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戏海拾贝——戴平戏剧评论选(2012—2021)

書城自編碼: 380470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戴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270382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5
《 81种爱的写法 》
+

NT$ 254
《 鲁迅杂文集(精选杂文76篇,写世道、写人心,当下的我们更需要鲁迅) 》
+

NT$ 314
《 沈从文小说我喜欢你 》
+

NT$ 3468
《 鲁迅全集(21年新校版)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定的传世母本!(全20册) 》
+

NT$ 1683
《 一頁文库·芥川龙之介系列(全8册) 》
編輯推薦:
本书集纳了作者从2012年以来担任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评委、监督员和上海演出行业协会顾问期间撰写的近200篇戏剧评论文章。其中有对京剧《大唐贵妃》《曹操与杨修》等、昆剧《景阳钟》《浣纱记传奇》等、越剧《双飞翼》《玉簪记》等,以及演员史依弘、翁国生、方亚芬等表演艺术的评论文章。文章大都从文学剧本、演员表演、化妆布景、音响效果、音乐演奏、灯光照明、舞台调度等方面出发,进而结合戏剧理论,对戏剧作品的艺术特征,戏剧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以及戏剧演出在观众中所产生的思想反响和艺术效果等进行分析等。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戏剧评论的发展,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戏剧评论集,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所撰写的部分戏剧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上海、北京等各大主流媒体和戏剧专业杂志上,计170余篇,涉及话剧、儿童剧、滑稽戏、广播剧和京、昆、越、沪、淮、粤、晋、秦腔、黄梅、评弹等戏曲、曲艺剧种。这些剧评大都从戏剧美学的高度,对戏的剧本、导演、表演、布景、灯光、音乐、人物造型等方面,做了综合的或有重点的透视和评介。文章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充分肯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并指出其不足,有热情的表扬鼓励,也有诚恳的批评建议。作者把它们比为在戏剧的大海中捡拾到的若干多姿多彩的贝壳,并做了认真的鉴赏和精细的打磨。
關於作者:
作者戴平,是上海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戏剧界的学术权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1981—1982年被选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进修,师从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杨辛。回校后,开设美学、戏剧美学、现当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撰写评论、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雏鹰的记忆——上海戏剧学院培养少数民族戏剧人才纪事》《聆听戏剧行进的足音》等。主编的大型画册《中国民族发饰》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主编的《戏剧美学教程》被我国教育事业部门评为部颁教材。
目錄
一、旧中出新,新而有根 / 1
旧中出新,新而有根——评京剧《大唐贵妃》/ 2
情与义、爱与恨的博弈——评京剧《春秋二胥》/ 9
自励、自信和自由——评《大唐贵妃》中史依弘的表演 / 12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关注“史依弘现象”/ 14
独领风骚史依弘——评京剧《新龙门客栈》/ 17
在敌人心脏里腥风血雨地战斗
——评现代京剧《红色特工》/ 20
戴副眼镜看京戏——看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23
当代戏曲界碑式作品的电影展示——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 25
从《贞观盛事》到《廉吏于成龙》/ 28
重看尚言版京剧《曹操与杨修》/ 31
死学而后活用——评历史京剧《贞观盛事》青春版 / 34
南派京剧武生一绝——评翁国生主演新编历史京剧《飞虎将军》/ 37
仁者归来兮——欣赏京剧《大面》/ 40

二、景阳钟声震剧坛 / 43
从寂寞到闹热——贺上海昆剧团 40岁生日 / 44
景阳钟声震剧坛 / 48
身临其境地“看戏”——欣赏昆剧电影《景阳钟》/ 52
戏曲电影拍成后,别放在仓库里 / 55
瞻仰昆曲先祖的朝圣之旅——评昆剧《浣纱记传奇》/ 58
别出新意解“红楼”——品昆剧《红楼别梦》/ 61
一张桌子四条腿——评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 64
七步吟又谱新曲——昆剧《川上吟》印象 / 67
超越时空的生死情怀——评原创昆曲《春江花月夜》/ 69
看昆曲演员练功 / 72
穿中装听昆曲 / 75
戏曲演员是否都要大学本科毕业? / 78
论昆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人才接续 / 81
培养昆曲人才的对策 / 86
好演员是舞台上演出来的 / 89
一个甲子的辉煌 / 92
似有形,却无痕——读沈斌《品兰探幽——昆剧导演之路》/ 95
论丑角之美 / 98

