况..........................................135
一、南丝路茶业贸易的新变化............................................................135
二、南丝路茶业经济衰落的原因........................................................140
小结...............................................................................................146
第四章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产业和文化..........................................148
第一节四川是南丝路丝绸文化的中心..............................................149
一、蜀地与蚕桑起源关系密切............................................................149
二、蜀锦直接影响南丝路经济发展.....................................................151
第二节南丝路丝绸产业的发展状况.................................................153
一、织锦业遍及南丝路沿线地区........................................................153
二、南丝路织锦工艺领先全国............................................................155
第三节南丝路丝绸贸易的兴盛........................................................158
一、丝绸成为南丝路贸易的大宗........................................................158
二、丝绸商品种类极多而丰富............................................................160
三、民族地区丝绸产业持续发展........................................................164
四、丝绸是普通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165
第四节丝绸产业在南丝路地区的扩大..............................................167
一、诸葛亮在民族地区的影响............................................................167
二、南丝路境内段丝绸产业的扩大.....................................................168
三、南丝路境外段丝绸业发展缓慢.....................................................176
第五节南丝路丝绸产业的国际互融.................................................177
一、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丝绸产业的互融..........................................177
二、巴蜀丝绸传入印度......................................................................179
三、南丝路境内段丝绸的外销............................................................180
小结...............................................................................................181
第五章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货币金融圈..........................................183
第一节丝绸货币金融圈形成的基础.................................................183
一、官营强化了丝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83
二、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丝绸货币的地位.......................................185
三、文献可见蜀与滇之间的丝绸贸易.................................................187
四、文献可见蜀与西南夷之间的丝绸贸易..........................................189
第二节丝绸充当货币的功能............................................................190
一、丝绸货币之用的普遍性...............................................................190
二、社会动荡时期的非典型货币........................................................192
三、丝绸作为实物货币的使用............................................................193
第三节南丝路丝绸货币的流通方式.................................................195
一、朝贡中所使用的丝绸...................................................................195
二、用于赏赐的丝绸..........................................................................197
三、高层互访时的馈赠物资...............................................................198
四、互市中的丝绸货币......................................................................200
五、僧侣互访时携带丝绸以作货币之用..............................................200
第四节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货币金融圈..........................................202
一、绢马贸易之用.............................................................................202
二、国库与军资之用..........................................................................204
三、征收赋税之用.............................................................................208
四、以丝绸作为民间实物货币............................................................212
小结...............................................................................................218
结语...............................................................................................220
参考文献...........................................................................................223
內容試閱
序言
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中国、东南亚、南亚直至欧洲,跨越南海、印度洋连接亚欧大
