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博士生导师刘佰运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原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袁贤瑞教授倾情推荐并为本书作序。
★作者长期致力于颅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建立了通畅、高效的颅脑损伤救治绿色通道,特别是提出了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定义和分型、手术治疗技巧和策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系统性阐述了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阶梯减压技术”“双侧控制技术”“T型切口的灵活运用”“术中超声”“颅压监测技术”“颅底修复重建技术”等一些新的观点和具体的操作原则及流程,很好地解决了一些术中术后急性脑肿胀、急性脑膨出、颅内迟发血肿等临床难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病例还特别邀请国内著名颅脑创伤救治专家进行精彩点评。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定义、分型以及阶梯减压技术、双侧控制技术、T型切口的灵活运用、术中超声、颅压监测技术等技术,并结合病例做出详细的分析,阐述在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救治过程中,怎样选择优的手术策略,将各种技术巧妙的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术中急性脑肿胀、急性脑膨出及术中、术后迟发血肿的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双侧及再次开颅手术切口设计等难题,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愈后。
|
關於作者: |
段继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长沙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长沙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重症精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损伤全病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创伤杂志》及《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荣获长沙市十佳医学重点学(专)科带头人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颅脑损伤目前救治现状
第二章 颅脑损伤分型及意义(分类及分型)
一、颅脑损伤分型及意义
二、目前分型存在问题
第三章 目前手术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定义与分型
一、定义
二、临床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分型
第五章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技巧
一、阶梯减压技术
二、双侧控制技术
三、T型切口的灵活应用
四、术中超声的应用
五、颅内压监测技术
六、颅底修复重建技术
七、术中对侧血肿的处理策略
八、急性颅脑损伤再次开颅手术治疗策略
第六章 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病例7
病例8
病例9
病例10
病例11
病例12
病例13
第七章 总 结
|
內容試閱:
|
第五章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技巧
一、阶梯减压技术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因其能清除额颞顶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以及岩窦等静脉窦撕裂出血等优势,从而挽救了众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开颅手术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术中直接、快速地敞开硬膜,虽然快速降低了颅内压力,但也可能出现术中急性脑膨出、术中术后血肿扩大或者新发出血及术后脑梗塞等:
1.术中与术后原有血肿扩大及其他部位出现迟发性血肿的可能性增加。迟发性血肿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迟发性血肿等,多见于减速伤所致的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脑表面血管撕裂及颅骨骨折是迟发性血肿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颅内压力骤然减低,原本因颅内高压而闭塞的破裂血管失去了外力的压迫,血管再通,再次出血,原有血肿扩大。同时,快速减压使颅腔内容物突然失去正常颅腔的保护,容易造成内容物移位、硬膜剥离,脑表面的动静脉血管破裂出血,或骨折线处渗血增加,硬膜外/下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增加了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风险。原发性的脑外伤,脑内神经细胞受损、代谢紊乱、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脑组织充血肿胀及颅内压增高。