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上市一年,经住了市场和读者口碑的双重考验。《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上市不到一年,销量已经超过五万套,豆瓣评分稳定在9分以上。一场跨越数年的“读史马拉松”,已经来到了第二站,参与其中,做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资治通鉴》共十六纪294卷,《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解读周纪一、周纪二,仅讲完前2卷。第二辑解读周纪三、四、五,以及秦纪一、二等5卷,带你领略战国风云,亲自走一遍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延续第一辑的写作风格,用“串讲”的方式解读经典,以比原著更开阔的视野,帮你拥有大历史观。经典史书不是“金科玉律”,作者调用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储备,结合最新的学术进展和考古发现,大胆质疑《资治通鉴》的一些事实与观点,推测其中的前因后果。这套书的视野可能比司马光本人更开阔,而你也可以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过去与未来。作者本人就是这套书最有力的名片。熊逸老师堪称奇人,为人低调,隐于市而专心著书,极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他在“得到”开设的《熊逸书院》《熊逸说苏轼》等10门课程,超过60万人加入学习,每一门课都广受好评。已经出版多部作品,如《王阳明》《春秋大义》等,豆瓣评分几乎都在8.0以上。特别的装帧,值得
|
內容簡介: |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作者熊逸用“串讲”的方式,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本书为第二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以及秦纪一、秦纪二,以近260个问题为抓手,带你“亲历”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崛起:
辨真伪的史料分析:秦纪编年到底应该从哪儿算起?
有启发的管理经验:到底该不该任用鸡鸣狗盗之徒?
有深度的专题研究:为什么说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
有对比的世界格局:东西方造像和立碑有什么用处?
……
现在,请你跟随熊逸老师的脚步,了解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最终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
|
關於作者: |
熊逸
学贯中西的思想隐士,著作等身的文史作家,坚持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解剖中国传统文化。
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开设有《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熊逸书院》《熊逸说苏轼·30讲》《熊逸讲莎士比亚》《熊逸·唐诗必修50讲》等课程。
著有《熊逸说经典》《春秋大义》《周易江湖》《孟子他说》《逍遥游》等多部畅销书。
|
目錄:
|
目录
|第一册|
|周纪三|
周慎靓王
周慎靓王元年至二年
001 造像和立碑有什么用处
002 魏惠王真的输在急功近利吗
003 魏襄王为什么“望之不似人君”
周慎靓王三年
004 魏太子为什么坚持雪天下葬
005 秦国为什么不该借道攻打齐国
006 孟子如何替不孝的匡章辩解
007 中国的孝道为什么这么复杂
008 五国伐秦谁吃了大亏
009 小国宋国凭什么对抗大国强国
010 施行仁政一定管用吗
011 宋国的灭亡能不能把话说圆
周慎靓王四年
012 秦国为什么恢复了斩首
013 苏秦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014 张仪是怎样攻击合纵策略的
015 公孙衍为什么推荐田文做魏国总理
016 高手怎样在权力暗战中谋篇布局
周慎靓王五年
017 秦国该不该出兵伐蜀
018 川渝是怎样归入中国版图的
周慎靓王六年
019 子之是怎样获得燕国权柄的
周赧王上
周赧王元年
020 齐宣王为什么要传话给太子平
021 孟子真的主张平定燕国内乱吗
022 孟子为什么反对吞并燕国
023 圣人的标准是什么
024 为什么说替罪羊是一种政治智慧