陆的重要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通道。现有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文献资
料表明,南丝路沿线区域有着长期且持续的交往关系,各区域在交往中相互在政
治上取得平衡,经济上进行交流,文化上相互影响。因此,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不
仅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亚欧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古典文献学角度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研究是本书的重点。现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
果多囿于考古领域,学者对南丝路秦汉时期之前的研究关注更多,成果也更多,对南丝路汉
魏时期以后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书以文献为基础,对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时间段更多是延
伸至汉魏以后,在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占有古典文献资源,以丝绸和茶叶为主要
研究对象,对涉及南丝路丝茶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主要线索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
究和论证。在对南丝路茶叶、丝绸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比较、解读的基础上,基于文献实证
分析形成本书的主要观点。
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对丝绸文化及交流情况进行探讨。南方丝绸之
路的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一直是丝绸之路研究中的重点,丝绸之路存在的基础是地区间经济文
化交流的强烈需求,政治互信、经济发展、文化互补一直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交往的原
因。南丝路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国家政治、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将其中的问题探讨清
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交往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分析不同地区
间文化形因,相互影响下地区文化所呈现出的相同与不同之特征及南丝路文化圈的特性。
丝绸和茶是南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最主要的两种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国
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如文献所述,其中足见丝绸、茶叶在中国古代经
济中的重要地位。丝绸在古代欧亚国家之间的商贸活动中起着货币功能,其原因在于丝绸这
一商品在国际市场中需求旺盛。除考古资料外,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丝绸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
性,正如诸葛亮所说,蜀汉经济“唯仰锦也”。南丝路丝绸经济文化以成都地区为盛,同时
由云南地区、贵州地区、广西地区共同支撑南丝路丝绸经济文化的发展,并由南丝路境内传
播至境外东南亚地区,从文献来看,有明显的传播线索和接受演变过程。南丝路茶业经济文
化也以巴蜀地区为典型,并由南方民族地区茶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进步为整体趋势,以历史
时期为线索,沿南丝路区域由北至南再出国境到达东南亚地区,在沿线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经
济文化发展脉络。巴蜀茶业文化沿南丝路向云贵地区、东南亚辐射和发展,南丝路茶业经济
后期的商业发展,由于受茶叶专卖、茶马贸易等官方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发展逐渐缓慢并受
到境外茶业经济的较大冲击。
巴蜀地区是南丝路经济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中心之一。南丝路丝绸和茶叶经济文化均与巴
蜀地区有着密切关系,其经济文化发源、形成、演变在巴蜀地区都有着明显表现。本书以大
量文献证明,巴蜀地区是丝绸和茶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沿南丝路区域、巴蜀地区的经
济文化发展对沿线地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地区是南丝路丝绸和茶经济发展的中心之
一,同时也是丝绸和茶文化在南丝路形成和传播的中心之一。
南丝路经济交流中丝绸货币金融圈的存在。丝绸以货币功用在南丝路经济发展中产生作
用并影响经济,从文献实证研究来看,表现在南丝路的朝贡贸易中,丝绸占据了朝贡贸易的
主要经济份额,南丝路经济发展中除茶马贸易外,绢马贸易也是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丝绸
在南丝路经济运行中承担过赋税缴纳、实物货币、互市货币等重要经济职能,丝绸是南丝路
区域国库、军资的重要来源。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书以“丝绸”和“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的使
用上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历史时期分段,而是围绕二者将文献进行整合并分析。
前言
南方丝绸之路途经区域包括中国南方地区、东南亚地区、南海岛国、南亚地区及欧洲部
分地区,从中国南方沿东南亚、南海、印度洋到达欧洲,是横跨亚欧大陆及印度洋海域的重
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通道。
南方丝绸之路普遍存在地区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交流关系,相互影响
较深,因为地缘关系和区域间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各方面交流融合一直存在于
南丝路,使得南丝路地区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共同体。
经济文化交流是南丝路各地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形式。不同地区从经济文化交流中得以
实现政治交往的目的,并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交换,互通有无,不同的经济文化因素使
得文明的发展更具生命力。从现有考古成果来看,南丝路存在已超过几千年,千年来经济文
化交流从未中断,一直伴随南丝路各个文明、民族和政权的存在。经济文化交流是南丝路得
以延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明的发展从来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会带来很
多有益的因素,完善本国文明,推动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是国家之间最稳定的形式和最
永恒的利益,南方丝绸之路在海路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共同构成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中国的特产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正是沿南丝路和海丝路运往东南亚和欧洲,而东南亚、
欧洲的商品也正是沿这条交流通道运往中国。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地区间先进生产技术,
