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展现了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的历史风貌。
2.故乡书写蕴含精神人格的建构。
3.深情而诗意地表达了故乡之于人生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切描绘了黄河口的历史。在作家笔下,大道与小路匍匐在荒原上,犹如一棵大树;纵横交错的沟沟坎坎,刻画着大河漫流时代留下的痕迹;雪白和古铜色的盐碱,粘贴在大地上,形成荒原独特的风貌。而那一座座形如“蓜盖子”的土屋,孤独地伫立于荒原之上,它们以主人的“姓氏 屋子”命名,成为莽原上一个个地理坐标,多少人循着炊烟迁徙而来,渐渐形成村落、有了人烟,黄河口人家在这里生活繁衍。这种故乡书写,根本上蕴含的是一种精神人格的建构,它超越了单一单薄的怀乡情感,熔铸进的是深广的现代性质素。
|
關於作者: |
刘庆祥,军旅生活二十七载,现供职于滨州市文联,兼任市作协主席。199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华书画家》《散文百家》《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天津文学》《青岛文学》《当代小说》《西北军事文学》《前卫文学》《地火》《伊犁河》《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等数十家期刊,小说、散文分别被《散文海外版》《微型小说选刊》《文学教育》转载,作品入选《2021中国年度精短散文》。近年进行历史文化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十余万字。
|
目錄:
|
目录
序言 精神人格的艺术建构
自序 持愚
辑一 故园尚安
老宅
故园尚安
清明
老家
一条老街的记忆
《岁月回眸》的序言
辑二 回望乡关
村庄
上坡
下洼
回望乡关
骑行在黄河口
日出
夏夜
生长的土地
消失的小路
大河遐思
辑三 童年如昨
大奶奶
在水一方
打滑哧溜儿
逮鱼
洗澡
偷瓜
开仗
过年记忆
辑四 乡风遗韵
穿土
赶奶
吃了吗
狗肠子
撞名儿
撕棉花
后记 苦乐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