025 谁是齐宣王伐燕时的帮手
026 公仲为什么会出割地求和的主意
027 岸门之战是怎么发生的
028 孟子离开齐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二册|
周赧王二年
029 为什么秦国会担心齐楚联盟
030 为什么说秦国是被动防御
031 楚怀王是怎么被张仪说动的
032 战国精英为什么越来越没底线
033 为什么说胡适误解了屈原
034 司马光为什么把屈原删得一干二净
035 楚怀王该如何破解张仪的骗局
036 楚怀王为什么必须跟秦国决一死战
周赧王三年
037 平庸的郭隗有什么功劳
038 燕昭王筑宫是怎么演变成黄金台的
039 为什么说黄金台在哪儿不重要
040 燕昭王纳贤为什么会被夸大
周赧王四年
041“蜀相杀蜀侯”有什么破绽
042 张仪为什么建议秦国归还汉中
043 张仪为什么敢主动请缨去楚国
044 张仪是怎么脱险的
045 小人物如何左右大人物的命运
046 为什么张仪和苏秦的经历这么像
047 战国巅峰水准的说服术有什么特点
048 张仪的职业危机是怎么回事
周赧王五年
049 张仪是怎么体面地离开秦国的
050 为什么背信弃义的张仪吃得开
051 司马光为什么会被朱熹打败
052 才干怎么做价值判断
053 宋朝知识界是怎么撕裂的
054 臣子应该怎么使用口才
055 古代社会理想的婚姻模式是什么
056 孟姚是怎么当上王后的
周赧王六年
057 古代君主怎么解决二把手问题
周赧王七年
058 秦武王为什么破格任用甘茂
059 甘茂为什么不肯攻宜阳
060 缔结盟约为什么要歃血
061 秦武王失策在哪里
|第三册|
周赧王八年
062 秦武王为什么一定要打宜阳
063 周君的燃眉之急是怎么解决的
064 甘茂是怎么攻下宜阳的
065 秦武王是怎么突然死的
066 秦国该如何选继承人
067 公子稷是怎么被送上王位的
068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
069 怎么用最小的代价移风易俗
周赧王九年
070 赵武灵王为什么非得推行“胡服”
071 为什么说魏冉的安排很高明
072 宣太后是如何首次亮相的
073 甘茂为什么会力劝秦国援韩
074 战国外交风格有什么特点
075 甘茂为什么得以善终
076 古代妇女是怎么加夜班的
周赧王十年至十一年
077 如何理解秦昭襄王时代的秦国政坛
周赧王十二年
078 秦国战事对“国际格局”有什么影响
周赧王十三年至十四年
079 蜀侯真的被后妈陷害了吗
080 秦楚重丘之战为什么难打
081 匡章为什么按兵不动
082 为什么搞地盘和搞外交经常冲突
周赧王十五年
083 孟尝君是怎么声名鹊起的
084 战国时期为什么能任用外国人为相
085 赵武灵王为什么不该立赵何
周赧王十六年
086 赵武灵王为什么让太子提前继位
087 韩国政坛的内斗是怎么回事
088 为什么公叔不应该杀掉几瑟
089 楚王该不该赴秦王的约
090 太子横是怎么当上楚襄王的
091 楚国是怎么保住完整领土的
092 土偶、桃梗为什么能驱邪
|第四册|
周赧王十七年
093 秦国为什么会跟孟尝君翻脸
094 到底该不该任用鸡鸣狗盗之徒
095 孟尝君会怎么反驳王安石的批评
096 为什么说门客只是“效力”不是“效忠”
097 司马光为什么不给公孙龙发言机会
|周纪四|
周赧王中
周赧王十八年至十九年
098 楚怀王的结局如何
099 为什么说五国伐秦疑点重重
周赧王二十年
100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把长子封在代地
101 赵武灵王为什么想让代地独立
102 沙丘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103 赵武灵王“不得好死”该怪谁
104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有什么变化
周赧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
105 白起在秦国是如何登场的
106 白起首秀是怎么打赢的
周赧王二十三年
107 孟尝君是怎么离开齐国的
周赧王二十四年
108 司马光对秦国的批评哪里不正确
周赧王二十五年
109 韩魏割地赂秦有什么苦衷
周赧王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
110 秦昭襄王称帝是怎么回事
111 齐湣王为什么会动念联秦伐赵
112 苏秦真的是燕国间谍吗
113 苏秦的信里透露了怎样的战国局势
114 魏昭王该不该赴秦王的邀请
115 新一轮的合纵是怎么搞起来的
周赧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
116 站在观念史角度如何看待历史真相
117 宋国究竟为什么会亡国
周赧王三十年
118 三晋为什么会借道给秦国
|第五册|
周赧王三十一年