不同宗教、民俗、文化形态等的相互交流,并且可以明显看出地区间相互影响与接受的痕迹。
从三星堆文明开始,南丝路巴蜀文化中便表现出明显的东南亚、南亚及欧洲文化因素。例如,
象牙文化、海贝文化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而史书中也有文献明确记载,缅
甸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及巴蜀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影响。中国西南地区珍宝、玉石、
琥珀、香料等物品的传入,从文献记载来看,其主要来源应该是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甚至
包括中亚地区。
丝绸和茶叶是南丝路中最重要的两项经济文化交流载体。丝绸之路的名称由来自然与
“丝绸”密不可分,研究者已经明确指出丝绸在北方丝绸之路中的金融货币作用,而南丝路
中的“丝绸”同样具有等质作用,这一点是支撑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整体框架的基础。在中
国社会区域中,南丝路地区自古以来是生产丝绸、茶叶的主要集中地,其生产支撑着中国丝
绸经济和茶叶经济的半壁,而南丝路中国一线是以巴蜀地区、云贵地区、广西地区为经济文
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左右着南丝路经济发展的消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看。巴蜀地区是中国丝绸生产的中心之一。巴蜀地区的丝绸生产可以上溯到黄帝时
期的嫘祖,由此可见巴蜀地区丝绸生产的悠久历史。《史记》中明确记载汉代时,在印度地
区已有商人在贩卖“蜀布”,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有设备精良的织布机,这说明汉代时
巴蜀地区的丝绸织造已相当成熟。同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帛品有“蜀锦”,新疆考
古发现汉魏时期的“蜀锦”,这一切证据清晰地表明,“蜀布”“蜀锦”的织造技艺已达到相
当成熟的阶段,并且早已进入商业贸易的阶段,这种贸易不仅限于中国地区内,而是早已形
成国际贸易的成熟市场。“蜀布”的国际贸易线路正是南丝路的经济文化交流线路。南丝路
云贵地区、广西地区的丝绸产业相对于巴蜀地区虽然起步稍晚,但其织造工艺和文化也颇具
特色,并在南丝路丝绸产业发展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南丝路丝绸货币金融圈是南丝路经济交流最重要的特征。从文献来看,南丝路其他国家
与中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商品是丝绸和茶叶,尤其是丝绸,其货币金融的地位主要在于其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需求。丝绸在欧洲贵族中有着极高的需求,因此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可以
说均是围绕“丝绸”这一主要商品而展开。在南丝路上,境外国家在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中,
最希望换得的商品无疑是丝绸,这在有关于南丝路朝贡贸易的文献记载中有明确表述。而丝
绸在西南夷、南夷、南诏、东南亚等国都有着重要的货币意义。
茶马贸易对于南丝路乃至中国政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
中国政治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北方,而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战事较少,统治者更希望以南方相
对的政治稳定来达到经略南方的政治目的。综合分析上来看,中国统治者在南方的政治布局
是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进行政治的威慑,他们并不愿意在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行为,因
此统治者在南方所采取的很多政治经济政策都是以稳定、羁縻、威慑为主。南丝路地区是茶
叶经济文化发展较早、影响较深的地区,早期的茶叶经济发展为巴蜀地区带来的是可观的经
济利益,但当统治者发现茶叶逐渐成为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包括吐蕃地区必不可少的日常生
活必需品时,其经济性质开始发生改变。中国需要北方少数民族的战马,而少数民族需要中
国南方的茶叶,于是中国政府便将茶马贸易赋予了政治目的和意义。从唐后期开始,中国的
茶叶贸易基本失去经济自由贸易的特性,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专营和专卖。这种政治经济政策
带来的是在国家的主导下,茶叶在南方的广泛种植,因此整个南方包括沿海地区都有着数量
巨大的茶园,整个南方地区同时拥有极其繁盛的茶叶文化,包括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但从
北宋中期开始,巴蜀地区成为政府指定的茶马专卖主要来源,即南丝路地区的茶叶主要用于
“易马”,茶农所生产的茶叶不再到市场进行买卖,而是直接由政府收购。好的一面是生产
的茶叶无论优劣都能卖出,不好的一面是破坏了茶叶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这为明清以后南丝
路茶叶经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南丝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本书中主要讨论的丝绸文化和茶叶文化来看,
其文化发展过程完全是依附于经济发展的。如果没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作为引领,南丝路沿线
也不会形成如此丰富的文化类型。南丝路发达的丝绸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其传
播力也是基于经济的影响力而增值,其丰富程度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巴蜀地区是南丝路的起点,也是南丝路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成都作为南方丝
绸之路的起点,其商品生产、出口贸易、思想文化,对于南丝路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引
导和支撑作用。按照徐中舒先生的说法,成都在古蜀时期便已成为重要的自由贸易城市1

同时,“成都是连通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和繁
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2
成都商品贸易自古以来便十分发达,首先成都是丝绸生产
的重要基地,南方丝绸之路尚且不说,南丝路上所流通之丝绸基本产自成都,即使西域丝绸
之路,也有大量丝绸来自蜀造。近年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先
后出土大批织锦,均为蜀锦,其年代从南北朝到唐代均有。除此之外,早期成都的青铜器、
金银器、冶铁、冶矿、竹木器、漆器等商品制造,均十分发达,商品大量对外销售。3
南方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大多产自成都造或是四川造。而就茶叶生产来说,巴蜀地区无疑也是
重镇。首先,从历代文献记载来看,巴蜀地区的茶叶产量和向中央提供的产量均为各地区之
冠。其次,从茶叶发展历史来看,巴蜀地区是茶叶人工种植的发源地之一,对于人类茶叶文
明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最后,从茶叶经济文化的传播路径来看,巴蜀地区的茶叶经济文化
发展应该稍早于南方的云南、贵州、广西地区。南方民族有将诸葛亮视为“茶祖”的文化现
象,唐代南诏时期的茶叶文化,受到魏晋时期中原和巴蜀地区茶叶文化的影响。从这些现象
1
?徐中舒.成都是古代自由都市说[J].成都文物,1983(1):16-17.
2
?段渝.成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历史地位[N].成都日报,2015-04-15(4).
3
?段渝.四川通史(第一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127-149.