三、一样的悲怆,不一样的情愫 / 119
一样的悲怆,不一样的情愫——赞方亚芬唱“三嫂”/ 120
唱不尽的玉卿嫂——欣赏越剧电影《玉卿嫂》/ 125
光明颂——看当代越剧《燃灯者》/ 127
看越剧电影《西厢记》,为何台下响起掌声? / 130
情深义重,唯美清纯——欣赏越剧《双飞翼》/ 132
不写爱情故事,一样好看动人——评越歌剧《山海情深》/ 135
道观中的爱情轻喜剧——看越剧《玉簪记》/ 137
王文娟:永远的“林妹妹”/ 140
从诸暨走来的贾宝玉 / 143
戏剧界的一位“挑山女人”/ 147
对布莱希特戏剧观的一次致敬——试评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 152
他是一位敢于“犯规”的导演 / 155
诗化的《柳永》/ 160
弱女不服命,伤痛自己抚——评新编越剧《风雪渔樵记》/ 162
期待上海越剧再出新的“六大经典”/ 165
十年琢得玉成器——喜看越剧第十代演员登台 / 170
喜看越剧男演员后继有人 / 175
男小生在越剧舞台上并不寂寞——评越剧《铜雀台》/ 178
看越剧、评越剧、写越剧——评《李惠康戏剧评论创作与剧作选》/ 181
袁雪芬四改《祥林嫂》成精品 / 185
论越剧的守正创新 / 189

目录3
宅在家里的日子 / 201
喜听斯人曲,欣闻范派传 / 203
四、八年磨一戏 / 207
四十年琢玉成大器 / 208
《敦煌女儿》本是上海女儿——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 212
八年磨一戏——回望《敦煌女儿》创作历程 / 215
人在文库在,待尔凯旋归——评大型沪剧《一号机密》/ 219
上海屋檐下的悲情与暖流 / 222
解派艺术非寻常——纪念解洪元先生百岁诞辰 / 225
家长里短都有戏——看沪剧《小巷总理》/ 228
向崇高的精神境界攀岩的苦痛——看沪剧《邓世昌》/ 230
努力打造沪剧史上的高峰之作——再看沪剧《邓世昌》/ 232
小小钥匙重千斤——评沪剧《51把钥匙》/ 236
一曲《紫竹调》,唤起多少情?——欢迎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 / 239
一台充满青春气息的好戏——评沪剧《回望》/ 242
不忘战争是为了和平——上海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戏剧演出述评 / 245
漕宝路七号桥的一段悲壮历史——评沪剧现代戏《飞越七号桥》/ 250
上海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评原创大型沪剧《陈毅在上海》/ 253
地铁里的大爱——评广播剧《五号线上的马拉松》/ 255
五、漫长的卑微中透出不朽的崇高 / 261
漫长的卑微中透出不朽的崇高——评梁伟平成功主演《武训先生》/ 262
寒夜中透出的一缕春光——评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 265
淮剧的“春天”到了 / 268
《大洪流》演活了小人物 / 272
淮剧筱派旦腔之美 / 274
一幅画惹出的祸——漫议小剧场淮剧《画的画》/ 276
圣手弄胡琴,旧曲翻新声——欣赏程少樑“淮音”演出 / 279

六、姚慕双,世无双 / 283
姚慕双,世无双 / 284
听姚勇儿讲上海史 / 287
为中国滑稽戏诞生 110周年“做生日”——漫评中国滑稽戏展演 / 290
笑点不断,唱段不多——评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 293
滑稽界的一块“活化石”——周艺凯 / 295
龚仁龙的肉里噱 / 297
一台观众大笑二百余次的滑稽戏——评滑稽戏《以心攻毒》/ 300
80后的“马天明”——评滑稽戏《今天他休息》/ 302“冷面滑稽”的艺术魅力——评滑稽戏《一念之差》/ 304
活生生的口述历史——评滑稽戏《上海的声音》/ 307
滑稽戏的一个新“宝宝”——评《舌尖上的诱惑》/ 309
俗中见雅 笑中含悲——评滑稽戏《 GPT不正常》 / 311
传统滑稽戏的现代拓展——评贺岁喜剧《四大才子》/ 314
用好戏把滑稽戏观众重新请回剧场 / 316
《汤团王》,张文龙的眼睛 / 319
讲好“民国女神”的故事——评新创中篇评弹《林徽因》/ 322

