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的代表作 ,日本百万册畅销话题书
★ 观察敏锐,“下流社会”从有争议的新词变成了常用术语
★ 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 ,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本书提出的“上流”“下流”的概念,主要用来界定人生热情的高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尤其容易滋生上升无望的情绪。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中产阶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作者三浦展运用翔实的数据、细密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工作热情、人生斗志缺失的日本社会的真实动向。《下流社会》所作的观察和策应,对读者了解日本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很有帮助,也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当一个社会,上层在逃离,中层在下流,底层在沦陷的时候,国民与企业应该如何因应?国民在反思中,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企业可以切实分析他们的想法及行为,精准掌握他们的生存状态与价值观,重新拟定各种策略及商业模式。
|
內容簡介: |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在日本一经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一现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 “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本书中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中国也正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获取警示与经验。
|
關於作者: |
三浦展
1958年生于日本新潟。
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毕业后,入职PARCO有限公司。曾任市场信息杂志ACROS总编,后加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创办集消费、都市、文化研究为一体的智库“Culture Studies研究所”。在进行市场调查活动的同时,独立开展“郊外社会学”研究,此研究广涉家族、消费、都市等诸多问题。受到来自社会学、家族论、青少年论、都市计划论等领域的多方瞩目。
主要著作有《第四消费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永久的孤独社会》《中老年单身族在推动日本进步!》等。
三浦展创造出的“下流社会”一词,因本书在日本畅销逼近100万册,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成为专门词条。
|
目錄:
|
译序:《下流社会》日本中产阶级的分崩离析
前言
第一章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40%的人群将沦为下流阶层?
进行式中的年轻人群“下流化”
从中流化的“1955年体制”到阶层化的“2005年体制”
“中流化”模式面临失效
针对上流阶层的销售需运用“上流化”的策略
从1955年的“皇冠”到2005年的“雷克萨斯”
第二章 阶层分化导致消费人群的分化
阶层化社会的价值观
女性的分化
(1)专职家庭主妇型
(2)“富婆”型
(3)“自然派女性”型
(4)“太妹型”
(5)普通的职业女性型
女性间的差别在不断扩大
女性也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代
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
男性的分化
(1)白领精英族
(2)“乐活族”
(3)“SPA!族”
(4)自由打工族
第三章 团块次代的“下流化”方兴未艾
团块次代男性中48%是“下流”!
团块次代的阶层意识正在不断“下流化”
真性团块次代同样“下流”人数激增
沉醉于疯狂消费的真性团块次代
今后只会越来越糟糕——普通人群的不安
团块世代和新人类世代是稳定的中流
期望差歧
容忍收入差距扩大?
正式雇员与非正式雇员的差距
第四章 年收入300万日元的人结不了婚?
过去10年间“胜”“败”分明?
储蓄额分化为500万日元以上和150万日元以下两极
未婚者的生活满意度低下
女性学历低就跨不过上流的门槛?
结婚是成为中流的先决条件吗?
年入500万日元是结婚的一道门槛
传统的家庭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是要700万日元还是要孩子?
女性把握住幸福的模式
“啃老”女性年龄愈大愈“下流”
年入400万日元是女性脱离“下流”的必需条件
企业高管的妻子最幸福吗?
研究生造就“上流”,自由打工族造就“下流”
派遣雇员、自由打工者不利于结婚和生育
家庭形态多样化了幸福却未必多样化
第五章 追求自己的个性是“下流”?
越是“下流阶层”越追求自己的个性
团块世代与团块次代的差异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语
“尊重个性的家庭”也是下流阶层居多
越是低阶层的年轻人自我感觉越强
无法从自我主张的梦中走出
自我主张派的阶层意识和生活满意度双双低下
自我主张派大多未婚、无小孩、非正规就业
过于追求自我主张带来的问题
第六章 “下流”男性自我封闭,“下流”女性自我展现
“下流”男性的三种“神器”:3P
“下流”女性喜欢唱唱跳跳
“嘉年华会式”的现代社会
“下流”阶层偏好自民党和富士电视台
感到幸福的时刻
团块次代的上流阶层也喜欢廉价服饰
喜欢购物的“下流”与无暇购物的“上流”
团块世代是下向渗透式消费的主要市场
第七章 下流阶层的性格、饮食与教育观
性格决定阶层吗?
“上流”女性味十足,“下流”喜欢颠覆
“上流”善交际,“下流”不标显
不善推销自己的“下流”势将出局
恋爱难的时代
“下流”不随时尚而逐流
不同阶层的饮食生活
“下流专用拉面”的时代
“郊外下流阶层女性”的生活
阶层化社会取决于团块次代女性的下一代
上流阶层拒绝放任式的教育
团块次代“上流”女性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国际化
孩子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阶层分化导致了居住地的固定化?
东京的地形——山手圈和“下只角”
住在山手圈内的中流阶层
东急田园都市线沿线的“上流化”
东京本地以外的人难以进入上流阶层
回归都市中心与“郊外定居时代”的开始
团块次代中八成人口今后仍将居住原地
郊外社区化、“只在当地的年轻人”与互联网
取代地球村的“村子”
西武池袋线的学生不去池袋
在“缩小的世界”里不经意间筑起“傻瓜的围墙”
结束语——防止下流社会化的“机会恶平等”
“工作上流”与“悠闲下流”的分裂
多样化的国家还是四分五裂的国家?
为了防止阶层的固定化?