中,可得出茶叶经济文化从中原沿巴蜀地区向南方传播的趋势。
云南地区、贵州地区、广西地区的茶叶、丝绸经济文化发展是南丝路丝茶文化及交流的
重要组成。云南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其禅茶文化内涵较丰富,茶叶产业在茶
马贸易中得到迅速发展。明朝开始,贵州地区、广西地区先后被纳入榷茶的范围,茶叶产业
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丝绸文化及产业发展方面,南方民族地区也形成自身特点,丝绸
织造技艺不断提高,丝绸文化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产生了各个地区的代表性丝
绸品种,诗文中曾留下对这些丝绸进行吟咏的记录,还有被作为贡品的文献记录。这些因素
表明南丝路地区的丝茶文化及经济交流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并产生影响。
南丝路的经济文化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密切。可以说,海丝路极大地扩展了南丝路
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和影响力,尤其是宋代以后。南丝路经济文化交流线路除中、西、东三
条线路外,水路上经长江经济带又沿海丝路经南海到达东南亚、南亚。考古资料、文献中均
有关于巴蜀经济与长江流域地区的交流证据,而海丝路的外贸物资中也有大量巴蜀地区的特
产。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适宜的货运方式,相比南丝路只能在山路间的货运方式,海上运
输具有明显的优势,于是巴蜀地区的商品也经长江向海丝路聚集。

第一章研究现状与价值
本章主要对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史进行梳理,对南方丝绸之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
同时,对国内外主要代表性论文、论著等的不同观点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研究者关心的问
题、认同的方面、争论的焦点等,从不同观点的比较中明确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取得的研究成
果和研究进展,认识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不足,分析丝绸和茶叶问题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中的现状与价值。
第一节“南方丝绸之路”问题的提出
一、从“丝绸之路”到“南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李希霍芬在
其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书中指出,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
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一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李希
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一说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认可并
引起热议。事实上,考古资料早已证明,中国通往中亚、南亚的交通贸易通道古已有之,很
多学者也已开始关注这条西域之路。
“丝绸之路”的说法正式提出之后,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将其内涵不
断丰富和完善。李希霍芬最初以“丝绸”命名这条西域通道,缘于中国的丝绸贸易在整个中
亚、南亚以至欧洲社会中,都极为发达。中国的商品——丝绸,受到印度、欧洲等贵族的喜
爱,丝绸在当时是奢侈品,下层普通民众是没有能力购买的,因此,丝绸便通过这条西域通
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南亚和欧洲。当然,这条通道的贸易物品远不止丝绸。后来,国内
外的学者研究发现,不仅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不止于丝绸,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也
不止于这条西域之路。所以,研究者逐渐提出“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指从中原向北穿越古
阴山、燕山一带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中西亚北部,最后到达欧洲的欧亚大陆贸易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越印度洋,
进入红海,最后抵达东非和欧洲;“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经云南、贵州,进入东南
亚、南亚最后到达欧洲,主要指中国西南地区经东南亚、南亚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
道。
可以看出,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一说法,国内外学者便就这一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进行了极为重要的扩展和丰富。目前,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丝绸之路”解读早
已超越了李希霍芬当初所提出的概念范畴。事实上,从国家这一产物出现,或者早于国家的
早期形态酋邦,甚至于早于酋邦的原始部落开始,“交流”就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与人、
部落与部落、酋邦与酋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任何互动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单
向的,所以,中国向外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输出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科
学技术;而国外向中国输入玉石、香料、马匹、大象等商品,也输入玻璃制作技术、西方医
学以及宗教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国外经济、
文化、民族等各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的多条通道。
下面就“南方丝绸之路”的线路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的起点为蜀文
化的中心——成都,向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沿牦牛道南下,经今邛崃、雅安、荥经、汉
源、越西、西昌、会理、攀枝花、大姚,西折至大理。东路从成都南行至今乐山、犍为、宜
宾,再沿五尺道经今大关、昭通、曲靖,西折经昆明、楚雄,进抵大理。两道在大理会为一
道,又继续西行,经保山、腾冲,出德宏抵达缅甸八莫,或从保山出瑞丽进抵八莫,跨入外
域。
另外还有一条从蜀入滇至外域的国际交通线,在蜀文化与滇文化以及缅、印文化和越南
北部红河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条国际线路有西路、中路和东路三条。
西路,从缅甸八莫至印度阿萨姆地区,这条道路其实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延伸。中路是一条水
路,利用红河下航越南,水陆分程的起点为步头。“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
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1
这条线路是沟通云南与中南半岛交通的最古老的一条水路。从云南
通海北至晋宁,再北至昆明,即步入滇、蜀之间的五尺道,可直抵成都。东路,从蜀入滇,
至昆明,经弥勒渡擅南盘江,经文山,出云南东南隅,经河江、宣光,循盘龙江(清水河),
1
?(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145.
直抵河内。
“南方丝绸之路”特指中国西南地区对外进行经济交流、文化互动、民族融合的线路,
这条道路从西南重镇成都出发,经云南出缅甸,经东南亚、南亚到达欧洲大陆。需要强调的
是,这条线路只是“南方丝绸之路”最负盛名的西线。而“南方丝绸之路”的中线为从四川
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的交通线,历史上称为“步头道”和“进桑道”。“南方丝绸之路”
的东线为从四川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南海的“牂牁道”,或称为“夜郎道”。三条线路共同
构成南方丝绸之路的完整区域。由此可见,南丝路是一条跨越云、贵、川、渝、粤多地,贯
穿亚洲、欧洲的重要交通线路。2
在本书中,主要以“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途经地区为主
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南丝路的中线和东线区域。
二、20世纪20—40年代“中缅印”交通研究热潮
如果将“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定义为中国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民
族等交往的广义通道的话,那么这种交往互动的研究绝不是始于“丝绸之路”的名称出现之
后。距今4000年的三星堆古蜀文化时期,已经明确存在对外交流的文化因素,3
而《史记》
中所记载的蜀布、邛杖之路,也明确看出中国西南地区发达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状况。在长
达千年的历史时空里,历经各个朝代更替,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对外交往是亘古不变、
不可或缺的。对于20世纪初期“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出现的第一次高峰,将其称为“中缅
印”交通研究的高峰。
罗群教授等在《20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一文中将梁启超先生的《中
国印度交通》4
视为20世纪研究滇缅道路的源头之作:
第六,滇缅路。《求法高僧传》所记古代唐僧二十许人遵此路。《求法传》言
五百年前有僧二十许人从蜀川牂牁道而出,注云:“蜀川至此五百余驿。”记当时
由云南经缅甸入印也。5
2
?段渝.南方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8-13(633).
