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編輯推薦: |
★一面面黑色的屏幕,映射出了什么?虚构的世界是否映射了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科技服务于人类,还是操纵着人类?那些我们自认为呈现了更多可能性的“黑镜”,是舞台还是囚笼?
★社交网站造出了一个“我”,它既属于我又不属于我。社交网站的上的标签是我,还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帖子是我?科技创造出来的无数黑色屏幕,让我们不再无聊,不再怕被孤立与异化,甚至感觉得到了救赎。但当我们完全依赖它时,还能否分得清“真实的我”与“虚拟的我”?使人欢喜使人忧,在黑镜的步步紧逼中,是否终将迷失自我?
★当舆论变为工具,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感情被算法推荐,事态被舆论引导,记忆被数据监控。我们也许会存在于一个不会忘却的社会,一个没有宽恕的社会,在这里一切皆可倒带重放,失败与痛苦总是清晰鲜活的。当虚假被当作真实,当幻想被视作现实,当舆论被当成利器,漫天的冰雹会砸向每一个人。我们存在于哪里,未来又将走向何处?本书会带你反思当下的世界,并在故事中探索我们该重视的是什么……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英剧《黑镜》,以剧中的科技构想以及道德理念作为引子,探讨科技未来,反思我们的真实世界。作者在本书中延伸并阐述了英剧《黑镜》中提出的道德问题,例如,如果我们24小时监控自己的孩子,通过平板电脑住进他们的脑袋,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本书告诉我们,在讨论高科技的时候,应该重视的是人性、人生、爱情等情感,而不是只在意科技本身。你即使没看过《黑镜》,也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关于科技和人性的启示,进一步思考我们当下所在的世界。
|
關於作者: |
法比奥·丘思意大利记者、研究员、作家,意大利数字科技与人性关系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和关注方向是数字时代的文化及政治,为意大利的各大报纸和媒体撰写文章,包括《快报》(L’Espresso)、《共和国》(La Repubblica)、《阅读》(La Lettura)、《连线》(Wired)等。
|
目錄:
|
引 言 这个世界的故事
第一章 电脑爱情
第二章 永 生
第三章 相信我
第四章 记住一切
第五章 欺 骗
第六章 政府和虚拟形象的斗争
第七章 无所畏惧
第八章 联网者和幸存者
第九章 结束之后,才是开始
后 记 《黑镜》之前的《黑镜》
|
內容試閱:
|
这个早晨一如往常,宾厄姆·马德森(Bingham Madsen)正在房间里睡觉,房间里的屏幕都暗着。大家知道那些屏幕是做什么的,只有在夜晚休息的时刻它们才会变成黑色。它们是宾厄姆生活的全部。它们整天骚扰他,给他发通知,娱乐他,刺激他,操纵他。它们会播放黎明的地平线和公鸡的晨啼,还会播放前夜的真人秀和当下流行的热门节目。它们制造了名人,也让无名之辈身败名裂。
这些屏幕奴役着他的大脑,让他忙个不停,尤其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工作和任务就是踩踏板,不停地踩踏板,他每踩一下都会积累一定点数,然后看着屏幕上的积分不断累积增长。
积分可以用来买食物,也可以用来给自己的虚拟形象买配饰,让他在众人面前能够更体面,让这个形象能展现其独特之处,有别于他人。积分是对他无用辛劳的奖励:他就是一台人力发电机,为这个制造了他的世界创造能量。也许有一天,积分可以为他换来一次不再踩踏板的机会。
宾厄姆睁开双眼,挥动手臂,赶走那些吵闹的虚拟小鸟,然后他起身下床,花了一些积分购买牙膏,接着又花了一些积分来关掉那些讨厌的泛着红光的电影广告,不这样做的话他就会一直被广告骚扰,因此,这些积分是值得花的。
他穿着和其他人一模一样的背心和工服,跟他们一起挤在电梯里面。他的肤色黝黑黝黑的,身体因为疏于保养而缺乏吸引力,而他的周围也全是难看的人。这里的人都是囚犯,他们被困在灯光和屏幕铸成的牢房中,穿着相同的制服,住着相同的房间。他们每次被唤醒后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走出牢房,然后走进一间更大的牢房,里面的屏幕也更多。在那里,大家会骑上各自的脚踏车发电机,开始踩踏板,不断地踩踏板。
宾厄姆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前方的屏幕上有一条无尽的乡间小路,等待着他的虚拟形象出发,他不情愿地开始工作。
