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月球探测科普
本书将探月工程相关的技术及发展通过问答形式,进行科学准确、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介绍,可以为社会大众了解航天知识、关注航天事业提供有效途径,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书稿结构清晰、内容准确,问答形式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富于趣味,图书的科学性、可读性和普及性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我国探月工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我国探月工程的工程总体方案、阶段开始,接着介绍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绕、落、回”关键技术及取得的成果,又从运载火箭、发射中心、测控回收、地面应用等几个专题方向,介绍与探月工程相关的知识点,最后对探月工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向读者全方位揭示有关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月球科学、月球资源、探月历程、未来构想等方面的知识。本书通过问答形式,进行科学准确、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介绍,可以为社会大众了解航天知识、关注航天事业提供有效途径,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關於作者: |
刘继忠,探月工程副总指挥,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主导的《新一代CZ-7运载火箭研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工程总体
1.中国为什么实施探月工程? / 1
2.探月工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 4
3.探月工程由哪些系统组成? / 7
4.嫦娥探测器有哪些探测模式? / 10
5.月球环境有什么特殊之处? / 11
第二章 绕月探测
6.绕月探测卫星包括哪些分系统? / 15
7.绕月探测卫星的动力装置有何功能? / 18
8.绕月探测卫星如何保持正常“体温”? / 21
9.绕月探测卫星怎样保证供电? / 24
10.绕月探测卫星用什么勘察月球? / 27
11.飞往月球需要多快的速度? / 30
12.绕月探测卫星在奔月过程中受哪些引力影响? / 32
13.绕月探测卫星怎样从地球飞到月球? / 35
14.绕月探测卫星如何进入绕月轨道? / 38
15. 绕月探测卫星以什么姿态运行? / 40
16. 绕月探测卫星怎样拍摄月球立体照片? / 43
17. 绕月探测卫星怎样探查月壤厚度? / 45
18. 嫦娥二号怎样分辨月球物质成分? / 50
19. 绕月探测卫星怎样用激光测量月球地形? / 55
20. 为什么要探测月球空间环境? / 59
21. 恶劣的空间辐射环境会损害绕月探测卫星吗? / 63
22. 嫦娥二号为什么探测小行星? / 67
23. 嫦娥二号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面临哪些挑战? / 73
24. 嫦娥二号探测小行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果? / 78
25. 绕月探测卫星还在太空飞行吗? / 82
第三章 落月勘察
26. 嫦娥三号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 85
27. 嫦娥三号为什么选择虹湾着陆? / 90
28. 在月球着陆与在地球着陆有什么不同? / 94
29. 嫦娥三号怎样实现安全下降与着陆? / 98
30. 嫦娥探测器月面着陆分为几步? / 102
31. 嫦娥探测器落月时怎样精确控制发动机关机? / 105
32. 如何减轻嫦娥探测器的落月冲击? / 108
33. 嫦娥四号经历了怎样的奔月旅程? / 112
34. 嫦娥四号为何在环月轨道上等待20 多天? / 116
35. 嫦娥四号为什么落在月球背面? / 119
36. 为什么在月背着陆面临更大风险? / 125
37. 什么是月球着陆器和月球巡视器? / 129
38. 嫦娥着陆器携带了哪些探测设备? / 133
39. 嫦娥探测器的相机各有什么用途? / 137
40. 着陆器和玉兔如何度过寒冷的月夜? / 141
41. 玉兔号是一辆怎样的月球车? / 146
42. 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着陆器如何分离? / 151
43. 玉兔号与着陆器如何互拍? / 154
44. 玉兔的车轮为何与众不同? / 158
45. 玉兔为何原地打转? / 160
46. 玉兔如何在月面行走? / 162
47. 玉兔的行走速度如何?能走多远? / 163
48. 玉兔二号与着陆器如何联系? / 165
49. 玉兔为什么需要休眠,如何自主唤醒? / 169
50. 玉兔携带了哪些探测设备? / 172
51. 嫦娥探测器如何从月球回望地球? / 176
52. 嫦娥探测器如何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 / 179
53. 玉兔号巡视器怎样用雷达对月球地下进行探测? / 184
54. 玉兔号怎样用X 射线探测月表物质成分? / 187
55. 鹊桥中继星为什么在月球背后打圈圈? / 191
56. 鹊桥中继星承担了哪些探测任务? / 196
第四章 采样返回
57. 为什么要发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 201
58.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飞行路线是怎样的? / 206
59. 为什么要到月球取宝? / 209
60. 月球取宝“团队”是如何组成的? / 211
61. 月球取宝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 218
62. 月球取宝为何采取“接力”方式? / 223
63. 嫦娥五号采样区是如何选择的? / 227
64. 嫦娥五号着陆器如何着陆月球? / 230
65. 嫦娥五号着陆器如何钻取月表以下的样品? / 233
66. 嫦娥五号着陆器如何采集月球表面的样品? / 239
67. 嫦娥五号在月面开展了哪些科学探测活动? / 245