七、《深海》中的深情 / 325
《深海》中的深情——评话剧《深海》/ 326
《等待戈多》中国首演在上海 / 329
陈明正点燃了中国探索性话剧的火把——评话剧《黑骏马》/ 331
重温斯坦尼,致敬契诃夫——欣赏话剧《万尼亚舅舅》/ 334
大爱也有声——看话剧《国家的孩子》/ 336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看话剧《韩文公》/ 338
有情之人做无情之事——评原创历史剧《大清相国》/ 341
中国话剧的高地——欣赏北京人艺的七台演出 / 344
一幅古画背后的历史故事——评话剧《富春山居图》/ 347
历史留给后人,更多的是沉思——看大型历史话剧《大明四臣相》/ 350
一台学院派色彩浓重的好戏——欣赏《护士日记》/ 353
喜怒哀乐众生相——评话剧《盛夕楼》/ 355
让生命有尊严地逝去——评话剧《生命行歌》/ 358
正能量的梦幻诗——评诗化话剧《漫长的告白》/ 361
此美唯独上海有——看话剧《永远的尹雪艳》/ 363
淡淡的,却充满了温情——看话剧《桃姐》/ 366
若即若离 不即不离——观小剧场话剧《留守女士》/ 369

目录5
患难相助是双向的——看实景音乐话剧《苏州河北》/ 371
在每一台戏里寻找“创新的珍珠”/ 373
美醉了,《朱鹮》! / 376
红色经典的非常传承——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379
每个家庭都值得一看的音乐剧——评《妈妈再爱我一次》/ 382
先喝了苦水,又喝到了甜水——再评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 384
流星一闪即逝,但留下了永恒光芒——评话剧《浪潮》/ 388
不能忘却云间五颗闪亮的启明星——评话剧《前哨》修改后的二轮演出 / 393
八、各地好戏 / 397
婺剧为何连中三元? / 398
一出真善美结合的好戏——评粤剧《谯国夫人》/ 401
李白不虚长安行——评新编秦腔历史剧《李白长安行》/ 404
生活永远在逻辑之外——看黄梅戏《徽州往事》印象 / 407
新不离宗,古不陈腐——谈黄梅戏在新时期的再起 / 409
古树四百年,繁花开满枝——欣赏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三台大戏 / 413
用现代人目光看崔氏——评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 416
明智的转型——评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 418
覆水难收心可收 / 420
小人物的机智和温情——欣赏绍剧《绍兴师爷》/ 422
大义铸大美——欣赏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 424
小丫杠起了大旗——评扬剧《花旦当家》和龚莉莉的表演 / 427
一曲知民情、纾民怨的慷慨悲歌——评大型秦腔现代剧《狗儿爷涅槃》/ 430
长袖善舞说《行路》/ 435
《女吊》的复活——欣赏绍兴目连戏《女吊》/ 437
一夜还原八百年 / 440
诗是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欣赏《行板如歌》朗诵晚会 / 442
英雄不问出处——看央视诗词大会比赛有感 / 445
大美,白茹云! / 447
这个孔夫子很幽默可爱——评相声集《子曰》/ 449
曾小敏,南国飞来的靓丽“头雁”
——评广东粤剧院来沪献演的三场文艺盛宴 / 451
晋剧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赞新编晋剧《庄周试妻》/ 457

九、儿童剧这朵花 / 461
儿童剧这束花应是五颜六色的 / 462
从《马兰花》到《巴黎圣母院》/ 465
让孩子们记住雨果的名字——欣赏儿童剧《巴黎圣母院》/ 471
大难之下没有天敌 / 473
在舞台上树立一代宗师形象 / 476
用儿童的眼光诠释、演绎经典名著 / 478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观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系列绘本剧有感 / 486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 488
小星星,亮晶晶——评广播剧《满天都是小星星》/ 490
孝与爱的泪水——评儿童音乐剧《田梦儿》/ 493

十、这里也是一片姹紫嫣红 / 495
这里也是一片姹紫嫣红——《百花枝头》序 / 496
船小好调头 / 509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 513
民营剧团敲响了
2020年上海剧场演出的开场锣鼓 / 516
?
十一、艺文“万花筒”/ 519
《城市节日》序 / 520
非常人做成非常事——《破冰之旅——上海大剧院的建造与经营》序 / 524
在宣纸上展示另一种舞台人生——《粉墨梨园——张忠安戏画集》序 / 526
女导演也是半边天——《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序 / 529
《阿楠说戏
3》序 / 532
世界,也可以这样表现 / 535
《无终的对话——胡项城作品展》前言 / 537
一部简约系统的艺术史工具书——评《中华艺术史年表》/ 540
一个艺文“万花筒”——评《文化审美研究的海派情怀》/ 543
耐得寂寞方能大有作为——在胡妙胜教授研讨会上的发言 / 545
顾春芳有幸,北大也有幸——读《戏剧学导论》/ 548
倡导教育戏剧——读《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 551
读懂樊锦诗——读顾春芳新著《我心归处是敦煌》/ 553
沪剧第一史——评《沪剧与海派文化》/ 556
三位护花使者 / 560