119 为什么说乐毅的打法比剧辛高明
120 淖齿以什么理由杀了齐湣王
121 司马光跟荀子有什么不同
122 阿云案为什么在法制史上大名鼎鼎
123 讲王蠋之死有什么良苦用心
124 孔子算不算忠臣
125 为什么说司马光倒向了法家
126 乐毅六月“下齐七十余城”是真的吗
周赧王三十二年
127 孟尝君怎么说服赵国、燕国救援魏国
128 普通人要怎么读历史
129 和氏璧的来历是真的吗
130 和氏璧的故事是怎么越传越神的
131 司马光为什么简化蔺相如的故事
132 卫嗣君的资治意义在哪里
周赧王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
133 苏厉是怎么巧妙劝说白起的
134 魏冉为什么会垂涎陶地
周赧王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
135 有法无术会出什么问题
136 蔺相如的封赏为什么那么高
137 为什么说将相和的故事很有现代性
138 田单是怎么登场的
139 燕昭王为什么杀了进谗言的人
140 君臣遇合的佳话是怎么突然转折的
141 田单是怎么打赢燕国的
142 乐毅如何绵里藏针回应燕惠王
143《乐毅论》是怎么成为书法传奇的
144 田单是怎么避过齐襄王猜忌的
145 田单是如何被九宠臣陷害的
146 貂勃是怎么维护田单的
147 田单是怎么攻下狄城的
148 孟尝君的结局是怎样的
周赧王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
149 白起是怎么摧枯拉朽的
周赧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
150 楚国是怎样亡羊补牢的
周赧王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
151 陈筮是怎么从秦国搬来救兵的
152 苏代为什么没能说服魏安釐王
|第六册|
|周纪五|
周赧王下
周赧王四十三年
153 义渠是怎样淡出历史舞台的
周赧王四十四年
154 赵奢是怎样崛起的
周赧王四十五年
155 赵奢是怎么成长为一代名将的
156 范雎是怎么当上秦国客卿的
周赧王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
157 范雎是怎么平步青云的
158 秦昭襄王是怎么收回权力的
159 范雎是如何报复仇家的
周赧王五十年
160 司马光为什么对范雎没有好感
161 触龙说赵太后真的合情合理吗
162 田单和赵奢谁更有大局观
周赧王五十一年至五十二年
163 秦国是怎么执行远交近攻战略的
164 楚考烈王是怎么成功继位的
周赧王五十三年
165 韩国是怎么嫁祸赵国的
周赧王五十五年
166 长平之战是怎么开始的
167 赵括之母为什么阻止儿子当主帅
168 秦国为什么也临阵换将
169 山东诸国对赵国失利作何反应
170 杀降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周赧王五十六年
171 白起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赵国
172 赵国该不该割地给秦国
173 长平之战后各国有什么反应
174 为什么这么多人力挺魏齐
周赧王五十七年
175 毛遂为什么能一战功成
176 鲁仲连是怎么说服新垣衍不降秦的
177 鲁仲连义不帝秦的话真的在理吗
178 信陵君的名望是怎么炼成的
179 窃符救赵是怎么发生的
180 窃符救赵的故事为什么大受推崇
|第七册|
周赧王五十八年
181 白起之死值不值得同情
182 信陵君回不去魏国怎么办
183 信陵君是如何重新定义“士”的
184 吕不韦是怎样运作异人的
周赧王五十九年
185 嬴政的出身疑云是怎么产生的
|秦纪一|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186 秦纪编年到底应该从哪儿算起
187 司马光为什么长篇累牍引用荀子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至五十六年
188 秦昭襄王如何把霸业推上顶点
189 廉颇是怎么复出的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元年
190 鲁仲连是怎么用一封信攻下聊城的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元年
191 吕不韦是怎么拜相封侯的
秦庄襄王二年至三年
192 信陵君是怎么大起大落的
193 司马光写信陵君葬礼问答有什么深意
始皇帝上
始皇帝元年
194 为什么说郑国渠的修建始于阴谋
始皇帝二年
195 名将廉颇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始皇帝三年
196 李牧为什么对匈奴采用防御战
197 李牧是怎么大败匈奴的
始皇帝四年至五年
