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編輯推薦: |
★《罗晓晖论语课》的价值在于如何将《论语》这一经典纳入到语文学科的框架下进行研读和教学。
★解读经典,研讨课型,亦教亦学,受益匪浅。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罗晓晖自发的课程改革“论语课”的讲义精华。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典研读课”,是对《论语》二十篇重要章节的译注与评说;第二部分为“经典研讨课”,提供了几种参考课型,如语义辨识课、资料梳理课、主题研讨课、拓展阅读课。作者的解读立足文本,多有新见,且能逻辑自洽。在当前提倡“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作者的“论语课”早经教学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效果,因而其经验总结之作亦颇有价值,或可供师生参考借鉴,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
|
關於作者: |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文化研究室主任,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七中原语文备课组长。
主要著作有《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罗晓晖论语课》《罗晓晖诗词课》《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高中古典诗歌教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中学语文名师课例深度剖析》等。
罗晓晖公众号:“语文渡lxh”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分
原典研读课
学而第一 / 003
为政第二 / 008
八佾第三 / 016
里仁第四 / 021
公冶长第五 / 027
雍也第六 / 031
述而第七 / 036
泰伯第八 / 045
子罕第九 / 051
乡党第十 / 057
先进第十一 / 060
颜渊第十二 / 063
子路第十三 / 071
宪问第十四 / 078
卫灵公第十五 / 088
季氏第十六 / 097
阳货第十七 / 102
微子第十八 / 110
子张第十九 / 114
尧曰第二十 / 120
第二部分
经典研讨课
一、语义辨识课 / 125
二、资料梳理课 / 129
三、主题探讨课 / 145
四、拓展讨论课 / 160
后 记 / 171
|
內容試閱:
|
自 序
经典学习是文化教养的根基。在我看来,《论语》和《世说新语》是理解中国思想和中国风度的必备基础,学习这两本篇幅不大的古籍是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完成的事。十六七年前,我就在成都七中开设了“论语课”。我的“论语课”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当时使用的教材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论语课”是我自发的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教学内容的改革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给学生提供有营养的教学内容比任何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得更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大刀阔斧处理教材教学,腾出时间来开设“论语课”和“诗词课”。效果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很简单,我的学生至少学到了别的学生可能不曾学到的东西,而这对于学
好语文、理解人生和传承文化都很有意义。我也很满足于这教学的前瞻性,在当前实行“整本书阅读”的很多年前,我已经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了。
当年我就发现,虽然《论语译注》是非常不错的版本,但其间也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论语》的翻译有待改进或完善。像《论语》这种经典文本进入课程,需要更稳妥的译文来支撑。后来经由文本解读研究,我找到了还原性理解文本的一些方法,这对我翻译《论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书中若干译文虽跟通行版本皆有不同,但我认为是相当可靠的。我的译
文致力于还原本意,尽量不受前人译述的影响;字句若有疑义,则多以《说文解字》为主要释义依据,并做到有先秦文献可征。
但凡课程,均涉取舍。第一部分对《论语》原典有所取舍,汰除了部分我认为未必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以更符合原典研读课的需要。
本书提供了若干种课型,每种课型均有举例,供使用本书的师生参考借鉴。我没有把整部《论语》的全部课例呈现出来,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论语》中的思想和话题非常丰富,不同读者阅读《论语》时的兴趣点彼此不同。我希望保留更大的自主空间,读者可根据书中的示例,自行创设更多更好的课例,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论语》课程。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论语课”和“诗词课”算是我用力最深的特色课程。我希望这两种能充分体现母语教育特色的课程,有助于语文学科建设,有利于广大师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这是美好的愿望,但我相信不会落空,因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学习效益,早已通过教学实践获得了验证。
在此祝福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们。我们跟经典结缘,我通过本书跟大家结缘,或尚友古人,或利乐大众,都是幸运且开心的事。我这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社交,而能通过文
字跟大家连接,无疑是寂寞中最好的安慰。
罗晓晖
2022年6月