目录7
十二、往事追忆 / 563
上戏之父——怀念上海戏剧学院老院长熊佛西 / 564
听陈茂林忆熊佛老 / 570
上戏之魂——朱端钧先生诞生
110年纪念 / 573
陈钧德教授,你在哪里? / 580
泪洒遗墨 / 583
后记 / 586
內容試閱
我常说,世界上最开心的工作之一,莫过于看戏和谈戏。我自 2003年从上海戏剧学院的领导岗位退下后,至今已有 18年,正式退休也有 11年了。这些年来,我先后担任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节和上海演出行业协会等的评委,在2020年疫情之前,每年平均要看戏一百台左右。每天赶来赶去看戏、谈戏、写剧评,成为我的生活的主要内容。我看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从来不走神,也不看到一半开溜。看罢戏,还要参加各种样式的研讨会、评审会,提出意见,分析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有时还要在后台写出急就章式的书面评审意见,甚至连夜“抢稿”,赶写剧评。看戏、谈戏、评戏,有机会和院团长、艺术家们交流探讨,切磋技艺;开研讨会时,还能听到其他专家的高见,对自己也大有帮助,真是一份难得的美差。
上海是一个“海”,海纳百川,其中有一“川”,便是上演各种好戏。上海每年都要举办国际艺术节,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好戏轮番来上海展演、“打擂台”。2020年秋,疫情稍有遏制,广东省话剧院来沪演出的《深海》,便是一台编剧、导演、表演、舞美、作曲都很出色的歌颂研制核潜艇科学家的英雄主义话剧,演出后,专家座谈会上好评如潮。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在传承“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以崭新的主题和演绎方式,展现了新时代壮乡的新青年新风貌,做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国各地和国外来上海演出的好戏,不但让我们大饱眼福,也对我们深有启发。扎根在上海的剧种很多,戏曲有京昆越沪淮,淮剧虽然是名列第五,被称“淮老五”,但“淮老五”照样会不时冒出好戏。2017年,由梁伟平主演的《武训先生》,为求乞办义学的武训正名,名动全国,开始有争议,人民日报发表王蒙的文章予以肯定,梁伟平也获得文华大奖,令许多人大吃一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不时多有佳作问世。儿童剧有中福会的庇荫,得天独厚,剧场里坐满了爱看戏的小观众和家长,不断从剧场里爆发出稚嫩的欢笑声。上海还有本地的“土特产”滑稽戏和评弹,既好笑,又好听。民营剧团和国营院团相比,虽
然坐落在“西厢”,但“西厢”也占了半边天。这里也是一片姹紫嫣红。上海演出行业协会被人戏称为“上海第二个文化局”。上海民营剧团现有两三百个,一年的演出场次超过一万场。有的剧团一年要演 300多场戏,大大超过了国营院团。民营剧团有许多名演员举旗和加盟,徐俊和曾经的张军、孙徐春,便是代表人物,实力不可小觑。上海演出行业协会新点子多,每年都举行上海民营剧团展演,越演越红火,总体演出水平是一年高过一年。写家庭医生的戏,上海勤苑沪剧团的原创沪剧《 51把钥匙》是第一部。这出戏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列为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在上海市民营剧团当年展演中荣获优秀奖榜首,被专家赞为“冒出来的一匹黑马”。上海民营剧团演出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因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被选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上海几乎天天有好戏可看,我是眼福不浅。有时还要到外地去看戏、评戏,大都是新创作的好戏,得以先睹为快。
于是,我常常连轴转,赶场子看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三场戏,看得不亦乐乎。九棵树剧场,名字蛮好听,可惜地点在奉贤,汽车开过去,一个多小时。但是,我舍不得放弃一台好戏。我的外孙女舒尔小时候也称我是“看戏外婆”。看了那么多好戏,套用一种时髦的语言,叫作大有“获得感”,获得了丰富的、美妙的精神享受。有意思的是,我看戏,剧团领导还要当面对我说:”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戏。 “真是不好意思,
请我坐了好位置,看了好戏,还要感谢我,令我受宠若惊。看戏之后,照例要参加各种研讨会、座谈会。我仔细倾听各位专家的发言,那是一种不付学费的听课,一种最好不过的进修。10多年来,多听多想,再上升到理论,学了不少东西,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戏曲专业知识大多来自看戏评戏。京昆越沪淮,唱腔各不同,各种唱腔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人物,也可以抒发同一人物的不同感情。西皮和二黄,是京剧的两大声腔。西皮跳进音程多,二黄则整体音区偏低。用西皮的地方,不能用二黄来代替。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创造了纷呈的流派。越剧和沪剧,流派各有几十种。袁派和傅派,虽然都是越剧旦角,委婉动听,但各自特色分明,学会分辨并不难。袁派唱腔韵味醇厚、质朴含蓄、细腻缠绵,傅派唱腔华丽明媚、高亢迂回、跌宕婉转。听袁派传人方亚芬
唱“三嫂”(祥林嫂、玉卿嫂和文嫂),同是命运悲慛的寡妇,却有不同的韵味,真是一种极美的艺术享受。参加各种研讨会,可以吸收多种艺术营养,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看戏,对于我从事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相得益彰的。因为我每学期都要在学院里开几次戏剧美学讲座,或给研究生、进修班上两个月的课。由于我平时看了大量演出,积累了第一手的丰富材料。站到讲坛上,开讲时可以信手拈来,一一举例,向学生介绍最新上演的好戏,介绍我的看戏心得,介绍国内外舞台演出潮流的最新动态,分析剧本的得失、艺术家们的表演和舞美的创新。我发现,在讲课中不断插入这些新鲜内容,学生最爱听。学生们说,听我的课,不是炒冷饭,而是吃了一盆花色蛋炒饭,每年每月听课都不一样。我也一直认为,给学生上美学课,不应背讲义,讲课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戏剧美学的生命力在活的戏剧之中。戏剧美学的讲授,一定要结合过去和当前的