198 秦国是怎么应对蝗灾的
始皇帝六年至九年
199 秦国夏天冻死人是怎么回事
200 嫪毐是如何进宫的
201 嬴政是怎么收拾嫪毐的
202 嬴政是怎么跟太后和好如初的
203 楚考烈王的继承人是怎么来的
204 春申君是怎么被杀的
始皇帝十年
205 吕不韦倒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6 李斯是怎么登上历史舞台的
|第八册|
始皇帝十一年至十二年
207 吕不韦是怎么暗淡收场的
始皇帝十三年至十四年
208 韩非是怎么死在秦国的
始皇帝十五年至十九年
209 秦国是怎么灭了韩国和赵国的
210 赵嘉为什么会自立为代王
211 为什么说樊於期事件意义非同寻常
212 荆轲的剑术到底怎么样
213 荆轲和太子丹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214 荆轲是怎么准备行刺的
|秦纪二|
始皇帝下
始皇帝二十年
215 荆轲是怎么行刺秦王的
216 荆轲刺秦的结局是怎样的
始皇帝二十一年
217 赵嘉为什么建议杀死燕太子丹
始皇帝二十二年
218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219 王翦出征为什么会挂心待遇问题
220 秦国的赏罚规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始皇帝二十三年
221 王翦为什么赤裸裸地要房子要地
始皇帝二十四年
222 为什么说昌平君的事是一笔糊涂账
223 昌平君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始皇帝二十五年
224 司马光为什么批评太子丹和荆轲
225 秦国为什么要天下大酺
226 齐国是怎么维持了四十年和平的
始皇帝二十六年
227 齐国的灭亡到底该怪谁
228 嬴政为什么要改头衔、废谥法
229 秦朝是怎么做国家形象设计的
230 为什么说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
231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
232 十二金人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233 秦国是怎么统一法度的
|第九册|
始皇帝二十七年
234 秦始皇为什么要改信宫为极庙
始皇帝二十八年
235 秦始皇是怎样收拢人心的
236 秦始皇的封禅大典是怎么搞的
237 秦始皇为什么要在齐国祭祀八神
238 秦始皇为什么会求访仙山
239 望气之术是怎么回事
240 秦始皇伐湘山树的真相是什么
始皇帝二十九年
241 张良狙击秦始皇是怎么回事
始皇帝三十一年
242“使黔首自实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始皇帝三十二年
243 秦始皇为什么会拆毁城墙和沿河堤防
始皇帝三十三年
244 秦朝为什么会北伐匈奴
245 秦朝是怎么经营南方的
始皇帝三十四年
246 秦朝焚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47 假如秦始皇重用儒家学者会怎样
始皇帝三十五年
248 阿房宫真是项羽烧的吗
249 怎么理解秦始皇的“疯魔”举动
250 坑儒是怎么发生的
251 坑儒真的是秦始皇迫害儒家吗
252 秦朝接连发生了什么怪事
253 秦始皇是怎么努力逆天改命的
始皇帝三十七年
254 最后一次巡游秦始皇做了什么
255 胡亥是怎么当上秦二世的
256 为什么立胡亥是最不坏的选择
257 秦始皇陵经历过怎样的千年风雨
258 蒙恬是怎么反省自己一生的
附 录
关于战国的“人、事、物、理”
|
內容試閱:
|
如何用七把刀解剖一头大象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开始了。
《资治通鉴》是一处精神原乡,每一代中国人都必须回到这里。在《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 出版后,有数万位读者加入这项“读史大工程”,读完了《资治通鉴》前两卷的内容。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汇入这股洪流。
在第二辑开始之前,我想先跟你谈谈我写这套书的方法论。
写这套书,感觉就像厨师烹饪一头大象,如何拆解,如何备料,如何加工,如何上桌,如何在色香味 俱全之上做出独家风味,每一个细节看上去都重如泰山,而且无从下手。但说心里话,其实也不算很难,只要七把刀轮番上阵就可以了——职场中人对此应该都 不陌生,无非就是小团队拆解大项目的传统套路。尽管古训叮咛“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释德洪《与韩子苍六首·其四》),我还是不介意谈谈“针法”或者说“刀法”的。