3
?段渝.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1991(2):97-106.
段渝.论商代长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J].东南文化,1993(2):1-22.
4
?梁启超.梁启超佛学文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29.
5
?罗群,朱强.20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由此可知,唐代僧人便由此道前往印度求取佛法。
此外,这一时期研究“中缅印”通道的代表作还有严德一的《论西南国际交通路线》?6

方国瑜的《云南与印度缅甸之古代交通》?7
、朱伯奇的《国际交通新路线》?8
、姚宝猷的《中
国丝绢西传史》?9
、郑天挺的《历史上的入滇通道》?10
、龚学遂的《中国战时交通史》?11
,以
及夏光南的《中印缅道交通史》等12

彼时,众多学者热衷于“中缅印”通道研究的原因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20世纪20—
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逐渐燃烧到东南亚和中缅边境,当时的东南亚几乎全部沦
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东南亚国家强烈希望摆脱欧洲的殖民统治,日本于是以经济支持的方
式来到东南亚,由此逐渐将各方面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南亚。这种状况影响了中国在东南亚
的政治布局,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一方面利用占据东北的地理优势对中国采取猛烈的攻势,
另一方面又企图从东南亚对中国形成夹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打通北方和南方对
外交通的通道,对于西南地区来说,从云南经缅甸通往印度的通道尤其重要,几乎成为战时
西南对外交通的生命线。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缅印”通道。
正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第一次“中缅印”道路研究的热潮,学者们投入“中
缅印”道路研究中,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性,更多的是政治性和时代性的反映,
是学者们的学术研究与国家、政治密切融合的重要表现。
121-131.
6
?严德一.论西南国际交通路线[J].地理学报,1938(1):1-10.
7
?方国瑜.云南与印度缅甸之古代交通[J].西南边疆(昆明版),1941(12).
8
?朱伯奇.国际交通新路线[J].旅行杂志,1949(6):41-43.
9
?姚宝猷.中国丝绢西传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10
?郑天挺.历史上的入滇通道[J].旅行杂志,1943(3):58.
11
?龚学遂.中国战时交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12
?夏光南.中印缅道交通史[M]北京:中华书局,1948.
三、20世纪50—70年代“中缅印”研究的继续
接下来的20世纪50—70年代,“中缅印”道路研究得到了继续的深入。
除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交广印度两道考》13
产生了较大影响外,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
英国汉学家亨利·法国汉学家玉尔、沙畹、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在这方面也都有专门论著
问世。此外,英国学者哈威的《缅甸史》14
、缅甸学者波巴信的《缅甸史》15
则对中印缅早期
交通进行了论述,英国学者霍尔的《东南亚史》16
对此也有所涉及。中国港台地区学者则以
桑秀云的《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的蠡测》17
、饶宗颐的《蜀布与Cinapatta——论早期中、
印、缅之交通》、严耕望的《汉晋时代滇越道》18
等为代表。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说对后来的南
方丝绸之路研究影响深远。
四、20世纪80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
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稳定,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各方面事业百废待兴,经济复兴的同
时哲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研究也迅速跟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要通道迅速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1987年,中共中央发出13号文件,号召重开“丝绸之路”。罗群教授等人在论文《20
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一文的注释中写到,中共中央在13号文件中提出重
开“南、北丝绸之路”。19
13
?〔法〕伯希和.交广印度两道考[M].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
?〔英〕哈威.缅甸史[M].姚梓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15
?〔缅〕波巴信.缅甸史[M].陈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6
?〔英〕霍尔.东南亚史[M].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7
?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的蠡测[A].段渝.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C].成都:巴蜀书社,
2008:122.
18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篇三五:汉晋时代滇越道[M].台北:中研院史语
所专刊之八十三,1986.
19
?罗群,朱强.20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21-131.
