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成果之一,从品牌经济学的视角解析了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实践意义。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发展、金融、文化等领域具有深厚的资源积累和战略优势,如何在未来发展中逐步提升城市软实力、重塑上海精神,成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书围绕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战略意义、“四大品牌”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以及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政策支持。
|
內容簡介: |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发展、金融、文化等领域具有深厚的资源积累和战略优势,如何在未来发展中逐步提升城市软实力、重塑上海精神,成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书围绕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战略意义、“四大品牌”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以及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政策支持。本书围绕打响上海“四大品牌”背景、研究方法和启示,从理论上解读“四大品牌”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并分析打响“上海服务”“上海购物”“上海制造”“上海文化”品牌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对打响上海“四大品牌”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三大保障、八条建议。
|
關於作者: |
谢京辉,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员原副院长,现任上海市品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长三角品牌专委会主任,研究领域为品牌战略、经济管理等。已出版专著《品牌经济论》《品牌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强国之路》,主编专著《品牌经济与上海全球城市崛起》 《上海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实践与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驱动品牌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与政策建议》 《品牌经济的理论重构及其演化形态研究》等多篇文章。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科委软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政府发展中心课题,以及上海市各委办和区政府、企业,长三角城市区域等委托的50多项课题。
|
目錄:
|
总序1
前言1
引言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解析1
一、 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意义3
二、 “四大品牌”的特色内涵5
三、 “四位一体”是“四大品牌”的内在联系8
四、 打响“四大品牌”的关键支点10
第一章理论解读:“四大品牌”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34
一、 品牌研究的理论维度34
二、 品牌的三种经济形态37
三、 城市品牌是“四大品牌”建设的基本指向41
四、 城市品牌与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机理43
五、 “四大品牌”建设与上海转型的特点47
六、 城市品牌经济建设的国际经验50
七、 小结56
第二章打响“上海服务”品牌: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58
一、 “上海服务”品牌对上海发展的意义59
二、 当前“上海服务”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优势60
三、 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73
四、 战略目标与关键任务81
五、 建设路径选择82
六、 小结86
第三章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88
一、 “上海制造”品牌建设对上海的意义89
二、 当前“上海制造”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优势91
三、 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97
四、 战略目标与关键任务102
五、 建设路径选择108
六、 小结125
第四章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127
一、 “上海购物”品牌建设对上海的意义127
二、 “上海购物”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优势131
三、 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146
四、 战略目标与关键任务151
五、 建设路径选择157
六、 小结166
第五章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169
一、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对上海发展的意义169
二、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优势172
三、 面临的主要困境184
四、 战略目标与关键任务191
五、 建设的路径选择195
六、 小结204
结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重点举措归纳206
一、 三大保障:夯实建设“四大品牌”的基础206
二、 八条建议:打响“四大品牌”的主要思路209
参考文献214
后记222
|
內容試閱:
|
前言
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服务国家战略,三年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上海服务品牌、上海制造品牌、上海购物品牌、上海文化品牌有了长足进步,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国内外知名品牌重振雄风,一大批自主品牌在国内外舞台展示风采,品牌对上海GDP贡献超过预期,为上海发展增添后劲,更为重要的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重塑了上海品牌精神,提升了城市软实力。在打响上海“四大品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梳理、归纳、总结,制度设计、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实践成果等一系列方面取得的综合效应,通过理论化分析研究四大品牌内在关系、理论依据,为新一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政策支持。
对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深入研究发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围绕这项战略工作,上海需要重点抓好人才、政策、组织三大基础性保障工作,才能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人才保障,着力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名师。
围绕打造“四大品牌”的基本要求和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制定并实施名人名师开发计划。一方面,要在全面摸底全市已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名师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分级分类人才信息数据库。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名人名师在城市品牌建设各个领域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研究消除他们在配置使用各种社会资源中的体制机制束缚,尤其是逐步化解专业化与行政化之间的两难困境,扭转他们面临的社会资源获取严重依赖于行政职务的实际,充分发挥名人名师在产学研联盟、凝聚团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和政府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加快建立社会化、行业化、特色化的名人名师开发机制,重点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济等领域,分类推进人才开发,造就一批大师大家。
