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生命中的田野

書城自編碼: 38096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彭兆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9184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售價:NT$ 307.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售價:NT$ 931.0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售價:NT$ 1030.0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售價:NT$ 390.0
骰子世界
《 骰子世界 》

售價:NT$ 259.0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售價:NT$ 614.0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售價:NT$ 2070.0
夜幕之下(5、6套装)
《 夜幕之下(5、6套装) 》

售價:NT$ 57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1
《 简平编年体散文随笔集(全二册) 》
+

NT$ 869
《 丁立梅的写作课:套装三册 》
+

NT$ 278
《 谁的人生没烦恼 》
+

NT$ 244
《 生命的拐角 : 青春珍藏本 》
+

NT$ 476
《 在江之南 》
+

NT$ 300
《 秋园 》
編輯推薦:
年过耳顺,依旧少年气;
初心不改,方识人间味。
走走停停,云游东西;
海纳四方,辙迹有声。
在这里,
田野是自己,也是他人;
是异域,也是乡愁;
是物哀,更是礼赞。
你说:生命处处是田野,
他说:田野哪里无生命。
一位人类学家的行吟佳作,
一曲生命路上的鉴往知来。
內容簡介:
《生命中的田野》是彭兆荣教授继《师说人类学》之后的第二本人类学散文集。本书聚焦于人类学学者安身立命的“田野”,挖掘和记录自己在田野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事务、事情背后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全书分为“田野中的生命”、“田野辙迹”、“异域田野”、“田野随想”、“喜乐田野”五个部分,读来都是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位游走于东西文化、民间庙堂的人类学学者的生命体悟。

作者说:“几十年的田野,辛苦、幸福;我的生命就在田野中”。在日常中发现异常与非常,在平凡中体会不凡与非凡,“生活处处是田野”。
關於作者:
彭兆荣,1956年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一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旅游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桂林旅游学院“中国南亚旅游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艺术类)“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首席专家。曾在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从事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主编丛书十余种,出版著作四十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五百余篇。
目錄
目录
前言 / i

田野中的生命
小宝,你还好吗? / 003
人非草木 / 010
当我们眼光对视时 / 014
向企鹅致敬! / 020

田野辙迹
“田野”大师的田野 / 027
田野中邂逅 / 036
在沙溪的日子里/ 049
阿细祭火 / 056
玫瑰蜜 云南红 / 063
茶道 茶战 / 073
饮食忠诚 / 079
《摆贝》后续:“偶遇”百袅衣 / 087
青海田野五观 / 094

异域田野
旅游中的田野 / 113
萨瓦迪卡 / 119
酒神 / 126
去班夫看水 / 138
祖国在我们身后 / 148
体习旅游:埃及,我来了 / 163
英伦,我轻轻的…… / 187
再见,夏威夷 / 223

田野随想
铭刻生命 / 261
我的小说“得罪了人”/ 279
我与故乡有个约定 / 289
听话听音 看人看相 / 295
泡池里的童真 / 302
普通话不“普通”/ 307
来而不往非“理”也 / 317
我们的下水道“生病”了 / 327
喀秋莎:超越时空的记忆 / 334

喜乐田野
扎西德勒,你好! / 343
小幺教我“摸摸哒”/ 349
厦门版的“马拉松”/ 356
“给这哑巴来碗面”/ 361
“逆风尿三丈”/ 366
“反走”的妙趣 / 374
“杀鸡给人看”/ 381

后记 / 389
內容試閱
前 言
人类学素以“田野作业”(fieldwork)为标志。简单地说,就是到一个陌生的人群中去“参与观察”(participation and observation):“参与”要求你尽可能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insider),“观察”表明你是一位“外来者”(outsider)。作为一种调研范式,无论是介入其中还是冷眼旁观,都是体验、认识和理解生活的方式。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更是主客相融的。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田野学”。

人类学有一个特点,就是侧重于对“他文化”(other culture,也译为“异文化”)的深度体验和深入了解。人类学并不是不研究自己,而是通过“他文化”反观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建立“我—他”之间的相互兼容和彼此观照。中国自古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颇为契合。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 “知彼学”。

人类学家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原始的”、边远的部落、氏族、乡村去体验,他们不以量化说话。翻开经典民族志,罕见有数字。这也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差别。后者要用统计、数字说话,是一门“量化”学科。作为“孪生兄弟”,人类学则通过长时间、深度的对对象的了解来把握其性质。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质性学”。

人类学从诞生之日起,学科上分为体质、文化两个板块,以配合人类具有生物属性的“动物性”和社会属性的“文化性”两种基本品质。规范地划分为四个方面: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四个分向组合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边界,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 “整合学”。

人类学是一门适应性极强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学在学科发展中更加自觉地强调“人类学在行动”(anthropology in action)的特点;应用人类学也呈现蓬勃态势。这一“重大转型”与传统的人类学有了很大差别,人类学家也逐渐自觉、自主地以“行动”介入对象之中。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应用学”。

人类学研究建立在“田野作业”基础上。建立关系成了人类学家的基本方式:关系是单向的,也是双向的;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一切尽在关系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族群与族群的关系,我们与他们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老人与孩子的关系,现在与过去的关系,这里与那里的关系等。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关系学”。

人类学家需要参与到自己不熟悉的“异文化”中,而人类学家作为外来者又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这决定了人类学家需要观察不同的文化景观,要“生活在他处”,要面对各种文化事项:既有客观事实的“多样”,也有从不同视角对待、看待事实的“多样”,还有在不同语境中解释、解读事实的“多样”。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多样学”。