戏剧创作和舞台演出的实例,这样的讲课,才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坚持到剧场中去看戏,开掘了美学教学的一潭活水。看戏、谈戏,有时还要评戏。写剧评,必须要有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德国戏剧
理论家莱辛在 18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过一本《汉堡剧评》,这是他继《拉奥孔》之后,又一部重要美学理论著作。这是莱辛对汉堡民族剧院的演出实践进行批评和探讨的成果,也是对德国戏剧美学的成功论述。莱辛主张戏剧应忠实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提倡写普通市民故事,认为市民的命运比帝王将相的命运更激动人心,更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他要求艺术忠实于现实,人物刻画要有个性,合乎自然的逻辑,而不欢迎那种古典主义戏剧所崇尚的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人物。同时,作者还要求在描绘客观世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汉堡剧评》在欧洲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好的剧评也可以成为一部美学著作,这是莱辛对我的重要启发。我也要努力按照莱辛的指点去写作剧评。
写剧评,有时也有风险。比如淮剧《武训先生》,我在《解放日报》发表过《漫长的卑微中透出不朽的崇高》,这篇文章曾引起争议,编辑也有压力。在《武训先生》的研讨会上,我发言的题目是:,请书法家写了这 7个字“无限风光在险峰”梁伟平颇为感慨的条幅挂在家中。直到一年多以后,《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王蒙、季国平的肯定文章,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我力图对当代上演的优秀的戏剧作品以美学观点进行研究,由于这些年戏看得多,又交了一些戏剧艺术家好朋友,对于戏剧尤其是戏曲的门道能看懂了,评论便比过去深入了些许。这样的写作实践,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学理论水平。因此,这 10多年来,我坚持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写作剧评,努力做到每篇剧评都能有新观点,有新的角度,或在题目和语言中有点新意,以便吸引读者去看。通过一篇剧评的写作,点燃戏剧创作和戏剧呈现的火花。

2012年,《聆听戏剧行进的足音》出版,收集了我多年来在媒体上发表的剧评。集子出版后,俞洛生先生问我,曾经为他导演的小剧场话剧《留守女士》写过的一篇评论,怎么没有收进去?因为当年还没有电子版,所以遗漏了好几篇剧评,这回都补充收了进去。这本《戏海拾贝》,则是我的第二本戏剧评论集。敝帚自珍,集纳了 8年来发表的 170多篇剧评。还有一篇文章,是在 1981年到北大进修美学前写的第一篇戏剧美学论——《论丑角之美》,这次也一并补入。
时光倏忽,我已成为耄耋老人。今后,只要身体和精神允许,我还会看戏、评戏,因为这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感恩上苍让我与美妙的戏剧结缘,感谢戏剧陪伴我终生。这本《戏海拾贝》估计是我这辈子的最后一本集子了,诚挚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戴平
2021年
6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