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从仓颉造字到印刷术发明,从部落聚居的野外谋生到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从驿站人马送信到现代网络的蔓延,是千万年,又似刹那间。更迭转换中,我们的语言文字、节日习俗、衣冠服饰、建筑楼阁等逐渐形成,又日新月异。星星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汇集在一起,流淌出了一条璀璨的长河。
为了便于梳理这些零散却闪光的文化故事,本书从“壮美河山”“习以为常”“文艺星空”“生活静好”“衣食住行”五大方面展开叙述。青少年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知道的传统文化常识,集体报到!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壮美河山”“习以为常”“文艺星空”“生活静好”“衣食住行”五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常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丰富详实,文风通俗易懂,将趣味性、知识性融于一体,简明浅显又实用耐读。
从风俗节日谈到舌尖美食,从服饰文化讲到语言文字……这本小书囊括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趣意盎然的传统中国文化生活图景。
|
關於作者: |
包君成,全国优秀教师、作家、诗人,中国教育智库特聘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核心素养研究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包子老师”。
曾出版《文语方程式》《第三门:恋之启》《以“法事情人”视角破解古典诗词》《重构阅读思维:“法”“事”“情”“人”阅读法深度解析》《纸上的作文直播课》《诗话二十四城》《包君成经典品读课:四大名著》《包君成文学课:照亮中国文学夜空的58颗星》《包君成文学课: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学简史》等著作;在写作、阅读、古诗文等领域有独到而专业的研究;其“法事情人”阅读法、“六项全能学习法”、“秒变作文法”等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奖项;曾登上《时代人物》杂志封面;在多种报刊发表过相关论文和文学作品;工作之余,爱好广泛,涉猎颇多,曾发行国风音乐专辑等。
|
目錄:
|
壹 壮美河山
003 - 纵览“三山五岳”,看尽“五湖四海”
006 - “龙脉”秦岭的神奇之处
008 - 神秘荒凉的岭南世界
010 - “万里长城”不只风景独好
013 - 长江三峡究竟是哪三峡
016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018 - 号称“六朝古都”“七朝古都”“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的是哪些城市
021 - 丝绸之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024 - “世界屋脊”究竟有多高
026 - 谁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国”
029 - “四大迁徙”知多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湖广填四川
032 - 名山何其多,佛道别搞错
034 - 李白望过的庐山瀑布还好吗
037 - 赤壁真是被火烧红的吗
040 - “数字中国”真神奇
贰 习以为常
045 - 为什么是它们入选十二生肖
048 - 为生活提供无限意趣的“节气歌”
051 - 春节、中秋节傻傻分不清,哪个才是团圆节
054 - “过年”过的是什么
057 - 门神的变迁
059 - 从“寒食”到“清明”
061 - 浪漫七夕,乞巧乞的什么巧
064 - 挂在门上的艾草和插在头上的茱萸
067 - 这样称呼才高级
070 - 今年贵庚啦
073 - “六六大顺”“九九归一”,中国人为何偏爱“六”和“九”
075 - 石狮门口立,安能辨我是雄雌
078 - 《百家姓》为什么用“赵钱孙李”开头
081 - 一日三餐,是怎么定下来的
叁 文艺星空
087 - 何为《诗经》的“六义”
090 - 诸子为啥都有个“子”,百家真达“百”吗
092 “孔孟”连体婴、“老庄”不分家
095 - 大家来找碴:《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真的只是一字之差吗
098 - 汉乐府:逐梦青年才艺培训中心
101 - 左手唐诗,右手宋词,文学“双绝”尽在掌握
104 - 语不华丽死不休:论“八大名赋”的养成岁月
109 - 四大名著是谁评出来的
112 - 四大民间传说,永恒的爱
115 - 虎父无犬子,才华看两代:“三曹”“三苏”“两晏”
118 - 盛唐不敌北宋?为何“唐宋八大家”只有两位唐人
121 - 汉字书法五种字体中,哪种最常用
124 -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怎么写成的
127 - 梅、兰、竹、菊何德何能成了“四君子”
132 - 明明是徽班进京,为什么京剧成了北方的代表剧种
135 - 生、旦、净、末、丑都是什么行当,唱、念、做、打又是什么功夫
138 - “五音不全”和“荒腔走板”说的可是一回事?