他仍期待着睡觉之前、屏幕熄灭后的那片刻安宁,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宁静、幸福时刻,同时屏幕上的内容也提醒着他,实际上醒着也没那么糟糕:他还有1500万积分!他可以买一张《前程似锦》(Hot Shot)的票,这档真人秀给了所有人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三位评委都认可他,那他就可以借助这档节目离开这个地方了。宾厄姆甚至都无法想象,有一份工作,有一个更让人满意、更自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
他旁边的一个胖男人正拼命地踩着踏板,汗水从他肥胖的脸颊和苍白的皮肤流下。他正在看一则短剧,一股强劲的水流正冲刷着三个穿着泳衣的胖子,他们摔倒在地,主持人放肆地嘲笑着他们。随着踏板速度变快,他的眼睛也死死地盯着屏幕,背上全湿透了。他看上去很快乐。
我抬起头把视线从屏幕上移开,车厢空了。这是一个四月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天漫长的工作结束了,但我却没有从中感到满足。
这是许多夜晚中的一个,和其他夜晚一样。
有段时间,我感到生活一成不变,令人不悦。即使尚不知道要去往何方,还是会被焦虑逼迫着前进,不停地“踩踏板”。就像Glove公司或者Foodora公司的外卖员一样,背上扛着重担,只想赶紧把只给几欧元报酬的外卖送到。然后背上下一个,还有下一个,同时我也明白,晚上闭眼睡觉之前,这些努力不会让我快乐。
“聪明人发明了共享经济,而我们只能被共享经济奴役,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吗?”我这样问自己。不知道其他人的答案是什么。
但我知道,我应该松开衬衫纽扣喘口气,让自己沉浸在一本书里,看看窗外的世界。但是我做不到。也许下一封邮件就会带来好消息,也许下一条推特(Twitter)就会被该看的人读到。我想我们都有这样的错觉,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可以凭借一段文字、一个表情包或者一个帖子腾飞,但它也可能因为这样简单的东西而断送。我们的幸福和未来只能构建在由人类作品和人类思想组成的实时信息流之上,只能构建在令人窒息的存在——网络之上。套用《搏击俱乐部》中的话,我只是在模仿自己不断工作的样子,我忙忙碌碌,想讲些聪明话,和合适的人来往,出现在合适的地方。
它们瞬间描绘出了我的样子,这就是我的个人数据。
又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可能只是我的问题。这时候其他人应该都在吃晚饭,他们可能在家里吃,也可能在餐厅里吃,可能和朋友一起,也可能是一个人,具体形式无关紧要。对于他们而言,生活显然还是有意义的:生活不会每天都是周一的早晨,也没有踩不完的踏板。总之,或许他们对“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答案,只是我不喜欢。
我也想停下来,想远离网络。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因为我对智能手机形成了依赖,而是因为断开与网络的连接需要付出代价,远离网络这件事是我不想也不能给予自己的奢侈品。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这样说着,这个人又工作了一小时,他像一个社交网络上的恶意人士或者喷子。他总是在工作,永远在线,从不离线。这样他就能获得奖励,就能积累更多积分。
车厢空了,明明之前还有人的。我看《1500万里程的价值》看得太专心,没有察觉到车厢已经空了。宾厄姆爱上了阿比,爱上了偶然在牢房里听见的她的声音,爱上了她温柔谦卑的行事风格,爱上了她无辜的眼睛。在《前程似锦》的评委面前,面对他们严厉的指责,宾厄姆试图用他和阿比的故事挽救局面。
一种奇怪的熟悉感抓住了我,即使抬起头他似乎仍在我眼前。接着,我想到了这个空荡荡的车厢,一瞬间我想起了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决定略过的部分:那时所有屏幕都熄灭了,Z终宾厄姆在入睡之前感到了平静。
有一瞬间,我对现实的感知动摇了。
但是,《黑镜》反映的是大众社交网络时代里所有文明共有的现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不止是一节空车厢和一座监牢,这个监牢由各式各样的屏幕构成,屏幕想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我们心甘情愿被困其中。一个对于临时工经济感到不满的乘客,和一个在反乌托邦世界中疯狂踩踏板来制造能量的无名之辈,没人知道这两人之中谁能有一个机会真正地生活一天。除了一幕幕让人担忧的景象,我们还发现自己的愿望很空洞。想要反抗,但又无力反抗。因为我们习惯了的生活是如此方便、舒适,似乎真的别无所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