第一把刀,追本溯源。
这应该是我们读历史的第一项功课,无论拿到一部书、一份档案,还是听到一个说法,首先要做的是追踪出处,评估信息源的可靠程度,还要考察如果信息源失真,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文字传抄的错误,还是立场不同带来的偏见。这在历史研究当中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分支,叫作“史源学”。除此之外,我还会顺带谈谈一些经典概念、成语和其他词汇的出处,对照它们的原始含义和现代含义,从这些细节里了解我们的观念和语言的演变历程。
第二把刀,竭泽而渔。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记载往往会有出入。
有些出入属于枝节问题,大差不差,但也有一些简直各说各话,南辕北辙。所以,我们有必要网罗所有材料,然后,要么通过蛛丝马迹去伪存真,找到真相,要么给真相圈定一个大概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让不同的说法和平共存,等待新材料的出现。
以上这两把刀,意味着凡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用到的文献,只要是保存至今的,我都会带你审视一遍。
第三把刀,跟进学术前沿。
毕竟不断有新文献出土,新的遗址和墓葬被发掘出来,历史的实物和文献可以互相佐证,这就使我们作为现代人,眼界可以高出司马光一筹。假如司马光死而复生,一定很乐意借助这些新知给《资治通鉴》查漏补缺。之所以第一辑二百五十讲,九十多万字,仅仅走完了《资治通鉴》的前两卷,除了因为打基础需要格外用力外,还因为司马光受限于史料,对于战国历史,主要从《史记》取材,而司马迁更受限于史料,没少犯错,这些错误被司马光照抄了下来。所以,现在必须借助新发现的史料和历代学者的辛勤考订,花很多篇幅来做校正。
除此之外,历史问题涉及很多地理知识,所以有一种论调说“地理是历史的第四维”。两千多年来,江河改道,行政区划变迁,实在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仅仅在最近几十年间,行政区划的变更就已经数不胜数。古代地理如何对应现代坐标,需要尽我所能,小心查证。
第四把刀,知人论世。
这把刀用来剖析司马光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学术立场,看懂他在编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各种取舍、剪裁和褒贬究竟应对着怎样的时代问题,又在他所处的时代应对过怎样的责难和质疑。
094 到底该不该任用鸡鸣狗盗之徒
昭襄王的宠姬为什么会提出“狐白裘”这个条件呢?因为孟尝君入秦后,给秦昭襄王送了一件狐白裘。
这是当时的顶级时装。美女大概越看越喜欢,自己也想要一件。但孟尝君犯难了,因为送给秦昭襄王的是唯一的一件,再也找不出第二件了。孟尝君该怎么办呢?
鸡鸣狗盗
原文:
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
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直男思维”惊人地一致:既然美女点名要狐白裘,那就一定得给她弄一件。
这在今天看来特别荒唐。假如一个人去巴黎出差,答应给太太带回一个爱马仕新款包包,等他到了巴黎,发现爱马仕盘点三天,暂停营业,他会不会空手回家呢?当然不会,买一个香奈儿新款包包,再买几件贵重首饰,回家之后配上一套甜言蜜语,照样能哄太太开心。以孟尝君的财力,不可能缺宝贝;以门客的口才,也不难拿其他宝贝哄美女开心。谁知这一伙人非要弄到狐白裘不可。
门客当中有人擅长“ 狗盗”。为什么不直接说“盗”?因为“盗”这个字的指代范围很广,上至犯上作乱的贵族,下至聚众造反的平民,都称为“盗”。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 年),楚国就发生了“盗杀楚声王”的大事。“盗”强调的是道德上的非正当性,而不是妙手空空的技术手段。这位擅长“狗盗”的门客,关键词是“狗”。根据《史记》的记载,他自告奋勇,夜间把自己伪装成狗,溜进了秦王的储藏室,把那件唯一的狐白裘成功偷出来了。(《史记·孟尝君列传》)
接下来一切按计划顺利进行:秦昭襄王的宠姬替孟尝君说话,孟尝君重获自由。
孟尝君生怕夜长梦多,才一脱离监禁,马上风驰电掣一路向东,要赶在秦昭襄王后悔之前逃出函谷关。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派人去追。《史记》给出了惊心动魄的细节:孟尝君伪造了身份证明和通行证,半夜赶到函谷关,只要出了关,就算安全了一大半。
但函谷关有严格的管理章程,每天鸡鸣之后才会开关,孟尝君还要再等几个小时。但秦昭襄王随时会后悔,追兵随时会赶到。怎么办呢?