在盘活市内水平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此,要继续扩展沟通联系和引导海外人才来沪就业、创业的渠道,并在海外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以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为主体,逐步构建统一、开放、全覆盖的海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海外人才来沪创业或就业、子女就学、就医等提供“一门式”、全方位的信息咨询与代理服务。选择有较好资质和信誉的中介机构,编制服务指南,为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升涉外部门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等各方面便利。从今后一段时期看,疫情的后续影响将逐步在城市功能转型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与上海“五个中心”相对应的很多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将出现下降,为上海扩大海外人才引进规模、优化海外人才引进结构、提高海外人才引进层次提供了重要机遇。
其次,政策保障,以共性政策促使“四大品牌”建设协同发展。
城市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区域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更需要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区域品牌成长的软环境,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城市政府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担负着为区域品牌成长创建良好环境的重任。对上海而言,虽然“四大品牌”具体承载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城市品牌经济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在出台促进城市购物、文化、制造、服务“四大品牌”发展政策时,既要考虑到不同品牌的差异性,也要注意到不同政策的协同性,更要在共性政策层面上做好做足,强化以下共性政策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一是加大财政政策对“四大品牌”的引导,通过税收、产业、投资等政策发挥激励作用,引导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的流向。二是要做好属地产品商标、企业老字号、文化地标衍生产品品牌等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技术监督部门应利用当地名、优、特的产业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原产地域标志注册,使区域品牌形象合法化,从而促进区域品牌的建立,具体成功例子如“西湖龙井”“绍兴黄酒”等著名区域品牌。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则和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区域品牌市场秩序。四是加大奖励力度,发挥名牌作用,积极鼓励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或者挖掘地方资源创出新优、特名牌,加大奖励,有效地发挥城市品牌和名牌的互动作用,在上海范围内,众多名牌必然构筑起一个驰名的区域形象品牌,比如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五是积极主动维护好区域品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再次,组织保障,成立统筹“四大品牌”的管理机构,加速推动管理创新。
举全市之力打造上海“四大品牌”,需要考虑设计统筹全市“四大品牌”建设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机构,在立足“四大品牌”建设分部门推进基础上,建议在市级层面设立城市品牌综合管理办公室,这既是负责全市“四大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成效、政策发布和监督管理的机构,也是协调各区县“四大品牌”建设的顶层机构。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促使管理机构充分吸纳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作为咨询联络专家,不定期地征询和汇总意见以保证品牌推进工作和各类决策的可行性。此外,在品牌管理机制方面,一是要建立决策制定机制,因为品牌管理要涉及太多的领域、企业和人员,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以实现高效和准确的决策行为,避免各利益主体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决策有失偏颇。二是要建立决策执行机制,就是要建立各机构在执行决策时的分工和责任制度,以及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渠道,以便及时调整各项政策。三是要建立宣传机制,城市品牌的推广更多时候是通过宣传进行的,所以有效的、积极正面的宣传对城市品牌的建立更有意义。为此,应通过联合多种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充分挖掘和宣传上海的城市品牌要素。
打响“四大品牌”并非锦上添花,需要再铸辉煌,做好再出发、高质量发展大文章。打响“四大品牌”必须融入“十四五”规划发展之中,上海需要利用内源驱动力,夯实产品与服务,文化品牌赋能,加速创新发展,做大中小企业品牌,品牌建设长效机制,改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打响“四大品牌”注入新活力。
第一,继续巩固用好上海对外开放的天然优势,把“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作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内源驱动力。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在国民经济发展实力上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上海在自贸区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试验,已经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正日益将上海朝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推进开放。从打响“四大品牌”的角度来说,上海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各领域的对外开放,重点聚焦三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一是扩大市场开放,鼓励不同产权、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和组织在相关领域的投资经营,除了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放宽对民资的准入限制,特别是在一些战略性服务领域。二是扩大领域开放,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壁垒,以负面清单制度逐渐取代行业准入限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服务与制造、物流等关键领域的共生发展。三是扩大人才开放,创造“环境友好”氛围,吸引不同层次人才在上海就业、创业,通过同时为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人才提供有利于其长久居住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第二,继续夯实产品与服务质量,确保品牌建设基础载体的健康发展、稳定发展。
产品与服务质量是确保品牌健康发展的基础载体,亦是品牌塑造、品牌发展的核心内容。没有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好的品牌就无从谈起。只有自始至终坚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引领,才能够夯实“四大品牌”的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四大品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一是从企业、政府到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都要树立品牌发展理念。二是要注重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生产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特别是对企业而言,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注重客户意愿,并将客户意愿实时纳入到整个产品链、供应链过程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
