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內容簡介: |
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19年教.部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文科建设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载体。本书集合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团队在关于如何处理主修专业和跨修专业的关系,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选修课程指导机制,如何判断和保障辅修、双学位课程质量,如何对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学业效果评价,判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探索。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感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点滴实践和心得。
|
關於作者: |
李小牧,男,1966年4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兼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首席专家,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委会主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客座研究员。先后主持完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究”“首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等为代表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近20项。主编《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出版专著《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等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文化保税区:新形势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等30余篇。
|
目錄: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路径的新探索 曲鑫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探索 程相宾 孙婧 贺婧倩
关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讨 李德刚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院校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 张华杰
总结创新,提质增效,“外培计划”全方位育人管理模式初探 夏艺菲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 王婕
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课程创新初探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刘赫宇
新时代下如何增大数学建模在培养跨学科经管人才中的作用 郝顺利
融合认知神经科学,深化戏剧美育目标
——戏剧通识课程中的跨学科思维探索与实践 贾力苈
高校外语学科在线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探讨
——以本科“日本文学史”课程为例 彭雨新
外语院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培育探析:
以北二外教学改革“四加”模式为例 王子涵
新文科视域下“英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基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探索 邢晓楠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养
——以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课堂教学为例 张爽
|
內容試閱:
|
序
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19年教.部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新文科建设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载体。从宏观学科维度上讲,学科交叉和科技整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从微观教育教学方式上讲,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文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传统文科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创新,是传统文科建设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具体到高校本科层次新文科人才培养,如何才能使“新文科”的概念落地,尤其是针对学科覆盖面相对较小的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通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意愿,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沿袭多年的学科、专业壁垒,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进行文科专业创新建设探索,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专业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多样的培养路径,是践行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文科建设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培育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的新文科人才。实际上,出于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考虑,打破原有学科、专业壁垒,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尝试在国内并不鲜见,主要依托部分专业内单独开设的复合型课程、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实验班或带有实验性质的书院等。但上述形式存在课程参与度低、投入巨大、覆盖面有限的情况,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尤其是上述跨学科、跨专业的形式不能与高效培养方案有机融合,且跨学科、跨专业均是在一个划定的“试验田”范围内进行,有较大的局限性。这基本上也是国内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不断总结以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