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必须提上日程的,因此,时任
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提出四川省“借边出境”“借船出海”的对外经贸方针。这无疑为“南
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四川怎样“借边出境”呢?四川毗邻云南、贵州、
广西等地区,这些地区均与东南亚的多个国家直接接壤,因此,四川经南方地区出境的对外
贸易无疑是最便利的,而这条贸易线路正是蜀人千百年来通往东南亚、南亚直至中亚、欧洲
的线路——“南方丝绸之路”。
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才真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不同
于前两个阶段主要集中于道路、线路走向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可谓是全面
开花,在政治、文化、考古、民族、经济、自然风光等方面都成果颇丰。同时,在政府的大
力支持下,研究者们发起了多次“重走南方丝绸之路”行动,这种实地考察也为南方丝绸之
路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川、滇两地的学者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而深入的
实地考察。这一次实地考察的主要范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国内段线路,主要目的是厘清南方
丝绸之路国内段各条线路的走向问题,同时对沿途进行考古探察。事实证明,早期的实地考
察十分重要,正是当时的实地考察,保留了大量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后来随着
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筑、水电的开发等,许多考古资料都被永远尘封于历史记忆之中,再
也无法公布于世人。第一次重走南方丝绸之路的直接成果包括《南方陆上丝绸路》《西南丝
绸之路考察札记》和《西南丝路——穿越横断山》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研究者保留了极
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方国瑜、王叔武、蒙文通、任乃强、童恩正、林向、李绍明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
南方丝绸之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论文。此外,也出现了
一批有关于南丝路研究的专著,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在李绍明研
究员《近30年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一文中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总结。20
从1980—2016年有关“南方丝绸之路”的论文统计数量来看,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第一
次高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国家重新提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方针之后,南方丝绸之路
研究顺应时代的需要备受研究者关注。在此之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又归于平静,虽然数量
上并不占优势,但也不乏代表性研究成果。
20
?李绍明.近30年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1):157-160.
五、“一带一路”倡议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近几年时间内,“南方丝绸之路”重新迎来研究的高潮时期,
新形势下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让南丝路研究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交流进入全
新的阶段。而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历史上悠久而重要的西南出境通道,无疑在当今时期有
着更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得到重点关注和长足
发展,许多学者围绕南方丝绸之路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
可供参考的重要观点,出现了大量有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专著、论文等,围绕南方丝绸
之路相关主题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中外与会者热烈讨论、达成共识,并形成了
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会议成果,对南丝路沿线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这也是
契合国家倡议布局的研究方向。
正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影响下,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广阔的
视野,同时也更加注重与现实的结合,努力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寻求研
究的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围绕南方丝绸之路召开的较有影响的国际、国内会议主要包括:巴文化与南方
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
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从这些研讨会的主题和内
容来看,跨文化的广阔视野十分明显。正如段渝教授在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召
开后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专论所言:“南方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它实际上
是古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地各文明之间碰撞、交流、互动的重要纽带,
是欧亚大陆相互影响、促进发展的文明载体,对欧亚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
作用,而古代中国与欧亚文明关系的发展又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21
所以,
我们只有将南方丝绸之路放在更广阔的世界文明视域内,才能真正发掘和认识到南方丝绸之
路各个方面的内在含义和重要价值。
近几年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也呈现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国际视野、应
用实践等密切相关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论文中有对南丝路沿线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的,
21
?段渝.在更大背景下研究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N].光明日报,2015-12-25(8).
如方伟洁等的《文化线路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永昌段为例》22
、赵建
军的《友好城市机制在南方丝绸之路旅游带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23
、张蓉等的《南方丝绸
之路五尺道旅游开发研究——以盐津县豆沙段为例》24
、潘君喜等人的《“一带一路”助推黑
井古镇旅游转型》25
等。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带动了沿线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旅游开发也
是其重要的一方面,文化旅游的研究对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对各种
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如张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巴蜀乐舞的发展与变迁
为例》26
、常雁来的《浅析南方丝绸之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当代价值》27
、邹一清的《南方
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28
、纳文汇的《“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语
境中的宗教文化建设与调适》29
等,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对
当代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的,如邹一清的《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研
究及展望》30
、宋志辉等人的《南亚非传统安全形势及其对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31
《南
22
?方伟洁,袁英蕾,杜菲菲.文化线路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永昌段为例[J].四
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1):74-80.
23
?赵建军.友好城市机制在南方丝绸之路旅游带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J].大理大学学报,2018(9):
123-128.
24
?张蓉,喻丽,巴胜超.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旅游开发研究——以盐津县豆沙段为例[J].名作欣赏,
2017(27):174-176.
25
?潘君喜,敖思.“一带一路”助推黑井古镇旅游转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2):55-59.
26
?张伟.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巴蜀乐舞的发展与变迁为例[J].戏剧之家,2018(13):
13-15.
27
?常雁来.浅析南方丝绸之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当代价值[J].艺术评鉴,2018(4):179-180.
28
?邹一清.南方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7(10):118-126 194.
