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电磁学、光学部分),共分29章,由数学软件应用和28个实验内容构成。第1章介绍数学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第2~18章阐述电子元件、电路特性、材料电磁特性等的测量及电磁仪表应用;第19~29章阐述光的传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和光学器件及其应用。本书以测量物质的电磁学和光学性质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重点,可供物理学及其他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物理实验竞赛师生参考。
|
目錄:
|
第1章数学软件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001
1.1运用Maple求直接测量最佳值、误差及不确定度/001
1.1.1Maple程序的起动和准备/001
1.1.2求实验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002
1.1.3计算测量列的标准偏差和合成不确定度/003
1.1.4测量值坏数据的判断和剔除/003
1.1.5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005
1.1.6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005
1.2间接测量最佳值、误差及不确定度的估算/005
1.2.1间接测量物理量最佳值的估算方法/006
1.2.2间接测得物理量误差的传递与合成方法/009
1.3线性回归与作图/010
第2章电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013
2.1实验目的/013
2.2实验仪器和用具/013
2.3实验原理/014
2.3.1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014
2.3.2实验线路的比较与选择/015
2.4实验内容/016
2.4.1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量/016
2.4.2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的测定/017
2.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17
第3章电表改装与校准019
3.1实验目的/019
3.2实验仪器/020
3.3实验原理/020
3.3.1电流计/020
3.3.2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021
3.3.3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021
3.4实验内容/022
3.4.1测定电流计的量程Ig和内阻Rg/022
3.4.2改装电流计为5 mA或10 mA量程的电流表/022
3.4.3改装电流计为1 V量程的电压表/023
3.4.4改装电流计为欧姆计/023
3.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24
第4章直流平衡电桥法测电阻及其应用研究025
4.1实验目的/025
4.2实验仪器和用具/026
4.3实验原理/026
4.3.1单臂直流电桥工作原理/026
4.3.2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原理/027
4.3.3单、双臂电桥参数选择/029
4.4实验内容/030
4.4.1用单臂(惠斯通)电桥测中值电阻/030
4.4.2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031
4.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32
第5章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033
5.1实验目的/033
5.2实验仪器/033
5.3实验原理/034
5.3.1非平衡电桥的桥路形式/035
5.3.2非平衡电桥的输出/035
5.4实验内容/036
5.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37
第6章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实验研究039
6.1实验目的/040
6.2实验仪器/040
6.3实验原理/040
6.3.1同轴圆柱形电缆静电场模拟/041
6.3.2电位测绘方法/043
6.4实验内容/043
6.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43
第7章数字万用表的原理及应用045
7.1实验目的/045
7.2实验仪器/045
7.3实验原理/046
7.3.1ICL7107芯片简介/046
7.3.2用ICL7107制作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049
7.4实验内容/055
7.4.1测量交直流电压及频率/055
7.4.2测量交直流电流及频率/056
7.4.3测量电阻/056
7.4.4测量二极管正向压降/057
7.4.5测量电容/057
7.4.6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057
7.4.7测量电磁感应强度/057
7.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58第8章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059
8.1实验目的/059
8.2实验仪器/059
8.3实验原理/060
8.4实验内容/061
8.5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62
第9章示波器原理和应用研究063
9.1实验目的/063
9.2实验仪器和用具/064
9.3实验原理/064
9.3.1模拟示波器基本结构和原理/064
9.3.2模拟双踪示波器原理/072
9.3.3数字双踪示波器原理/075
9.4实验内容/076
9.4.1信号发生器的调节和使用/076
9.4.2用模拟双踪示波器测信号参数/077
9.4.3用数字双踪示波器测信号参数/079
9.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79
第10章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测量081
10.1实验目的/082
10.2实验仪器和用具/082
10.3实验原理/083
10.3.1地磁场与地磁要素/083
10.3.2正切电流计和测定地磁场水平分量的原理/084
10.4实验内容/086
10.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87
第11章电磁感应法测量磁场分布089
11.1实验目的/090
11.2实验仪器和用具/090
11.3实验原理/091
11.3.1载流圆线圈与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091
11.3.2用电磁感应法测磁场的原理/092
11.4实验内容/093
11.4.1圆电流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093
11.4.2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094
