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学者文库”系列的一种,本系列图书汇集了北京电影学院具有影响力的一批知名学者的优秀科研成果和从业经验总结。不仅是对北京电影学院自身教学、研究等经验的梳理,也从一个侧面为中国特色的电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做出独特、全面而重要的贡献。
* 杨远婴教授在电影理论领域,堪称国内电影学界的领路人与开拓者。本书从她电影研究30多年的经典文章集结。从历史叙事、地域景观、理论迷思、女性映画四个方向对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新梳理。
* 这是一本视野宽广、内容全面、史料扎实、例证丰富的电影研究文集。
* 本书不仅适合专业学生研习参考,也可作电影爱好者或想要进入电影行业者的入门之选。
|
內容簡介: |
全书内容涉及中外电影、理论解读、电影流派、影人影事等诸多方面,从历史叙事、地域景观、理论迷思、女性映画四个方向对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新梳理,全面呈现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一门语言的特性。 文字温婉透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电影的影迷来说,是极为珍贵的学习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位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研究者令人钦佩的学术涵养与治学风范。
|
關於作者: |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任电影学系主任,电影研究所所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主要成果有:《外国电影理论文选》(1995)、《她们的声音:中国女电影导演自述》(1996)、《华语电影十导演》(2000)、《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2005)、《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2006)、《电影学笔记》(2009)、《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2009)、《北影纪事》(2011)、《电影理论读本》(2012)、《外国电影批评文选》(2014)、《家之寓言:中美日家庭情节剧研究》(2015)、《电影概论》(2017)、《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2018)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辑 历史叙事
003 导演的谱系
037 电影的自觉
048 乡土寓言
061 新旧之交
074 大时代小时代
085 民国故事
100 家之嬗变
第二辑 女性映画
113 世纪女生相:阮玲玉、于蓝、巩俐
128 她们的声音
148 女导演们
第三辑 地域景观
165 北京电影(1949—1966)
187 香港电影的变迁
208 沉重的苏维埃银幕
225 中苏电影的历史交集
第四辑 理论笔记
241 电影学说剪影
257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
267 认识符号学
282 新话语迷思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理论
298 无边的家庭情节剧
310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学者文库》即将问世,这是以北京电影学院学者名义整体推出的第一套文库。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套文库,我想至少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对北京电影学院办学7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个侧面的集中的反映;二是对中国电影学术发展的一个侧面的呈现;三是对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乃至中国特色电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一个侧面的推动。
北京电影学院创办于1950 年,是党和国家创办的迄今唯一一所公办电影类高等院校。建校70 多年来,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为党和国家的电影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电影教育体系,形成了“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等“五风”办学特质,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高等学府。在7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有思想、有学养、有情怀、有经验的知名学者,这些学者或潜心教学、倾情育人,或着力创作、佳作迭出,或显身国际、享誉中外,他们的人生阅历、发展轨迹和禀赋风格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都留下了探讨电影规则、规律的华彩文章。这些文字当中有不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媒体平台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更多都以个人的方式出版与发表。在70 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在梳理70 年办学历史与经验之时,深深感觉到这些散见于个人著作和媒体平台的文字如能较为集中地汇聚与呈现,将是对学校办学历史与经验很好的梳理与总结,借此机遇集中展现出来,必然会对学校事业留下具有文献典藏意义的成果,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有力的学术沉淀与涵养。
北京电影学院是以培养电影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因此,从专业设置、学科设置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电影类高校的特色。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不仅培养了电影行业所亟须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电影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工作中,也体现在每一位电影学者术业有专攻的各类学术文字中。将来自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不同特质的学者较有代表性的文字集中呈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校学术思想的沉淀与积累,更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影高等教育体系。从这些代表性学者的文字的整体性呈现中,可以感受这一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 年5 月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北京电影学院有代表性的学者们在长期的专业与学术研究当中所留下的这些华彩文章,不仅是对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等经验的梳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为中国特色的电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独特、全面而重要的贡献。
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学校决定将自己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知名学者的代表性文字汇集起来,构成本套文库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学校自身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电影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也为中国特色电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