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編輯推薦: |
一、大家小书。本书是著名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陈洪《西游记》研究的代表作品,是作者积累多年的用力之作,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
二、新见迭出。本书不是对《西游记》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从问题切入,对普通读者阅读《西游记》时避不开、绕不过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犀利的解答,有许多新发现、新观点。
三、图文并茂。著名画家张旺为本书绘制了精美插图。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西游记》研究的代表作。本书根据《西游记》中随处可见、令人费解的道教话语,剥丝抽茧,层层推进,推导出《西游记》可能存在一个“全真化”的创作环节,并猜测小说可能经过了道教人士的加工和改造。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小说成书时佛道相争的时代背景,深入解析了《西游记》中最为显豁的矛盾现象——对佛教有一定了解却又不那么精晓,大量引用道教术语却对道教不那么友好。小说中那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去当弼马温、须菩提是道家人物还是佛门人物、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牛魔王为什么是一头大白牛等,至此也就迎刃而解。对小说中一系列矛盾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辨析,能让读者重新认识和理解《西游记》这部伟大小说。
|
關於作者: |
陈洪,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曾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等。担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编委,《文学与文化》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结缘:文学与宗教》等。
|
目錄:
|
绪 论
第一讲 出发点:讲的是哪本《西游记》?? ?
第二讲 悬念:《西游记》文本解读的两大困惑? ?
第三讲 孙猴子:名称最多的文学人物? ?
第四讲 “弼马温”:“心猿”之缘的旁逸斜出? ?
第五讲 说“悟空”连带而及“须菩提”? ?
第六讲 “牛魔王—大白牛”的来历?
第七讲 西天取经之“真经”的来历?
第八讲 由“三打白骨精”说到“九头虫”
第九讲 东鳞西爪现全真?
第十讲 道情:西游故事与全真道教之间的桥梁?
第十一讲 时代宗教生态:佛道并存与佛道争胜? ?
第十二讲 对台戏:“西游”“西洋”与“封神”?
第十三讲 《西游记》:横看成岭侧成峰
|
內容試閱:
|
绪论
《西游记》是一部影响久远、风格独特的古典名著。一方面,通俗、浅显,所包含的童话元素“老幼咸宜”;另一方面,自问世以来,歧解纷纭,特别是其独树一帜的话语形态,引发了种种相差悬殊的解读。
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间,阐释者纷纷挖掘《西游记》的微言大义,或言“《华严》之外篇”,或言“合二氏之妙而通之于《易》”,或言“证圣贤儒者之道”,或言“金丹奥旨”。这种种说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被鲁迅与胡适一扫而光。应该说,《西游记》的基本属性是文学,是一部通俗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与胡适的“扫荡”是有道理的。但是,也还有一个困惑,二位当年似乎没有想到:同一时代,同一文体,同一类型,同一长篇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与《西洋记》,为什么没有这样热闹纷纭的“深化”解读呢?特别是《封神演义》,其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较之《西游记》均不遑多让—尤其是在“旧时代”,却也没有类似的解读现象。
原因只能从文本本身去找。也就是说,《西游记》文本具有“诱发”深入解读的成分,这种文本现象是这部小说所特有的。 从这个角度考察《西游记》,学界尚不多见。 由这个角度延伸出去,就面临着两个根本性难题待解:一个是作品的话语系统与叙事态度之间的矛盾。作品在叙事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道教内丹学的话语,甚至抄录了为数不少的全真道诗词、文章。但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却有很多对道教不利,甚或敌视的安排。对此,学界大多持回避的态度,视如不见。如何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既是阐释文本无法回避的话题,又与另一个“主旨”问题密切相关。作品的主旨问题则是解读《西游记》的另一个大难题。我们历来把“大闹天宫”当作反抗昏聩的天庭统治来理解,甚至有“折射农民起义”的说法。但是,这就与后文的悟空皈依,特别是皈依后剿灭其他魔怪的情节产生了逻辑上的矛盾。现在对此矛盾的一般解读办法就是“两截化”,各说各的。但这样绕过矛盾来解读一部长篇名著,毕竟不是谨严、有说服力的做法。
本书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难题,故腼颜名之为“新说”。 由于思维惯性,也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人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方法、不理解的观念,有时会不假思索地拒斥。“新说”可能
也会面临如此境地—但愿只是杞忧,阿弥陀佛!
惟此杞忧,饶舌两句,望学界朋友稍加留意:
本书立论,秉胡适名言:“拿证据来。”“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有承诸前辈学人者,也颇有“自家凿破一片田地”(严沧浪语)的;对已有材料的解释,设若有数种可能,当取逻辑圆通、自洽者,当取简洁、明快者。此为数理学科之通例,“他山之玉”,人
文学科似宜借鉴之。
一点说明:本书所引《西游记》之文本,均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5月第二版的整理本,行文中不再一一注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