11.4.3亥姆霍兹线圈沿径向磁场分布测量/094
11.4.4验证角度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095
11.4.5研究励磁电流频率对磁场强度的影响/095
11.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096
第12章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097
12.1实验目的/098
12.2实验仪器和用具/098
12.3实验原理/099
12.3.1铁磁物质磁化规律/100
12.3.2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实验方案设计/102
12.4实验内容/103
12.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06
第13章霍尔效应及其应用108
13.1实验目的/108
13.2实验仪器和用具/109
13.3实验原理/110
13.3.1霍尔效应/110
13.3.2霍尔效应应用原理/111
13.3.3副效应及其产生机理/113
13.3.4霍尔电压的测量方法/114
13.4实验内容/114
13.4.1霍尔器件输出特性测量/114
13.4.2测量霍尔电压与磁场关系曲线/116
13.4.3测绘亥姆霍兹线圈轴线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分布/116
13.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18
第14章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量方法研究119
14.1实验目的/119
14.2实验仪器和用具/120
14.3实验原理/120
14.3.1偶极矩与极化度/120
14.3.2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122
14.3.3极化度与偶极矩的测定/123
14.4实验内容/125
14.4.1测量溶质分子在外加高频电场(可见光)时的
摩尔折射度/125
14.4.2测量溶质分子在无外加高频电场时的摩尔极化度/127
14.4.3计算溶质分子的偶极矩/129
14.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29
第15章RLC电路的谐振特性分析与应用130
15.1实验目的/130
15.2实验仪器和用具/130
15.3实验原理/131
15.4实验内容/134
15.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35
第16章RLC电路的稳态过程分析与应用137
16.1实验目的/137
16.2实验仪器和用具/137
16.3实验原理/138
16.4实验内容/141
16.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43第17章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分析与应用145
17.1实验目的/145
17.2实验仪器和用具/145
17.3实验原理/145
17.3.1RC串联电路的充放电规律/146
17.3.2RL串联电路的充放电规律/149
17.3.3RLC串联电路的充放电特性/151
17.4实验内容/158
17.4.1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160
17.4.2RL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160
17.4.3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161
17.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62
第18章交流电桥法测量非线性电子元件的探索164
18.1实验目的/164
18.2实验仪器和用具/164
18.3实验原理/165
18.3.1实际电容器和电感的等效电路/165
18.3.2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167
18.3.3测量电容的电桥/168
18.3.4西林电桥/168
18.3.5电感电桥/169
18.3.6麦克斯韦电桥/169
18.4实验内容/170
18.4.1自搭电容比较电桥/170
18.4.2自搭西林电桥测量电容/172
18.4.3自搭电感比较电桥测量电感/172
18.4.4自搭麦克斯韦电桥测量电感/172
18.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73
第19章薄透镜焦距的测定方法研究174
19.1实验目的/174
19.2实验仪器/175
19.3实验原理/175
19.4实验内容/178
19.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79
第20章透镜组基点的测量方法研究181
20.1实验目的/181
20.2实验仪器/181
20.3实验原理/182
20.3.1光具组的基点及关系/183
20.3.2用测节器测定光具组基点的原理/184
20.4实验内容/185
20.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86
第21章用分光计测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187
21.1实验目的/187
21.2实验仪器/187
21.3实验原理/190
21.3.1三棱镜顶角的测定/190
21.3.2最小偏向角法测折射率/191
21.4实验内容/192
21.4.1分光计的调整/192
21.4.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193
21.4.3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的折射率/194
21.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195
第22章光栅衍射测光波波长197
22.1实验目的/198
22.2实验仪器/198
22.3实验原理/198
22.4实验内容/200
22.4.1调节光栅平面与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光轴垂直/200
22.4.2测定汞灯第二级(k=2)谱线衍射角φk/200
22.4.3求光栅常数和光谱波长/201
22.4.4数据处理/201
22.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02
第23章光的等厚干涉与牛顿环的应用研究203
23.1实验目的/203
23.2实验原理/204
23.2.1牛顿环/204
23.2.2劈尖/205
23.3实验仪器/206
23.4实验内容/207
23.4.1观察牛顿环的干涉图样/207
23.4.2测量牛顿环的直径/208
23.4.3劈尖/209
23.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10
第24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与应用研究211
24.1实验目的/211
24.2实验仪器和用具/211
24.3实验原理/212
24.3.1等倾干涉/213
24.3.2等厚干涉/215
24.3.3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波长差/216
24.3.4复色光干涉条纹(彩色条纹)/217
24.4实验内容/217
24.4.1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217