68. 如何让五星红旗在月球上“飘扬”? / 249
69. 携带样品的上升器怎样飞离月球? / 253
70.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有多难? / 258
71. 嫦娥五号怎样实施环月轨道交会对接? / 262
72.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如何实现可靠连接? / 267
73. 如何将样品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 / 271
74. 从月球返回地球如何防热? / 277
75. 返回器如何穿越黑障区? / 282
76. 月球样品在到达地球过程中会被污染吗? / 285
第五章 火箭发射
77. 发射嫦娥一号为什么首选长三甲火箭? / 291
78.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三丙火箭与长三甲火箭有何不同? / 295
79. 长三乙火箭发射月球探测器做了哪些改进? / 298
80. 发射嫦娥五号的“胖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运载能力? / 302
81.“嫦娥”探月从哪里出征? / 306
82. 嫦娥五号探测器为什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 309
83. 长征五号如何转运到发射工位? / 312
第六章 测控回收
84. 如何利用地球卫星测控网实现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测控? / 315
85. 在地球上怎么为嫦娥进行精确导航? / 320
86. 嫦娥二号为什么要开展X频段测控试验? / 323
87. 嫦娥探测器如何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 / 327
88. 我国的深空测控网是什么样的? / 331
89. 如何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联络? / 336
90. 如何实现嫦娥五号任务多目标测控支持? / 339
91. 如何构建护卫嫦娥五号回家的高速再入测控链? / 343
92. 如何实现返回器的快速搜索回收? / 346
第七章 地面应用
93. 地面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351
94. 地面应用系统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 355
95. 我们看到的月球图像是用相机直接拍摄的吗? / 360
96. 月球样品实验室如何开展工作? / 362
97. 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品保存在哪里? / 368
98. 月球样品里真的有玻璃吗? / 372
99. 探月工程的科学成果面向全球公布吗? / 374
100. 怎样对月球表面上的地理实体命名? / 377
101. 月球上有多少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理实体? / 381
|
內容試閱:
|
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月球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自此,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18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的全体人员从零起步、不畏艰难、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突破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包括绕月探测、落月勘察、采样返回三步走的七次探测任务,实现了获取月球三维影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月壤厚度结构、调查月表地形地貌、地外天体取样返回等科学目标,同时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探月工程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向广大读者普及月球探测科技知识,本书编委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探测月球——嫦娥探月知识问答》科普图书。本书共7章,从工程总体角度,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概况;通过绕月探测、落月勘察、采样返回三章,分别介绍了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在内的绕月探测任务,包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在内的落月探测任务,包括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在内的采样返回任务;通过火箭发射、测控回收、地面应用三章,分别介绍了包括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工程组成系统。本书以问答形式,通过101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给广大读者,使读者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科学知识、技术应用和研究成果,提升社会大众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本书由刘继忠担任主编,蒋宇平、张铁钧、唐玉华担任副主编。第一章由周武、耿言、唐玉华撰写;第二章由蒋宇平、张铁钧撰写;第三章由蒋宇平、袁勇撰写;第四章由卢亮亮、张铁钧、蒋宇平、袁勇撰写;第五章由谢建玲、王东锋撰写;第六章由李海涛撰写;第七章由蒋宇平撰写。李平、刘彤杰、钱航、王琼、黄晓峰、薛长斌、张洪波等专家参与了对编写提纲和书稿的审阅,刘继忠对全书进行了审定。本书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对各位作者、专家的辛勤付出和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刘继忠
2022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