经典的学习,首重原典研读。
无论是概论性的介绍,还是体系性的论述,都不能替代直接面对经典的细读与聆听。概括与提炼,分析与综合,是普通的阅读所必需,更是经典研习与学术探讨的必要手段,但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而言,这并不是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要真正领会经典的思想活力,需要直接面对经典本身,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和发现。
原典研读的要求是:
1.不参阅相关评论,阅读经典原文。
这样做是为了直接面对经典,减少他人意见的干扰。
凡有字句疑惑,皆须查阅辞书。要利用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经典原文的语义理解问题。语文的经典学习当然应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它应让我们首先获得语文的利益。
2.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找出对自己最有启发的部分。
这是因为经典具有各种营养,我们只需获取对自己有益的,这部分也最容易内化于心。当理解发生时,我们实际上也在用理智权衡,同时比照自己的经验。
3.以自主阅读为主,要一则一则地用心细读。
阅读过程中若有特别的心得或难解的困惑应记录下来,这对后续的学习与探讨非常必要。
本书译文致力于还原原文本意,跟通行版本多有不同。字词若有疑义,则多以《说文解字》为主要释义依据,并须有先秦文献可征。译文务求明白,不单列注释。若有须注者,在“补说”中说明。“补说”以诠释译文为主,尽量不作义理发挥。
4.要抱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谦逊态度。
原典研读时不需要创新,特别需要以谦虚学习的心态来对待经典。自以为是的批判性立场容易带来偏见,导致我们看不见经典中值得汲取的东西。如果确实有不吐不快的个人见解,可做批注或笔记留待经典研讨课提出来讨论。
学而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能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切磋所学,分享学习所得或探讨学习上的疑惑,不也很享受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学
习的进境而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补说】
本章谈学习,三句话是连贯的。第一句谈学而能用的快乐,第二句谈切磋所学的快乐,第三句谈学有所成时内心稳定而自足的愉悦。
“学”是指学习知识,“习”是指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朋”是指同门(同师)的人,“友”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朋”不宜径直翻译为“朋友”。“朋”有领悟须说或有疑惑未解,故“自远方来”与同门交流。根据语意连贯性要求,“人不知”,是指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在不真诚的花巧言辞和假装出的和颜悦色之中,几乎不会有‘仁’的存在。”
【补说】
“巧言令色”的实质,是表里不一,隐瞒真实情感与立场,不符合“仁”的要求。孔子强调要真诚,要讲是非,要有原则。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未能尽心?同朋友交往是否未能守信?我被传授的那些知识和道理,是否未能付诸实践?”
【补说】
“三省”是本章提出自我反省的方法,儒家是主张“反省内求”以不断求得进步的。
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不能固执己见。要以忠信为主。不要把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作为同道(那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错了就不要怕改正。”
【补说】
本章断句跟通行版本不同。孔子这里讲了五点意思,五句话相互独立,不相连贯。“学,则不固”是指学习要具备灵活性和接纳的心胸(此句若理解为“只要学习,就不会固陋”,语义上来讲也比较妥适,但如果这样理解,此句则是一般道理的阐发,跟其他几句具有针对性的劝告,表意角度不够密合)。“友”是指同道(志同道合);“不如己”可理解为志趣跟自己不同类,也可理解为修养不如自己,前者为佳。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这就是古代君主治国方法最美妙的地方。但是,大事小事都遵循和谐的标准,有时是不可行的;知道要和谐而一味搞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补说】
“礼”意味着秩序,它要求人们各安其位,然而人总有不安分的,“和”是很难的,“和”也因此显得珍贵。只有古圣先王的“礼之用”,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凡事一味讲和谐,为和谐而和谐,是行不通的。考虑到“有所不行”“亦不可行”的对应关系,故如此标点,跟通行版本有所区别。
6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具有超越物欲层面的精神追求——他不追求吃饭饱足,不追求居住舒适。一个人应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到有道之士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补说】
这段话共三句,意思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句讲志趣,第二句讲日常言行,第三句讲进德修业。如果把三句话视为连贯的来解说,似乎也通,但较为牵强。
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能不因有欲求而谄媚,富有却能不因有依恃而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算可以的了。但这不如虽贫穷却内心安适,虽富裕却能喜好礼义。”
【补说】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属于有持守的自我节制;“贫而乐,富而好礼”,则属于有建设性的精神发展。钱穆说,前者心中还有贫富,后者心中不以贫富为意,因此前者不如后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