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編輯推薦: |
追忆古人的文学走入市场能够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体验到各位作者对古今圣贤无尽的追思,充满真情,这是喜爱文学作品的大众读者的精神享受。
|
內容簡介: |
文学有一种直击人心灵的魔力,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同身受,不能自拔。十多位知名作家联合打造的文学佳作,读来令人酣畅淋漓。听听古今文人大家的二三事,了解孔子、庄子、杜甫等古代圣贤以及路遥、杨绛、汪曾祺、史铁生和孙犁等现代文人大家不为人知的经历与往事……
|
關於作者: |
林建法(1950-2022),男,福建连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91年1月始为《当代作家评论》法人代表,主持编辑部全面工作至今。2000年5月为主编。先后荣获1995年辽宁省十佳编辑、1996年东北三省优秀社科编辑称号、2006年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辽宁省首届“辽宁期刊人奖”、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艾明秋,女,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审阅数百部图书。责编图书曾获得国家大奖。出版《编读五味》。
|
目錄:
|
01 孔子的最后时刻 / 李木生 / 001
02 与庄子游心 / 姜建强 / 012
03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 祝勇 / 028
04 杜甫的咏怀 / 陈丹晨 / 063
05 八大山人二记 / 陈世旭 / 090
06 前辈们 / 汪惠仁 / 105
07 人物册子 / 胡竹峰 / 125
08 大师之间的敌视和蔑视
——章太炎与王国维之一斑 / 伍立杨 / 148
09 “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 铁凝 / 157
10 秋天去看孙犁先生 / 付秀莹 / 176
11 汪曾祺与黄裳 / 孙郁 / 181
12 病危中的路遥 / 张艳茜 / 193
13 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 / 杨海蒂 / 211
14 蝉蜕 / 王安忆 / 227
|
內容試閱:
|
齐鲁的旷野里,北风猎猎地吹着。
病了吗?脚步怎么会如此轻盈?踏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并将要没于斯的土地上,孔子的心里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的感觉。
73年的岁月,正踏出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他欣慰地看到,是他罄尽生命,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出了一片文化的沃野。孔子捋了一下被北风吹得有些凌乱的胡子,将目光投向空旷的田野,也洒向自己曲折斗转的一生。
雪在翻飞。
孔子望着窗外混沌的世界,有一缕留恋的火苗在胸中蹿起。
他最是难舍自己的学生。
一个一个,几千个学生就在这雪的翻飞中挨个从自己的面前走过。
多想让他们停留一下,好再摸摸他们的脸他们的头他们的手。就是闭上眼,光凭手,也能摸出是颜回还是子贡。多想为他们掸去身上的雪,再为他们端上一碗开水,让他们捧着慢慢地喝,既暖手又暖身还暖心。但是得提前交代那个性急的子路,水烫,要慢慢地喝。不然,肯定会烫着他。多想听听他们读书的声音,那是比天籁、比韶乐都要美妙百倍的音乐啊,那是可以忘生忘死的声音啊!不管是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还是汗流浃背的三伏酷暑,一旦学习起来,大家总会忘掉了寒暑,出神入化于精神的妙境里。更想再与学生们来一番越磨越深、越磋越透的辩论,哪怕受更多的抢白、更多的质疑。那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有照亮灵魂的火焰燃烧不息。颜回走过来了,我得告诉他,还是要好好保养一下身子。这不是樊须(即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亦名迟)吗?不要走得这样匆忙吧,是不是还对于我骂你的“小人哉,樊须也”有所不满?那次你问种庄稼和种菜的事,我确实是不懂,当时也有些躁,话是说过头了。我现在想起来,学会种田与种菜有什么不好呢?我不是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话吗?老师也有不知的事情,你问得好,你不想再问问别的什么吗?问吧,问吧,老师真想听你的提问呢!
可是,谁也没有停留,还是一个一个的,从孔子的面前走过,向前走去。
但是,在这雪落中华的时刻,无限留恋的孔子,从学生那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听到了一个嘹亮的声音,在雪野中回响: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老师笑了,这是樊迟的声音啊。老师继而哭了,笑着哭了,因为他听到了这整支队伍共同发出的生命的大合唱: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道德的君子从此再也不会孤单了,这一列学子的队伍,还会无限地延长、延长,壮大、壮大。
一种莫大的欢乐与幸福,就这样充盈于孔子苍茫的胸际。
不远的将来,又有一个叫孟子的君子大儒,还在感叹着孔子当年的欢乐与幸福。他告诉世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而王天下不与焉。”这种欢乐与幸福,给个皇帝也不换!岂止不换,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欢乐与幸福。
雪下着。孔子笑着哭了。
他知道母亲在等着他。
那个叫颜徵在的女性,注定要因为孔子而流芳永远。
母亲墓前的树已经长得又大又粗了,而母亲的容颜却越来越清晰如同就在眼前。虽然学无常师,但是母亲当然是自己的第一个老师了。母亲在困境中的从容与果敢,母亲对待生活的乐观与进取,还有母亲一视同仁地照顾抚养身有残疾的哥哥,以及母亲待人接物的得体与大气,都是那样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年幼的孔子。那座尼山和尼山上的那个山洞,好多年没有登临了吧?母亲生前可是常常会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朝着那个方向走神呢。
尤其是母亲的笑容,美,还带着一种莫名的宽容。身体病着,可是只要一看见儿子,笑容就会自然地浮现在脸上,是那样的温馨。流亡的14年里,母亲的笑容就常常地浮现在自己的眼前,从而给自己艰难的行旅增添力量。她曾为父亲献出过如花的青春,她更无言地为自己的儿子献出了整个生命。
如果没有年轻时做乘田、委吏的经历,怎会有后来“弃天下如敝屣”的胸怀与气度?