在孟尝君的下等门客里,除了那位擅长狗盗的,还有一位擅长鸡打鸣。他这一叫,附近的鸡都跟着打起鸣来。守卫照章办事,孟尝君一行人顺利出了函谷关。孟尝君刚刚出关不过一顿饭的时间,追兵就来到了函谷关,眼见追不上,也就回去交差了。当初孟尝君接纳这两位擅长鸡鸣、狗盗的门客时,其他门客都看不起他俩,从此以后,所有门客都服气了。
用人之道
大家服气的,应该并不是这两位门客的独门绝技,而是孟尝君的用人之道。从此以后,“鸡鸣狗盗”不但成为一个经典的文化语码,还不断引发历朝历代关于“用人之道”的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正方力挺孟尝君,认为人各有所长,用人就应该不拘一格,高明的管理者总能让人和岗位高度匹配。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人不行,而是因为人和岗位发生了错配。反方狠踩孟尝君,说孟尝君号称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英才,重金养着几千名门客,这些人里但凡有一两个吴起、商鞅那种级别的人才,孟尝君也不至于落到靠鸡鸣狗盗之辈才能侥幸脱险的地步。
哪种意见更在理呢?我们来看看《淮南子》的相关论述。
第一个故事,主角是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他也是“白马非马”故事的主角。话说公孙龙在赵国时,招收弟子有一个标准:必须有一技之长。某天有一个粗人求见公孙龙,说自己的特长是嗓门大。公孙龙问弟子:“你们当中有嗓门大的人吗?”弟子们都说没有。公孙龙就把这个人收归门下了。没过几天,公孙龙要去游说燕王,需要乘船渡过黄河,来到河边,发现船只停在对岸,这可怎么办呢?大嗓门的弟子就派上用场了,他只喊了一声,对面的船家听见喊声,把船摇了过来。
《淮南子》最后总结陈词:“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大意是说,聪明的统治者不会排斥有一技之长的人。为了夯实这个结论,《淮南子》还引用了《老子》的话:“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袭明”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但“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含义明确,意思是一切人和物件都是有用的,只看你会不会用。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用”,所谓“没用”,仅仅是错位的缘故。高射炮打不了蚊子,这不能怪高射炮没用。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该做的就是把高射炮放在防空哨所里,把电蚊拍放在卧室里。所谓鸡鸣狗盗之辈,并不比纵横捭阖之士低贱,一旦遇到像孟尝君那样需要脱困的境况,不管你是吴起、商鞅,还是苏秦、张仪,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管用。
人才储备
如果采用“用人之长”的策略,管理者就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人才储备库,花费巨额成本,养一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的闲人。这个策略虽然成本高昂,但在乱世确实管用。
今天的大公司也会采用这种方式。比如谷歌就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人才库,所有曾向谷歌申请过职位的人的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里面,“在申请人允许的前提下,谷歌会和许多虽然当前自己不需要但未来可能用得上的人保持联系”。(《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
《淮南子》的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楚国将军景舍也像公孙龙一样,喜欢招揽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甚至对扒手都热情接待。有一次景舍和齐国军队对垒,战况不利,扒手主动请战,接连三个晚上偷来了齐军主将的三件贴身物品,其中甚至还有枕头和发簪。景舍总会在第二天派人把这些物品送回去,这可把齐军主将吓得不轻,生怕下一个晚上丢的就是自己的头颅了,于是忙不迭地撤军走了。(《淮南子·道应训》)
扒手在集市上只是扒手,是祸害,到了战场却变身为特种兵,立下了特殊功勋。这件事给人带来的启发十分深刻。从《资治通鉴》记载的最后一件事中,也能够看出它的影响力。那是五代年间发生在南唐的清风驿之变:当时后周雄心勃勃,很想拆散南唐和契丹的外交关系。正值契丹国主派了自己的亲舅舅出使南唐,后周武将荆罕儒看到了机会,招募刺客,在清风驿行刺得手。契丹把事情怪在南唐头上,从此和南唐断绝了外交关系。
至于荆罕儒是怎么招募到的刺客,《资治通鉴》没讲,据陆游的《南唐书》记载,荆罕儒发布赏格,只要有谁偷走自己的枕头,就可以拿枕头来领取重赏。有一个名叫田英的剑客做到了,并领到了赏金。荆罕儒秘密找田英商量,说他只要能取到契丹使者的头颅,还能拿到十倍赏金。(《南唐书》卷十八)
田英果然有本事。当时南唐官员在清风驿摆下夜宴,热情款待契丹使者。使者喝到酒酣,起身上厕所,许久没有回来。人们去找他才发现,人还在,头却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