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高熙曾(1921—1980),字荫甫,祖籍绍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就读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孙人和、顾随、赵万里等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河北大学等校执教,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版本学、目录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本书精选高熙曾先生学术论文23篇,按论诗、论词、论曲、论小说、杂论五部分编次。有的是曾公开发表的,有的是当年授课的讲义,还有一些是据手稿整理而成。主要分析的作家作品有杜甫、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诗经》、《窦娥冤》、《望江亭》、《西游记》等,另有书跋、杂谈多篇。
|
關於作者: |
赵林涛,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编审。1991年起在河北大学学习、工作至今。师从韩成武先生学习唐代文学。与顾之京教授合作整理、研究顾随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主编《顾随全集》《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驼庵学记》等10余部20余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著有《顾随与现代学人》《顾随和他的弟子》《唐代河北诗人研究》等;发表论文《“顾学”研究范畴》《新见顾随自注本〈濡露词〉研究》等20余篇。曾在《河北教育》杂志开设专栏,发表“读史札记”30余篇。
|
目錄:
|
【论诗】
《诗经》里的情诗
论《卷耳》——《诗经》新解之一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学诗例话
杜诗给予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论词】
唐宋词说
唐宋词选讲
柳永遗事考辨
苏轼及其词
稼轩词绎
【论曲】
论宋人之自度曲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杂剧
关汉卿的喜剧代表作《望江亭中秋切脍》杂剧
【论小说】
《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西游记》中的道教和道士
【杂论】
文学常识三题
“百花齐放”中的奇葩异草——谈昆剧《十五贯》
川剧《谭记儿》
西夏刻书和西夏刻工
谈写刻
题宋仲温《急就章》临本
书跋十九则
愈有精华的作品愈要批判地接受
继承革新创造——怎样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附录高熙曾先生生平著述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高亭亭
《高熙曾学术文存》在赵林涛老师的努力下,终于面世。父亲的学术研究真正回归了社会,我们几十年的梦想成真,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我的父亲高熙曾,字荫甫,1921年5月12日生于北京的一个职员家庭。1944年,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同年考取本校历史研究所研究生。他聪敏、好学,深得师辈名家钟爱。1945年,经陆宗达教授介绍,与我母亲孙亮贞(师孙人和的长女)结婚。
26岁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兼中国大学中文系讲师。其间,曾与余冠英、浦江清、冯钟芸等先生一起编辑整理闻一多、朱自清全集。1950年清华大学改为工科院校,他主动找到著名文献学家赵万里先生,调入北京图书馆,在善本部任职,浏览了他梦想多年,却看不到更买不起的诸多古籍善本,开拓了学术视野,留下了大量珍贵记录。
1953年,经南开大学教授华粹深荐举,奉调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中文系,后任中文系副主任,兼任《新港》编委等职。加入九三学社后,兼任天津分社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多年工作,他积累了大量资料,研究范围上自《诗经》,下迄毛主席诗词,上下古今几千年,领域甚为宽广,诸如诗词、戏曲、小说、版本学、目录学等,无所不涉,各有成就。他最热爱教书的讲台,也特别擅长讲课,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讲台上他总是神采奕奕、声情俱壮,甚至手舞足蹈、且说且唱,生动活泼,感人至深,使学生获得异常美妙的艺术享受,获历届学生乃至天津市各界的普遍赞誉。在天津,他积极帮助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试办语言文学业余讲习班,先后主讲了唐诗、宋词、元曲、毛主席诗词等,深受欢迎,被评为天津业余教育(广播函授)优秀教师、天津市文教事业先进工作者。
1966年,父亲46岁,正值教学科研出成果的年龄,一场“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我父亲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党内走资派”,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在病痛中煎熬了七年,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