在孔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除了母亲,还有自己的妻子亓官氏。太苦了她了,在那14年里,她是怎样度过的“守寡”一样的时日呢?其中的艰辛当是一言难尽的。一丝愧疚就在心上浮起了,还有一声轻轻的叹息。
对了,还有那个南子。她也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她的好心她的照抚虽然被世人,包括自己的学生所误解,但是孔子心里是有数的。一种感激总也在记忆的深处藏着。14年的流亡之旅,70多个国君与大夫,没有哪个能够真正理解孔子重用孔子,倒是这个担着好多“风言风语”的南子,对孔子有着真正的敬重。多少年了?也不用去计算了,但是那次相见却如昨天一样。还有她在帷幔后面的回拜,和回拜时所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的叮当撞击的清脆声响,都历历如新。如果母亲健在并且知道南子对自己儿子的好,肯定也会对南子有着好感与感激的吧?
雪一定会把母亲的墓盖得严严实实的。等着我,母亲,儿子就要来了。
黄昏。
点上那盏灯吧。多少个这样的黄昏与多少个夜晚,就是在这盏灯下,孔子让自己整个的身心,投入在这些文化典籍之中。投入其中,犹如鱼在海中鹰在云上。
双腿已经有些麻木与僵直了,只好斜靠在床头的墙上。把那断了牛皮绳子散落了的竹简重新穿好,再打上牢稳的结。手也不听使唤了,一个结就要打好久好久。但是孔子的头脑却空前的清楚,犹如雨后的春晨。
就是闭上眼睛,他也熟悉每一片竹简和竹简上的每一个字。有时,他会觉得,这些竹简比自己的儿子还亲。那些个权贵们是不把这些东西真当回事的,他们没有工夫去想它们的价值,当然更没有工夫去看上一眼。即使迫于应酬必须要学习,也总是在皮毛间打转,很少能从肌肤深入灵魂中了。
连睁开眼睛都觉得难了。干脆闭上眼,只用手轻轻柔柔地摩挲。
有风从窗子的缝隙中探进来,灯光好似春天的柳条般摇曳着。孔子的身影,也便在墙壁上荡来荡去,是那样庞大,又是那样坚定。
那只一条腿受伤的麟已经死去还是回归了山林?手中的这些竹简,却是比麟更有生命力的生命啊!它们就如这盏灯吧,看似脆弱得很,轻轻的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吹熄。但是,当它们已经刻在人们尤其是仁人的心上之后,那是再也熄灭不了的啦。人,人的情感与思想,还有烟雾缭绕的历史,都会因为它们而不朽,因为它们而再生。它们就是一盏盏的灯,再黑的夜、再长的夜,也能被它们照亮。一旦把心灵点着,就是点着了一颗颗星辰,那就更是黑夜与大风都无法扑灭的了。
后来有一个叫秦始皇的愚蠢的皇帝,以为把这些手持灯盏的知识分子和正在亮着的灯盏一起扑杀,他的皇帝位子就可以万岁了。但是历史早已证明,“焚书坑儒”只是宣告了一个专制王朝的短命,并将这个专制制度的罪孽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是孔子后人的一面小小的鲁壁,护下了这粒文化与文明的火种。那些统治者应当明白,多少知识分子,包括普通百姓的心灵,不都是一面永远站立的“鲁壁”?这是任何焚烧与虐杀都无法抹灭的。
也许孔子早已看见了这一切?摇曳的灯光里,有微笑正在孔子的胡须间游走。
这个冬日的黄昏听见,有苍凉的咏唱正从这栋屋子的门缝间逸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没有一点寒冷。
孔子真切地听见了雪花的脚步,那是尧的脚步舜的脚步禹的脚步周公的脚步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知音的接踵而至,真是让孔子喜出望外了。
携手间,已经在飞了。
轻灵的魂魄,也如这纷扬的雪花,翔舞在天地之间。是飞舞在泰山的峰巅间吗?只有醒目的松柏,在这银白的世界里吐着勃郁的绿色。这当是泰山上的君子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齐鲁莽莽,世界茫茫,壁立万仞的泰山也如这轻灵雪花,在宇宙间飞翔。
从来没有过的解放,从来也没有过的自由,就这样弥漫在孔子的生命中。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音符,共同组成了无边无际、无上无下的和鸣。这是天上的音乐吗,可分明又是在人间,而自己的每个细胞,也都成为这个和鸣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一种大安详、大欢乐降临了。
是寒冷的锐利刺痛了孔子?他从梦中醒来。
已经无力翻身了,他看到有银色的东西正侵入到床头上。是雪吗?他艰难地微微侧过脸去。一种喜悦一下子就亮起在这深夜里:雪霁了,这是月亮的吻痕。
孔子没有担心,也没有疑惑。雪花,泰山,知音,他们存在过,就不会丢失。或者,这眼前的月光,就是梦中的雪花变的?
全身也许就只剩下心口窝处还有一点温热,他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一辈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的孔子,就要直面死神了。
平静如水的孔子甚至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要用这心口窝处仅有的一点温热,去温暖那个被人误解的死神。
它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精灵啊!是它给人以最终的休息与解脱,也是它给人以最终的平等与自由。这种自由,是自由得连躯壳都抛弃了的。
死亡也是这样的美丽。可以是一片树叶飘扬着从树上降下,也可以是一颗星辰燃烧着从天空陨落。可以是山溪渗入渴念的田野,也可以是黄河跳下万丈的壶口。但是它们,都带着生命的光芒,升华于安详而又欢乐的至境。
寒冷又在慢慢地离去,那颗臻于圆融的灵魂,轻柔得如天鹅的羽毛,飘逸着似天上的白云。
就这样,灵魂飞扬在漫天的月光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