人类学家在田野中接触最多的是“地方知识”与“民间智慧”。许多部落、村落民众不谙文字。一个事件,在神话、传说、仪式的累叠中呈现“活态叙事”。一个故事,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版本。“历史”(history就是“他说故事”
his-story)原本如此鲜活,人类学家也大多学会了“讲故事”的本领。因此人类学是一门特殊的“八卦学”。

人类学家在田野中所遇到、见到、听到的事情和事物大多是生活小事,却不妨碍体现和呈现鲜活的生命样态。我记录“田野中的生命”,也是我“生命中的田野”。我努力挖掘自己在田野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事务、事情背后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小人物的小事情。我们相信“小事”中有“大道理”。

这不是简单的“回忆录”,没有时间上的序列,没有事件、事情、事实“大—小”的编列,“杂乱无章中的生活次序”正是生活的本来与本真。今日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活在他处”,“移动性”使人们寓于一地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所有的既往伦理都受到新语境的挑战和检验。“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不变的课题,生活中如果真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只是、只能、只有在特定语境中人言言殊背后的道理。但我相信,无论时空如何转换,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有一个准则不会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善待—善待天地、善待万物、善待生命、善待应该善待的人们。也只有善待才能“被善待”—无论是人类中的你和我,还是与人类共生的其他生命种群。其实这就是民间自古传来的老话:善有善报。

我所记录的似乎都是一些信手得来的生活琐事,可是谁说那里没生命感动和感悟呢?生活到处是田野,生命时时在闪光。早在抗战时期的“魁阁时代”(魁阁原名“魁星阁”,位于昆明市呈贡区的一座古建筑。魁星是古代天空中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星的俗称,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民间认为魁星为主宰文运之神),一批社会学、人类学家因学术结缘于魁阁,费孝通就提出“普天之下处处是田野”的口号。他在后来的许多场合也重复“生活处处是田野”的主张。费先生的一生正是这一原则的践行者。

我对“生活处处是田野”的理解是:在日常中发现异常与非常,在平凡中体会不凡与非凡。生活中的田野大多是平常事、平凡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小事,但也都是大事。没有小人物,便没有大人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不是官话,不是宣传口号,是生活,是本真。

几十年的田野,辛苦、幸福;我的生命就在田野中。我真诚地把这一束“野花”送给你!它并不耀眼,没有雍容,不显富贵,你把它放在书架上的一个角落,闲暇时读一章,睡觉前看一段。无论给你开心、喜乐,还是思考、启发,都是我的心愿。我希望你能够从中看到生活、看到生命,也看到你自己的身影。总
之,只要你有收获,哪怕只一小点儿,我都会很高兴。

我把自己的“田野中的生命”送给你,作为生命的礼物;或许我们并不相识,但我相信我们有缘相识,因为我们都经历过“生命中的田野”,我们都能体验田野中的生命快乐。

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就像我们在田野中的一次偶然邂逅,我们挥挥手,打个招呼,然后会心一笑。
彭兆荣
2022年 1月 1日

留驻美好

现代生活有一个特点,那些创新的科技产品不断让人们的时间“提速”“加速”。人们除了快节奏地工作和生活外,每天还要通过手机“吞噬”大量的信息。有一天,我在机场候机,发现除我以外的所有旅客全都埋着头看手机。我感到迷茫,感到迷惑,人们在看什么?我也试着划着手机,也努力着想与大家一样读点什么、看点什么,可是我很快感到索然寡味。我想,无论如何手机里的总不如眼前活生生的来的生动吧。索性我把那场景变成了:他们看手机,我看他们。

我想,人们如此忙碌于手机的后果是什么?是疏远的亲情,是退却的记忆。一天傍晚,我在昆明的住宅小区“荷塘月色”散步,我在湖边看到一家人为一位老人举行寿宴。因为那蛋糕说明了一切。可是我看到所有成年人都在各自看手机,老人在发呆,小孩自己在玩。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到“冷”。现在的人究竟怎么啦。每天要看的东西那么多,把记忆的仓库全都塞满了。那些亲情、人情变得越来越冷,那些事情、事理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那些美好的记忆消失得越来越快。

我不认可这样的所谓“越来越好的生活”。我告诉自己尽可能不看、少看手机,拒绝那些无聊的、与自己无关的信息,为了获得“点赞”而奋力刷存在感的“流量”。我要让那些值得记忆的美好在自己的脑海里留得久一些,更久一些。我也把那些美好的故事奉献给读者,因为,它们与手机里绝大多数“用手指划出”的内容不同;因为,那是我生命的故事。

读者可能会说,谁没有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谁没有自己的故事和记忆?如果只是把那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撷取下来,那定然无趣、无味又无益。我要告诉读者,如果那些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某种哲理、道理和义理,读了给人以启发和启示,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生活情理的分享,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呢?

《生命中的田野》收集的都是我经历的故事,都是小事,但其中不乏哲理。有“回忆录”的意思,却完全没有一般回忆录的刻意,没有时间的线索。

人类学家做田野少不了观察、记录那些深沉的历史和浮华的现实;体验那些令人感动的、感慨的人和事。早年写的田野日记体散文《寂静与躁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版,远去的田野记忆如旧书一般已经泛黄。

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外出做田野作业,干脆就闭门写田野故事。写完《师说人类学》仍觉着有所缺失。“师说”以我、老师与人类学为线索,却把自己生命中的田野大多给落下了。我这一生大半在田野中,落下了我的田野也就落下了我的生命。有人说
田野是我的“泡菜坛子”,大半生都泡在里面,酸甜苦辣咸全都有,这一次总算把“五味”都给补齐。

特别说明的是,我在本书所用的照片,由我自己、我的夫人、我的朋友、我的弟子们所拍摄。由于时间过去久矣,我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特别感谢四川美术学院庞茂琨院长为拙作绘制的速描。

让我们把生命中的美好留得更久一些!

彭兆荣
2022年 5月 4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