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形成唯物主义的转折性著作,其影响贯穿于马克思后续的著作《资本论》及其晚年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思想本身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自该手稿1932年公开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兴起了多次讨论热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书是复旦文科资深教授朱立元对《巴黎手稿》的长期研究和思考。作者回应了既往学术界在解析手稿上形成的偏颇之见,批判了那些过分抬高和贬低手稿价值的观点;秉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态度,将手稿视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独*性的阐释路向。作者从美学角度探讨了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美的规律”论述的三个关键词、“实践生成”论思想的阐发、现代存在论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对美育理论总目标的最初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客观地对手稿价值作出了评价。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朱立元教授在1992年初版、2014年新版的《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基础上,重新研读和研究马克思这部伟大的手稿所作的系列札记。该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三个关键词,关于“实践生成”论思想的阐发,关于马克思现代存在论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的论述,关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双重超越,关于马克思美育理论总目标的最初设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学习的心得。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作者独立思考的、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理论成果。
|
關於作者: |
朱立元,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上海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
|
目錄:
|
前言
上编 《巴黎手稿》总论
第一章 历史之谜的初步解答
一、 国内外理论界对《巴黎手稿》的评价
二、 迈向唯物史观的重要转折
三、 历史之谜的初步解答
第二章 新世界观在孕育中
一、 实践观点的新思路
二、 基本论点上的衔接与一致
三、 孕育、萌发中的新世界观
第三章 美学史上伟大革命的开端
一、 德国古典美学的困顿
二、 转到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石之上
三、 同旧唯物主义决裂的起点
四、 把美学变为一门真正的历史科学
第四章 求解美学之谜的全新思路
一、 坚持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二、 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重超越
三、 从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上加以探讨
下编 重读《巴黎手稿》札记
第一章 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一
一、 1843年:马克思孕育、走向唯物史观的起点
二、 市民社会:马克思孕育、建构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三、 孕育唯物史观的两个重要文本
四、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
第二章 理解《巴黎手稿》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三个关键词——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二
一、 理解三个关键词的前提:人类学和存在论(本体论,Ontology)结合的实践论立场
二、 尺度
三、 规律
四、 美的规律
第三章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关系生成”论思想初探——重读马克思《巴黎手稿》札记之三
一、 人与自然界实践关系的双向历史生成
二、 审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双向历史生成
三、 用“关系生成”的思维逻辑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问题
第四章 试论马克思现代存在论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上)——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四
一、 关于中译文问题
二、 对《巴黎手稿》“存在论”集中表述的现代解读
三、 现代存在论纲要在[货币]片段中的出场
第五章 试论马克思现代存在论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下)——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五
一、 马克思唯物史观发生考
二、 马克思现代存在论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共生共在关系
三、 异化劳动理论: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利器
四、 异化劳动理论的异化扬弃观和人道主义价值尺度
五、 再论货币问题作为推出现代存在论思想的切入点
第六章 共产主义学说视域下的马克思美育思想初探——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六
一、 马克思美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二、 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总体上同步发展的思想
三、 马克思的美育观概述
第七章 辩证的生成论对形而上学现成论思维方式的超越——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七
|
內容試閱:
|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其基本思想一直延续、贯穿到《资本论》和整个晚年。在新中国,学习、研究《巴黎手稿》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80年代的学习、研究《手稿》热,之后趋于逐步深入。笔者的《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一书就是那个时期的学习心得和初步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笔者结合美学界的讨论热点又陆续写了三篇《重读〈手稿〉札记》,在2014年《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出新版时增补了进去。近年来,在学界争论马克思有无现代存在论思想等问题时,笔者又写了几篇学习《手稿》的札记。其中有一篇是2004年写的,主要讲《手稿》对现成论思维方式的超越,这次也收录进来,作为补遗,列为札记之七,特此说明。我想,趁这次有机会出版《重读马克思〈巴黎手稿〉札记》,就将以上这些札记汇总在一起,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这既是对我本人四十年来学习、研究《巴黎手稿》的一次回顾和审视,也是向学界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汇报和说明,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批评指正。
本来我还想写一篇马克思《手稿》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双重超越的文章,但是我重新阅读了《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的第一编总论《手稿》的一至四章后,发现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讲清楚了,再写新的文章会有许多重复。所以,决定将这四章稍作修改后收入本书,作为上编。这样,不仅可以对《手稿》的写作背景和总体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而且可以对《手稿》在中国学界的传播、学习、研究和讨论的情况有所介绍,这对于笔者后面诸篇重读札记比较深入的研讨应该有所帮助。但是,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这部分写于三十年前,其中定有一些受时代局限、也受个人认识水平所限的不够妥当、准确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康德等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代表人物的某些评判有简单化之处。由于是历史的文本,就保持原样,不一一修改了。还望学界同仁与读者谅解为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