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二十年来辨是谁——贾元春的命运(刘心武说红楼)

書城自編碼: 37912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刘心武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442340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刘心武的红学研究以秦可卿入手,独树一帜,延续胡适、周汝昌等大家的考据一脉,引证历史资料,对成书年代和著书大时代背景分析研考,得到了金庸、夏志清等大家的大力支持,周汝昌先生认为其“有前人所未道及的贡献”;其著作也是当代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查找参考的可据资料。这套“刘心武说红楼”系列,由刘心武先生亲自审定,经过一番修订,叙述更加严谨,可作为进入《红楼梦》世界的入门书,也可作为人们业余消遣、消闲的读物。
內容簡介:
这一册《二十年来辨是谁——贾元春的命运》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推进到对贾元春原型的研究。红学界历来有“四大死结”之困,其中两个似乎难以打开的“死结”都与贾元春相关,即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刘心武却在他的研究中打开了这两个“红楼死结”。
關於作者:
刘心武,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19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楼梦》研究在民间的普及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长篇小说《飘窗》,2020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
目錄
秦可卿被告发(上)
秦可卿被告发(下)
贾元春原型
贾元春判词
贾元春之死
红楼边角
大观园的帐幔帘子
饫甘餍肥
傻大姐的哭和笑
负有使命的帕子
“严老爷来拜”
晴雯说没说过这两句话?
有眼不识白犀麈
秦显家的好相貌
效忠信范本
蹬门槛
仔细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
好雨知情节
《红楼梦》中的服饰并非“戏装”
二丫头与卍儿
【附录】
《红楼梦》的真相与假象
《红楼梦》为什么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红楼梦》教会我们如何用感情来滋润一生
读书的四种方式——狼、蟒、牛、猫(节选)
內容試閱
编选者言

这一册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推进到对贾元春原型的研究。红学界历来有“四大死结”之困,其中两个似乎难以打开的“死结”都与贾元春相关,即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刘心武却在他的研究中打开了这两个“红楼死结”。
2006年7月20日,刘心武应邀参加香港书展主办方安排的晚宴,与金庸先生隔着长餐桌对坐。金庸先生隔桌对他说道:“刘心武,我赞成你对秦可卿的解释。”因为他没有马上做出反应,金庸先生便提高音量又说了一遍,刘心武赶忙对其支持表示感谢。实际上,刘心武的秦学研究引发的争议是很大的,斥责抨击者有,嗤之以鼻者有,只肯定其勇气者有,惋惜其“晚节不保”者有,但也有金庸先生、夏志清先生等作家、学者的鼓励,更有不少普通听众、读者表示支持。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您的秦学研究虽然我不尽信服,但感谢您引起了我阅读、体味《红楼梦》的兴趣。事实说明,刘心武的秦学研究起码在推广、普及《红楼梦》方面,作用甚大、甚明。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过程中,一贯不屑细问家事的贾政忽然向贾珍、贾琏查问起来:“这些院落屋宇……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么?” “共有几宗?现今得了几宗?尚欠几宗?”
贾琏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洒堆、缂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湘妃竹帘一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一百挂,黑漆竹帘一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
这样的细节,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当读者头脑中浮现出大观园的厅堂轩馆时,就不仅有华丽的“硬件”,而且有多彩的“软件”,加以山石花木、溪湖鸟兽的衬托,形成了一个神秘得细琐、缥缈得独特的世界。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时,有一句总括性描绘:“帘卷虾须,毯铺鱼獭。”虽是曹雪芹独创的语言,但意境到底模糊,不如写潇湘馆是“湘帘垂地”。有一回写怡红院正房中有一扇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这都是夏天挂的。到冬天,则有“麝月……掀起毡帘一看”的描写。工笔之下,有活泼的画面流动,写帐幔比写帘子次数多。贾宝玉的床上,挂的是“大红销金撒花帐”;晴雯生病时睡的暖阁则是“大红绣幔”,诊脉时“从幔里单伸出手来”;探春的“卧榻拔步床”则“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宝钗床上原来“吊着青纱帐幔”,因贾母嫌太素净,让“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个帐子也换了”。
砖木结构的屋子里,柔软的帐幔不仅把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而且构成一种情调。红学家们最爱引用林黛玉对紫鹃的叮嘱:“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真是生活如诗。帐幔帘子常常成为“诗眼”。读到这类细节,我们不免联想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帘外谁来推绣户?……却又是,风敲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类诗句,在通感中达到审美愉悦的极致。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也专能从帘子上开掘诗情。《桃花行》前几句便是:“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你看,有多少个“帘”字!
帐幔窗帘,似乎西方自古也很通行,但门帘却大可定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征。在中国,大门以里的内庭中,往往都是四季以帘代门。《红楼梦》里一写到内院生活,“掀帘子”的动作就比“开门”出现的频率要高。门帘除了实用功能,着实体现着中国文化“隔”与“不隔”界限模糊疲软的“中庸”精髓。从1861年起,紫禁城养心殿中垂在慈禧太后与同治、光绪两位皇帝之间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之久的既非帐幔窗帘也非门窗的帘子,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足令人感慨万端。尽管垂帘听政之制非慈禧所创,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另有慈安与她同坐帘后。我想,倘有人专门以此进行学术研究并撰写出一篇《中国的帘子》来,我们当不至讥他为“钻牛角尖”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