29
?纳文汇.“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语境中的宗教文化建设与调适[J].云南社会科学,
2015(3):135-141.
30
?邹一清.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研究及展望[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4):22-28.
31
?宋志辉,马春燕.南亚非传统安全形势及其对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17
(2).
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其与“一带一路”的关系》32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部边疆安
全的意义》33
、杨达等人的《“一带一路”战略下贵州发展路径探析》34
、林文勋的《“一带一
路”战略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构想》35
、王志民的《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地缘环境探析》36
等,这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种类较多,足见经济战略研究在南方丝绸之路
研究中的重要性。
所以,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更加注重与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合,也呈现出了更加强劲的研究力。
第二节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文献综述
在近几十年里,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可谓成绩斐然,现将论文、论著等按照研究类型的
不同进行分类述评,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明确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为未来南方丝绸之路
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一、南丝路经济类研究文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经济、文化研究是日前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的热点,
同时也是南丝路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部分。
段渝教授在《巴蜀丝绸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37
一文中对巴蜀丝绸的产生、发展、贸
32
?宋志辉,蒋真明,张齐美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其与“一带一路”的关系[J].南亚研究季
刊,2016(4):86-93.
33
?宋志辉.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部边疆安全的意义[J].西部发展研究,2014:123-131.
34
?杨达,林子.“一带一路”战略下贵州发展路径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35
?林文勋.“一带一路”战略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6(2):83-85.
36
?王志民.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环境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1):118-124.
37
?段渝.巴蜀丝绸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J].文史杂志,1997(4):26-28.
易状况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丝绸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北方
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巴蜀丝绸产业发达,起源相当早远。黄帝正妃嫘祖被奉为“先蚕”,
历史史籍的记载均认为嫘祖是“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的先祖,而嫘祖正是巴蜀地
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今天四川盐亭人,而盐亭也被称为“嫘祖故里”。后,黄帝与嫘祖之
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驯养家蚕、缫丝织衣的技术便进一步流入巴蜀地区。据此而看,巴蜀
地区丝织业历来发达,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所以,段渝教授认为南方丝绸之路是进行丝绸
贸易最早的线路,不无道理。
任乃强教授在《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38
中对《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提到
之“蜀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借用司马迁之语,将“南方丝绸之路”称为“蜀布之路”。
他认为,“蜀布”是蜀地古代行销印缅地区的主要货品,而这种经济交流直接导致了中国与
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商品贸易,甚至包括文化、宗教的交流。
童恩正教授在《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39
一文中对秦汉时期以成都为代表
的周边地区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全面论述。出于经营西南的需要,从秦王朝到汉王朝,成都
都备受历任统治者的关注。成都城在秦朝已颇具规模,到汉朝更是按照商业发展的需要建制
完备。成都地区在秦汉时期发展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商业、手工业区,其中成都、郫都区、雒
县主要生产纺织品及铜器、漆器,而临邛则主要生产铁器。而成都地区所产丝绸、铁器、铜
器也远销海内外,大大超乎南方丝绸之路的范围。
邹一清研究员在《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研究及展望》40
一文中针对南丝
路对外贸易的发端、内容、货币、性质及方式等进行了综合论述。蓝勇教授在
《明清西南丝路国际贸易研究》41
一文中对明清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进
行了论述。明清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商品贸易依然繁荣,交易商品包括
丝绸、粮食、布匹、铜、铅、盐等。汤洪教授在《邛竹杖产地再考》一文中不
仅以翔实的文献考证了邛竹杖的产地,而且对其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早期对外经
贸交流的重要凭证和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进行了深入分析。张学君教
38
?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J].思想战线,2001(5):139-140.
39
?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J].成都文物,1984(3).
40
?邹一清.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研究及展望[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4):22-28.
41
?蓝勇.明清西南丝路国际贸易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31-37.
授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食盐贸易》42
和《续篇》43
中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主要
食盐产地进行了梳理,对7—19世纪川滇产盐基本情况、盐业贸易基本情况进
行了简要分析,并用翔实的数据印证了其观点。朱昌利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
印、缅经济文化交流》44
、李桂芳的《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交流》、45
王韵的《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中缅经济文化交流》46
、颜信的《先秦两汉时期
中国西南道路与区域交流》47
、邹怀强的《历史上腾冲与缅甸的翡翠开发和贸易
关系》48
等论文对南方丝绸之路上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是川、滇二地与缅甸、印度
在丝织、铜器、食盐、茶业、宝石玉器、翡翠、玻璃、漆器、象牙犀角、货币
等各方面的贸易交流情况进行了梳理。周志清的《南丝路上的早期金属工业》49
主要对秦汉及以前时期川滇地区的青铜文明、青铜冶炼进行分析;对南方丝绸
之路沿线冶铜、冶铁的考古遗址进行整理;对云南地区的早期铁器时代进行分
析。
茶业是南方丝绸之路经济贸易中仅次于丝绸业的贸易实体。研究成果方面,
对云南、四川的茶业发展历史有大量论文,对著名的茶马古道也有不少专门研
究。例如,贾大泉等人的《四川茶业史》50
、李家光的《巴蜀茶史三千年》51
《古
42
?张学君.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食盐贸易[J].盐业史研究,1995(4):24-29.
