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研究成果,立足于康德直观理论和当代概念论理论,讨论了感觉影像在定义问题中存在的分歧和混乱,从词源学的角度界定了影像概念的应有之意;并尝试对感觉影像可能具有的认知功能进行了哲学论证,重点分析了影像的概念性特征和逻辑性本质,对感觉影像在科学知识系统中的框架性基础地位进行了辩护;回应、答辩了感觉影像在传统哲学中可能遇到的理论争议。总体而言,较具学术研究价值。
|
內容簡介: |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逻辑能力及其运作方式,论证非确定性的、动态累进的知识本质,阐述相关的知识论和科学哲学问题。概念的、逻辑的感觉本质的被证明,对我们思考相关哲学问题具有框架性的基础意义。
|
關於作者: |
关超,1990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任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识论等。
|
目錄:
|
目录
引 言 …………………………………………………………………………001
第一章 哲学和科学关于 “影像 ”的纷争……………………………………001
第一节 国外的相关研究………………………………………………002
第二节 国内的相关研究………………………………………………027
第三节 视觉感觉的知识论问题研究的基本特征……………………031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035
第一节 传统感知知识论路径的困境 …………………………………036
第二节 外在实在的确证危机 …………………………………………049
第三节 感觉影像的形而上学困难……………………………………057
第四节 为什么是感觉影像 ……………………………………………065
本章小结…………………………………………………………………071
第三章 影像的本体论辩护一 :界定定义……………………………………072
第一节 影像的概念 :从笛卡尔出发 …………………………………073
第二节 影像概念的历史演进 :从德谟克利特到休谟 ………………078
第三节 影像概念问题的当代方案 ……………………………………083
本章小结 …………………………………………………………………090
第四章 影像的本体论辩护二 :概念论的正当性…………………………..091
第一节 非概念论感觉影像及其困难 …………………………………091
第二节 自然的概念性影像之辩护……………………………………105
本章小结 …………………………………………………………………118
第五章 影像的知识论辩护一 :以概念论为基础……………………………120
第一节 辩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1
第二节 对感觉影像的知识辩护………………………………………127
本章小结 …………………………………………………………………137
第六章 感觉影像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138
第一节 影像在科学中的应用方式……………………………………139
第二节 影像在科学哲学中的争论……………………………………146
第三节 科学大厦的感觉之基 …………………………………………155
本章小结 …………………………………………………………………162
第七章 影像的知识论辩护二 :可能的回应及反驳…………………………163
第一节 实在论间对感觉影像的争论 …………………………………164
第二节 还原论对感觉逻辑的批判 ……………………………………173
第三节 他心知可能吗…………………………………………………178
第四节 由感觉而起的形而上学论战 …………………………………183
第五节 科学确定性危机的影像解释 …………………………………193
本章小结 …………………………………………………………………203
结 语 …………………………………………………………………………204
参考文献 ………………………………………………………………………2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