颅内高压时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向颅内供血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机体需要增加平均动脉压而保证脑组织的血供,这样又会进一步加剧颅内压力,从而形成动脉因素所导致的颅内高压的恶性循环。同时,主要回流静脉如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及基底静脉等血管壁因颅内压增高受压,而引起颅内静脉回流受阻,脑血容量增加,颅内压进一步升高,静脉淤血也加重了脑组织缺血、缺氧。除了颅内高压对动静脉直接压迫的因素外,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此时脑血管控制中枢受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弱或丧失,脑血管急剧扩张,从而导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与脑膨出。尽管此时颅内压力急剧增高,但压力的释放不仅仅需要一个快速的过程,更强调的是安全、有效的减压,因为压力突然解除会导致脑组织急剧充血,加剧再灌注损伤,增加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风险。
3.大面积脑梗塞发生的机会增加。过快降低颅内压力,容易发生脑组织的快速移位,脑血管变形、扭曲、受压及牵拉,特别是对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受压及移位导致弹力差并伴有狭窄的血管变得更加狭窄甚至闭塞,进而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严重缺血,甚至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此时,脑内重要的结构如丘脑、下丘脑和脑干可发生严重缺血缺氧,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针对临床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少专家先后提出“梯度减压”、“阶梯式减压”、“控制减压”、“控制性阶梯减压”等理念,但目前为止,尚未达成标准的处理方案。
王斌等学者认为先在血肿最厚处钻骨孔扩骨窗减压对愈后有帮助。其具体处理措施是:在最厚的血肿处剥离骨膜,并钻孔,将咬骨钳扩展骨窗到 2cm×2cm ,挑开硬膜释放血肿达到更进一步的减压,接着完成头皮切口和手术骨窗,并在骨窗下缘平行于侧裂处以平行四边形剪开硬膜,进一步减压硬膜下血肿,并逐渐扩大硬膜切口。
刘燕鸣等学者的操作则没有先钻一骨孔减压这一步骤,他们的具体措施是:在额颞顶部作一个头皮切口,全层切开头皮并止血,钻孔锯骨形成骨瓣,骨瓣去除后选取咬骨钳摘除蝶骨嵴中外侧,尽可能靠近颅中窝底。于呈蓝色硬膜部位作一个切口,适当释放颅内血肿、脑脊液。脑组织内存在血肿者,应给予血肿穿刺予以抽吸,降低颅内压。骨窗压降低后,放射状剪开硬脑膜,彻底清除失活脑组织及颅内血肿,必要时将天幕切开,给予脑疝复位。
对于是否行脑内血肿抽吸减压也有不同观点。谢树波等学者认为,即使是外伤性脑内血肿,亦可采取脑穿针行血肿穿刺抽吸,促使颅内压逐步降低以达到阶梯性减压的目的。也有较多学者的阶梯减压步骤中,既没有包括预先的钻一骨孔减压,也没有包括脑内血肿穿刺抽吸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十字形剪开硬脑膜,放出部分硬膜下血肿和血性脑脊液来实现的。同时,对于如何剪开硬膜,大家观点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常规悬吊硬膜的同时逐步多处网状切开硬脑膜,使得硬膜下血肿自各处切口自然溢出而减压的;有选取邻近窗骨下缘与外侧裂平行方向将硬脑膜平行切开(长度约 2.0cm,并行数条平行切口,间距、长度分别为0.8、2.0cm),从而降低急性脑膨出风险的;有放射状剪开硬膜,清除残余血肿和挫伤的脑组织的。
王玉海等学者是目前国内阶梯减压理念实践较早,积累病例数较多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提出了控制性减压理念。其控制性减压的方案是:常规开颅形成骨窗前注意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去除颅骨后,首先于硬脑膜的骨窗缘处用穿刺针刺一小洞或切一小口,以刚好能置入颅内压探头。根据患者血肿的部位及特点选择首先切开硬脑膜的位置:对冲伤所致的额颞底部脑挫伤、硬膜下血肿一般选择平行于骨窗缘在额底部或颞底部切开硬膜,其余部位一般选择血肿最厚处(多为出血点处)切开硬膜。硬膜切口的选择点要求尽量避开外侧裂等静脉较多的部位,以防止硬膜切开后静脉血管的损伤或嵌顿。硬脑膜切口一般不超过5mm,多以吸引器头的直径为准。硬脑膜切开后,迅速将吸引器头置入硬膜切口,缓慢吸除部分血肿或挫伤组织,使颅内压缓缓下降,一般颅内压下降的速度是10~15mmHg/10 min,待颅内压低于20mmHg后,如脑组织无膨出的迹象,则将硬脑膜完全敞开并悬吊硬脑膜,并迅速清除血肿和止血。
不同的学者为实现颅内压阶梯式降低的目的,均有不同的操作经验,目前需要一个相对系统的、统一的操作步骤为之进行规范。故此我们系统性地提出了“阶梯减压技术”的理念,坚持“颅压逐步阶梯式降低、每步快速有效减压”的原则。由于颅内压逐级、阶梯式释放,避免了颅内压的剧烈波动,有利于减轻脑组织的明显移位、硬膜的剥离及脑灌注压的骤升,从而减少术中急性脑膨出,以及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硬膜、颅腔整体结构的相对完整,使颅内容物得到较好保护,可避免脑组织的明显移位,从而降低了急性脑膨出和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生机率。
同时,我们明确提出“阶梯减压技术”的操作原则及流程,明确每一步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五步减压:
第一步:患者全麻后,在开颅的头皮标记线的颞顶部上方位置(大问号或者T型切口线颞顶部转角处,接近硬膜外或者硬膜下血肿的最厚处),弧形切开全层头皮,此时切口基本是沿着颞上线上方走行。此部位颞肌已经移行为颞筋膜,因减少了颞肌的损伤,减少了出血的机率,剥离头皮组织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暴露颞骨鳞部的难度。切开此部分头皮目的是尽快暴露出部分颞顶骨(血肿最厚处),以便快速在此部位钻孔,尽快地降低颅内压力。如有硬膜外血肿,可予以吸引器将骨孔周边的血肿吸除,如为硬膜下血肿,则用尖刀将硬膜挑开,释放部分硬膜下的血肿,初步缓解颅内高压。
第二步:沿头皮切口标记线,切开余下头皮全层,去除骨瓣,解除额颞顶部颅骨对颅内压力的影响,降低颅内压。
第三步:根据头部CT提示的脑挫伤部位、血肿大小及对脑干压迫的严重程度等,确定优先手术部位。一般而言,以额颞叶底部为手术部位的可能性最大,此部位为颅底部,对冲伤导致的脑内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常常发生于此。以颞叶底部血肿操作为例,在距颅底骨窗缘约1cm的部位,将硬膜平行于骨窗缘切开,长度约3-4cm。注意勿将切口切得太长,否则脑组织容易在此部位膨出。此部位硬膜切口可以释放出部分硬膜下血肿,并能清除颞叶底部的脑内血肿及挫伤失活脑组织,尽快减轻肿胀脑组织对脑干的压迫。额叶底部操作流程与之相似。
第四步:以侧裂为中心,将硬膜呈放射状或瓣状切开,剪开的切口与额部及颞部的硬膜切口相连,充分显露整个术区的脑组织,清理颞部及额部残留血肿,并清除顶叶可能存在的硬膜下或脑内血肿。
第五步:此时,如颅内压力仍高,排除迟发颅内血肿后可以考虑额极或颞极部分切除,必要时打开脑池,释放脑脊液减压。如采取上述操作脑内压力仍高或颞肌可能明显肿胀者,可以考虑切除颞肌减压。颞肌的切除可以提供20-50ml左右的减压空间,但注意保留颞肌筋膜。保留的筋膜薄而坚韧,所占空间极少,但能对局部脑组织表面起到类似于硬脑膜的保护作用。
上述五步减压使得颅内压快速、逐级的释放,避免了颅内压的剧烈波动,有利于防止脑组织的明显移位、硬膜的剥离和脑灌注压的突破,从而降低了术中急性脑膨出,以及术中、术后再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等的发生。
病例1:
病史:患者女性,50岁,因“车祸外伤致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因车祸致外伤后神志不清,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呕吐数次,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大小便未解,既往病史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7°C,脉搏59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158/91mmHg。神志深昏迷,GCS评分:E1V1M2=4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直径约6mm。右枕部头皮挫伤肿胀明显,外耳道及鼻腔、口腔未见活动性流血及流液。颈软,双肺呼吸增粗,可闻及散在少量湿啰音。心脏及腹部体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无明显畸形,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肌张力不高,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部CT: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枕骨骨折(见图5-1,2)。
手术指征明确,立即完善术前准备30分钟后送手术室,途中复查头部CT提示:左额叶血肿及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范围较前增大,右额叶及左颞叶脑挫裂伤基本同前(见图5-3)。
入院诊断: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①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②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③蛛网膜下腔出血;④脑疝;⑤枕骨骨折。
图5-1 伤后第一次CT示: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
图5-2 骨窗片示:枕骨骨折(箭头所示)
图5-3 术前复查CT提示:左侧额叶血肿及左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增加,中线明显右偏
手术策略:
手术方式:开颅左侧颅内多发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探头植入术。
手术经过:标记左额颞顶部大问号切口,长约30cm,选取切口线上颞顶部切口线转角处(只需操作切口全长的一部分)10cm,切开全层头皮,钻孔,见硬膜蓝染,尖刀挑开硬膜,暗红色不凝血性液体及血凝块喷出,缓慢吸出血性液体及血凝块约40ml后减压(见图 5-4)。
图5-4.钻孔释放硬膜下血肿
初步减压后,将剩余部分头皮切开,暴露颅骨,未见明显骨折线,去除骨瓣约12cm×14cm,硬膜张力极高,硬膜蓝染,脑搏动微弱(见图5-5)。
图5-5 去骨瓣减压
根据CT片提示左侧额叶脑挫裂伤及血肿较颞叶明显,距左侧额底部骨窗缘约1cm,将硬膜平行于骨窗缘切开约4 cm,见左额叶脑挫裂伤明显,快速清除左额叶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脑内血肿约30ml,脑组织张力下降,搏动较前好转,无活动性出血,明胶海绵及棉片压迫(见图5-6)。
图5-6 清除左侧额叶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
再以相同的方法剪开左侧颞部的硬膜,并清除左颞叶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脑内血肿,硬膜张力明显下降,但是张力仍较高(见图5-7)。