肆 生活静好
143 - “文房四宝”你备齐了吗
147 - 围棋是“国棋”,别称知多少
150 - “楚河汉界”怎么画到象棋棋盘上了
153 - 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谁能代表中国工艺品的最高境界
156 - 古筝古琴不分伯仲,琵琶和阮各显风情
158 - 蹴鞠的魅力:C罗穿越到宋朝能否与高俅一较高下
161 - 蹴罢秋千,为什么不是春千、夏千、冬千
163 - 踢毽子:雕虫小技,千古不衰
166 - “南拳北腿”指的是什么功夫
169 - 牡丹不简单,银杏黄满天
171 - 陆羽的《茶经》要怎么念
174 - “分茶”:一种绝迹的行为艺术
176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酒还是人
180 - 粒粒皆辛苦,可你真的分得清“五谷”吗
182 - 都说“六畜兴旺”,你知道是哪六畜吗
184 - “岁寒三友”,你结交了几位
186 - 为什么把故乡称作“桑梓”
188 - 你知道“玉腰奴”是什么动物吗
191 - 飞花令刺激又有趣,你敢玩吗
194 - “投壶”是一个无聊的游戏吗
伍 衣食住行
199 - 今天你“汉服”了吗
202 - 风靡一时的中山装
204 - 穿上旗袍,你就是最美中国女子
207 - 八大菜系,你的家乡菜入选了吗
211 - 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反过来行不行
213 - 北元宵,南汤圆:泾渭分明的不只是地域
216 - 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你喝腊八粥了吗
219 - 远道而来的番茄,名扬四海的豆腐
222 - 东坡肉:“呵呵才子”苏轼的招牌美食
225 - 很快的棍子:筷子原来真的是顾名思义
228 - 古人为什么讲究房屋要坐北朝南
231 - 紫禁城都“禁”了些什么
234 - 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奥秘
236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度量衡到底统一了啥
239 - “卧榻之侧”的“榻”说的是床吗
242 - “八百里加急”放今天,还有快递什么事儿
|
內容試閱:
|
自序:在缓缓的时代长河里捡拾文化常识
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永恒不变的使命,是我们一直乐于并善于做的事。
从仓颉造字到印刷术发明,从部落聚居的野外谋生到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从驿站人马送信到现代网络的蔓延,是千万年,又似刹那间。更迭转换中,我们的语言文字、节日习俗、衣冠服饰、建筑楼阁等逐渐形成,又日新月异。星星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汇集在一起,流淌出了一条璀璨的长河。
然而,作为长年从事教学教研的一线人员,包子老师深刻感受到,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常常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非受兴趣驱使或使命必达。这样的出发点导致大家往往只学来一星半点,浅尝辄止,更遑论系统性掌握并理解。如此不但不利于同学们的个人成长,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包子老师希望通过这本小书,让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厚、历史演变的艰辛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有更加准确而详细的了解。
为了便于梳理这些零散却闪光的文化故事,本书从“壮美河山”“习以为常”“文艺星空”“生活静好”“衣食住行”五大方面展开叙述。
壮美山河——“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江南江北、河北河南,不一样的长江黄河水,滋养了不一样的中华儿女。梦想着有朝一日游遍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皆可为家;也要订下计划,去爬一遍长城,走一趟丝绸之路。我们要在波光粼粼的历史长河中,捡拾如星辰般的文化碎片,享受柔和微光带来的静谧。
习以为常——“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日月轮回,一年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定时器。从立春到谷雨、从立夏到大暑,我们跟随时间流转,在端午赛龙舟、在中秋团圆、在重阳登高……不同节日的风俗异彩纷呈。若是向祖辈问起生活幸福的技巧,想来他们也许会答“心安之处是吾乡”吧。
文艺星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的文字不胜枚举、美不胜收。不说《诗经》中丰富多彩的修辞,单就美感,已让人目眩神往。更别说乐府浅唱、歌赋经典、唐诗宋词……绝不止一种花抖擞绽放,必定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绚烂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生活静好——“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闲适安静的午后,和三五好友手持晶莹剔透的茶杯,悠然泡茶、品味、闲谈,或是下一盘围棋、弹一曲琵琶,秋千、毽子、蹴鞠、投壶,提起哪个都不失为一场风雅。
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琐碎的日常里,着实藏着浪漫。先说服饰,从古至今,服饰各色各样,华贵的唐装、雍容的汉服、儒雅的中山装;再说美食,送行饺子迎客面、南方汤圆北方元宵、八大菜系八种口味;还有住与行,房屋讲究坐北朝南,驿站送信八百里加急……忙忙碌碌,聚散有时,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现在,包子老师写下这些文字,热切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在往后的生活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多加关注,细品其中的趣味,引发更深的思考。
话不多说,我们书里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