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理论基础及互联网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意义,深入探析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回应,全面客观分析了互联网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新评估指标,对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前瞻性思路和可行性对策。
|
關於作者: |
刘京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个,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主笔《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出版专著《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变革》《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环境
一、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新浪潮.
二、互联网技术浪潮下的新世界.
第二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研究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基础..
二、相关概念梳理.
三、理论关照与制度框架
第三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行为理念
一、以人为本——用户思维把握公共文化服务态度
二、开放共享——平台思维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广度
三、创新治理——精益思维增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四、联结重构——融合思维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第四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决策回应
一、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演进
二、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梳理.
三、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构沿革.
四、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内容供给与职能拓展
一、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创新.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与职能拓展..
第六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传播与保障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
第七章 互联网式治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国内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回顾与梳理.
二、互联网式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依据.
三、互联网式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四、互联网式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说明
五、互联网式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细则.
第八章 建议与展望
一、坚守价值.
二、借力技术.
三、丰富主体.
四、优化行为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6年,我出版了专著《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变革》,它有幸被很多学界朋友评价为国内最早在互联网视阈下系统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学术著作。当时的研究敏锐地捕捉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思维、内容结构、治理秩序在互联网浪潮中的嬗变,使其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取得的小小成绩给了我深耕此领域研究的无穷动力。此后,我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6CH177)。这项研究开展得漫长且艰辛,用了整整四年时间。项目研究期间,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访谈获得数据资料100万余字,内容涵盖国内外公共文化数字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建设等,对产学研各界的访问、座谈、实地走访,全面深入了解当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情况。团队的调查足迹遍布河北、湖南、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全国10余个省区市。研究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一方面是互联网发展太快,不断更新和突破了人们的认识,我总有赶不上趟的焦虑;另一方面是我内心已经不满足于观察、总结、提炼,更迫切地想探索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最终,《互联网式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思考》这本书诞生了。
本书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础理论及互联网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意义,对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回应进行了深入探析,全面客观地分析了互联网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创新性地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式治理”模式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构建了审视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新评估指标,对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前瞻性思考与可行性对策。我认为本书有以下三大创新点:“互联网式治理”模式图景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式治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的研究体现了理论创新,有力地补充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理论工具箱;创新性地将协同治理理论、地缘认同理论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方法。最终,“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6CH177)的研究成果以“良好”等级顺利结项,被鉴定为“构建的理论架构具有启发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书内容还有很多遗憾和有待改进之处,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由于时间和资料占用的限制,没有进行实证运用、优化和检验等,但此时出版,一是对国家社科项目有个交代,二是激励自己轻装前行奔赴下一段科研旅程。本书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尤其是我的七位研究生,孙瑞、郭琦、刘璐瑶、王琮、陆家玲、刘芳宇、栾学奇。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有孙瑞同学参与撰写,第三章有王琮同学参与撰写,第四章有刘璐瑶同学参与撰写,第五章有郭琦、王琮同学参与撰写,第六章有郭琦同学参与撰写,第七章有陆家玲、刘芳宇同学参与撰写,第八章有栾学奇同学参与撰写。
难忘2020年1月师生共同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2号楼1201闭关研究写作的五天,那时还约定春节过后一起去深圳继续调研,谁也未曾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也没想到三个月后我远赴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挂职扶贫。而在此书付梓之际,我已从决战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科研人,心怀星辰,脚踏泥土。
书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
2021年12月18日
|
|