43
?张学君,张莉红.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食盐贸易(续篇)[J].盐业史研究,1997(3):11-22.
44
?朱昌利.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缅经济文化交流[J].东南亚南亚研究,1991(3):7-17.
45
?李桂芳.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交流[J].中华文化论坛,2015(4):113-118.
46
?王韵.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中缅经济文化交流[J].中华文化论坛,2016(8):52-56.
47
?颜信.先秦两汉时期中国西南道路与区域交流[J].中华文化论坛,2015(1):155-160.
48
?邹怀强.历史上腾冲与缅甸的翡翠开发和贸易关系[J].学术探索,2005(6):130-133.
49
?周志清.南丝路上的早期金属工业[J].中华文化论坛,2012(2):74-80.
50
?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业史[M].成都:巴蜀书社,1989.
51
?李家光.巴蜀茶史三千年[J].农业考古,1994(4):206-213.
蜀名茶的形成与发展》52
、谭亚原等主编的《云南茶典——闲来妙读云南茶》53

方铁的《云南古代的饮茶与制茶》54
等。但从南方丝绸之路角度研究茶业贸易的
论文、著作并不多,屈小玲的专著《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文明与文明传播》55
中有专章论述“中国西南茶文明及其传播”,蓝勇的《唐宋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的转输贸易》56
、孙先知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技艺交流和丝绸盐茶贸易》57
等论文
均对南方丝绸之路的茶业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后面还有对南丝路丝茶贸易研究论文的专门分
析。
值得一提的是由四川省钱币学会和云南省钱币研究会在20世纪90年代共同编撰的《南
方丝绸之路货币研究》58
,这本论文集从多方面对南方丝绸之路的货币进行了深入研究,包
括南方丝绸之路在各个历史时段的货币使用情况和演变情况;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货币
流通情况;南方丝绸之路货币铸造情况;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出土货币与经济互动关系等。可
以说,当时在南方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收录于《南方丝绸之路货币研
究》论文集中,所以此处就暂时省略对南丝路货币单篇论文研究的述评。
另外,申旭的专著《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以西南丝绸之路为中心》59
在结合南
方丝绸之路各条线路道路考察的基础上对每一条线路的经济贸易都进行了总结、整理与论
证,涵盖内容十分丰富、结构十分完整。这样一部成体系对南方丝绸之路的道路交通、经济
贸易进行论述的专著实在不可多得。
综上所述,南方丝绸之路经济问题研究一直是南丝路研究史上的重点,这方面的成果在
52
?李家光.古蜀名茶的形成与发展[J].茶业通报,1985(6):33-37.
53
?谭亚原,杨泽军.云南茶典——闲来妙读云南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4
?方铁.云南古代的饮茶与制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61-69.
55
?屈小玲.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文明与文明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6
?蓝勇.唐宋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转输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4):1-11.
57
?孙先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技艺交流和丝绸盐茶贸易(上)[J].四川蚕业,2016(3):59-61.
孙先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技艺交流和丝绸盐茶贸易(下)[J].四川蚕业,2016(4):57-58,
52.
58
?四川省钱币学会,云南省钱币研究会编.南方丝绸之路货币研究[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59
?申旭.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以西南丝绸之路为中心[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占据重要分量。在具体问题上,丝绸当然是首当其冲最为研究者所关注
的,围绕南丝路丝绸起源、发展、繁荣的经济贸易历史,以任乃强、段渝、蓝勇等为代表的
专家学者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丝绸之外,学者们还对南方丝绸之路的金属业、盐业、
宝石业、茶业等贸易实体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同时,研究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系统
性不够。研究论文多,研究专著很少,各类经济贸易的发展史研究不足,研究零散、碎片。
二是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早期经济发展关注多,对唐宋以后时期南丝路的经济发展关注少。蓝
勇教授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中对此持相同看法。在《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的思考》
一文中,蓝勇指出,现阶段,不少研究者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就是古代史的研究,甚至
于是考古学的研究,所以对南方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研究很少。60
三是研究问题过于集中,发
现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四是对南方丝绸之路境外段经济发展关注少。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一
条国际交流线路,其在境外的长度远远大于中国境内,但由于境外文献难以获取,
并且涉及大量不同文化的国家,还存在语言文字的障碍,因此境外经济研究在南
方丝绸之路研究中就如同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能收集到更多有关于
南丝路沿线境外国家的文献资料,则可以研究得出更多有益的成果。
60
?蓝勇.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12):44-4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