24.4.2观察非定域干涉现象和测量入射光波长/218
24.4.3测量钠光的波长差/219
24.4.4观察等厚干涉条纹的变化/220
24.4.5观察白光彩色条纹/220
24.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20
第25章偏振光的观察与应用研究222
25.1实验目的/223
25.2实验仪器/223
25.3实验原理/223
25.3.1获得偏振光的方法/224
25.3.2偏振光、波片及其作用/224
25.3.3椭圆偏振光的测量/226
25.4实验内容/226
25.4.1用偏振片鉴别自然光与偏振光/227
25.4.2观察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227
25.4.3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227
25.4.4考察平面偏振光通过1/2波片时的现象/228
25.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29
0
大学物理实验及创新实训目录
0
第26章发光二极管和硅光电池的特性与应用研究230
26.1实验目的/231
26.2实验仪器和用具/231
26.3实验原理/233
26.3.1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233
26.3.2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234
26.3.3硅光电池的偏置工作特性/235
26.3.4硅光电池的零偏和反偏时的幅频特性/237
26.4实验内容/237
26.4.1测量硅光电池零偏和反偏时光电流与
输入光强的关系/237
26.4.2测定硅光电池恒定负载时产生的光伏电压与
输入光强度关系/238
26.4.3测定硅光电池的伏安特性/239
26.4.4硅光电池的幅频响应特性/239
26.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40
第27章激光双光栅法测量微弱振动幅度242
27.1实验目的/242
27.2实验仪器和用具/242
27.3实验原理/243
27.3.1运动光栅的多普勒频移现象/243
27.3.2光拍的获得与检测/245
27.3.3微弱振动位移量的检测/246
27.4实验内容/247
27.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49
第28章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251
28.1实验目的/251
28.2实验仪器和用具/252
28.3实验原理/253
28.4实验内容/256
28.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58
第29章光纤传输信号的特性及应用探讨259
29.1实验目的/259
29.2实验仪器和用具/260
29.3实验原理/261
29.4实验内容/264
29.5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266
附录Ⅰ智能磁滞回线测试仪结构/268
附录ⅡTHMHC型智能磁滞回线测试仪使用说明书/269
|
內容試閱:
|
本书立足于电磁学和光学中的基本物理规律和数学物理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物理量关系的探索和分析、物理量的测量工具结构和操作、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规则和方法;以个性发展,教育、科技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后继课程为导向;联系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探索科学技术的精神;延伸实验方法的应用,加强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
本书是在笔者多年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技术、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著而成的。本书在传统电磁学和光学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体系;创新了实验方法的延伸应用和实训;突出了数学物理方法在解决电磁学和光学实验问题中的应用、实验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实验工具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加强了电磁学和光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个实验的开头部分都联系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生活现象,简介了实验内容的意义,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目的是学习物理规律,建立动力、热力学方程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学会实验方法延伸和培养实验创新能力等。实验仪器部分阐述了仪器的设计思想、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实验原理部分紧密结合实验装置,详细地分析了实验对象的物理行为、描述应用物理规律和数学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验内容部分重点引导学生组装和调试实验仪器、选择和设置参数、学习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升操作技能和学习实验规范。书中采用三种策略设计延伸实验方法和创新实训的问题,第一种创新实训方法是延伸工具、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用相同的用具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和技能;第二种是采用不同的用具、实验方法和规律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收敛创新思维和技能;第三种是改变问题的因素和难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本书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实验内容的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需要,在实验仪器、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中,满足了基础性要求;在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中,又考虑了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
本书由杨建荣教授和毛杰键教授主持撰写。各章编写人员如下: 杨建荣负责编著第1章和第8~14章;姚日剑负责编著第2~4章和第6~7章;杨静负责编著第5章和第18章;毛杰键负责编著第15~17章和第24章、第26~29章;曾建华负责编著第19~23章和第25章;杨建荣负责全书的统稿,毛杰键负责全书的实验方法延伸和创新实训的设计。
由于作者水平及时间所限,本书存在的不足与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