图5-7 清除左侧颞叶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
放置硬膜下型颅内压监测探头,提示颅压为37mmHg(见图5-8)。放射状剪开硬膜,见硬膜下血肿约40ml,脑组织广泛发红,张力稍高(见图5-9)。清除硬膜下血肿、额颞叶及顶叶残余血肿及挫伤失活脑组织。脑组织张力不高,脑搏动良好(见图5-10)。将骨窗扩大至中颅窝底部,达到充分减压,骨窗周围硬膜丝线悬吊。
图5-8 放置硬膜下型颅内压探头,测压a
图5-9 剪开硬膜,见硬膜下血肿
图5-10 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
扩大修补硬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去除骨瓣常规关颅。术毕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
术后转归:
术后4小时,患者神志浅昏迷,GCS评分:E1V1M5=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颅内压17mmHg,复查头部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额颞叶脑内血肿基本清除,双侧脑室基本对称,中线居中(见图5-11)。术后16小时,患者神志进一步好转,痛刺激能睁眼,有遵嘱动作,GCS评分:E2V1M6=9分,颅内压18mmHg。复查头部CT示:术区血肿基本清除,双侧脑室基本对称,环池清晰,中线居中(见图5-12)。
图5-11 术后4小时CT复查
图 5-12 术后16小时CT复查
术后第9天,患者神志嗜睡,GCS评分:E3V5M6=14分。复查头部CT示:术区无新发出血,双侧脑室基本对称,环池清晰,中线居中,左额颞顶少量硬膜下积液(见图5-13)。
图5-13 术后9天CT复查
病例分析
本例病人因车祸外伤,被人发现后送到医院,病人已经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头部CT提示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枕骨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去手术室途中,复查头部CT提示:左额叶血肿及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范围较前增大,右额叶及左颞叶脑挫裂伤基本同前。
术中采用阶梯减压技术,逐级、阶梯、快速、有效减压,血肿清除彻底,术中、术后没有脑膨出,术后无迟发颅内血肿及大面积脑梗塞,术后恢复良好。术中距颅底骨缘1cm剪开硬膜,既能充分暴露并顺利清除颅底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又便于硬膜悬吊及止血。硬膜剪开3-4cm,有利于充分暴露,过短不能很好的暴露颅底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硬膜剪开过长容易出现周边未失活的脑组织从硬膜切口局部膨出,造成未挫伤失活的脑组织被清除,加重术后功能障碍,同时脑膨出后额叶及颞叶底部挫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难以充分暴露,不能彻底清除,容易出现术后再出血及严重脑水肿。患者右枕着地,致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CT提示左侧额叶脑挫裂伤及血肿较左侧颞叶明显,所以术中先清除左侧额叶血肿及挫伤失活脑组织,再清除左侧颞叶血肿及挫伤失活脑组织,有利于快速有效减压。
阶梯减压不是缓慢减压,延长减压时间,而是优化每一步流程,做到每一步快速而有效,避免快速充分减压,可以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及大面积脑梗塞等的发生。术中清除血肿及挫伤失活脑组织要彻底,一定要做到术中有效减压,否则可能出现术后再出血及严重脑水肿,术后复查CT脑室受压及中线移位仍明显,病人难以早期苏醒。病人昏迷持续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医疗费用越高,所以术中快速有效的减压至关重要。
术中没有先置颅压探头测颅压,主要考虑病人颅压极高,能够快速有效的减压才更为重要,尽量缩短脑组织受压时间,所以在清除硬膜下、左侧额叶和颞叶大部分血肿并触及硬膜张力明显下降后,再植入硬膜下颅压探头监测颅压,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减压。术中经上述步骤后,脑组织张力明显下降,不需要行额极或颞极部分切除。
术中去除骨瓣后没有马上悬吊硬膜和咬除颅底骨质,而是先快速清除左侧额叶、颞叶血肿和挫伤失活脑组织,并剪开硬膜彻底清除血肿待颅压完全降低后,再将骨窗扩大至中颅窝底部,悬吊硬膜。这也是坚持快速有效减压的原则。
本例病人术前快速完善必须的准备并制定好手术方案,术中严格按照阶梯减压技术的原则及操作规范手术,是本例双侧瞳孔散大病人能够顺利抢救成功并很快苏醒的关键。
专家点评:(刘劲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1. 本病例为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入院时已出现双侧瞳孔散大,但是30分钟后即送入手术室进行了手术治疗,因此通畅的救治绿色通道、及时的手术干预、把握了手术时机是获得成功救治的关键。
2. 采用阶梯减压技术,逐级、阶梯、快速、有效减压,使紧急的开颅手术有序且有效。术中血肿清除彻底,没有出现减压后的脑膨出,术后无迟发颅内血肿及大面积脑梗塞,术后恢复良好。阶梯减压技术值得在颅脑创伤的开颅手术中推广与应用。
3. 对于颅内高压的病人进行阶梯性减压过程中,除了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外,麻醉医师的配合也尤为重要,比如血压的管理、适时的过度通气与高渗治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