研析“下流社会”的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你属于下流阶层吗?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关于“下流指数”的小测试。在以下12个项目中,如果你的实际情况与其中一半以上项目相符合的话,那么,你就已经属于下流阶层的一员了。
1、年收入(按“万日元”计)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
2、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快快活活地过好每一天
3、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的色彩
4、期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想违心地虚度此生
5、事事嫌麻烦、不修边幅、生活不规整
6、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
7、生性朴实,不喜欢标显、不出众
8、服饰不追逐流行而是展现自我风格
9、觉得做饭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0、经常吃零食和快餐
11、待在家中玩一整天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会厌倦
12、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
下流阶层的出现源于社会的阶层分化。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平等,结果,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换流动性越来越差,社会阶层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倾向,同时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也日益扩大,最终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集团而催生了下流阶层。近年来,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表了不少结果类似的研究报告。
这一倾向充分说明,今天的日本正在从“中流社会”向“下流社会”转变。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自战后的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半期,日本经历了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本书后面还将论及的,一直到19世纪50年代,日本还是一个由极少人数的上流阶层(不劳而获却能够维持富庶奢侈生活的地主、资本家等富人阶级)与人数众多的下流阶层(无论怎样辛勤劳动也摆脱不了贫困生活的穷人)所组成的等级化社会。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出现了一些被称为“新中间层”的社会阶层,并且逐年增多,主要是那些工薪阶层,他们虽然并没有太多的个人财产,然而收入却年年增加,使得他们拥有一种生活水平能够不断向上提升的期待。在这些新的中间阶层当中,从“下流”上升至“中流”的人数增加尤为可观,故此整个社会呈现出“中流化”的倾向。
可时至如今,由于前面所述的社会等级分化,这部分中流阶层正在日益减少,逐步两极分化成上流阶层和下流阶层。自然,虽说是向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换句话说,日本的中流阶层正在经历着一个“下流化”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指平常意义上所称的“下层”。因为说到“下层”,一般是指那些吃了上顿顾不了下顿、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弱势人群,的确,类似这样的人群近年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本书所探讨的“下流阶层”基本上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这类人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与真正的中流阶层相比却仍然缺少些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电视机的话是够不上中流阶层的,但是现在,即使下流阶层的家庭照样可以拥有DVD、电脑等家电产品,因此单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下流阶层是绝对称不上贫困的。
那么,下流阶层缺少的究竟是什么呢?那便是一种生活的热情。简言之,对“中流”缺少意欲的人,从“中流”中离脱出来的人,或者从“中流”跌至更低水平的人,统统应归为下流阶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多处使用“上流”这个词,其含义也应专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而非指那些饱食终日,仅仅靠利息、红利便可过着安逸生活的富人阶级。
欲望低下、能力低下者即“下流”
“下流社会”又是指什么样的社会呢?在具体描述之前,有必要比较详细地了解一下国民生活的概况,尤其是必须了解国民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样式。
不过遗憾的是,经济学家或社会学家所进行的阶层研究中却罕有关于消费的专门研究。鉴于此,笔者将根据2004年11月和2005年5月所进行的独自调查,来对阶层意识中的消费行为的差异进行分析。本书从第3章起,将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概略的介绍,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目前年龄约30多岁、被称为“团块次代”的这一代年轻人中所显现出来的“下流化”倾向。由于这一世代人群人口众多,他们如何行为,其社会意识如何,对于社会及消费的发展趋势必将产生莫大的影响。在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一世代中,尤其是在这一世代的男性当中,生活水平居于“中下流”或者“下流”的人数特别多。
阶层意识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收入以及资产等所决定的,它还取决于这个人的学历、职业等因素,而且不仅仅受到个人收入、资产、学历、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到父母的以上诸因素的影响。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调查结果还显示,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兴趣、幸福感、家庭关系等也深深地介入到阶层意识的形成过程中。
本书一开头的“下流指数测试”正是基于这些调查结果而设计的。从测试所包含的项目中也可以看出,所谓“下流”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其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也全都较之一般人更为低下,概而言之,即是对于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其结果直接导致收入很难得到提高,独身的比例也极高。在这类人群中,疲疲沓沓走路、松松垮垮生活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这样的生活态度毕竟来得轻松些。
团块次代是日本进入中流社会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因此自团块次代以后的世代都没有亲眼目睹过悬殊的社会贫富差异。在都市郊外的新兴住宅小区里,年龄相仿、收入相近的人,居住在式样雷同的房子里,开着相似的汽车,所有人看上去都差不多,一副小康即安的样子,而这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而从根本上就缺乏从“下流”向“中流”提升自己的志向,从“中流”向“上流”靠拢的意欲也极其淡薄,甚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会不会从“中流”跌至“下流”。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起来的。
为什么人类要不断攀登险峰?是因为期待着险峰之颠有令人惊奇的美景。倘若已经攀登至七成的高度,并且明知险峰之颠根本没有什么美景,而七成高度的地方却是山花烂漫,乱云飞渡,美不胜收,那么谁也不愿花费气力去攀登峰顶的。下流阶层的不求上进就跟登山是一个道理。如今,廉价商店里以低得令人讶异、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低廉价格出售各色商品,名家演奏的古典音乐名曲CD只售100日元。这样的时代,松松垮垮照样能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却可能会被讥讽为傻瓜,因此,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松松垮垮地生活着。
然而,以团块次代为中心的年轻世代今后将继续生活下去的这个社会,已经与以往的社会迥然有异了。同一届大学毕业的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刚过30来岁收入却已经拉开一倍了。说得极端些,现在的社会只有少数的企业精英分子,却拥有大量无固定职业的自由打工者、失业者以及无业者。当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时,即使个人缺少上升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随大气流一同上升,而当整个社会不再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只有上升意欲极其强烈、并且拥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升,不具备上述动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面对这样的时代,年轻的世代其价值观、生活、消费今后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便是本书所要探讨的课题。
三浦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