第三,深度挖掘上海文化赋予品牌发展的内涵,增强上海品牌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只有基于文化的品牌价值创造才能突出品牌传播的整合优势,才能将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实现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转换的叠加与乘数效应。上海其实拥有储量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有着连续6000年文明史的城市。又因为区位特点,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人文态度,创造出了富有上海特色的多元文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上海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形成文化特色优势,使其成为上海品牌建设的基石。一是厘清文化家底,进行科学规划。对上海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高水平的专家调研,进行全面摸底,从而做好文化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规划。二是加大力度保护上海历史文化资源,对全市范围内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传统艺术等文化遗产做好统筹规划。三是集聚全市乃至全国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将上海打造成相关研究资料最全、理论研究水平最高、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开创性的学术研究高地。四是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精神产品转化,着力打造彰显自己文化底蕴、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产品,凸显本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
第四,加速创新发展能力,明确把创新作为打响“四大品牌”的基本手段,并尽快推动多领域、多环节、多层次的创新发展。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高价值的服务,同时创新也是提升经济效率,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尽管上海近年来在关键领域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创新投入的绝对不足以及创新领域内部的相对不足,即模式创新相对于技术创新存在不足、大众创新相对于关键领域创新存在不足、创新生态相对科创中心能级要求存在不足。因此,除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之外,未来还需要加快补齐创新短板。一是依托产业链优势和长三角一体化优势,提升龙头企业的技术集成优势,发挥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一体化发展。二是改善环境对高技术人才和企业家的吸引力,只有科技人才的集聚、企业家精神的集聚,才能带来创新、创业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形成创新生态的支柱。三是加强基础技术成果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基础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来改造生产力,将极大的提升社会整体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四是抓好互联网 赋予的发展机遇,充分运用好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对区域生产、服务、消费乃至新文化的重塑作用。
第五,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鼓励中小企业制定品牌战略,实现“以品牌兴行业”。
企业(或平台、或其他组织机构)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是品牌从无到有的物理基础。同时,品牌的集聚也能够正向反馈给行业,带来行业的整体繁荣。一是搜集整理上海目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国际知名品牌、国家知名品牌或者全国驰名商标的品牌,将这些品牌进行行业分类,然后从分类后的品牌中选取具有国际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扶持这些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精英,带动全行业发展。二是从上海现有的行业发展模式中,提炼出一些值得产业化、市场化的品牌,按照打造高品质产品和高价值品牌的定位,选取一些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联合这些企业形成文化品牌类的龙头企业圈,对外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上海品牌”,拉动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群体的带动作用。三是鼓励中小企业自身对于品牌的认识鼓励企业将品牌战略纳入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从品牌战略出发,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推出符合其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管理体系、推广体系等。
第六,协同推进“四大品牌”建设,形成品牌发展合力及运营长效机制。
“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均是“四大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各大品牌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也要关注“服务”“制造”“购物”与“文化”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品牌发展合力。一是可以借鉴企业品牌发展的经验,成立专业的品牌运营机构,在此机构运作下,制定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推广,形成品牌运营长效机制。二是要鼓励跨界融合,在产业跨界融合才有发展机遇的背景下,要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现跨界融合,延展其品牌效应。例如,“文化 ”“ 文化”可以提升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的文化底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第七,拓展品牌宣传渠道,扩大品牌宣传范围,向全球推广上海品牌。
品牌宣传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打造上海品牌名片。以“上海购物”为例,以“要购物,到上海”为主题,将上海购物节打造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推广平台、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响亮名片、促进消费升级和引导消费回流的活动平台。二是培育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充分挖掘现有的活动资源,加强“四大品牌”整体形象策划,加大全球营销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四大品牌”的认知度,增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影响力。三是实施“四大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建立政企合作推广机制,开展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推广。
第八,改善营商环境,增加上海的全球吸聚资源的能力,以最大的经济诚意推动“四大品牌”的建设。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一方面是“上海质量”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则是塑造有利于其他主体服务于“上海发展”根本原因。因此,在推进服务型、制度型政府建设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化经济社会行政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关键行业开放、准入、监管等相关领域的试验试点。如前所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夯实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聚焦到行业开放、准入、监管等关键领域。二是通过专业市场培育、法律法规完善等,强化产权保护。产权保护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产权保护的本质是保护创新。围绕产权保护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专业化市场的培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三是在社会保障和供给方面,深化群众意愿导向和群众需求导向。群众满意度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众多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政府是主要的供给方。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群众意愿导向和群众需求导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